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為什麼這樣紅?

2021-02-13 22號公館

朋友或問,不明白蕭紅為什麼突然走紅?憶當初,蕭紅在24歲的青嫩年齡,憑藉長篇小說《生死場》爆紅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蕭紅這個弱女子叱吒文壇的時候,張愛玲還在上海的聖瑪利亞中學讀書,蕭紅成名的速度幾乎是一飛沖天,她是文壇巨擘魯迅先生傳衣缽百般呵護的女弟子。1936年,斯諾訪華,他問魯迅,誰堪當女性文壇的翹楚?魯迅毫不猶豫地說是蕭紅。其時,丁玲取締冰心的位置,躍為革命文學的旗手,蕭紅火線殺入文壇,吹響東北作家群進軍全國的鼓號。

蕭紅與蕭軍的緣聚緣散,也是當時文藝界的一個超級八卦的事件,不亞於今天的天后王菲與李亞鵬的離婚,或者汪峰與章子怡的戀情。與其問,蕭紅為什麼這樣紅?不如說,蕭紅雪藏太多年了,一朝打開歷史的塵封,許多人才發現那個時代的真正耀眼的大明星,不在娛樂圈,而是文壇。

蕭紅本姓張,蕭軍本姓劉,兩個以筆名聞世的作家,釀酒了一杯傳世且苦且甜的愛情的烈酒。蕭紅為了抗婚,離家出走來到哈爾濱,困守旅館,向報館求救,蕭軍初見蕭紅,暢談晝夕,締結了一生化不開的情緣。兩個的人生初相見,有英雄救美的味道。這估計也是蕭軍後來無法釋懷蕭紅決絕離開的原因吧。

蕭軍雖然是作家,但他還有尚武的一面,曾組建過遊擊隊抗日。他的性格粗獷蓋過細膩。有一次,蕭紅在燈下為蕭軍縫衣。蕭軍大大咧咧地回憶過去,也有位伊人為之做過同樣的事。這番大煞風景的話,讓敏感異常的蕭紅鬱結於腸。兩人成名後,蕭軍的周圍常有女粉絲噓寒問暖,在醋海酸波中,蕭紅經常大動肝火,兩人芥蒂漸生。

期間,兩人分居多日。蕭紅去了日本,一邊尋親,一邊安頓心情。哪知,旅日之時,魯迅辭世。蕭紅悲從中來,她飽受個人感情困擾,無暇旁顧,甚至來到日本後,沒有給先生寄回一封信。魯迅在病危中,也有遺憾,半是憂心半是嗔怨,說蕭紅忘記了師傅,走了那麼久,為何不來一封信?

二蕭的成名,有魯迅的鼎力引薦。失去了先生的庇護,二蕭的矛盾愈加明顯。蕭紅做了一件周圍朋友瞠目結舌的事,她與同是東北籍的端木蕻良親密來往,從秘密到公開。直到有一天,她故意當著眾人的面兒,走到蕭軍面前,說:「三郎,我們永遠分開吧。」蕭軍硬生生地回答了一個字:好。

之所以揀在眾人的面說決裂,就是給自己不留後路。弔詭的是,蕭紅選擇了端木蕻良,但她不深愛著他,甚至看不起他。蕭軍是陽剛的,端木是陰柔的。為了徹底結束一段摻雜著痛苦的戀情,甚至在潛意識中,也讓昔日的摯愛品嘗一下冷落與妒忌的痛苦,蕭紅在分手的時候,不自覺地祭出了愛之殺手鐧。

後來,胡風、柳亞子、丁玲等人撰文,紛紛不理解蕭紅選擇了端木?蕭紅的世界是愛的城堡,在這個城堡裡,她是驕傲的國王,那個執夜的兵丁,也就是她關懷的男人,必須在她的目力之及。蕭軍是愛她的,她也愛蕭軍,但是蕭軍不完完全全屬於她,蕭軍之志不局限於文壇,他更習慣嗅聞戰火硝煙的味道。失去了愛的掌控,就轉身離開不再貪戀感情的濃度,尋覓一個可以簡單相守的人。這是蕭紅的選擇。

