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2021-01-09 菩提之惡花

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房價漲得北上廣深嗷嗷叫,接踵而至的仍是揮之不去的偽鄉愁,如何都像家貓流浪一圈之後,再也不願回家的愜意。其中滋味既得利益者自知,機會與壓力並存,就苦了難辨孰輕孰重的廣大剛性需求購房者啦。

前幾天去銀泰城很時尚的書店,翻了幾本書的價格,都是半百以上,鮮有二三十元的書籍,曾幾何時,小眾的書價,也比鄰於令人抓狂的邊緣。當我們還在耿耿於懷碗裡主食價格暴漲的時候,其他水果的價格,也漸漸小眾水漲船高到了一定水平了。

錢德勒的新版《漫長的告別》比之舊版,十年間,從二十五元變成了五十九元。拿著裝幀美麗的新書,嗅著墨香陣陣,愛不釋手之餘,悸動倒也平復了許多。如何是當家才知柴米貴?還是心憂炭賤願天寒?想著十年前遺失的同名舊書,刷了支付寶帶了本新的回來,不買更難受。

《漫長的告別》算是錢德勒最重要的一本小說,好在這次海南版的翻譯,比之十年前的新星版強了不少,溫吞白開水似的機械譯筆,徹底換了一種譯法,不然錢德勒那種哲學般的狡黠機智,「一個鐘頭像一隻病蟑螂慢慢爬過去」,如此俏皮話,便黯然失色。

打開書之前,腰封上有冗長的推薦語,幾乎沒有注意什麼,偶爾閃爍村上、毛姆之類的名字,這也是出版商硬性綁架而來,未必與作家有關。作家把書稿交給出版社,剩下的時間就靜待新書的出爐,亟待的心情若是作家本人的迫切可以理解,作家去世之後的出版,其他人對於版稅酬勞盈利狀況,錙銖必較,可能超過了作家本身的文字。

其實錢德勒情節的獵奇俗套,未必強過阿婆以及《福爾摩斯探案集》,關鍵是讀書的心情與環境。家居的各種位置基本都被擺上了諸多無甚大用的書籍,隨意閱讀,金庸的除了枕邊,剩下的安置於衛生間,魯迅先生總是在書房觸手可及的地方,正對著自己的是拉美的數本詩歌,客廳茶几零亂有幾本國內當代小說以及繪畫設計之類雜誌。

錢德勒呢?他被歪歪斜斜扔在了沙發上,那種老粗布鬆軟的布藝沙發,寬大可親的扶手,緊挨著的窗邊是午後靜謐陽光,剛好有一杯嫋嫋升騰熱氣的菊花茶,一搭沒搭瞧著錢德勒正襟危坐的壞笑,偶爾有個不落俗套的哲學情絲,如段子手無心抖落的包袱。

於是,在《漫長的告別》中,有點浪子情懷的私家偵探馬洛剛剛認識了一個朋友,旋即被卷進了新朋友的往昔與今時,接下的混亂一點沒有推理小說的邏輯嚴謹性。幾乎就是如何防備蛇蠍美女的說明書了,大抵是美女的事情都不至於乏味,隨之他發現最美的女人是謀殺犯,賭場流氓那一刻或許是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億萬富翁並不愛自己女兒,其中的別情,死去的人又復活了。

硬漢哲學罕有的悲戚,不一定少於庸人自擾。錢德勒初始想以自由撰稿人謀生未果,轉而做公務員失敗,一戰後進入石油公司,又因酗酒被清除出界。人生至此有點灰暗,作家夢救了他,他的作品忽然開了改編成電影的先河,錢德勒一邊酗酒一邊在紙上塗鴉酒鬼牢騷滿腹似的怪話,他成功了,他寫的故事毫無爭議地成了大眾屏幕的喜好,直到他悽涼的葬禮,只有十七個人到場默哀、

他勾畫的偵探馬洛,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沒什麼大用,看起來讓普羅大眾,還是一幹小資,毫無違和之感。馬洛的邋遢,與時下油膩男類似,遍體透出一種無以倫比的喪,而且是那種自己不以為意,沾沾自喜的喪。就在他漫不經心,不入眾人法眼的時候,這個壞脾氣的中年男人,開始了各色各樣金髮黑髮紅髮美女的豔遇。

多麼振奮人心啊,對於在俗世生活裡浮浮沉沉,不願甘心的大多數,瞧著與之差不離的偵探馬洛,彌足可貴的浪子心,在錢德勒文字裡不太認真的玩世不恭,瞬間疲憊消逝,滿血回歸。

