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還是墳頭?英國鬼才建築師,新造的上海建築飽受爭議

2020-12-28 紫晶洞攝影

都知道莫幹山路上的M50創意園是上海文化地標之一,其實以前外面的塗鴉牆才是最牛的,似乎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天地,生命力非常頑強,一直是塗了拆拆了塗,折騰了十幾年,現在圍牆裡面的房子早就拆完,而新的建築也快完工,這莫幹路上的幾百米塗鴉牆終將會消失。

今天不談塗鴉,不談文化園,就談談塗鴉牆裡面那造了很多年的建築,其實從莫幹山路上看看也沒啥特別之處,就是階梯狀的屋頂,好像還有一點綠植,可就是這快要竣工的建築在上海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覺得非常美,是打卡的好地方,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太醜,甚至有點不吉利,究竟它的外觀是咋樣的呢?不急,先聊聊它的設計師吧,是一個英國人,在十年前他在上海有一個作品,可以說在全國都是家喻戶曉的,而且是零差評!

還記得2010世博會上的英國國家館嗎?被稱為種子聖殿,它的外立面由60680根亞克力杆的"種子"觸鬚構成,每一根裡放著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這些植物種子種類繁多,有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糧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植物大部分來自中國。那時的英國館引起國人矚目,新潮、奇特的外形贏得大家的好感,它的設計師就是託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一個堪稱當代達·文西的英國人,2012年奧運會花瓣形火炬的設計也是他。

十年前的輝煌,讓他在上海又出手了兩次,一個是外灘的復星藝術中心,那個會跳舞的建築下次再聊,這次就說說有著一千棵樹的建築,好像他一直和植物有緣,上次託馬斯帶來了六萬棵種子,這次索性種樹了,而且種在屋頂,奇不奇怪?

這個如同山地花園般的建築項目規模很大,好像是一個集購物、餐飲、生活、辦公、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建築體,這個角度看上去還是很一般,不怎麼驚豔 ,但依然能看到不少種樹的平臺,高低錯落的覆蓋著種類多樣的樹木和植被,因此被稱為是魔都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個設計的挺不錯嘛?怎麼還會有爭議呢?

來到昌化路橋邊,這裡算是最佳觀察點了,現在看這個建築有點像座山峰,矗立在蘇州河畔,顛覆了一般商業建築的外觀,屋頂花園不算全部是國外的構思,聽說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便來自中國黃山,上面這些高度不一的楔形構築物像是水泥森林,頂端露臺種著各種樹木,交錯重疊,形成真正的屋頂樹林。

這樣獨特的建築不像十年前的種子聖殿受到大家一邊倒的追捧和喝彩,反而有很多人認為它的外形有點瘮人,似乎像「墓地」,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它的外形,就是一個美麗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個現代建築不僅能夠增加綠化面積還能提高環境舒適度,建築的邊緣被降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室內室外的界限。

外形的爭議不少,但還有綠化維護方面的問題更是不少,雖然空中花園宣稱配備了先進的喬木固定、自動滴灌、雨水感應等一體的現代種植系統,可一千棵樹所佔的面積太大,現在樹木在平臺裡大小還合適,但長高長大後怎麼修剪枝椏?根系發達了又不能換盆,這個形狀的建築要養護綠化,費時費力,當然這個是物業的事情暫且不說,但要是到了颱風季,這些樹木會不會對周圍造成破壞和傷害?

