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峭巖長詩蕭紅詩傳《落紅》的悽婉沉鬱之美

2020-12-23 中國蕭軍

綠 島(中國蕭軍研究會副會長)

從詩歌藝術的高度與心靈意志的層面考量,呼蘭河與大凌河確已幻化為一條情感的的波濤,它橫跨「二蕭」的心靈世界,穿越於上世紀初葉風雲變幻的時光隧道之中。

——綠島

無論是就長詩的命題還是詩歌本身的動態遞進形式而言,峭巖的長詩蕭紅詩傳《落紅》都將是一條流動的河流,況且這河流僅屬於同一個時代的兩個人——蕭紅和蕭軍。

作為詩人峭巖詩歌創作歷程中的第十一部長詩作品,《落紅》也是《蕭蕭班馬鳴》(蕭軍詩傳)的姊妹篇。若果說峭巖的長詩是根據其題材與主題表達的不同而決定著創作風格的不同,那麼他所創作的長詩則各有不同的表現風格和主旨旋律。比如《遵義市筆記》的鐵血、硬朗、陽剛,《燭火之殤——李大釗詩傳》的熱烈、澎拜、仰望與跪拜的虔誠乃至以傳主為父親相稱的創意,《跪你一千年》的熾熱、狂奔乃至泣血的嘶鳴,以及《蕭蕭班馬鳴——蕭軍詩傳》的懷思與慨嘆,追慕與敬重等等。

那麼,這部剛剛完成的蕭紅詩傳《落紅》又是什麼樣主旋律呢?我以為它是悽婉與芬芳的合奏,沉鬱與慢板的共鳴。全詩以一條河為意向的組合橫亙於詩歌的主題架構之中,時隱時現沉浮與共。那麼。這又是一條什麼樣的河流呢?他的表象(呼蘭河)與內涵(生命與愛河)的詩性呼應,還是激流(時光)間澎湃閃爍著的冥冥之中關於運命的定數與玄機。不管怎樣,這河流是沉鬱的、寂寞的、悽婉的甚至有些哀怨的、抗爭的、反抗的乃至於是叛逆的那種沉浸著思想與人性的流淌。詩人將這種姿態賦予一種強大的、藝術的、詩意的烘託,讓這洪流無聲無息地走進當下人們的心田。

我說《落紅》的審美主旋律是悽婉、沉鬱色澤,那麼傳主(蕭紅)咄咄逼人的才氣還有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歷與近乎悽慘、哀怨的命運,恰好與這個主題旋律完美地契合。詩人再造出了一條浩浩蕩蕩的浪漫與愛情的河流,它蜿蜒而又喧囂,雄闊而又瑰麗,美好而又浪漫,這就是我所說的兩個人的一條河流,至於這兩個人,自然是指「二蕭」的愛情與生命的歷史傳奇。

你把呼蘭河豎起來了/頂天立地般剽悍/去透視它的顏色它的恢宏/有民族的血氣鐵質/把它向天拋撒/有五彩的日暉光芒/把它放進歷史的宏闊裡/有凸現的英武斑斕

——(第十章《呼蘭河之戀》)

站在大河之岸/我一直驚嘆它的浩蕩而奔騰/驚異它的離奇與綺麗/在紅落魄之時軍挺身而出/終成愛情之果/佳話流轉至今/仍是一部絕妙之絕/鼓舞著後人的心翼/愛著,多麼美麗/恨著,也那麼美麗

——(第五章《溫暖再高處》)

一條湍急的河/一條壓抑的河/一條多彩的河/一條女兒的河/譁譁作響/有時,浪遏雲際/震撼窮碧/有時,潺緩草木/入土入泥

——(第四章《愛,文學之舟》)

哈爾濱,三十年不見的大水/哈爾濱,三十天泡在水中的奇觀/哈爾濱,哭救在水患的悲歌/哈爾濱,汪洋中掙扎的水蛇/一個女子的呼救攪暗了冰城的天色/萬千雨絲穿透一個女人的胸部/一代傳奇愛的開始/催開愛情的一代奇葩

——(第三章《大水之殤》)

說峭巖詩歌(特別是長詩)在創作風格和表技巧上各有特色,並不否認峭巖半個世紀以來在詩歌創作上所確定的硬朗、健碩、昂揚、熱烈的詩風。如此多變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而不是固定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僵硬滯後的寫作定勢,恰恰證明了峭巖已達到了創作的巔峰並臻於成熟、完美、老道境界的形成。

