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待我如草芰 我卻綻放如玫瑰」。
她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奇女子,被魯迅稱為「天才作家」。
她的創作生涯不足十年,但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
她就是蕭紅。
她一輩子在依附男人,雖然她可以靠文字養活自己,但是她的精神世界並不獨立。她一直需要靈魂的契合,一直都需要男人的陪伴,哪怕這些男人一個又一個的拋棄她……
湯唯扮演的蕭紅
蕭紅一生追求自由和正義,與封建家庭和舊時代驚世駭俗的抗爭。蕭紅的心是新式的,但身子卻處在舊社會的泥淖裡,31歲早逝的她,經歷了三次婚戀,兩次失子,且兩次都是懷著前任的孩子跟後任在一起,最後被一個又一個不靠譜的男人拋棄。
多年以後,翻開蕭紅的《呼蘭河傳》,她童年記憶中的東北小城,人性裡的荒唐愚昧,亦如蕭紅的一生,坎坷,寂寞,荒涼。
童年的那一抹溫暖
有一段時光,
沉澱在記憶深處,
歷久彌新。
有一座城,
我來過,
便再也不曾遠離。
呼蘭河,
那是我一生的希望與憧憬。
……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
(選自《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座小城,住著童年的蕭紅和祖父,祖父性格有點像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對她非常寵愛,任由她在家裡搗亂,也不忍心責備她。所以她的童年雖然年幼喪母,父親再娶,無人關心,但祖父的疼愛,也讓她度過了比較幸福的一段時光。
「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裡會溜得準,東一腳地,西一腳地瞎鬧。有的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給踢飛了。」
在蕭紅的文章當中,有很多關於祖父的描寫,與祖父相處的時光是蕭紅幼年最溫暖的回憶。父親打了蕭紅,蕭紅就會躲進祖父的房間,而祖父會摸著蕭紅的頭說:「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是一個傳統封建社會下開明的家長,雖然他有一意孤行的舊社會的專制,但是在那個不讓女孩讀書的社會下,父親張廷舉堅持讓蕭紅讀書到初中,也算是新式開明的一位父親吧。
但舊社會的父親不像我們現在能夠溫情的對待子女,張父的嚴厲冷漠,在性格倔強的蕭紅眼裡是一把無情的刀子,讓她對家庭、對婚姻既排斥又無法擺脫。
雖然她跟張愛玲的家庭環境甚是相似,她們出身都不錯,但是家裡都有一個嚴父及後母,家庭環境的冷漠和缺陷對她們的性格和人生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但是不同的是,張愛玲懂得用疏遠來保護自己,她雖然無法改變這糟心的生活,但是她選擇了用獨處來避免傷害。
而蕭紅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人,她的外表有著東北人的爽朗,但她的內心細膩又固執。她一次次被愛情傷害,卻一次又一次陷入愛情的漩渦。
包辦婚姻的痛,在封建主義影響下對女性更加殘酷
14歲時,父親將蕭紅許配給了一個抽著大煙的老師,這種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蕭紅選擇了用逃婚的方式進行抗爭,於是跟著她已婚的表哥私奔去了北平讀書。兩人的私奔,在封建的舊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父親也因此被免職。但是到北平沒多久,表哥就迫於家庭的壓力及經濟的困窘,轉頭回歸家庭,拋棄了蕭紅。
自幼缺失家庭溫情的蕭紅,這時候就是一束微弱的光芒,一根細瘦的稻草她都會拼死抓住。走投無路的蕭紅,身無分文,在哈爾濱寒冷的街頭流浪,冰凍三尺的冬天夜裡,她又冷又餓,竟意外與逃婚對象汪恩甲重逢,汪恩甲給她的一絲溫暖,讓他們竟然走到了一起並懷了身孕。
大著肚子的蕭紅和汪恩甲一起寄居在旅館,汪恩甲家裡知道他又和蕭紅在一起後,再不給他們一分錢,兩人生活窘迫的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在蕭紅臨產前,汪恩甲說回去拿錢付房費,便再也不見人影。就這樣,蕭紅又被拋棄了。由於沒錢交房租,她還被旅館老闆軟禁了一段時間。
