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峽新幹線》欄目推出《兩岸一家親共築中國夢》系列專題片,通過採訪在祖國大陸各地發展的臺灣同胞,生動呈現他們的奮鬥歷程以及努力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的圖景。
農曆春節期間,《海峽新幹線》公眾號將帶您重溫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中國夢!
今天要帶您認識一群跨海而來,為兩岸醫療融合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臺籍醫生,聽他們講述在廈門的故事。
兩岸一家親 共築中國夢
呂元博是一名臺籍醫師,來自臺灣臺中,2019年是他在廈門長庚醫院工作的第十一個年頭。
說起與大陸的緣分,呂元博從臺灣中山醫學大學畢業之後,2003年選擇到北京大學醫學部繼續深造,因此看到了一個更真實的大陸,並切實感受到了大陸的快速發展。
2008年5月,適逢臺塑集團在大陸合資興辦的第一家醫院――廈門長庚醫院正式開業,從中看到巨大發展機會的呂元博第一時間便決定到廈門工作。
初到廈門,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打消了呂元博心中對陌生環境小小的不安。他覺得廈門是一個很舒服的地方,第一是講閩南話,第二是人與人之間很客氣,第三,食物也很合他的口味。他說,廈門很像臺灣的高雄。
呂元博在查房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閩南地區的患者,會直接用閩南話與他們溝通交流,這樣接地氣的溝通方式漸漸地拉近了他與患者的距離,他也因此獲得了患者和家屬的信任。
來自臺灣高雄的陳新川,是最早和廈門長庚醫院建立病人轉診合作的臺籍醫生。陳新川是第一批在大陸取得醫學碩士的臺籍人士,也是到廈門合資開診所的第一批臺籍醫生。
多年來,為推動兩岸醫療的交流與合作,陳新川一直沒有停下努力的腳步。他不僅幫臺商、臺胞爭取到只需憑發票及病歷證明回臺,就能通過臺灣「健保」報銷費用,還參與推動降低臺商在大陸投資開醫院的資金門檻。
2018年6月,廈門市衛計委正式下發通知,明確「符合條件的臺灣同胞可以獨資形式申辦個體診所」。
2018年10月,廈門首家臺胞獨資個體診所落戶海滄,它的主要負責人是來自臺灣新北的嚴堤。嚴堤的中醫診所雖然不大,卻實現了她一直以來想獨資開診所的願望。
嚴堤不僅在廈門收穫了事業,還在這裡遇到了愛情。七年前,因為在廈臺胞組織的一場爬山活動,嚴堤與廈門小夥郭少欽相識了,通過後續的接觸了解,兩人相知相愛,最終喜結連理,自此,新北姑娘變成了「廈門媳婦」。
如今,廈門已經成為嚴堤的第二個家。她說,親戚朋友都在這裡,所以對這邊的感情會比較深厚,加上她又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置產,整個生活的重心都在廈門,她已經離不開廈門。
一直以來,廈門致力於打造兩岸醫療合作先行先試區。如今,廈門60條惠臺舉措不斷落地,臺籍醫生來廈執業的熱情大大提升了,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籍醫生紮根廈門,譜寫人生新篇章。
《海峽午報》《海峽新幹線》
將於2月3日(農曆初十)
恢復正常播出
敬請關注!
祝大家
新春快樂!
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