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啟示錄》走向越戰:他們在為何而戰?

2021-02-16 珊瑚橘

《現代啟示錄》改編自康拉德的小說《黑暗的心》,由曾執導過《教父》的科波拉導演,講述了一個與「越戰」有關的故事,通過對殺戮與死亡淋漓盡致的展現,以達到對戰爭和人性的深度反思。

若他的家人知道他已經離他們有多遙遠時,他們會怎麼想?他跟他們決裂了,然後,跟自己也決裂了。我從沒見過一個人被如此的隔絕和撕裂。

這個他是庫爾茲上校,曾是美軍在越戰中最優秀的軍官之一,富有人道主義,聰明幽默,美國軍官們這樣評價他。

但他也是本片主人公,美軍上尉威拉德所要「處決」的對象。找到他並終結他的統治,是威拉德的使命。

這個曾那麼優秀的人啊,自從加入了特種部隊,言行變得奇怪癲狂,甚至於親自在佔領地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那裡的原著民奉他若神靈,庫爾茲上校肆無忌憚地在叢林裡當著生命的裁判。軍方不容許這麼一個已喪失「人道主義」的人掌握軍權。

影片《現代啟示錄》即由此展開,一個關於「處決」的故事。

越南戰爭,發生於1955年至1975年,在越南戰爭中,美國耗資4000多億美元,有65萬人參與戰爭,58202人死亡,303616人受傷,2500人失蹤。關於越南戰爭的電影,美國沒少拍。《全金屬外殼》也是關于越戰的電影。來自《全金屬外殼 》的絕望:那個新兵在奔赴戰場的前一晚自殺

如果說《全金屬外殼》展現的是戰爭的冰冷,那《現代啟示錄》則是將冰冷背後的殺戮展現的淋漓盡致,宛如遊戲的殺戮,無處不在。

 

空中騎兵九團一隊負責把威拉德送到湄南河口,當威拉德一行人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正在對越南的村莊搞「突然襲擊」(狂轟濫炸)。空騎指揮官比爾基爾戈無暇顧及威拉德,因為他趕著將撲克牌(死亡牌)扔到死傷者身上,以便向越共昭示勝利,以便告訴越共,殺了他們的人究竟是誰。

但鏡頭一轉,他又頗具「人道主義」地嚷著要給在戰場上「拼死奮鬥」的越共傷員喝水。

比爾基爾戈說他喜歡聞凝固汽油彈的味道,那味道獨一無二,有一次他們連續12小時炸一個山頭,炸完後,比爾爬上山,沒有發現一具越共的屍體,但瀰漫山頭的汽油味散發著勝利的味道。

比爾還喜歡在離目的地約1英裡的地方放音樂,華格納的《女武神》,恢弘的交響樂,馳騁於空中的戰機,等待被轟炸的村莊,是震撼,也帶著快感。比爾用他的屬於勝利者的「輕浮」恐嚇著越共,自得其樂。就像他之所以選擇來轟炸這個村莊而非那個,只是因為這裡的海邊適合衝浪一樣,比爾的戰鬥,似乎只剩娛樂。

在這條「處決」路上,威拉德一行人還遇到了勞軍晚會,遇到了兔女郎。

與兔女郎相對的是狂熱的美軍士兵,用輕佻的語言,饑渴地撲向年輕的女郎們。看見掛在飛機上的美國大兵了嗎?飛機上坐的是剛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兔女郎。

為了有跟兔女郎相處的機會,他們願意捨棄打仗時用的燃料罐,然後再從遍地炮火的戰場,尋找另一個能用的燃料罐。這個時候,又該如何為他們的「英勇」鼓掌?

