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說下光威復材,公司1992年成立於山東威海,2017年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第一家碳纖維上市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陳亮、王言卿。光威復材擁有碳纖維全產業鏈布局,產品範圍覆蓋原絲、碳纖維、織物、預浸料、複合材料、碳纖維製品和機械設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T300級(溼法工藝)、T700級(溼法/乾濕法工藝)、T800級(溼法/乾濕法工藝)、T1000級(溼法工藝)、M40J級(溼法工藝)、M55J級(溼法工藝)等碳纖維及織物。
公司全資子公司光威精機具有全套碳纖維生產線製造能力,公司的碳纖維生產線由光威精機自行研發製造,從設計、生產、調試全部自己完成。目前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碳纖維軍品供應商,市場份額達到70%。在公司上市時,原解放軍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孫德龍也參與敲鐘儀式。
圖1: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
一、公司收入拆分
對光威復材的收入進行拆分,可以發現,公司主要依賴兩個大客戶的採購訂單,一是國內的軍工客戶甲,二是丹麥的維斯塔斯風力技術公司,兩者合計的銷售額佔比達到80%以上。由於下遊客戶高度集中,因此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也很低,只有2%。客戶甲每年都會與公司籤訂武器裝備配套產品訂貨合同,採購碳纖維織物和碳纖維,當年的執行率通常是80%多。軍品更換的難度很大,客戶粘性非常強,公司與軍方客戶已經維持十幾年的穩定供貨關係。
表1:光威復材2019年收入拆分
資料來源:Wind
表2:光威復材2018年收入拆分
資料來源:Wind
國內的戰鬥機產業由沈飛和成飛控制,從網上公開的新聞來看,光威復材與沈飛和西飛有過互動,因此客戶甲大概率是沈飛。另外,不確定成飛是否是公司的客戶。
圖2:光威復材與客戶的互動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表3:光威復材近年來的重大合同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二、行業趨勢分析
在軍工領域,國內國防領域的財政支出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飛機是軍品碳纖維最主要的應用領域,2014年-2018年,國內的軍機數量有2859架逐年上升至3187架,其中戰鬥機大約佔一半左右。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戰鬥機的新增和替換需求將達到1011架左右,使戰鬥機數量由1624架上升到2074架,其中561架二代機全部替換為三代機,新增300架四代機和150架五代機。
圖3:國內國防領域的公共財政支出(億元)
資料來源:Wind
圖4:碳纖維在軍機上的應用
資料來源:《航空複合材料技術》,天風證券
表4:中國的軍機數量變化情況(架)
資料來源:飛行國際
表5:中美機型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的對比
資料來源:天風證券
在風電領域,全球的風電裝機容量保持逐年上升的趨勢,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廠商,近年來維斯塔斯的營收也維持上升趨勢。維斯塔斯有3-4個碳梁供應商,光威復材佔維斯塔斯全球採購比例的20%-30%,是維斯塔斯在國內的第一大碳梁供應商。進一步的跟蹤要看維斯塔斯的風電訂單項目落地情況。
圖5: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變化(萬千瓦)
資料來源:Wind
圖6:維斯塔斯(VMS.CO)的營收變化(億元)
資料來源:Wind
三、主要風險
公司對兩個大客戶的依賴程度較高,如果客戶甲和維斯塔斯的訂單需求發生大幅減少,對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尤其是,公司的風電碳梁業務部分出口海外,以歐洲為主,出口會受到海外疫情的影響。目前我還沒找到比較好的跟蹤下遊需求變化的方法,因此暫時只是把光威復材列入股票池,作為觀察對象。
另外,公司股東中信合夥計劃減持不超過3110.1萬股,截至2020年5月6日尚未實施減持,後續一旦減持也會對股價暫時構成壓制。
四、潛在催化劑
潛在催化劑包括,公司和客戶通過C919的PCD驗證,T300產品開始在C919應用,大飛機碳纖維的國產化出現進展。公司的碳梁開始供貨給國內的風電設備廠商。或者T800H產品正式通過軍方的驗證。
聲明:本人目前不持有光威復材,後續可能根據情況操作。本文主要是記錄個人想法,不作為任何投資建議。公司股價波動較大,買入後股價可能下跌或長期不漲。請獨立思考,買者自負!原創-yanbi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