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蕭紅:一個漂泊的靈魂

2021-02-14 三聯生活周刊

1936年11月19日,蕭紅在給蕭軍的信裡寫:「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

那個時候,蕭紅身在日本,正試圖用出走來逃離與蕭軍的情感困局,同時也想給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寫作空間。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狂風驟雨般的愛情和烽火漫天的故國都蒙上了一層懷想的輕霧,而漂泊了那麼久,她奉為宗教的寫作在導師魯迅的提攜下日益自由,終於可以停下來感嘆一句:「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

僅僅是在籠子裡的平安,她也是又愛又怕的。寫信的一個月前,魯迅逝世了,震驚和悲慟過後,蕭紅好像隱隱找到了一種悲痛化出來的力量,這是她微小的堅強。事實上,這平安確實是短暫的,不久後,蕭紅就不得不提前回國,踏上了更加顛沛流離的悲劇之路。如今去回望蕭紅對「黃金時代」的感嘆,實在是飽含悽涼的。

蕭紅在本質上是個善於描寫私人經驗的自傳體式作家,文學與人生,是蕭紅的兩條交叉線。這兩重世界曾經合二為一,但最終漸行漸遠、無法彌合:她在文學中找到了個人價值和心靈自由,像「大鵬金翅鳥一樣飛翔」,而在人生際遇上則顛沛流離,終於「跌入奴隸的死所」。在她身後,作為一個作家,一個有著女性和窮人雙重視角的女作家,蕭紅是游離於主流文學而被長期忽略的。而作為一個女人,她與不同男人之間漂泊的感情經歷為人長久窺視。如香港作家盧瑋鑾(小思)所說:「她在那個時代,烽火漫天,居無定處,愛國愛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她又是愛得極切的人,正因如此,她受傷也愈深。命中注定,她愛上的男人,都最懂傷她。我常常想,論文寫不出蕭紅,還是寫個愛情小說來得貼切。」

將近百年過後,蕭紅為什麼這麼紅?除了她小說般愛情的戲劇性,還不可忽視她身處的大時代背景,曾造就了一個群體性文學上的「黃金時代」,而蕭紅作為其中一個女性個體,置身其中不同尋常的道路選擇又構成一重戲劇張力。

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將蕭紅寫作的時代與維吉尼亞·伍爾夫分析的英國18世紀之前相比較。「關於婦女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微。英國的歷史是男性的歷史,不是女性的歷史。」她認為,「非凡的婦女之產生有賴於普通的婦女。只有當我們知道了一般婦女的平均生活條件——她子女的數目、是否有自己的錢財、是否有自己的房間、是否幫助贍養家庭、是否僱用僕人、是否承擔部分家務勞動——只有當我們能夠估計普通婦女可能有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經驗時,我們才能說明,那非凡的婦女,以一位作家而論,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伍爾夫的推理是,只有在法律、風俗、習慣諸方面都發生無數變化的時代,才有婦女寫的小說出現。「在15世紀,當一位婦女違抗父母之命,拒絕嫁給他們為她選定的配偶時,她很可能會挨打,並且在房間裡被拖來拖去,那種精神上的氣氛,是不利於藝術品的創作的。」以伍爾夫的分析來看蕭紅,她是一個創作的奇蹟。在短短的30年間,蕭紅走過了英國婦女300年裡的道路。

蕭紅的一生都在漂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男人到另一個男人。如果從她1933年逃婚出走故鄉呼蘭算起,到她1942年客死香港為止,短短8年間,她的軌跡遍布各地:呼蘭、哈爾濱、北平、哈爾濱、青島、上海、日本、武漢、臨汾、西安、重慶、香港。而且,幾乎每一個地方,她都經歷了多次搬家。我們試圖沿著這條軌跡,身臨其境去重現蕭紅的人生,去體察一個女人在那個時代的情感和命運。當然,這條路線不可能在短短兩周內走完,我們只能選取其中幾個關鍵節點,從北向南,從呼蘭,到哈爾濱,再赴上海,最後去香港。尋訪發現,將近一個世紀過去,和蕭紅有過交集甚至同時代的人都很難找到了,大部分地理遺蹟也都面目全非了。縱然如此,我們輾轉走訪下來,不禁感佩蕭紅在短短8年的顛沛流離中的高產,她留下100多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兩部詩性悲劇《生死場》和《呼蘭河傳》、一部諷刺喜劇《馬伯樂》,這在和平年代尚且不易,何況是戰亂年代了。