下面從詩歌美學的角度,就長詩《落紅》的悽婉、沉鬱之美進行一些必要的討論和挖掘。

蕭紅命運之河的一朵朵悽美浪花

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在現代女作家群中,蕭紅也是佼佼者。「二蕭」近乎經典的愛情,早已成為一個時代的佳話。就是這樣的一位才女加美女的蕭紅,卻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悲慘命運,以至於三十一歲的年齡,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長詩《落紅》從尊重史實的原則出發,通過大量的藝術提煉和情感的渲染,盡其所能地把傳主(蕭紅)的人生經歷和坎坷的命運提升到詩意的層面進行描寫和敘述。不能不說這種詩句的描寫和敘述是沉鬱、悽婉的,是那種帶有舒緩的悽厲之美的無言的傾述。平穩、深沉的流淌,讓河流頓失了喧囂的輕浮,痛之愈深則淵之愈沉,淵之愈沉則愛之愈烈。

另外,長詩按照傳主生命的時間順序,確定了大量意向組合流淌的勻速與流淌的方向,詩意的淵源順流而下,讓我們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去見證一條河流的真實存在。那騰起的浪花是女人苦澀的淚水,鹹的晶瑩中帶有渾濁、粘稠的悲慘。這是詩歌的激流,伴著一代傳奇女人的身影回溯到21世紀的陽光之下,雖有些陌生卻倍感親切、動容。

事實上,蕭紅暫短的人生之路,就像一條繩索的兩端,各自繫著悽慘與悲苦的結。而最輝煌、浪漫的時光,莫過於二蕭(蕭紅、蕭軍)的結合,還有一段幸福的時光,就是在上海大陸新村九號的寓所,與魯迅和許廣平的結識。蕭紅頻繁地出入大陸新村九號,儼然是以家庭成員或親人的身份親自下廚為魯迅做東北的菜餚。在蕭紅的眼裡,先生就是自己的父親,這位從小就失去父愛的苦孩子,終於在魯迅慈祥的目光中找到了久違的父愛,那時的蕭紅卻是幸福的。至於早年逃婚在哈爾濱獨自一人在東興順旅店的絕望,以及罹患重病躲在香港的悽涼、悲愴的景象,則更像是蕭紅多舛命運的寫照。此情此景,以至於詩人寫下了這樣哀痛的詩句:「姑娘啊/在戰爭的傷口上生病/我該怎樣拯救你//是誰偷走了你的骨/使你癱軟無力/是誰偷走了你的火/使你黯然失色/你的白覆蓋你的臉/你的氣串通不了你的身/你的筆丟在紙頁上/一灘墨汁合著一口血/映紅了晨曦」。

我曾不止一次與峭巖探討蕭紅這個才女的命運,不知是上天的安排還是冥冥之中的某種定數。我看得出峭巖傾瀉在《落紅》中的詩句,是那樣的溼漉、粘稠而又充滿了慨嘆和惋惜之情。詩人幾乎是難以平復內心的感慨,才能有這樣的詩行:「轉身時/有荊刺鉤住我的衣角/女人呵/你不認識我/我倒認識你/我從冀東來/是你的遠方親戚/我倆在書本裡相遇/我倆在詩裡相噓/是你告訴我大苦難的滋味/甚麼是生命的美麗/還有你的「命運比青杏還酸」/這一生動的比喻/每每我揣著它上路/闖風雨徵途/頓生拔山之力/……//請記住我啊一顆北中國的松子/一匹黑土地的馬駒/……」。

詩歌架構動態的流淌,憑藉愛情的力量將生命推向極致

峭巖長詩《落紅》全詩的架構恢宏而低沉,舒緩而浩瀚,整個詩篇就像一條緘默的河流,老成持重地平穩而安詳地流淌著。其中不乏哀嘆與惋惜之情融於筆端。

全詩之首的序篇,詩人就深切表達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黯然傷神之感,宣洩了對於「紅」暗戀和深深的崇拜:「這樣說吧/紅是跪拜敬重的女人/崇拜的幾近暗戀/她的遼闊與豐盈/她的內斂與含蓄/她的北方人的獨特風韻/隔河走來/跨山走來/衝破我古老的防線/我與紅之間/是一段不可言說的莫名」。而在第一章則是寫傳主突然失去祖父的悲痛,暗示主人公很小就失去了雙親沒有的父母親情之愛。