威拉德在尋找上校的途中遇到了在當地紮根的法國人,也是曾飽嘗戰爭失敗之苦的法國人,法國人說:你們美國人,在1945年的對日作戰後,你們的總統羅斯福不想讓法國人留在印度支那,所以你們美國人安插進越盟(追隨胡志明)。現在你們取代了法國,所以越盟打你們,你們能怎樣?完全束手無策。

法國人的祖父和叔父來到越南的時候,越南一片荒蕪,他們從巴西運來橡膠樹,僱傭越南人,並在此地紮根,他們為這個「根」而戰,這是為什麼他們想留下的原因,這是讓他們一家人足夠團結的輝煌。

但美國人呢?按法國人的話來說,是為史上最虛無的東西而戰。你們大老遠地跑來,到底是為何而戰?

但作為一名戰士,威拉德依然還是要為「處決」上校而努力,當他們終於在柬埔寨的一個村落裡尋到上校時,故事在這裡被推向高潮,殺戮在此處被推向極致。

原始的村落,遍地的屍體像遍地的牛羊,孩子們在牛羊旁嬉笑著讓記者拍照。

高處的洞穴裡住的人企圖主宰這一切:美國上校庫爾茲,三代畢業於西點軍校,聰明幽默,38歲還當空降兵的庫爾茲,傳聞中富有「人道主義」的庫爾茲。

庫爾茲似乎已等待威拉德許久了,等待這個被組織派來「處決」他的人,這個人有權殺死他,但這個人也無權審判他,無權去評價他的是與非。

因為,對於那些不知道什麼叫恐怖的人,無法用語言向他們描述,什麼是必需的恐怖。就像庫爾茲所說的,恐怖與道德恐怖是你必須與之結交的朋友,如果不能,那他們便是你應懼怕的敵人,是你真正的敵人。見慣了暴行,然後被關於「暴行」的價值觀所折磨,以至於對暴行麻木,庫爾茲沒有守住道德臨界點。在庫爾茲眼中,殺人與殺牛羊早已無分別。

威拉德,在剛開始面對庫爾茲時,他滿懷忐忑,不覺得庫爾茲是個「不正常」的人。但最後在原著民砍殺牛的祭祀中,威拉德砍殺了庫爾茲,像砍牛一樣砍了庫爾茲,就像庫爾茲曾經殺牛一樣殺其他人一樣。

回到影片開始部分,原以為終結一個軍人的統治,或者說「處決」上校,用軍人的方式來說,最多是用槍枝與炮彈解決的事情。但當威拉德一刀又一刀地對一個活人進行「處決」時,戰爭的野蠻被推向了極致。

 