蕭紅與端木遠飛香港,就是為了避開過去的朋友圈,她想用遙遠的空間埋葬一份記憶。有一次,蕭紅去胡風的家,胡風的妻子偶爾取出一張蕭軍再婚的照片,蕭紅看了,久久佇立淚流不止。之後,蕭紅刻意地疏離了好友胡風,她覺得,在朋友的立場上,胡風更偏向蕭軍的一方。或者說,她害怕再去胡風的住處,看到任何有關蕭軍的東西。

蕭軍後來在解放區演講,場場都有人追問,為什麼二蕭要分開?對於局外人來說,文壇的金童玉女一定要天長地久,但其中的滋味,只有兩個人才能懂。我們期盼一對偶像的永恆,只是滿足了自己關於團圓的期待,誰可想過,兩個從雲端跌下來的人兒,折斷了翅膀如何再去比翼?滿城風雨中,有關蕭軍風流,有關蕭紅出軌的言語不絕於耳,其實,愛或不愛皆與道德無關。蕭軍始終緘默,直到蕭紅走後的三十多年,他直到了晚年,第一次公開談論蕭紅,隱約提到蕭紅負氣離開的悲憤。

蕭紅病危於兵臨城下的香港孤島,臨終前念念不忘,如果蕭軍知道她病危,一定回來救她。蕭軍後來聞之,無限長嘆,即使他當初第一時間接到了蕭紅病危的消息,又有什麼法子呢?當時,蕭紅在香港,而蕭軍在延安。除了空間的遙遠,還有政治與戰火的阻隔。

蕭紅一生盼望救贖,盼望愛與愛人的救贖,盼望文字與文學的救贖,盼望先生的指引與點石化金。蕭紅是個才女,但還不是大師級的人物。同時代的人,她做不到張愛玲的冷豔孤絕,更做不到楊絳那樣豁達冷靜。蕭軍離開了蕭紅,在文學上再無建樹;蕭紅後來完成了代表作《呼蘭河傳》,但這是以命抵押的寫作。蕭紅去世的那晚,香港颳起十二級的颱風,這股颱風颳了幾十年,一直吹到每個曠男怨女的心裡。蕭紅的作品,一半是文字,一半是心事。

魯迅先生辭世以後,蕭紅和蕭軍為了讓夫人許廣平散心,特意陪夫人去看電影。許廣平回憶說,朋友的善意她懂得,但是二蕭不知道,在電影院,許廣平更加懷念先生。過去十年,她陪著魯迅先生經常到電影院消遣歲月靜好,看到會心處,兩個人親暱地碰碰臂膀,以示心有靈犀。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許廣平懷念過去種種,也會長流不止,但這熱淚中有許多安寧從容。魯迅與許廣平的感情,不是二蕭所懂得的。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22號公館」即可點擊「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微信號szpangjie或掃本平臺二維碼

==============================

說明:因為許多文章都是朋友圈轉載而來,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讓您感受另一種思想的碰撞,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文章出處不詳,非常感激原文作者的創作與分享,請與「22號公館」聯繫,素材庫將會補上原文作者和出處;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再次感謝!

