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成長,意味著不管到了多大的年齡,當發現自己給孩子帶來多年的傷害時,無心和委屈不是正解。可以做錯,但別為錯誤貼金。
1
《我們這一天》第二季開篇就側向了凱文,慢慢的,原先你認為最不會有問題的凱文,其實是三個小傢伙中問題最大的一位。他的問題就在於大家都認為「他不會有問題」。
所以我們拉回到第一季來回顧,首先就是蘭德爾,他身上的衝突點最多。黑人,被遺棄,被白人家庭收養,親生父母有吸毒史。為了展現蘭德爾的特別,導演一開頭讓凱特和凱文上場,但沒用太多筆墨。通過這對雙胞胎(他倆差異也很大),引出他們的弟弟蘭德爾。36歲這一天,蘭德爾是三人中收入最高、經濟最好、家庭最穩固,住在富有的白人區。接著,引出蘭德爾的生父,曾經因為吸毒而進過監獄,又把親生兒子丟在消防局的這個貧困的黑人。
為了再次強調蘭德爾,給他貿然出場的生父設立了全劇中最討好的人設。有風骨,來兒子家拜訪,並沒因為兒子富有而顯得諂媚。知分寸,兒子向妻子和兩個女兒介紹他是同事,他也欣然接受這個身份。有情趣,一個貧困的黑人,會寫詩,會彈琴,寫詞,作過酒吧的駐唱,還有一個對他深愛的同性愛人。
什麼說他的人設最好,因為他死的最早。把所有美好的一面留給人們以後,他在癌症晚期安然告別。
蘭德爾自己無需強調,他的品行通過與生父的相處,從原諒到深愛的過程。通過妻子對他的善良的維護,對他高度責任心的肯定,甚至通過他妻子是一個學識和人品,情趣和經濟都很贊的女人來給予了蘭德爾高分。
導演們寵愛蘭德爾。
2
凱特筆墨略遜於蘭德爾。她巨型肥胖。一般聯想到巨型肥胖,人們都會定位粗壯的標籤。但凱特非常細膩,除了對吃沒有自控力,其他任何事都有自律。善與人交往,做事勤奮,聰明,易相處,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經歷了減肥失敗,戀愛,分手,複合,結婚,凱特多次走不下去,又多次站起來。全劇中第二個討好的人設,凱特當之無愧。
編劇厚愛好人設,給威廉配了蘭德爾,也給凱特配了託比,一個像她父親一樣對她備外寵愛和包容的人,更細心的是,託比是另一個肥胖症人士。凱特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了。
第二季,終於輪到了凱文。這個時候你再回顧第一季,你會發現,正因為第一季裡太多的好人設,小圓滿,到了凱文的處處受挫,他試圖在表達皮爾森家的另一種人生。父母不是那麼完美,兄弟姐妹間有隔閡,三碗水端不平,總有一個孩子從小被忽略,而他的父母及他的兄妹都並不這樣認為。
凱文很努力的從肥皂劇演員轉型成為話劇演員,重新找回前妻,懺悔曾經的過錯,修復感情。從凱特的生活中退出去,與蘭德爾保持良好有距離的交往,參加皮爾森家一年一度隆重的聖誕節儀式。卻像貝絲說的那樣,他一直在以演員的方式經營他自己。
這一點在第一季凱文喝醉後拿著三枚戒指站在前妻的家門前,跟她說,我帶著三枚戒指來求婚,因為不知道你喜歡哪一枚。但走到醫院我畏懼了,因為我想像到我跟你未來的婚姻生活並不美好。在這個時候,已經揭示出凱文找回前妻,是他幻想中應有的生活狀態。一個犯過錯的丈夫,找回初心,與前妻複合,重新演繹堅定而浪漫的婚姻故事,養育幾個孩子,在日復一日中品嘗浪子回頭的自我感動,自我救贖。
第二季,凱文止痛藥上癮,醉駕後被強行送到戒癮所。在此之前,蘭德爾把養女送回她生母處。凱特和託比第一個孩子流產。他們互相輪流問候。沒有人知道凱文深夜因為丟失了父親留給他的唯一的紀念品,一條項鍊而趴在一夜情的情人家門口草坪上痛哭。
戒癮所中心有個醫生叫芭芭拉,她是我喜歡的第三個人設。她看出了凱文的問題。他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所有皮爾森家的人都不認為他有問題」。
劇情不斷的回顧。父親去追提到控制飲食而自卑傷心的凱特。母親喜歡愛讀書的蘭德爾,形影不離。橄欖球天才凱文,無人問津。
3
從第一季開始,導演一點一點加重凱文的劇情。從他身上,看不到太多的衝突點,他身材勻稱,相貌英俊,會說佻皮話哄女孩歡心,從事演員工作,多金又有名。他不像凱特一直被肥胖捆的死死,不像蘭德爾內心始終記得自己是個黑人,被白人家庭收養。他缺少特凱和蘭德爾的身上,一種人生無法穿越的桎梏。
但也正是因為他缺少這種明顯的缺陷,傑克和瑞貝卡才忽略了他太多,慢慢造成了他後天心理上的感情缺失症。他的回憶中只有父親和凱特,母親和蘭德爾。他質問母親,你有沒有一件單獨和我在一起特別的事情。沒有蘭德爾,沒有凱特,只有你和我。
有一種孩子,他表現出來的頑皮,不羈、冷漠,都是獲得父母的關注。所以凱文後來從事的演員工作,也是因為內心缺少這種關注,而向外尋求的表現。
不言而喻,父母會格外用心在弱勢的孩子身上,比如肥胖而自卑的凱特,敏感而自尊的蘭德爾。我想到傑克在收養蘭德爾的時候,因為當時他們失去了三胞胎中的一個,蘭德爾睡在白人孩子中間,顯得那麼特別。傑克花費了許多心力讓瑞貝卡接受了這個黑人嬰兒,成為他們第三個孩子。他們希望自己能用平等平衡而充足的愛給予這三個小傢伙,來彌補他們倆各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但即便他們想的這樣好,也決定了這樣做,也不代表在後面的生活中,他們能時時處處做到最好。生活是這樣的複雜叢生,也這樣的處處展現著智慧與成長,在不斷的發現、修正、重建中,親情就像瓷器一樣被細細打磨,呈現出最好的光彩。凱文知道他的父母愛他,但你要一個孩子有多包容的思維,這是不現實的。
陪伴成長,意味著不管到了多大的年齡,當發現自己給孩子帶來多年的傷害時,無心和委屈不是正解。可以做錯,但別為錯誤貼金。
有一個朋友說,她第一次找保姆,發現有一個人會蹲下跟孩子說話,她選了這個人,因為她表現出尊重和平等。當你覺得你的孩子很好,不需要太費心的時候,或是你的孩子不夠好,實在操心太多的時候。這一左一右都是對他的忽略,忽略了他的內心和真實的感受。忽略他要一個平等,要同樣的尊重。
瑞貝卡在公寓等著凱文,她說,我不能這樣不告而別。你一直是我們認為最棒的男子漢,你是我認為最不需要擔心的。可是,我才發現,原來我錯了。
《我們這一天》的其他文章
兩個父親不同版本的溫情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