這也許算是一場戰爭極為可怕之處吧。

相關焦點

  • 黑色版《現代啟示錄》!40多年後,終於有人為越戰中的黑人吶喊
    這次的《誓血五人組》 ,以黑人視角,呈現出越戰對於美國黑人群體的持久傷害。當種族議題遇上越戰創傷,這部《誓血五人組》可以看做「黑人版」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如果說40多年前,由「教父組合」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現代啟示錄》,表現了越戰對於白人的精神扭曲,那麼這部《誓血五人組》就是斯派克·李借戰爭議題,扣問種族話題,利用電影,串聯起歷史和現在,虛構與現實後的一次吶喊。遊魂與黃金片名為《誓血五人組》,但多年後回到越南的只有四個人。
  • 世界經典電影系列(10)《現代啟示錄》
    故事梗概很多影評人認為《現代啟示錄》其實是一部公路片。儘管它沒有公路,有的只是河流。好萊塢公路片的模式是,當一段路走完,人生境界也隨之發生改變。《現代啟示錄》的故事並不複雜,它講述了一位年輕的軍官,受命去處理一個在美國軍方看來已經發瘋的另一個軍官,因為此人完全打亂了美國軍方的亞洲戰略。年輕軍官在一路尋找的途中,看到了整個越戰的真實場面。
  • 《現代啟示錄》與華格納 |《女武神》的「拯救」
  • 現代啟示錄【一起學電影】
    4分鐘看完《現代啟示錄》,場面震撼↓↓↓153分鐘(公映版)/劇情/戰爭/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
  • 奧斯卡名導史派克李的越戰啟示錄,在黑人平權運動中瞻望美國理想
    而且射殺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罵我黑鬼,沒處私刑要弄死我,沒放狗咬我、沒剝奪我的國籍。──拳王阿里。上述這段對白,是非裔黑人名導史派克李在NETFLIX新作《誓血五人組》的開場,引用拳王阿里的真實歷史畫面與談話,此開場近一步延伸,立刻明了拳王阿里背後的意義是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的Icon(象徵),這段話更是拳王阿里反對越戰的直接宣言。
  • 現代啟示錄,把戰爭當成實驗品的小白鼠
    觀看了今年最熱的影片《八佰》,然後寫了一篇觀感《八佰,八佰,八佰,現代啟示錄》,裡面提到了二部電影,一部是講述同一個故事題材的《八百壯士》,一部是同戰爭題材的《現代啟示錄》。所謂啟示錄,以前就觀看過,當時是集中觀看了一些世界經典戰爭影片。
  • 美國電影《現代啟示錄》高清完整版
    類型: 劇情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法語 / 高棉語 / 越南語上映日期: 1979-05-19(坎城電影節) / 1979-08-15(美國)片長: 153分鐘(公映版) / 202分鐘(DVD發行終極版) / 196分鐘(導演重剪版)又名: 當代啟示錄劇情簡介: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重讀《現代啟示錄》
    雖然貴為奧斯卡得主,科波拉也不能任性,因為那等同於跟很多人為敵,但為了《現代啟示錄》他還就任性了,因此這部電影他基本是在一種單槍匹馬對抗的心態下完成的。如果說這部電影的批判性有著前所未有的力度,那是與這個封閉的、異質的空間密切相關的。啟示錄四騎士與士兵之惡今天來看,《現代啟示錄》好就好在沒有拍成美式主旋律。
  • 《現代啟示錄》背後的「黑暗之心」
    《現代啟示錄》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從誕生之初就自帶「黑暗」屬性的《現代啟示錄》        作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相對於講述家庭式愛恨情仇的《教父》,我個人更青睞於探討人性與戰爭本質的《現代啟示錄》。
  • 從尼採、康拉德直到科波拉 ——重讀《現代啟示錄》
    但是一旦被安排在「IMAX」中,觀眾對這部「經典」的熱衷就似乎要滿懷對「美國大片」的期待,將其作為類似於《敦刻爾克》之類的視聽盛筵,那他們多半是會失望的,因為《現代啟示錄》的創作思想不是奔著「視聽盛筵」去的,它並不容易消化,「大片」觀眾在電影院裡可能會打盹兒。    法國導演克勞德·夏布羅爾將電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思想性的,一類是感官性的。這種劃分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話糙理不糙。
  • 重讀《現代啟示錄》:從尼採、康拉德到科波拉
    但是一旦被安排在「IMAX」中,觀眾對這部「經典」的熱衷就似乎要滿懷對「美國大片」的期待,將其作為類似於《敦刻爾克》之類的視聽盛筵,那他們多半是會失望的,因為《現代啟示錄》的創作思想不是奔著「視聽盛筵」去的,它並不容易消化,「大片」觀眾在電影院裡可能會打盹兒。法國導演克勞德·夏布羅爾將電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思想性的,一類是感官性的。這種劃分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話糙理不糙。