夢裡的追尋,再一次讓她陷入悲劇
絕望中的蕭紅給哈爾濱《國際協報》寫了一封求救信,於是蕭軍、舒群等文藝青年先後被報社派到旅館看望蕭紅。
於是,蕭紅命運裡第三個男人,蕭軍,來了。
二蕭的第一次見面,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浪漫,蕭軍回憶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昏暗的燈光中,蕭紅臉色蒼白,穿著褪色的長衫,蕭紅孤零零的躺在角落裡,消瘦的面龐上大大的眼睛充滿了恐懼……
後來,松花江決堤了,水漫城街,城裡一片慌亂,蕭軍藉此機會,幫助蕭紅從旅館的儲藏室逃了出來。
在醫院待產的時候,沒有錢交手術費,蕭軍拿著刀子逼著醫生給蕭紅做手術。孩子順利生下來後,居無定所,生活困窘的蕭紅不忍讓孩子跟著自己受罪,心灰意冷割捨了她的心頭肉,「把她送人了吧。」可能她覺得,孩子送了人,還能有口飯吃,至少還能活下去吧。
隨後二蕭相愛並結婚了,這是蕭紅的第一次合法婚姻,也是第一次名正言順的愛情。蕭紅特別珍惜這段感情,但她卻沒想到,這個男人卻是傷害她最深的人。
蕭紅和蕭軍雖然對文藝工作都充滿了共同的追求,但他們在性格上和感情上卻存在著巨大差異。大男子主義的蕭軍,個性粗暴、放浪形骸,「愛便愛,不愛便丟開」,是他對待感情的態度。
二蕭一起度過了幾年貧苦又甜蜜的歲月後,蕭軍開始一次次出軌,甚至讓朋友的妻子懷孕墮胎。明知蕭軍出軌後,蕭紅仍選擇跟他在一起,她對感情的卑微和委曲求全,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蕭軍。哪怕她懷著蕭軍的孩子,還是被蕭軍頭也不回的拋棄了。倔強的蕭紅渴望從男人身上得到溫暖,但那三個男人都讓她希望落空,陷入黑暗。
滿天星光,照不亮她的人生蒼涼
蕭紅是一個矛盾的女性,她不願意做男性的附庸,又過度依賴感情。情感生活一旦出現巨大的空白,失去支撐的她就要很快填補上。蕭紅再一次懷著一個男人的孩子,嫁給了另一個男人,她生命中最後一個男人,端木蕻良。
她嫁給蕭軍時,懷的是汪恩甲的孩子。現在嫁給端木蕻良時,又懷的是蕭軍的孩子。這個詭異的怪圈,蕭紅似乎怎麼也走不出去。
在武漢,端木和大著肚子的蕭紅舉辦了婚禮,他給了蕭紅一個名分。從這一點上來說,端木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他文質彬彬,溫聲細語,對蕭紅在文學造詣上認可讓蕭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這些都是蕭軍所不及的。
後來,在重慶的一個朋友家中,她生下了和蕭軍的兒子。新的希望並沒有帶給蕭紅新的生活,反而讓她陷入了更深的黑夜中。她的兒子,還沒來的及好好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就夭折了。
生活安穩之時,端木或許能給到蕭紅想要的關懷呵護。但碰到困難的時候,他卻不能跟妻子共同面對。
1942年,蕭紅因患肺結核住進香港的醫院,端木請來駱賓基幫忙照顧蕭紅,他自己卻消失了。端木蕻良沒有出軌,卻以這種逃避的方式,拋棄了蕭紅。
「我好像命定要一個人走路似的。」短暫的一生,被四個男人拋棄,經歷兩次喪子之痛,最終流落異鄉,死後也沒能回到魂牽夢繞的呼蘭河。
封建社會的殘酷,是千千萬萬女性的痛楚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貧寒、懷孕、棄子、婚變、流亡、疾病,幾乎伴隨了蕭紅的一生。
看蕭紅的文字,相當有男子英氣。她一生追求自由,為了和舊社會的封建做鬥爭,為了實現她的求學夢想,她不得不依附於這些能帶給她一絲溫暖和支撐的男人。
自私懦弱的端木,多情放蕩的蕭軍,左右逢源的汪恩甲,膽小怕事的表哥,這四個男人讓她付出了一腔熱血,卻誰都沒能給她真正的依靠。
內心缺愛的人,才會不斷尋求溫暖,才會在一段感情結束後急於尋找一個寄託,哪怕所託非人。
蕭紅在死時留下遺言:「我將於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對於她的命運,不甘中她帶有無能為力的妥協。半生潦倒,她的故鄉《呼蘭河傳》成為她生命中的絕唱。蕭紅的才情和作品影響著無數後來者,雖然她死了,但在我們心中她的思想和她留給後世的作品永遠是那麼鮮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