詩人開篇就昭示了傳主與人不同的悲慘命運,豈不知這人間大的不幸對於蕭紅來說才是剛剛的開始。

此時,詩人讓詩歌的河流沉鬱而又雄渾地流過時間的額頭,而岸上的風景似乎凝固住了我們久遠的記憶。從逃婚——被騙——懷孕——孤獨——困於旅館——面臨死亡——蕭軍的拯救——墜入愛河——找到生命的支點——離開東北——青島之行,這似乎完成了蕭紅早年的人生傳奇經歷。

在中國現代作家中,「二蕭」的驚世之戀堪稱是那個時期愛情的經典,就是在今天看來,也讓人為之怦然心動。也許,全世界最大的能量不是來自物理的能量核爆炸的能量,而是來自情感和心靈的能量,這種無國界、無地域之別的全人類通行的愛情足以掀翻觀念、宗教、理念的禁錮,直至讓靈魂攀爬到汪洋情感的桅杆之上,它將向全人類宣布愛情與靈魂的獨立和解放,將是人性與自由的徹底解放,這種境界的蒞臨無疑是目前人類所有藝術門類所再現的最高境界。

「二蕭」的愛情雖然短暫,但卻是驚世駭俗的一股巨浪,讓那個貧瘠與戰亂不堪的社會為之一震。它是那個時代一道特殊的風景,它蘊含著藝術與浪漫的基因,更滲透著生命與自由意志對於強大勢力的反叛和掙脫。

對於「二蕭」的驚世之戀,儘管詩人在其姊妹篇《蕭蕭班馬鳴——蕭軍詩傳》中有過濃彩重墨的描寫,但在《落紅》中仍不乏精彩之筆。請看:

火焰從北方來/從侮辱、欺壓、孤寂中來/乎蘭河被刺刀殺戮了/生活被封建的禮教姦淫著/女兒的心顫慄了/蕭紅奔走他鄉/洪水的濁浪衝上岸/她像魚兒/又遊進另一片海洋//兩棵樹的行走/風順心爽/枝青青,葉妍妍/鳥兒打溼了翅膀/當黑夜遁去的時候/曉日升上頭頂//那一段路啊鋪在雲裡/掛在山谷崎嶇的幽靜/撒在野花寂寥的開放/一顆心在雲上弛走/一顆心追逐蝴蝶的飛翔/愛在吟誦/愛在徜徉

一縷女兒矜持的火焰/燎燒一個時代/喚醒沉雨暮鍾……

——(第四章《愛,文學之舟》)

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人世間什麼都可以毀滅,只有愛情不能被摧毀。不朽的愛情,將是全人類的太陽。

旋律:一條河流的靈魂

如果說蕭紅絕世的才華和悲慘的命運是一條急促而湍急的河流,那麼長詩《落紅》就是這河流喧囂的傾訴與立體的浪漫而飄渺的回聲。意向的鋪陳、語言的親和再加上排浪般情感的詩意的宣洩,足以讓這條河穿越時光的隧道再進入人們的心靈,繼而變成一部具有心靈史意義與時代象徵的跨世紀的詩歌豐碑。

不能不說,長詩《落紅》的旋律是低沉、猶豫的那種大提琴式的迂迴的慢板,這是峭巖長詩風格的又一次新的嘗試與嬗變,更是對人物命運、時代場景的一次詩性審美的有機契合。從詩歌藝術的高度與心靈意志的層面考量,呼蘭河與大凌河確已幻化為一條情感的的波濤,它橫跨「二蕭」的心靈世界,穿越於上世紀初葉風雲變幻的時光隧道。於是,兩個人的一條河流超越了記憶的本身,而定格為現當代文學史上愛情的史詩和經典,乃至於蕭紅和蕭軍的名字,又一次喚醒了當下人們對於愛情觀念的歷史與現實意義的新解,同時也為他(她)們大膽追求愛情、自由崇尚心靈與人性解放的壯舉塗上了一層令人敬佩與羨慕的光環。

