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炳棋 通訊員 呂志遠 淄博報導
家近在咫尺,但對66歲的劉長利來說卻很遙遠,年少離家至今已近40年,在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博山尋家,物是人非,沒有家人和親朋,只憑他深處的記憶,卻怎麼也找不到曾在此處生活的痕跡。如有人認識他,請聯繫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大家一起助他回家!
11月6日,愛心市民向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反映,在中國(淄博)陶瓷科技城附近,有一老人在此露宿20餘天。隨後,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查看。「救助人員當時看起來很疲憊,右腳浮腫,但能夠正常交流,可以清晰的說出自己的名字劉長利。」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友先告訴記者,詢問他哪裡不舒服,他一直表示沒有地方不舒服。次日,護理人員看劉長利臉色蠟黃,精神不振,便把他送到醫院檢查。原來,劉長利長期食不果腹,造成嚴重貧血和營養不良,腳部浮腫也是因供血不足造成。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按時吃藥,劉長利身體日漸康復,現在在市救助服務中心已經生活了一個多月。期間,工作人員根據其提供信息幫他找家。劉長利告訴工作人員,他是1955年3月17日出生,家住在博山區博城公社城西村西胡同14號。父親叫劉全仁,母親叫劉永淑,家中還有一個哥哥、弟弟和妹妹,他在家排行老二。他曾經在水泥廠子弟小學上學,記憶猶新的是班主任趙霞,班主任的弟弟是他同學。如此詳實的信息,給了救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極大的動力,立即核實信息,實地尋家。
11月27日,工作人員帶著劉長利來到了博山區博城公社城西村,也就是現在的博山城東街道辦事處。經過和當地居委會核實,劉長利提供的街道名稱、學校名稱和人員都存在,但是其父母和班主任趙老師均已去世,目前只有趙老師的弟弟,也就是劉長利的同學還在世。但是同學二人相見,記得曾經玩耍過的地方,但二人卻互不相識。或許時間久遠,從小離家的劉長利已忘記家鄉親朋的模樣,但是想回家的心,卻依舊熱烈。
12月18日下午,記者在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見到了個頭不高,身材清瘦的劉長利。交談中,發現他對記者提出的各種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帶有博山口音,思維十分清晰。
劉長利告訴記者,他離家時二十出頭,沒有學歷也沒有身份證,一直在社會上漂泊,去過東營,在農場打工,餵牛餵豬掙口飯吃。後來被廠主打出來,他便回到淄博,陸續在張店體壇小區、高新區四寶山等小飯店打零工,雖然店家一個月只給一二百塊,但包吃包住避免了流浪之苦。飯店倒閉後,他便四處流浪,到批發市場卸車混口飯吃。直到前不久,腳部浮腫,無法走路幹活,很久沒有吃一頓飽飯,後來幸得被救助中心工作人員救助。
「混的不好,一直也沒回家。」劉長利告訴記者,家中父母和兄弟都已去世,年紀大了,希望可以通過政府幫他落葉歸根。
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工會主席呂志遠說,現在根據劉長利提供的信息,已和當地民政部門對接,核實其原始戶籍,如果確有此人,便交於當地政府妥善安置。同時也希望通過媒體,幫其找到相熟的人,證明其身份,加快救助人員的安置。如有人認識劉長利,請儘快聯繫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提供線索:8439999、13053350519。
【來源:海報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