相關焦點

  • 那年今日 蕭紅:綻放於冰雪之中的北地紅蕊
    從2011年蕭紅誕辰百年開始,文藝圈就興起了一股「蕭紅熱」,使東北女作家蕭紅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許多改編自她真實經歷的影視作品也被製作出來。她的性格,她的愛情,她的作品,都充滿了唯那個時代才有的傳奇色彩。那麼這朵北地紅蕊,是如何在北方的漫天風雪裡綻放出動人色彩的呢? 蕭紅,原名張乃瑩,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議峭巖長詩蕭紅詩傳《落紅》的悽婉沉鬱之美
    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女加美女的蕭紅,卻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悲慘命運,以至於三十一歲的年齡,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歷程。長詩《落紅》從尊重史實的原則出發,通過大量的藝術提煉和情感的渲染,盡其所能地把傳主(蕭紅)的人生經歷和坎坷的命運提升到詩意的層面進行描寫和敘述。不能不說這種詩句的描寫和敘述是沉鬱、悽婉的,是那種帶有舒緩的悽厲之美的無言的傾述。
  •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她在《呼蘭河傳》中曾這樣寫道:「父親是嚴厲的,母親惡言惡語,祖母用針刺過我的手,所以我不喜歡她。只有祖父溫暖我,每天跟在祖父身後,在後花園裡玩耍。」「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
  • 蕭紅,你太慘了!
    3天後,蕭紅在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救護站去世,享年僅31歲。一代「文學洛神」,一個魯迅口中「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就這樣帶著病痛和遺恨,離開了冷漠的人世間。孤身一人的蕭紅流落到哈爾濱。她想不通,自己只是想讀書,為什麼就那麼難?為什麼男人讀書是天經地義,而女人卻不能享受同等的權利?
  • 《蕭紅墓畔口佔》賞析
    蕭紅墓畔口佔戴望舒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提到戴望舒,首先會想到他那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這首《雨巷》為其贏得「雨巷詩人」的美稱,不過,在其「雨巷詩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鑲嵌有一顆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還鑲嵌有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這首《蕭紅墓畔口佔》,儘管這顆明珠小了許多。
  • 新刊 蕭紅:一個漂泊的靈魂
    隔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狂風驟雨般的愛情和烽火漫天的故國都蒙上了一層懷想的輕霧,而漂泊了那麼久,她奉為宗教的寫作在導師魯迅的提攜下日益自由,終於可以停下來感嘆一句:「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僅僅是在籠子裡的平安,她也是又愛又怕的。寫信的一個月前,魯迅逝世了,震驚和悲慟過後,蕭紅好像隱隱找到了一種悲痛化出來的力量,這是她微小的堅強。
  • 《蕭紅墓畔口佔》教學實錄及反思(特級教師錢夢龍肖培東等點評)
    師:從這兩首詩裡的意象中,我們讀出詩人當時所處的大環境,下面我們走進《蕭紅墓畔口佔》。生讀。 師:詩人戴望舒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這樣的情境下,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來到蕭紅的墓畔,在她的墓前放了一束紅山茶。詩人對蕭紅說,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你可好啊,從此長眠於此,臥聽著海濤閒話。
  • 才女作家張愛玲,蕭紅,三毛,我更喜歡蕭紅,你呢?
    只嘆時光荏苒,青春流逝,而我在不三不四的年紀裡,變心了,更喜歡蕭紅筆下呼蘭河的自然之美,也更喜歡蕭紅。為什麼呢?從3方面講,年少成長階段,愛情,經典流傳作品。即便是這樣,她的童年和成長階段並不快樂。蕭紅和張愛玲沒有家的溫暖,成長學習完全依靠學校,而三毛相反,她是被學校給耽誤的,學習和成長和家庭父母親著重要的關係。自閉又總是自殺的三毛還真不是一般父母可以承受的,恐怕一般的父母也給不了三毛長期的耐心和溫和。
  • 魯迅和蕭紅:愛是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你很難想像年過半百的魯迅,會這樣回信,並在信的末尾,耍了一把撩妹絕技:加了一個略顯曖昧的「儷安」小花樣,還打上箭頭問蕭紅對這兩個字抗議不抗議呢。魯迅一生中有很多弟子,男男女女,但這樣給一個女孩子回信,講真是頭一回。
  • 擅長畫牡丹的畫家蕭紅 蕭紅國畫牡丹圖欣賞
    原標題:擅長畫牡丹的畫家蕭紅蕭紅國畫牡丹圖欣賞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古往今來,文人墨士讚頌牡丹,描繪牡丹的不計其數。