蕭紅出生於辛亥革命爆發的1911年,死於抗戰烽火中的1942年,正值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放在大時代背景下去觀察蕭紅,她在當時的女性群體,甚至是女作家群體中也是觸目的。在「五四」後的一代作家中,蕭紅因襲的負擔最小,也因此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自由風格。如果說一開始的娜拉式的逃婚離家還是被動的,後來離開蕭軍、選擇端木並與之南下香港,更是在愛情和民族雙重危機下的主動選擇。在當時主流文化陣營紛紛奔赴延安的時代洪流中,蕭紅公開提出「作家不屬於某個階級,作家是屬於人類的」,她選擇了自由寫作,家國想像中的「左翼女作家」標籤因此對她並不適宜。蕭紅研究開創者、漢學家葛浩文評價:「蕭紅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並不是一種理想化的、充滿愛國熱情的浪漫的戰爭圖景,而是它對日常生活中真實的人們身上產生的孤獨的、極端的個人化的影響。」

蕭紅曾對好友聶紺弩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不錯,我要飛。但同時覺得……我要掉下來。」現實中,她的確為這份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再選擇,在兵荒馬亂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至今仍備受爭議,這怎麼是黃金時代呢?許鞍華在電影《黃金時代》裡借蕭紅之口回答:「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選擇怎麼愛怎麼活,這就是我的黃金時代。」這樣來看,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黃金時代。



⊙ 本文版權歸本刊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

本期更多內容,請看以下精選目錄:


封面故事

蕭紅:一個漂泊的靈魂(賈冬婷)

蕭紅:逃不出的命運(李菁)

蕭紅生平大事記(王玄 整理)

從異鄉到異鄉:重訪蕭紅漂泊地(賈冬婷、周翔)

蕭紅重要作品一覽(賈冬婷 整理)

蕭紅的朋友們(王玄、周翔 整理)

《黃金時代》:蕭紅的另一種可能性(石鳴)

「拍戲是無中生有的自由」

專訪《黃金時代》導演許鞍華(石鳴)

「一個作家的蕭紅」

專訪《黃金時代》編劇及監製李檣 (石鳴)


社會

逝者:湯一介:「四書」人生(周翔、王玄)

逝者:楊偉光:電視時代的開創者(楊璐、阿潤、劉敏)

熱點:李娜:不得不說「再見」(李翊)

熱點:一個初中生的成長實驗(劉敏)

生態:動物保護的理智與情感(袁越)

經濟

市場分析:低於7.5%的新常態(謝九)

收藏:金桂明與他的古董生意(李晶晶)

商業:「天生電動」的寶馬(李三)

文化

文化生態:一個「思想碰撞」的現場(尤帆)

吃喝玩樂:海島尋味:紐芬蘭美食的舊傳統與新選擇(丘濂)

專欄

邢海洋:「不缺錢」

袁越:為農作物接種

張斌:天蘭藍

宋曉軍:「猛禽」終於出場了

微信號:lifeweek

一 本 雜 志 和 他 倡 導 的 生 活
微博 | @三聯生活周刊
微信 | lifeweek
官網 | 三聯生活網
歡迎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我們的 『微店

