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是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又一部封神系列電影,影片講述了封神之戰過後的殘局態勢。
一開篇姜子牙這一炙手可熱的封神人物就被悽涼氣氛過度渲染,是緣於封神大戰後天尊下令要姜子牙誅殺九尾狐妖,姜子牙卻在執行之時被狐妖的「幻術」困住了心智,在幻術裡他看到的是一個被困在狐妖體內的凡間女子。姜子牙在處死九尾的最後時刻,從九尾狐妖懷中救下凡體。
由於執行命令時違背命令破壞了靜虛宮的規矩,姜子牙被下放到北海的邊界地區靜心反思。因而姜子牙在糾結安於天命還是追尋真理的痛苦過程中,引發了接下來的故事…
《姜子牙》影片中的電影節奏差別很明顯,這部影片很明顯的慢節奏敘事配合快節奏來剪輯。
影片對敘事節奏的鋪墊很慢,影片中的敘事線是將兩條故事線貫穿於整個敘事之中。
第一條線是姜子牙對當年九尾狐妖誅殺之時所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想要弄清真相。
第二條線則是「小九」在探尋出開著黑花的地方就是幽都山之後,決意去找尋夢裡那多次站在開著黑花地方的阿爸。
兩條線從最初的平行狀態慢慢交匯,在姜子牙闖出北海邊界時徹底碰撞。兩類人、兩種目的、兩段人生,卻在追尋屬於他們的「真相」時合二為一了。
影片中的剪輯節奏卻是快速的,不論是小九為了打聽黑花來自哪裡用石頭糊弄眾人導致在黑市裡打鬥的場面、還是在掛滿骨片鈴的亂葬區安置冤魂的悲情時刻、還是姜子牙為守護進入歸墟就可以轉世投胎的小九和九尾狐妖決戰的時刻,這些畫面的視覺效果都是十分豐富的。
而由於敘事情節和視聽因素的組合就是電影作品的情感載體,而其中各種情感因素的力量和運動的變化,最終形成了《姜子牙》這部電影作品矛盾卻十分精彩的電影節奏。
從人物塑造上來講,姜子牙一介老者,他的無力與糾結是存在於現實中年人身上的危機問題。但當他目睹眾神草菅人命,以犧牲一個無辜少女的代價消滅九尾妖狐時,他決定恪守內心的信念甚至甘願逆天而行。因為姜子牙內心深處對「善」的信念太過執著,所以使得這一原本扁平化的人物開始逆轉。順從天意的姜子牙,變成了一個敢於挑戰威權的反抗者。這是所有顛覆性的突破中最閃光的一刻,也就是在這一刻他完成了一個從修行者到蓋世英雄的蛻變。
小九,一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卻也逃不脫「被婚姻」的束縛,她在送親去紂王身邊時又被捲入一場神與妖之間的交易中。但她本性固執,為了不讓其他人類再把她當作狐妖看待,為證明自己的人間身份,所以她就是千難萬難也要去幽都山。因為堅信阿爸在幽都山就用盡全力去尋找這是小九活下去的唯一的信念。導演對她「蘇妲己」這一身份的刻畫不再是通過黑化的方式來表達,而是在試圖改觀世人對蘇妲己片面的看法,其實她不過是個被利用的工具,卻無力改變眾人口中的卑劣形象。
從視覺色彩上看,電影中絕大多數場景都發生在不適宜居住的地方。而這樣的場景卻存在於天尊口中為了蒼生而戰的戰役—封神之戰之後。可見,這場戰役帶給世人的依舊是苦不堪言,萬物沒有生機。這部電影的主色調以黑色、深色為主,所以綠色的出現來之不易。直到最後姜子牙斬斷「最後一根宿命鎖」結束之際,影片才第一次出現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顏色——綠色。姜子牙等人一直在充滿暗黑元素的惡劣環境中堅持戰鬥,所以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直到最後才出現寓意希望的綠色。這樣的設定非常大膽,卻也使得影片的視覺觀感更加突出了暗黑風格。
從故事立意角度看,姜子牙作為神仙卻表現出一人不救何以救蒼生的信念。導入劇情的核心立意:「我」究竟在執念於什麼;真相到底該不該去揭示;有違天命但「我」追求我心;堅信世事的掌握權在自己手裡。影片結尾部分意喻:最後姜子牙毀掉了天梯,切斷了靜虛宮和人間的聯繫。神再沒辦法幹預凡間的生活,同樣也斬斷了人間對天上的嚮往。那些原本破敗不堪的景象也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價值觀營造上,姜子牙宣揚的是「逆天而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是跳脫神話劇情後對外世的展現和披露,因為在封神演義原著故事中宣揚了一種天命難違的宿命論,這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用來麻痺人民的武器。諷刺的是原本這一理念的最大執行者,便是姜子牙。大戰的追根溯源是天尊下的一盤好棋,可這口口聲聲為了維護蒼生的戰役過後,蒼生究竟過的如何?元始天尊通過自己的計劃,成為了真正的掌權者。而他所帶來的也並不是天下和平,反而是更多的災難。姜子牙所說的最後一把鎖其實有一種隱含的意義:對階級地位的一種挑戰,所以姜子牙最後的所作所為是帶著天下所有人的不滿去挑戰元始天尊的權威。砸掉天梯,徹底打破了天尊利用人間的一個陰謀,也尋到了他想要找到的真相。
整部影片劇情進入節奏很慢,但陳述感很強。影片中有個人的成長,有階級的對立,有人性的複雜,還有世態的炎涼,以及被群嘲的信念到底該不該堅持是這部影片想要體現出的思想。姜子牙說:為自己而活,所以什麼是天命?我們究竟要甘心被管制、被約束,還是勇於將自己立在生活的惡劣泥沼中強勢自立?《姜子牙》告訴我們,真相的追尋是道阻且長的。它在用神話故事,動漫的表現一個成人化的現實世界。
作者|宋雯超
編輯|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