  • 蕭紅赴東京,不只為愛情
    這是蕭紅在1936至1937年間寫給他的一批書信,大部分從東京寄來。當時他們還沒有分手,但都經歷了一些感情危機。1936年,魯迅為去日本的蕭紅踐行。宴會後蕭紅、蕭軍(中)黃源在上海萬氏照相館合影1936年對蕭紅而言意義重大。魯迅在這一年的秋天去世,她自己則於夏天踏上了前往日本東京的輪渡。
  • 揭秘蕭紅的三段情事:從此三郎皆路人
    蕭軍、端木蕻良和駱賓基,這幾個與蕭紅的情感生活緊密相連的男人,在蕭紅故去後,彼此責備。蕭紅身處絕境,一盞燈即將耗掉燈油之際,竟天真地幻想著尚武的蕭軍,能夠天外來客一樣飛到香港,讓她脫離苦海。蕭紅臨終前寫下的「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可以說是她對自己悽涼遭遇的血淚控訴!事實是,蕭紅去了,但她的作品留下來了,她用作品獲得了永恆的青春!
  • (內含福利)蕭紅:黃金時代,生死一場
    * 本書收錄了蕭紅的《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多篇膾炙人口的作品,值得閱讀和收藏。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半生漂泊,足跡遍布北京、青島、上海、東京、武漢、香港等地。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 蕭紅: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
    畢竟是闊少出身,一開始汪給蕭紅提供了不錯的經濟條件,蕭紅有了好的衣食,並得以繼續讀書。二人在東興順旅館同居後,蕭紅懷孕。身臨絕境的蕭紅投信給《國際協報》求助,蕭軍受委託帶著幾本書去看蕭紅,二人就這樣相識。
  • 再見,關於蕭紅的蜚短流長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藝綻(id:bjvariety)有關蕭紅的故事,大多有這樣一段:她與未婚夫同居於哈爾濱一旅店,因欠了巨額費用,後者逃離,旅店老闆威脅要將已懷孕的蕭紅賣進妓院。情急之下她向報社寫信求救,蕭軍前往探望,二人互生好感,他努力救她逃離苦海。於是,文學史遂有珠聯璧合之「二蕭」。
  • 蕭紅:臨終前盼前夫救命,去世55年,房中隱私曝光
    臨死之前,她除了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不甘,不甘」外,陪伴他到最後的駱賓基回憶,蕭紅在昏迷甦醒後,曾喃喃說到:「要是蕭軍知道我這樣,一定會來救我。」彼時的她,已和蕭軍分開了近四年,而現任丈夫端木蕻良正坐在她的身邊。果然,在蕭紅的潛意識裡,蕭軍才是能拯救她於水火之中的第一人選。她與蕭軍的相遇,就是從「拯救」開始的。
  • 蕭紅一生中最愛誰?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蕭紅曾這樣解讀自己的人生「我一聲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卻是因為我是個女人」。第一段感情:汪恩甲 蕭紅從小被家裡訂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後來汪恩甲向蕭紅道歉,蕭紅還是原諒了他,兩人住進哈爾濱東興順旅館,不久蕭紅有了身孕。但當蕭紅臨產期近,汪恩甲卻突然失蹤,令蕭紅獨自被困在旅館,那時候他們已經欠下旅館400多元。第二段感情:蕭軍 蕭紅懷孕時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的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兩位文學青年因此開始了相互愛慕。
  • 蕭紅:為什麼所有男人都愛她,卻都在她懷孕的時候拋棄了她?
    蕭紅的心是新式的,但身子卻處在舊社會的泥淖裡,31歲早逝的她,經歷了三次婚戀,兩次失子,且兩次都是懷著前任的孩子跟後任在一起,最後被一個又一個不靠譜的男人拋棄。多年以後,翻開蕭紅的《呼蘭河傳》,她童年記憶中的東北小城,人性裡的荒唐愚昧,亦如蕭紅的一生,坎坷,寂寞,荒涼。童年的那一抹溫暖有一段時光,沉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 戴望舒最有古典情懷的一首詩,不是雨巷,是蕭紅墓畔口佔
    「走六個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海濤閒話。」1944年11月戴望舒《蕭紅墓畔口佔》初衣解詩:1944年,戴望舒39歲。在監獄中,他受到酷刑的折磨,卻燃發了無限的鬥志,寫下了《我用殘損的手掌》這樣深情痛徹的愛國詩,寫下了獄中題壁。雖然第二年春天,就被營救出來,但是等待他的,是被日軍淪陷的香港。他耐心地等待,那些回到北方的朋友,等待著朋友的歸來。朋友的歸來也意味著,香港光復。蕭紅之死,也是大時代的慘烈的悲劇。因為她死於日本侵佔香港。
  • 才女作家蕭紅八字分析
    月令巳火財星當令,月令為財,家中有可用之資本,蕭紅的出身家庭是地主,父親是教育行業的官員,家境較好。甲午運庚申流年,申印衝剋食神,代表母親的偏印壞事,這年母親因為染上霍亂病去世,很快父親又續弦。據蕭紅回憶道:「繼母對自己很是客氣,不打只罵,並且不會當面罵,總是指著椅子罵自己,客氣倒是客氣了,情分確實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