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莫幹山路上的M50創意園是上海文化地標之一,其實以前外面的塗鴉牆才是最牛的,似乎是上海乃至全國最早的塗鴉天地,生命力非常頑強,一直是塗了拆拆了塗,折騰了十幾年,現在圍牆裡面的房子早就拆完,而新的建築也快完工,這莫幹路上的幾百米塗鴉牆終將會消失。
今天不談塗鴉,不談文化園,就談談塗鴉牆裡面那造了很多年的建築,其實從莫幹山路上看看也沒啥特別之處,就是階梯狀的屋頂,好像還有一點綠植,可就是這快要竣工的建築在上海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覺得非常美,是打卡的好地方,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太醜,甚至有點不吉利,究竟它的外觀是咋樣的呢?不急,先聊聊它的設計師吧,是一個英國人,在十年前他在上海有一個作品,可以說在全國都是家喻戶曉的,而且是零差評!
還記得2010世博會上的英國國家館嗎?被稱為種子聖殿,它的外立面由60680根亞克力杆的"種子"觸鬚構成,每一根裡放著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這些植物種子種類繁多,有觀賞植物、藥用植物、糧食作物、水果蔬菜、油料作物等,植物大部分來自中國。那時的英國館引起國人矚目,新潮、奇特的外形贏得大家的好感,它的設計師就是託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一個堪稱當代達·文西的英國人,2012年奧運會花瓣形火炬的設計也是他。
十年前的輝煌,讓他在上海又出手了兩次,一個是外灘的復星藝術中心,那個會跳舞的建築下次再聊,這次就說說有著一千棵樹的建築,好像他一直和植物有緣,上次託馬斯帶來了六萬棵種子,這次索性種樹了,而且種在屋頂,奇不奇怪?
這個如同山地花園般的建築項目規模很大,好像是一個集購物、餐飲、生活、辦公、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建築體,這個角度看上去還是很一般,不怎麼驚豔 ,但依然能看到不少種樹的平臺,高低錯落的覆蓋著種類多樣的樹木和植被,因此被稱為是魔都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個設計的挺不錯嘛?怎麼還會有爭議呢?
來到昌化路橋邊,這裡算是最佳觀察點了,現在看這個建築有點像座山峰,矗立在蘇州河畔,顛覆了一般商業建築的外觀,屋頂花園不算全部是國外的構思,聽說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便來自中國黃山,上面這些高度不一的楔形構築物像是水泥森林,頂端露臺種著各種樹木,交錯重疊,形成真正的屋頂樹林。
這樣獨特的建築不像十年前的種子聖殿受到大家一邊倒的追捧和喝彩,反而有很多人認為它的外形有點瘮人,似乎像「墓地」,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它的外形,就是一個美麗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個現代建築不僅能夠增加綠化面積還能提高環境舒適度,建築的邊緣被降低,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室內室外的界限。
外形的爭議不少,但還有綠化維護方面的問題更是不少,雖然空中花園宣稱配備了先進的喬木固定、自動滴灌、雨水感應等一體的現代種植系統,可一千棵樹所佔的面積太大,現在樹木在平臺裡大小還合適,但長高長大後怎麼修剪枝椏?根系發達了又不能換盆,這個形狀的建築要養護綠化,費時費力,當然這個是物業的事情暫且不說,但要是到了颱風季,這些樹木會不會對周圍造成破壞和傷害?
對託馬斯來說,爭議不是壞事,至少知名度更高了,而且這座會跳舞的建築和種子聖殿一樣,無差評,下次繼續聊。
歡迎關注紫晶洞,下次再一起逛逛魔都的角角落落。
作者簡介: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