對託馬斯來說,爭議不是壞事,至少知名度更高了,而且這座會跳舞的建築和種子聖殿一樣,無差評,下次繼續聊。

歡迎關注紫晶洞,下次再一起逛逛魔都的角角落落。

作者簡介: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英國鬼才建築師新作:舊金山濱水空間,漂浮的「U」
    項目由網紅事務所Heatherwick Studio 和創始人Thomas Heatherwick 操刀設計,建築師希望為舊金山打造超凡革新的地標性建築。舊金山30-32碼頭目前被用作停車場。建築師試圖透過顛覆性的設計,激活並提升沙灘濱水空間的體驗,重新啟動碼頭的商業業態,並使其成為具有專屬公園的混合用途工作場所園區。
  • 上海這些經典建築,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
    都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無聲地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變遷。說到上海的近代建築,許多人腦海中閃現的是鄔達克、哈沙德等外國建築師的名字。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表示:上海的很多老建築出自於中國建築師之手他們和外國建築師一樣佔據了魔都建築界的半壁江山下面請一起去看一看
  • 上海外灘源壹號,經典歷史建築,免費開放預約超火
    之前有小夥伴留言說上海沒有什麼歷史,那今天來說一說大家都熟悉的外灘,但小夥伴們一定不了解其中的各個建築的故事,其實它們也有一段讓人聞之心酸的歷史,就像外灘源一號中山東一路33號,它原來是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始建於1849年,但在1870年12月毀於火災,1873年完成重建。
  • 羅勒花園:一個建築師的理想國
    走進建築師張樵的屋頂花園,似乎不管什麼時候去,這裡都是一個屋頂上的「羅勒森林」,這是屬於他自己的羅勒花園,也是一個建築師內心深處的精神家園。一個非傳統的管理者要自己辦一間事務所純理想化與有所啟示我最終還是決定要自己辦一個設計事務所,這像是「衝動的結果」,但並不是純理想的。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海市建築學會聯合成立「上海國際建築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美國建築師學會AIA上海分會共同主辦主題論壇「CONNECT|城市·聯結:如何與城市共生——國際建築師論壇」,邀請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中國委員會榮譽副會長Peter Marshall、美國建築師學會(上海)副會長Hugh Whitmore,以及Chapman Taylor、Gensler、MVRDV、PCPA、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 從記者、編劇到建築師,他創造了城市建築的新時代
    擁有「超前意識」的人,往往在過去的鋒芒中遭受爭議,在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批判中,堅持自己的理念和作為本就是不容易的事,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 建築師蓋裡和他的10座代表性建築!
    作為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弗蘭克·蓋裡在他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對世界藝術和建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本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他從20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規劃和建造令人驚嘆的建築,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用他富有想像力的設計和材料,永遠地重塑了城市景觀。
  • 【建築之外-音樂無限】跨界展向【中國建築師好聲音】致敬!
    >特別鳴謝:尚都裡文化交流中心、鉅尊(上海)空間設計玉川酒莊、思班舞臺、非常建築、王小慧藝術館米丈堂木作工坊、唯想國際、UNI_LAB展期:2016年1月20日-2016年3月20日地點:上海江場三路191號風語築大樓六樓建築之外
  • 他把1000棵樹塞進上海房子,慘遭吐槽!這樣的房子你會住嗎?
    託馬斯·赫斯維克英國設計鬼才又出新作了!新加坡的一座新型住宅堪比中國第四代住房自帶空中花園 而後,託馬斯又在上海留下了第二件設計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會動的建築
  • ...楊浦濱江原菸草公司機修倉庫改造項目」獲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
    近日,2020年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獲獎名單揭曉。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同濟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章明領銜設計的「綠之丘——楊浦濱江原菸草公司機修倉庫改造項目」獲得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榮譽提名獎(Honorable Mention,綜合類建築)。
  • 2016年英國最好的36棟建築
  • 英國建築鬼才託馬斯·赫斯維克與他的「種子聖殿」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透明亞克力杆近景來源:Daniele Mattioli  站在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前,你會不會也在驚喜中透著困惑,它的設計者是誰?它是建築麼?它想表達些什麼?  託馬斯·赫斯維克  英國建築與工業設計師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復星藝術中心建築設計師  在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方案競選中,他以
  • 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將打造深圳新地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Boss Hunting網站消息,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贏得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造摩天大樓的競標。項目包括舉辦國際會議、展覽和其他文化活動的場所。此外,這裡還將建起居民樓、綜合交通樞紐、生態綠地及溼地海岸。
  • 中文獨家:AnA「線上環球之旅」建築師直播|雷鋒建築眼
    在這場激動人心的全球巡迴演講旅途中,我們將帶領你穿越五湖四海與各國優秀的建築師相遇。一系列的全球巡迴演講旅途將於今年的11月開始至明年的4月結束。建築師所在地包括但不限於: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荷蘭、韓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南非和墨西哥。
  • 建築學術講座_2020年建築學術講座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日本著名建築師、普利茨克獎得主安藤忠雄來到上海嘉定馬陸葡萄園考察,由他設計的上海建築文化中心將在這片土地上誕生,同期舉辦的還有德國gmp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曼哈德·馮·格康的學術講座以及中德知名建築師對話會,共同探討「國際語境下的對話式設計」以及「中德環境下建築設計的差異性」等多元化議題。
  • 建築師の攻略 | 用創意建築 • 點亮朋友圈
    這裡的居民以「村民」的身份參與村內生活,不管在「村民食堂」用餐,還是在「玉鳥市場」買菜,或是在「親子農莊」耕種、採摘,都能通過一張「村民卡」輕鬆辦到。此外,小鎮裡還坐落著由日本津島事務所打造的「美麗洲教堂」、英國設計師戴維·奇普菲爾德設計的良渚博物院、安藤忠雄設計的文化藝術中心。
  • 馬來西亞華裔建築師楊經文:建造有生命力的建築
    中新社北京5月31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裔建築師楊經文:建造有生命力的建築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頭髮花白、黑框眼鏡、語速和緩。初見楊經文,很難想到,這位外表樸素的男士,竟是全球生態建築設計領域的權威,曾被英國《衛報》稱為「可以拯救地球的人」。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此次的城市行走路線之一是來到了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為市民上了一場生動的城市行走課程,希望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在城市行遊中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
  • 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度百歲生日 成就最美建築
    4月26日 今天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百歲生日,他是享譽全球的最著名建築師,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  貝聿銘是一位美籍華人建築師,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
  • 貝聿銘:傳奇百年精英人生 締造現代建築經典(上)
    1923年建成的滙豐銀行大樓,安裝了上海最早的冷暖設備,被英國人自稱為 「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華貴建築」。1929年9月,上海建成第一幢高層建築——13層的沙遜大廈 (今和平飯店) ;同年,14層的華橘公寓 (今錦江飯店) 落成。此後十年間,上海共建成31座高層建築,其中在1934年8月和12月,21層的百老匯大廈和22層的國際飯店先後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