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斑刺蝶魚,拉丁學名為Holacanthus ciliaris,又叫女王神仙,英文名Queen angelfish,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新鰭亞綱、鱸形目、鱸亞目、刺蝶魚屬的一種動物。
此物種主要分布於西大西洋海域,自美國佛羅裡達經墨西哥灣到巴西、加勒比海。
此物種活動水深1-70米。通常單獨或成對棲息於靠近海岸的礁區,喜歡生活在有海鞭、海扇及石珊瑚的礁區。
額斑刺蝶魚的背鰭硬棘:14枚;背鰭軟條:19-2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20-21枚。體橢圓,非常側扁。黃綠色的魚體,在腹面的前半部為藍色;頰部、胸鰭、腹鰭、尾鰭為黃色,胸鰭基部並有一藍色斑點;額頭上有一眼狀斑點,外圈為藍色,圈內為深藍斑點;背鰭及臀鰭後端延長,並有藍色邊線。魚體顏色會因燈光條件或生長期的不同階段而有變異。幼魚體色與成魚明顯不同,呈現不均勻的條狀藍黃或純黃圖案,在成長的過程中,幼魚體側和頭部的藍紋逐漸消失,體色也逐漸變為藍綠色。長至成魚時,體藏藍色被金邊大鱗片,前額具一帶鮮藍色斑點的寶藍色斑。平均體長可達45釐米,重1.6公斤,雄魚比雌魚稍大一些。
該物種單獨或結對遊於海扇及礁石間。能適應不同鹽度的水質,可飼養,放入水族箱時具很強的攻擊性。胃內26種殘留物分析,此魚幾乎專以海綿為食,也食少量藻類、被囊動物、水螅及苔蘚蟲類;幼魚偶爾會吃其他魚身上的寄生蟲。
它季節性繁殖,高峰期每年一次,它們在臨近黃昏的日落時分產卵,雌魚一夜排卵25000至75000枚,魚卵受精後順水流浮動,經歷15-20小時的孵化,柳葉狀稚魚在水中誕生,在隨後的48小時,初生稚魚以吸收卵黃囊存活。稚魚主食浮遊生物並迅速成長,發育為幼魚時體長可達15-20毫米。
額斑刺蝶魚一旦經歷6個多月的魚缸環境適應,繼續飼養會很容易。水族箱內置活石,既有助於它們餐間閒遊,也提供了藏身之所的安全需求。不要試圖把多條額斑刺蝶魚放進一個水族箱,它們會為爭奪領地相互攻擊;雖然與其他刺蝶魚類的衝突較少,安全起見,也不要混搭在一起。最開始的問題是怎樣餵食,野生額斑刺蝶魚以海綿為食,但在圈養環境中,餵食海綿的方式幾乎行不通,不過可以買一些包含海綿的冷凍水族食品,比如專為刺蝶魚類提供的製冰袋型食物。儘量向水族箱投放一些幹海藻粉和富含維生素的食草魚飼料。
額斑刺蝶魚魚在當今海水水族觀賞魚領域中十分馳名,很多的書籍、雜誌和印刷品都喜歡用它們的相片做封面或扉頁,尤其是幼體的額斑刺蝶魚,其豔麗而豐富的顏色通常使人看後不能忘記。從自然分布來看,墨西哥沿海、加勒比海到西非、南非沿岸都有它們的蹤跡,一些品種還遠途到達了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附近。由於分布廣泛,各地域種間有明顯的差異。在百幕大附近水深80-90米海域分布的品種顏色較普通品種更為美麗,成魚呈現出水藍色並賦有光澤,我國香港地區稱為「冰藍太后」,數量稀少身價不菲。而西非沿海地區出產的一些個體會在身體上出現不同的顏色和圖案,也相當名貴。
不要把刺蓋魚屬的成魚和幼年的額斑刺蝶魚飼養在一起,它們會殺了它。同時混養不同種的幼魚時也要保證女王個體最大,以免受欺負。不要把成年的女王和哥迪士神仙飼養在一起,它們是自然界中的死敵,見面就打個天翻地覆。額斑刺蝶魚在人工環境下生長速度很慢,不必擔心放養在礁巖水族箱中的個體會很快長大,通常這些幼魚長到15-450px左右後似乎就停滯了,永遠給你一個帶有美麗條紋的「娃娃」形象。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