沒有一條河可以有盡頭

在這個紛繁、喧囂的世上,沒有一條河流可以有盡頭,無論是現實存在的河流還是心靈情感的河流。它們大都歸屬於宗教、哲學或美學的領地,儘可能地發揮著指導、啟發人類走向自由王國的目的。

而詩歌既是這條河流的源頭,也是它的終結。這裡所說的終結,是相對於第一個或前一個起點而言的終結,事實上它已經是一個新的起點了。詩歌的功能主要是願意將蜿蜒崎嶇的流域、走向通過意向的鋪陳將它拉直,甚至是將縱向流淌的韻律變成直立行走的立體的鳴奏,從而達到詩歌審美訴求的最大化——意蘊的生成。

迄今為止,峭巖已經出版了11部長詩(姑且不說那些浩瀚的短章),其中每一部所追求的價值也好思想也罷,都是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意蘊。意蘊是詩歌美學的核,它是詩歌的最高境界。意蘊的生成,需要詩人多少年持久的磨礪和巨大付出,是一個詩人詩情、才情最突出也是最終極的表現。

峭巖毫不張揚地拿十一部長詩,向時間和歷史證明了所要證明的一切!

我曾問過他《落紅》是否是長詩寫作的關門之作,他毫不遲疑地說不一定,還要看情況再說,遇到好的選題,碰到好的素材和令人心跳的故事我還是要寫的。我是說要注意身體,不可再玩命地去熬夜熬身體進行這樣近乎一個人接力式的創作,他說是要休整一下,也好休息休息養養精力再說。

因為我知道每一部長詩的創作對於詩人而言都是一個嘔心瀝血的長徵,而這長徵的每一步都需要頑強的攀爬和不斷地超越想像超越自己,這其中所耗費的精力、情感、體力乃至思緒都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直到寫完最後一個字,你才有走出森林的感覺,回到現實中才感覺身在時光隧道已不知是多少日日夜夜。

客觀而公正地說,我盡其所能地懂的一些峭巖的詩歌,不如我更懂的他生命和情感的全部意義和價值之所在。

同樣,「二蕭」驚世駭俗的愛情河流也不會有盡頭。我們今天緬懷、思念、追憶他們的目的,就是這條河流不斷延續、流淌的證明。而詩人將它迴旋、升華直至達到詩意的方式,就是這些近乎完美的詩歌作品。當下云云的所謂詩人當中,只有峭巖做到了,並且做的是那麼優秀和讓人敬慕。

我們說,峭巖的長詩具備史詩的情節和史詩的元素、基因,是因為它承擔了現實與歷史所賦予藝術命題應有的厚重和擔當。是詩人對於生命、自由以及人世間的正義、正氣的契而不舍的嚮往和追求,是詩人對於詩歌藝術的滲透、鑲嵌在骨子裡的那份忠誠和果敢。

不容分說,長詩《落紅》與《蕭蕭班馬鳴》是姊妹篇,是一部長詩不可分割的兩個有機部分。要讀懂《落紅》就得先讀懂《蕭蕭班馬鳴》。或者說,要讀懂一代才女蕭紅,必須得先要讀懂一代君子蕭軍。與其說蕭紅、蕭軍是兩個人,不如說他們是一個情感的整體,是一個時代得整體,是一個現代人記憶不可分解的整體。

蕭軍長子蕭鳴是很好的朋友,我們又是嚴格意義上的老鄉。我由衷地為「二蕭」能夠在情感上擁有不同時代的兩個偉人(魯迅和毛澤東)而自豪,更為他們所擁有的世紀之戀以及跨世紀的影響力、感召力、滲透力而驕傲。

作為詩人的峭巖,它能夠做的都在這部長詩裡了。我們除了向「二蕭」致敬以外,還要向詩人致敬!向詩歌致敬!