相關焦點

  • 民國才女蕭紅:與張愛玲齊名,被魯迅盛讚,一生漂泊尋愛
    蕭紅當時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在文學上她有著非常強的天賦惡,並且在24歲那年的時候,就已經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她的成名作《生死場》,她是一個被大家低估的作家,也是一個流浪一生的一個人。
  • 《蕭紅墓畔口佔》賞析
    蕭紅墓畔口佔戴望舒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提到戴望舒,首先會想到他那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這首《雨巷》為其贏得「雨巷詩人」的美稱,不過,在其「雨巷詩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鑲嵌有一顆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還鑲嵌有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這首《蕭紅墓畔口佔》,儘管這顆明珠小了許多。
  • 「文學洛神」蕭紅:一個女人的三十一歲短暫苦難人生!
    清朝剛剛被推翻,蕭紅出生在一個小鄉村,她的原名叫張乃瑩。父親在蕭紅眼裡是「因為貪婪而失掉了人性」。對自己的家人也是非常吝嗇,這讓蕭紅對自己父親一直沒什麼好感。《呼蘭河傳》中的溫暖是外祖父給的,如果沒有外祖父,我認為《呼蘭河傳》是不完整的,外祖父守護了蕭紅的童年,蕭紅和外祖父在一起的日子也是蕭紅一輩子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蕭紅用一生去懷念那樣的時光。蕭紅上中學以後,有一個契機,受到一連串的新思想的洗禮,雖然她的父親不想讓她繼續上學,可是她卻不願意放棄。
  • 漂泊的傷感句子 漂泊的靈魂經典句子
    4、讓我陪願你在海中漂泊吧,只為能做你手中的槳,不管風浪多大,風雨多稠,你身邊始終有我5、家是溫馨的港灣,容納漂泊的靈魂;家是如傘的大樹,遮擋酷夏的驕陽;家是清涼的雨絲,拂去疲憊的徵塵;家是永遠的牽掛,珍藏幸福的存根。6、愛心是一柄撐起在雨夜的小傘,使漂泊異鄉的人得到親情的蔭庇。
  • 漂泊的靈魂
    其實,靈魂有了載體或者重見天日或者感受生活才算是生日。在此吾有新解。你想,一個冥冥幽幽的靈識,在天地間飄了那麼久,終於可以重見天日,如同一個人被困在井下,終於重見天日,長長地吸一口氣:啊,憋死我了。這種重見天日的感覺,才叫生日。因此,窮人富人都有生日。窮富與靈魂無關,只是後來的環境不一樣罷了,靈魂重見天日的感覺是一樣的。
  • 才女作家張愛玲,蕭紅,三毛,我更喜歡蕭紅,你呢?
    和她結婚的不是她筆下老實多金的沈世均,也不是瀟灑多金的範柳原,而是一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日本人做事的漢奸——胡蘭成。因為愛情,因為胡蘭成,張愛玲背負文化漢奸的罵名,1955年被迫以難民身份逃到了美國,大洋彼岸的美國會有愛情嗎?
  • 蕭紅故事裡,一切都是自由的
    並且,這個答案不會教任何人失望:革命家看到了出走與自由,保守派看到了出走後並不美妙的結局,道學家看到禁忌,風俗家看到八卦,女權主義者看到了娜拉們不可救藥的性別依賴,男權主義者看到了女人被解放後的可怕後果……以是,雖然東北作家群因為種種歷史原因被遮蔽多年,蕭軍、蕭紅的故事卻從未黯淡,即使在眾聲喧囂的網絡時代,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 才女作家蕭紅八字分析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女性有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不錯,我要飛,但同時覺得我要掉下來」「我總是在一個人走路,就好像命定要一個人似的」 ——作家蕭紅在1911年6月1日,民國時期的呼蘭縣城,張家大院裡出生了一個女嬰
  • 四處漂泊的肉身,無處安放的靈魂。
    四處漂泊的肉身,無處安放的靈魂。正收拾著被褥行李準備搬家,腦海裡突然就冒出來這樣一句話,把我的心給狠狠的刺了一下。近卅載載舟江湖漂泊無定,都記不起曾經搬過多少次住所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兩件最寶貴的東西,一個是肉身生命,一個是內心靈魂。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把自己的靈魂給安頓好,這個人才不枉此生。可想想自己,人生已是過半,喧囂落寞歷盡,這生命與靈魂,還依然跋涉在遠行苦修的路上。
  • (內含福利)蕭紅:黃金時代,生死一場
    文明以及國民靈魂的了悟。* 本書收錄了蕭紅的《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多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值得閱讀和收藏。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半生漂泊,足跡遍布北京、青島、上海、東京、武漢、香港等地。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 蕭紅: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