生活太累,人人皆是如此,幹嘛非要有用?有用無用消耗的都是那些白駒過隙的時間。於是,我們的每次道別,都為了加速縮短那些正在消逝的時間。

【 繪畫:塞尚(法 國) 】

相關焦點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也是因為木子,日更寫作十幾年來,三少第一次斷更,這是一場相當漫長的告別,或許直至生命盡頭,三少也無法真正放下,無法真正說一聲再見。無獨有偶,文人同悲,美國著名作家雷蒙德·錢德勒,也曾有過一場漫長的告別。他與妻子伉儷情深,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那時他的妻子病重,他也是在床旁不眠不休地照顧。
  • 《漫長的告別》:每一次告別,都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
    村上春樹曾直言對他最重要的三本書分別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卡拉馬佐夫兄弟》,《漫長的告別》。無論作為一個讀者還是一個作家,這三本書都是村上春樹生命裡所必須的。每當他陷入困境時,他就會打開《漫長的告別》這部小說,他也曾經親自翻譯這部小說並把它引入日本,掀起了閱讀狂潮。
  • 醉人的《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點點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我們不斷告別熟悉的人和事,也告別曾經的自己。      當我們說出「再見」,其實就是在開啟一段告別。一生人山人海,往往後會無期!讀濃濃醉意的《漫長的告別》,看文學史上最迷人的酒鬼,到底能酷成什麼樣。一個那樣冷酷的人為什麼又會如此文雅?
  • 作家小白:錢德勒的小說敘述方式像極了電影場景
    今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也加入了錢德勒作品的翻譯出版行列。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錢德勒作品集譯本,錢德勒頗負盛名的《漫長的告別》、《長眠不醒》、《再見,寶貝》等七部長篇小說、十三則短篇小說以及一卷散文書信集均收錄在內。文集出版後反響熱烈,初版套裝在一個月內就已售罄。
  • 《漫長的告別》——雷蒙德·錢德勒和他筆下的硬漢菲利普·馬洛
    其後,雷蒙德·錢德勒又陸陸續續地創作了《再見,吾愛》,《高窗》,《湖底女人》,《小妹妹》,《漫長的告別》,《重播》。這七部長篇小說的主人公都是菲利普·馬洛,可以被稱作是「菲利普·馬洛」系列長篇小說。自此,美國硬漢派私人偵探小說風靡一時。錢德勒也因他的作品備受尊崇。他是世界上唯一被寫入經典文學史冊的偵探小說作家,他的作品被選入《美國文庫》。
  • 錢德勒:我不是硬漢,我是個浪漫主義者
    雷蒙·錢德勒(RaymondChandler,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他不是失敗者,身上的標籤甚至可以說閃耀:憑一己之力把偵探小說送入嚴肅文學的殿堂(參考金庸老爺子);錢德勒代表作《漫長的告別》來自全世界各個語種18個版本的封面(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 什麼是硬漢派偵探:《與狼同行》與《漫長的告別》
    以《漫長的告別》曾經打動我的方式,《與狼同行》再一次叩響了我的心扉。《漫長的告別》是美國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3年。在《漫長的告別》中,馬洛僅憑一面之緣做下了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幫助特裡倫諾克斯逃跑。
  • 《漫長的告別》:這部不燒腦的偵探小說為什麼成為世界經典?
    《漫長的告別》是美國推理小說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3年。在該小說中,主人公馬洛遇到了一個優雅神秘的酒鬼特裡,和他在酒吧相識後便開啟了一段男人間的友誼。隨後一場謀殺接著另一場謀殺而來,馬洛用自己倔強的方式一步步靠近真相。最終案件水落石出,他放棄了這段友誼。
  • 《漫長的告別》:漫長的告別是青春的盛宴
    還好馬洛並沒有因警察的恐嚇毆打而屈服,他始終保持沉默後來事情以特裡留下自白書後畏罪自殺而結束,馬洛也被釋放出獄後馬洛收到來自特裡生前的一封信和一張巨鈔馬洛並不相信特裡真的殺了他的妻子但事已自此人已離世無法挽回日子剛剛恢復平靜馬洛又捲入了一位作家夫婦的自殺案裡事件錯綜複雜,人物關係隱秘,一切似乎與特裡的案件有關
  • 雷蒙德·錢德勒:人生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長篇小說1939 《長眠不醒》1940 《再見,吾愛》1942 《高窗》1943 《湖底女人》1949 《小妹妹》1950 《簡單的謀殺藝術》(短篇集)1950 《找麻煩是我的職業》(短篇集)1953 《漫長的告別》1958
  • 好書推薦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告別就是邁入死亡一小步