相關焦點

  • 表示離別不舍的文言文古詩詞 那些沉鬱悽婉的離別詩句
    所以古人在面對離別的時候,會用沉鬱悽婉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別賦》是南朝文學家江淹創作的一篇抒情小賦。此賦以濃鬱的抒情筆調,以環境烘託、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藝術方法,通過對戍人、富豪、俠客、遊宦、道士、情人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影。
  •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花園裡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祖父一天都在後花園裡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後園裡邊。祖父戴著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
  • 蕭紅為什麼這樣紅?
    蕭紅這個弱女子叱吒文壇的時候,張愛玲還在上海的聖瑪利亞中學讀書,蕭紅成名的速度幾乎是一飛沖天,她是文壇巨擘魯迅先生傳衣缽百般呵護的女弟子。1936年,斯諾訪華,他問魯迅,誰堪當女性文壇的翹楚?魯迅毫不猶豫地說是蕭紅。其時,丁玲取締冰心的位置,躍為革命文學的旗手,蕭紅火線殺入文壇,吹響東北作家群進軍全國的鼓號。
  • 那年今日 蕭紅:綻放於冰雪之中的北地紅蕊
    從2011年蕭紅誕辰百年開始,文藝圈就興起了一股「蕭紅熱」,使東北女作家蕭紅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許多改編自她真實經歷的影視作品也被製作出來。她的性格,她的愛情,她的作品,都充滿了唯那個時代才有的傳奇色彩。那麼這朵北地紅蕊,是如何在北方的漫天風雪裡綻放出動人色彩的呢? 蕭紅,原名張乃瑩,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揭秘蕭紅的三段情事:從此三郎皆路人
    於是我們在蕭紅的作品中,看到了呼蘭河上搖曳的月光。那樣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帶著股芬芳之氣。蕭紅在香港辭世時,呼蘭河水仍是清的。由於被日軍佔領,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緊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買了一對素雅的花瓶,替代骨灰盒。這個無奈之舉,在我看來,是冥冥之中蕭紅的暗中訴求。因為蕭紅是一朵盛開了半世的玫瑰,她的靈骨是花泥,回歸花瓶,適得其所。
  • 名人星圖解讀 | 雙子座的蕭紅:於黑夜中瞥見黃金時代
    與此同時,落獅子座的月亮也和土星形成困難的四分相,暗示著內在情感世界的沉鬱悲哀。蕭紅漂泊無依、流離失所而又貧病交加的一生印證了這一點。 然而,太陽和月亮六合,且月亮被太陽接納,強化了蕭紅在寫作和思想上(雙子座)的創造性才華(獅子座)。
  • 《蕭紅墓畔口佔》賞析
    蕭紅墓畔口佔戴望舒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閒話提到戴望舒,首先會想到他那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這首《雨巷》為其贏得「雨巷詩人」的美稱,不過,在其「雨巷詩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鑲嵌有一顆又大又亮的明珠——《雨巷》,還鑲嵌有一顆璀璨明珠,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這首《蕭紅墓畔口佔》,儘管這顆明珠小了許多。
  • 「視頻」雪石朗誦《七月,七月》作者:峭巖
    七月自己寫自己的歷史  鮮紅而燦爛……  --  我是說,七月從節氣中跳出  橫亙在時空裡  那時,七月無語  悄然裡潛行  他們在荊棘裡做巢  偷偷擦拭槍枝和傷口  用自己的血餵養自己的骨骼  --  我寫七月,騰空駕霧  站上時光之岸
  • 擅長畫牡丹的畫家蕭紅 蕭紅國畫牡丹圖欣賞
    人們之所以喜歡牡丹,不僅僅因為牡丹是我國特有的名貴花卉,更是因為牡丹盛開之時那奼紫嫣紅的魅力,以及牡丹象徵著繁榮昌盛的吉祥寓意。縱觀我國畫壇,牡丹成為畫家們演繹的經典,當代畫家蕭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蕭紅六尺橫幅牡丹綬帶鳥《富貴吉祥》蕭紅,齋號:梅香閣閣主。女,籍貫河南,現居北京朝陽區,易從字畫籤約畫家。蕭紅作為當代工筆牡丹的小傳人,更是被人譽為「牡丹國畫中的花中皇后」。
  • 李清照2首詞,看似唯美,實則一個女人國破、家亡、夫死的悽婉