    蕭紅人生裡,第一次在孤寂中選擇了一個以為可依賴的男人陸哲舜,就是源自家庭的壓迫。出生在封建地主家庭中的蕭紅,幼年喪母,父親對她冷漠無情,在她小學時就一手包辦,將她許配給家境殷實的官僚之子汪恩甲,並在她小學畢業後阻撓其繼續上學。在家中唯一疼愛蕭紅的外祖父的強烈爭取下,她才勉強讀完中學。
  • 名人星圖解讀 | 雙子座的蕭紅:於黑夜中瞥見黃金時代
    蕭紅,原名張乃瑩,現代著名作家,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1911年6月1日生於黑龍江呼蘭縣,1942年1月22日因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一個灼灼發光的名字。《生死場》、《後花園》、《呼蘭河傳》、《小城三月》……她短暫的一生中所留下的近百萬字作品,絕大部分成為了現代漢語的經典之作。
  • 張愛玲與蕭紅:兩位才女的相似與交集
    張愛玲說過一句驚世之言: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天底下,沒有人因此笑話,因為人家證明了自己確實是天才。還有蕭紅,雖然低調、苦逼,但寫出的東西誰敢小瞧?雖然大多數人不信上帝,但她倆的大腦確實是被上帝「親吻」過的。她們完全依賴天賦寫作,她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有自己什麼樣的語言。
  • 蕭紅:死在追求自由與愛情的路上
    這個王恩甲是小學老師,卻身染一些習氣,是個沒有有理想喜歡抽鴉片的癮君子,與蕭紅理想中的愛人自然相去甚遠。蕭紅受到表哥陸振舜的鼓勵,決心抗拒包辦婚姻,她從哈爾濱逃到了北平,並進入北平女師大附中就讀。當時,重獲自由的蕭紅寫信給好友沈玉賢,筆調輕快愜意描繪自己的生活:「我現在在女師大附中讀書。我倆住在二龍坑的一個四合院裡,生活比較舒適。
  • 蕭紅.回憶的「呼蘭小城」是她一生甘味的來源
    蕭紅在《呼蘭河傳》尾聲寫下這樣一段話。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蕭紅昨日與祖父在後花園的歡歌笑語,今日卻是物是人非,多麼的悲涼。她對自己逝去的時光也是無限眷戀的。在文章的第四章,蕭紅多次的提到「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可見當時她是怎樣的心情去寫這《呼蘭河傳》,在親情裡的小時候,在原生家庭裡沒得到過父愛和母愛。在愛情裡,成年後遇人不淑,紛紛負她而去。
  • 只活了31歲的蕭紅:一生追求愛與自由,卻一次次被男人辜負
    我把這篇文章獻給蕭紅,也獻給親愛的讀者朋友們。01作家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她的成名作是《生死場》,代表作是《呼蘭河傳》。在那本書中,蕭紅用無比細膩、生動的文字介紹了爺孫之間的溫馨生活。「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裡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我會走了,我會跑了。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著我。
  • 擅長畫牡丹的畫家蕭紅 蕭紅國畫牡丹圖欣賞
    原標題:擅長畫牡丹的畫家蕭紅蕭紅國畫牡丹圖欣賞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古往今來,文人墨士讚頌牡丹,描繪牡丹的不計其數。
  • 蕭紅,你太慘了!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她曾經被魯迅先生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蕭紅在文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給世人留下了眾多經典的作品。但在感情上,卻顛沛流離。蕭紅一生似乎都在追求自由,她的生命中出現過很多男人,卻沒有一個,願意陪她到終點。
  • 中國最傳奇才女,「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31歲英年早逝
    她叫蕭紅,原名張乃瑩,代表作《生死場》、《呼蘭河傳》。她一生與5個男人有過糾纏,漂泊過10個不同的城市。最後因為一次錯誤的手術,氣管被切開,31歲早逝於香港,死之前連話也不能講。 她的創作,與她的情感、她的時代背景深刻地交纏在一起。
  • 蕭紅為什麼這樣紅?
    蕭紅這個弱女子叱吒文壇的時候,張愛玲還在上海的聖瑪利亞中學讀書,蕭紅成名的速度幾乎是一飛沖天,她是文壇巨擘魯迅先生傳衣缽百般呵護的女弟子。1936年,斯諾訪華,他問魯迅,誰堪當女性文壇的翹楚?魯迅毫不猶豫地說是蕭紅。其時,丁玲取締冰心的位置,躍為革命文學的旗手,蕭紅火線殺入文壇,吹響東北作家群進軍全國的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