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肺炎疫情,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
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
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疫情發生以來,
崑山臺企臺胞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
積極行動,通過多種方式助力防疫防控,
展現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情誼。
截至目前,在昆臺企分別通過崑山市紅十字會、崑山市慈善總會、武漢市慈善總會等多種渠道捐款1286萬元人民幣(不完全統計),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聖美精密捐贈我市最大一筆愛心善款
2月20日,
聖美精密工業(崑山)有限公司
向崑山市紅十字會捐款500萬元。
其中,300萬元定向用於周市鎮疫情防控,
200萬元定向用於崑山市疫情防控。
自疫情發生以來,
這是我市收到的金額最大一筆愛心款。
聖美精密工業(崑山)有限公司由臺灣盛美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1996年落戶周市鎮,主要從事模具設計和製造等業務。20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周市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獲得快速發展。因此,企業回報社會的意願更加強烈。「疫情當前,衝鋒在前、堅守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讓人敬佩,特殊時期居家隔離人員、困難群眾的生活也讓人惦記。我們作為多年紮根本地的企業,有責任有義務為他們做點事,也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聖美精密總經理詹益清表示。
▲聖美精密工業(崑山)有限公司
當前,聖美精密在緊鑼密鼓地抓好復工復產的同時,繼續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守護員工生命安全,夯實企業復工復產的安全基礎。公司成立以負責人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及復工工作小組,堅持統籌安排、靠前指揮,不僅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而且嚴格「廠門外」「車間內」「餐廳裡」「宿舍區」等人員進出和體溫監測管理,並實行固定人員車間流動制和員工分餐制,儘可能減少人員聚集,全力「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員工進入廠區前進行消毒
南寶公司保障崑山口罩供應近40萬隻
疫情來襲,崑山防疫工作對口罩的需求激增,本地口罩的產能和庫存嚴重不足。臺企南寶(崑山)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崑山法院、市委臺辦的幫助下,執行運回近40萬隻3M口罩。根據南寶公司與政府部門籤訂的協議,該批口罩由政府部門按照市場價集中採購、統籌處理,第一時間投放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南寶公司負責人孫德聰說:「在這危急時刻能為崑山做點事,比多賺些錢重要得多。」
花橋臺服辦攜手臺協會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防疫物資的階段性緊缺,花橋經濟開發區臺服辦聯合區臺協會,協助解決防控物資問題。臺企臺胞紛紛響應,迅速行動,踴躍捐款捐物,邊防疫邊復產,匯聚起疫情防控的「臺胞力量」。
崑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六暉橡膠金屬工業(崑山)有限公司聯合和椿科技(崑山)有限公司第一時間聯繫相關廠商,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多方努力爭取到7臺紅外線測溫儀,陸續送至花橋金融大廈、便民服務中心、醫院、集宿區、隔離安置點等疫情防控點。
崑山瑪冀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宜泰說:「兩岸同胞守望相助,攜手戰『疫』,作為臺青創業代表,我們一定要盡一份綿薄之力,奉獻愛心,共築防控疫情的『鋼鐵長城』。」
臺協張浦分會愛心捐贈溫暖防疫一線
崑山市臺協會發起戰「疫」捐款倡議後,臺協張浦分會會員們紛紛響應,短短兩天的時間,張浦分會已有七十餘家會員企業陸續捐款。
2月21日上午,載滿防護物資、生活用品的卡車駛往張浦派出所、張浦卡口、大市卡口、南港卡口等126個卡口,送到1200名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臺協張浦分會捐贈物資
在昆臺青為一線防疫人員送咖啡
林易翰來自臺灣臺北,2013年在昆創立了連鎖咖啡品牌——咖啡星樂。自2月18日以來,他不是在店裡做咖啡,就是在送咖啡的路上。僅3天時間,他就為高鐵南站、高速卡口以及街道社區的一線防疫志願者、工作人員送去了400多杯「暖心咖啡」。
林易翰說,在昆創業以來,得益於崑山諸多利好政策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自己的咖啡店漸成品牌,如今已經在華東地區擁有6家門店。「沒有崑山,就沒有咖啡星樂,這是我對崑山的感恩。一杯咖啡或許比不上救命的物資,但希望能為一線防疫人員提提神、暖暖身。」林易翰說。
▲林易翰每天送出200多杯咖啡
林易翰還建立了「暖心咖啡@星樂送」「咖啡暖心崑山情深」兩個微信群,群裡有臺辦、臺協會等工作人員,每天他們都會利用微信群溝通聯繫,確認咖啡派送的時間、地點和杯數。「從剛開始每天50多杯,到現在每天200多杯,除了我自己,我們的店長、主管也放棄休息時間,主動加入進來,忙的時候一直從早晨工作到晚上,但大家都不喊辛苦。」他說,捐贈咖啡就是想要為崑山加油,為奮戰一線的防疫人員加油!
臺灣女孩製作特色糕點慰問工作人員
臺灣女孩林子涵精心準備了具有臺灣傳統特色的一批糕點和飲料,包括印有 「千燈加油」「大吉大利」字樣的餅乾、橙子味的蛋糕、冬瓜檸檬飲料,送至崑山千燈鎮淞南社區的工作人員手中,慰問千燈鎮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向他們致敬。
年前她剛舉辦了結婚儀式,成了「大陸媳婦」,回到崑山後便立即上報出行情況,主動居家隔離。在隔離期間,奮戰在防疫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為他們買菜、收垃圾、量體溫。對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林子涵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當時她就想,等居家隔離結束以後,一定要好好感謝工作人員專業又辛勤的付出。現在,她終於把想法變成了現實。
年逾古稀臺胞主動守護第二故鄉
臺胞王博鴻是花都社區的居民。疫情防控初期,由於部分保安未能及時返程到崗,小區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春節期間,一直在崑山的王博鴻了解到情況後,主動站出來,志願承擔「守門員」的職責。王博鴻每天負責樓棟進出人員的身份確認、體溫測量等工作,配合社區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做好服務。雖然年逾古稀,但王博鴻始終堅守一線,他說,在崑山已經生活十多年了,崑山就是第二故鄉,能為守護家園出一份力,再累也值得。
一句句暖心的話語,
一幕幕感人的畫面,
這些崑山臺企臺胞
為抗擊疫情作貢獻的縮影,
映襯出兩岸同胞同舟共濟、
攜手戰「疫」的真情實意。
有你,有我,有大家,
崑山一定行,我們一定贏!
責任編審 | 曹勇 宋桂昌 金燕博
融媒體記者 | 張歡 佔長孫
融媒體編輯 | 陸雨葉 張丹
綜合 | 崑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花橋國際商務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