  • 重讀《現代啟示錄》:從尼採、康拉德到科波拉
    但是一旦被安排在「IMAX」中,觀眾對這部「經典」的熱衷就似乎要滿懷對「美國大片」的期待,將其作為類似於《敦刻爾克》之類的視聽盛筵,那他們多半是會失望的,因為《現代啟示錄》的創作思想不是奔著「視聽盛筵」去的,它並不容易消化,「大片」觀眾在電影院裡可能會打盹兒。法國導演克勞德·夏布羅爾將電影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思想性的,一類是感官性的。這種劃分雖然有點簡單粗暴,但話糙理不糙。
  • 美國人是如何拍現代戰爭片的?來看看那些經典的越戰電影
    我們把這個「現代」劃定為二戰之後,二戰結束至今,美國參與的正規戰爭有韓戰、越戰、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其他的都是一些地區衝突及維和行動。這裡面最著名的當屬越戰,主要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這個時間段,美國最終在越戰中失敗,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美國高分電影《現代啟示錄(1979)》高清中字
    美國高分電影《現代啟示錄(1979)》高清中字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編劇: 約翰·米利厄斯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麥可·海爾 / 約瑟夫·康拉德主演: 馬龍·白蘭度 / 馬丁·辛 / 羅伯特·杜瓦爾 / 弗雷德裡克·福瑞斯特 / 山姆·伯頓斯 / 更多...
  • 40多年後,又有人拍了一部「現代啟示錄」,不過主角變了「顏色」
    這次的《誓血五人組》 ,以黑人視角,呈現出越戰對於美國黑人群體的持久傷害。當種族議題遇上越戰創傷,這部《誓血五人組》可以看做「黑人版」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如果說40多年前,由「教父組合」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現代啟示錄》,表現了越戰對於白人的精神扭曲,那麼這部《誓血五人組》就是斯派克·李借戰爭議題,扣問種族話題,利用電影,串聯起歷史和現在,虛構與現實後的一次吶喊。
  • 特別放映|《現代啟示錄》:湄公河上的公路片,逆著歷史的奧德賽
    隨著旅途的深入,種種荒謬、殘忍、反人性的景象漸次展開,通過威拉德的眼睛,我們理解了越戰的荒謬,甚至參悟了整個現代性的虛無。在戰場上與叢林中,死亡成為遊戲——戰爭狂人基爾格中校無視一切軍隊制度,向屍體分發死亡撲克,在炮彈亂流的海岸衝浪,只因他已將戰爭活動視為消遣娛樂;人的存在失去價值——對於頹廢的美國大兵,只有花花公子女郎的慰問演出能提醒他們身在叢林的意義,而稍後在現代物資耗盡的情況下,女郎的身體則與交換的物資畫上了等號。
  • 孫子兵法全球行:好萊塢越戰大片引發反戰銀幕浪潮
    美國軍方支持的好萊塢戰爭大片已超過1000部,而好萊塢戰爭大片中表現的最殘酷、最血腥的莫過于越戰片。  越戰片是美國影壇上一個獨特的片種,也是好萊塢戰爭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0餘年來一直成為好萊塢的導演們拍攝的題材。這些影片或通過真實的戰爭場景描寫越戰的殘酷,或者描寫生命的可貴,或探討戰爭給美國人帶來的不幸,從而引發了一股股反思越戰的銀幕浪潮。
  • 10部越戰經典電影
    在戰場上,他們三人沒過多久就都成了越南士兵的俘虜,越南士兵逼迫他們用左輪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尼克被嚇得半死,麥可卻很鎮定,他還乘機搶了越南士兵的槍,與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虜營,但逃出後大家又失散了。麥可和史蒂文回到了美國,史蒂文終身殘廢,住在療養院中不願回家,麥可雖然無恙,但精神上已不復當年,他與尼克的女朋友琳達同居。
  • 經典譯製片視頻連載 | 《現代啟示錄》(1)​芽莊受命
    今天開始連載美國電影《現代啟示錄》,共11段。
  • 八佰,八佰,八佰,現代啟示錄
    怎麼評價這部電影,怎麼評價這段歷史,這是二個命題,但又是一個命題,腦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話:戰爭啟示錄。資深影迷一看就明白,有部電影叫現代啟示錄,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戰爭片,以越戰為背景,由大導演科波拉和大演員馬龍·白蘭度合作,這二個人的名頭說大,沒人會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