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視頻平臺命運多舛,繼全網皆知的tiktok被美封禁之後,近期中國臺灣地區(以下簡稱臺灣、臺)達6.7億美元的OTT市場又向陸資企業關閉了大門。
據臺灣「經濟部商業司」18日發布的新聞稿,臺灣當局將依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俗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5條第2項規定,預告新增「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地區的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提供代理、經銷,或從事OTT-TV及其中間投入或相關商業服務等服務給大陸地區的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此次預告期為14日,將於9月1日期滿,並於9月3日正式公告。
簡單來說,最快9月3日起,臺灣觀眾就將與愛奇藝臺灣站和騰訊WeTV告別,平臺所包含的劇綜國漫等內容也都將看不到。而有臺媒稱,這種行為將逼走愛奇藝、騰訊兩個大買家,相當於逼走4年10億(新臺幣)採買量。
圖片來源:臺灣工商時報
截至發稿前,愛奇藝海外業務部已於今天下午在海外社交平臺發布聲明,呼籲臺灣相關部門回歸市場與產業層面,不應禁止陸資在臺從事商業行為。而騰訊方面,則沒有相關公告發出。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布局重點均在東南亞地區,在那邊騰訊既有自營的較好的泰國地區,也有買買買來的Iflix。而愛奇藝除了推出隨刻版,還在那邊布局有影視劇合制、投資。但整體出海布局都可以視為起步階段,現在前有狼,後有虎,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困境,或許才剛剛開始。
愛奇藝、騰訊WeTV為何被封殺?
通告顯示,臺灣經濟部門點名愛奇藝在2016年在臺投資設立了子公司,其規劃經營的網際網絡視聽服務(OTT)業務並非是允許在臺投資項目,但是OTT能夠通過網絡特性達到落地效果。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列舉的中國大陸地區可以在臺灣投資開放項目,影視內容不在其列。因此在過去,愛奇藝多次試圖以設立分公司或伺服器的方式進入臺灣市場,但都被臺灣方面駁回,直到2016年,愛奇藝迂迴通過臺灣本地公司歐銻銻娛樂代理運營成功進入臺灣市場。
歐銻銻作為經銷商協助愛奇藝臺灣站的平臺營運、內容編輯、社群口碑經營以及 VIP 會員服務。此種方式相當於「繞路」入臺,避免直接「落地」。類似的,騰訊自去年開始也委託臺商任風傳媒進行騰訊WeTV的在臺經營。
臺灣經濟部門的此次禁令預告就是為了徹底切斷這種處於灰色地帶的入臺模式。
該通告稱,違反者將由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依臺灣地區與大陸人民關係條例第86條第4項,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款,並在限期內命其停止或改正;屆期不停止或改正者,將連續處罰。
據愛奇藝海外業務部公告,兩岸條例立法以來,從未公告陸資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的禁止事項。
封殺後影響幾何?
臺灣OTT市場是一塊不算大的蛋糕,但卻被國際媒體平臺、大陸媒體平臺以及本地多家媒體平臺分羹。
流媒體平臺為何看好臺灣市場?
一方面,是因為在4G普及全島的情況下,臺灣地區的網民對OTT市場依賴度較大,另一方面,從營收來看,臺灣OTT市場雖小,但發展潛力仍在,據臺灣資誠(PWC)《2019-2023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2019年臺灣OTT市場營收達6.7億美元,且在五年之內仍然呈增長態勢,隨著疫情的出現,人們增加居家時間,臺灣OTT市場大盤更是有增無減。
那麼,媒體平臺,尤其是大陸媒體平臺在臺灣OTT市場情況如何?