    故事的開始,並不是我們腦海中所構想的那樣:凌亂的兇案現場,警戒線,偵探馬洛在尋找蛛絲馬跡,緊閉雙唇,一言不發.錢德勒確是讓偵探馬洛和酒鬼特裡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聯繫—他們初遇時就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朋友。而在你以為這種關係就要斷裂的時候,上帝卻總能讓他們再次相遇:馬洛與特裡之間的幾次重逢,那些說要告別卻從未真正告別的瞬間,無一不是「懸而未決」的節點:每一次重逢,馬洛心中不好的預感就愈發強烈,而特裡身上的變化也緩慢地拉開了告別的帷幕。與其說是馬洛正慢慢地走進一團迷霧,莫不如說是特裡的出現讓他找到了心裡最柔軟的那個地方,那個可以為了朋友緊閉牙關、充滿絕對信任的地方。
  • 漫長的告別
    漫長的告別由日本著名導演中野量太(Ryota Nakano)執導,由蒼井優、竹內結子
  • 《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點
    「錢德勒式」文風,被後世無數作家爭相模仿;馬洛則成為硬漢鼻祖,此後所有硬漢形象身上都有馬洛的影子。《漫長的告別》是錢德勒無可爭議的代表作,也是他至為得意的作品,斬獲1955年愛倫·坡獎。錢德勒的7部長篇小說均以馬洛為主人公:《長眠不醒》(The Big Sleep)《再見,吾愛》(Farewell, My Lovely)《高窗》(The High Window)《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小妹妹》(The Little Sister)《漫長的告別》(The
  • 來看看喬伊斯與錢德勒的文學地圖
    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 / 美國洛杉磯戰後的洛杉磯,私人偵探菲利普·馬洛在尋求正義的道路上,與壞警察、殘忍的勒索犯,還有整個腐敗的市政府為敵。作家錢德勒與這個故事發生的城市一樣,《漫長的告別》是一部非常奇特、漫無邊際的小說,充滿令人感到意外的題外話和奇怪的小插曲。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說一聲再見,就死去一點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對於小說《漫長的告別》推崇備至,他說:《漫長的告別》是部毫無瑕疵的傑作,極其出類拔萃。如果允許我用誇張的表述,那幾乎達到了夢幻的境界。當一切真相大白之際,兩人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終於結束了這場漫長的告別,留下了無盡的唏噓和惆悵。《漫長的告別》表面上講述的是一個偵探故事,其實是一個講述靈魂交流的故事,人與人之間自發地相互理解並且惺惺相惜到最後分崩離析的故事,主人公曾經對友情和愛情以及親情等一切美好感情抱有的美好幻想,最後卻在現實中幻滅成泡影,也許這就是作者講述這個故事的內核。
  • 《漫長的告別》cr
    書的內容簡介《漫長的告別》是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交流的故事,是人與人之間自發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類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發的深深幻滅的故事。——村上春樹 一個神秘優雅的迷人酒鬼,一個孤獨不羈的硬漢偵探。 一杯酒,一個承諾,一場男人之間的友誼。 一張巨額鈔票,一個美夢,一連串謀殺, 一個謎,一次漫長的告別。 說一聲再見,就是死去一。
  • 揭開美國推理小說家錢德勒內心獨白,創造的人物馬洛仿佛就是另一個他
    「說一聲告別就是邁入死亡一小步。」在《漫長的告別》裡,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如此想到。或許,這也是馬洛這個文學史上經典人物的創造者,美國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9)的內心獨白。雷蒙德·錢德勒私家偵探馬洛熱愛錢德勒的讀者,稱呼他為「雷」。
  • 阿爾茨海默症:漫長的告別
    近日,熱映的日本電影《漫長的告別》,男主角就是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 記憶和情感慢慢飄遠 一位看上去有些邋遢的老人匆匆趕到兒童樂園,手裡拿著三把傘,沒人知道他來幹嘛,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鏡頭對準了他的雙眸,可這對眼睛裡似乎只有無盡的虛空。這就是日本影片《漫長的告別》的開場。
  • 《漫長的告別》看過電影才會明白什麼叫「漫長的告別」
    2019日本劇情片《漫長的告別看過了電影,才會明白片名的含義——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認知障礙症,老百姓常俗稱為老年痴呆症,還有個鮮為人知的英文名字A Long Goodbye(漫長的告別),這個疾病慢慢吞噬著病人的大腦,一點一點地遺忘人和事。對於身邊的人來說,猶如漫長的告別。單是這名字,就充滿著傷感和虐心。本片以兩年為間隔講述了男主與三位家人之間的長達7年的漫長的告別。
  • 一分鐘影視|《漫長的告別》
    主播二十七、文案諾妮周六影視《漫長的告別》哈嘍,大家好,今天帶給大家的是《漫長的告別》。跟愛的人離別時有沒有擁抱告別?電影《漫長的告別》改編自中島京子的同名小說,講述老人東昇平患上阿爾茲海默症之後,家人如何照料他以及每位家庭成員如何克服各自生活難題的故事。佛曰有八苦,其中愛別離、求不得最苦。生命短暫 、唯愛永恆 。物品會變陳舊,痕跡會被抹去,記憶也會消失 、但是愛不會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