    世事難料,李清照44歲那年,金兵大舉南侵,都城汴京失守,徽欽二宗被俘,北宋瓦解,史稱「靖康之變」。李清照於兵荒馬亂中,帶著趙明誠收藏的金石書帖南下逃亡。不久,趙明誠又病死赴任途中。國破、家亡、夫死,一連串的巨大打擊接踵而至。晚年的李清照可謂備嘗人生悽苦,倍感人事滄桑!她的詞風也變得沉鬱悽婉,悲涼低沉。
  • 蕭紅:臨終前盼前夫救命,去世55年,房中隱私曝光
    1931年10月,逃出家庭後的蕭紅,無路可走,主動找到當日她逃婚的對象汪恩甲,兩人在哈爾濱東興順旅館同居起來。兩個月後,汪恩甲身上的錢也用之殆盡。汪恩甲的父親,在哈爾濱小有名氣,所以老闆不僅讓他們賒帳,還借錢給他們零用。
  • 才女作家張愛玲,蕭紅,三毛,我更喜歡蕭紅,你呢?
    只嘆時光荏苒,青春流逝,而我在不三不四的年紀裡,變心了,更喜歡蕭紅筆下呼蘭河的自然之美,也更喜歡蕭紅。為什麼呢?從3方面講,年少成長階段,愛情,經典流傳作品。作品《傾城之戀》《白玫瑰與紅玫瑰》《半生緣》等張愛玲從小對文字就有天才般的駕馭能力,她的文字涓涓細流,清澈又寒冷,直擊人性,美並痛著,在她的文字裡,美是個縹緲的東西,而痛像針扎一樣刺痛著人的靈魂。
  • 再見,關於蕭紅的蜚短流長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藝綻(id:bjvariety)有關蕭紅的故事,大多有這樣一段:她與未婚夫同居於哈爾濱一旅店,因欠了巨額費用,後者逃離,旅店老闆威脅要將已懷孕的蕭紅賣進妓院。情急之下她向報社寫信求救,蕭軍前往探望,二人互生好感,他努力救她逃離苦海。於是,文學史遂有珠聯璧合之「二蕭」。
  • 釵頭鳳的悽婉——趙彥春英譯
  • 張愛玲與蕭紅:兩位才女的相似與交集
    張愛玲說過一句驚世之言: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天底下,沒有人因此笑話,因為人家證明了自己確實是天才。還有蕭紅,雖然低調、苦逼,但寫出的東西誰敢小瞧?雖然大多數人不信上帝,但她倆的大腦確實是被上帝「親吻」過的。她們完全依賴天賦寫作,她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有自己什麼樣的語言。
  • 母性的放逐與重構——淺析蕭紅作品與生命中的母親形象
    然而,這類母親形象最變態畸形者,莫過於蕭紅筆下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令人髮指的程度媲美張愛玲筆下「罪惡母親」之集大成──《金鎖記》中的曹七巧。這孩子,嘴也是特別硬,我一打她,她就說她要回家…因此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過她的腳心。若是那小團圓媳婦剛來的時候,那就非先抓過她來打一頓再說。做婆婆的打了一隻飯碗,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她丟了一根針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她跌了一個觔鬥,把單褲膝蓋的地方跌了一個洞,她也抓過來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
  • 戴望舒最有古典情懷的一首詩,不是雨巷,是蕭紅墓畔口佔
    蕭紅之死,也是大時代的慘烈的悲劇。因為她死於日本侵佔香港。她本來就是抗日的作家,在日本,攻佔香港的前夕,她是可以撤退的,但這個時候她的肺結核或者咳喘犯了。1941年12月7號到1942年元月22號,蕭紅就是拖著病體避難,最後因為誤診為氣管瘤而手術,手術後有因為缺醫少藥,於1942年元月22號死亡。25號由丈夫和友人埋葬在香港的淺水灣。年僅31歲。
  • 新刊 蕭紅:一個漂泊的靈魂
    如香港作家盧瑋鑾(小思)所說:「她在那個時代,烽火漫天,居無定處,愛國愛人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她又是愛得極切的人,正因如此,她受傷也愈深。命中注定,她愛上的男人,都最懂傷她。我常常想,論文寫不出蕭紅,還是寫個愛情小說來得貼切。」將近百年過後,蕭紅為什麼這麼紅?
  • 【名家有約810期]峭巖匡文留瞭然呂貴品惠子宇安薛玉林子萱民冰李威茶山青楊清茨劉春華項美靜雪豐谷王曉春禾青子燕金城彭建功北陝魯蕙
    《世界經典文學薈萃》精選有正氣、靈氣、大氣、接地氣的文學藝術作品,它們絕不是曇花一現的譁眾取寵之作,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摘抄之作,它們具有使命感和時代感,包含著強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匯入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先進思潮體現當代和歷史的時尚風範和精神理念,特別注重----文友德藝雙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