僅從大陸視頻網站在臺灣OTT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無論是用戶使用率,還是會員付費訂閱量,值得一提的僅愛奇藝一家。
早在2016年3月,愛奇藝臺灣站正式開站,經歷四年的發展,愛奇藝在臺灣OTT市場中已經佔據一定的地位,據世界市場研究機構凱度洞察數據顯示,2019年,愛奇藝已經成為臺灣OTT市場的第二大平臺,其使用率達41%,僅次於YouTube,而臺灣本土媒體平臺LineTV、LiTV、FriDay影音等均被超越。
(凱度洞察)
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OTT影音平臺的付費使用情況不算樂觀,調查人群中,願意進行付費觀看的人群佔比僅26%,其中付費使用Netflix的人數較多,愛奇藝其次,臺灣本土媒體則相對靠後。
(凱度洞察)
而在臺灣聯合新聞網的報導中,愛奇藝臺灣站2020上半年全站月均瀏覽次數過億,且《慶餘年》、《下一站是幸福》、《錦衣之下》、《青春有你2》等劇綜佔據了愛奇藝臺灣站上半年的熱度榜單,因此,無論從使用率、付費意願,內容熱度,亦或者是增長態勢來看,愛奇藝臺灣站已經打開了臺灣OTT市場。
相較於愛奇藝,騰訊入局較晚。
2019年5月,騰訊WeTV登臺,目前只處於起步的狀態,但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今年騰訊有望搶佔臺灣OTT市場前三強,報導稱,在臺灣發展近一年的WeTV日活已有十萬,流量超過百萬(截至今年2月份),如果要想達到目標,騰訊下一步將會採用數億元來採購或者投資臺劇。
從愛奇藝與騰訊WeTV的發展情況來看,也不難猜出臺灣方面擬「封殺」兩大視頻平臺的原因——對臺灣地區的本土平臺形成強大的衝擊。臺劇在去年便有復甦狀態【點擊藍字複習】,如果能去掉愛奇藝與騰訊兩大對手,本土媒體平臺也許可以在相對飽和的市場狀態下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失去臺灣OTT市場,對於愛奇藝與騰訊等陸資視頻平臺而言,損失並不大。相較於大陸過億的會員訂閱量,臺灣站的數據不值一提。
從劇綜傳播情況來看,儘管視頻平臺被封殺,優質的內容仍然可以通過賣版權的形式「走出去」。往年,《軍師聯盟》、《慶餘年》等古裝劇都能做到幾千乃至一萬美元一集。
較為可惜的是,臺劇近年與國際流媒體平臺Netflix、HBO等平臺合作,打造了一系列的優質劇,如《想見你》、《罪夢者》等,以突破性的尺度讓臺劇繼偶像劇之後重新被看到。比較之下,陸劇近年缺乏優質作品出海。
愛奇藝與騰訊如果能打開OTT市場,佔據前三強的位置,不僅能將大陸地區的熱門劇綜更多地推廣出去,也能通過和當地的攝製團隊合作出品一些新臺劇,為兩岸文化帶來交流。
如果臺灣當局封殺愛奇藝與騰訊,從公司收益角度上看,對兩者並無較大影響,但或可能導致兩岸民眾對抗情緒加強、文化連結減弱,這也是今年大部分網際網路公司面對的一個問題。
海外數據潮下,
愛奇藝與騰訊視頻的國際之路道阻且長
臺灣並不是網際網路影視企業第一大海外目標。
去年6月,騰訊WeTV與愛奇藝便相繼出海,且出海的首選對象分別為泰國與馬來西亞,均來自東南亞。
經過近一年的成長,騰訊WeTV與愛奇藝在東南亞市場小有成就,布局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再加上去年《陳情令》、《致我們暖暖的小美好》、今年《青春有你2》等出海劇綜,以及本就隔閡不大的文化優勢,騰訊WeTV與愛奇藝也算在東南亞市場站住了腳。
在劇作合作上,愛奇藝更是走到了前列,比如說從去年就和新加坡新傳媒合作的新版《小娘惹》【點擊藍字複習】,今年8月初愛奇藝又宣布其國際站將開始製作首部東南亞自製劇集《靈魂擺渡·南洋傳說》。
娛樂資本論從App Annie上查看數據顯示,兩者在東南亞的發展並不均衡,WeTV更受泰國用戶的歡迎,從iphone store免費app下載量當天排名數據(8月19日)來看,其APP下載量排名第五,愛奇藝下載量則在百名開外。
(wetv蘋果端今日在相關國家排名)
另外要提到的則是騰訊在今年6月收購了Iflix ,一家在東南亞超過2000萬用戶的APP。根據《綜藝》的報導,收購之後Iflix 的品牌名稱將會被保留6-12個月,CEO等員工也會保留。
(Iflix蘋果端今日在相關國家排名)
而在愛奇藝下載量可以排名前10的新加坡,WeTV則無緣前五百。
(iQIYI蘋果端今日在相關國家排名)
從中也不難看出,兩者在東南亞市場仍需拓展。
其中愛奇藝的步伐明顯更快一些,先是推出了中短視頻相結合的愛奇藝隨刻版,並且發起了海外內容引進計劃,後又在各大綜藝中顯露出國際化趨勢,在海外版APP內加入東南亞地區、英文、西班牙語、韓語、甚至阿拉伯語等字幕,出海野心勃勃。
今年6月,前Netflix副總裁、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郭又銓加入愛奇藝擔任副總裁,負責愛奇藝在國際市場的戰略規劃、市場拓展、公共事務等業務。
那非東南亞地區兩家又做的如何呢?
據App Annie所顯示的當天(8月19日)google play免費app下載量來看,無論是愛奇藝還是騰訊WeTV,在北美、韓國以及日本,下載量排名均在百名之外,無法顯示。
作為流媒體巨頭的Netflix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訂閱用戶數量達 1.9億,北美、歐洲、中東都是其重鎮,後來居上的Disney+8月的訂閱量也達到了6000萬……愛奇藝與騰訊WeTV的國際市場競爭對手並不少,且這些競爭對在內容與風格方面的優勢十分突出,很難實現超越。
即便愛奇藝與騰訊WeTV能在國際化中打下一方天地,在如今各國地區對數據隱私把控越來越嚴格的狀況下,兩者也要面臨當地更多的政策與條例限制,彼時又是另一番難題。
視頻平臺雖努力出海,但說實話出海仍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