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山莊和孤島(上)

2021-02-16 書的一角

進入高中的時候,第一次上音樂課,音樂老師就讓大家輪流站起來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並說說自己喜歡聽什麼音樂。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擁有自己的mp3,更不用說強大的手機音樂app了,所以對同學們說的周杰倫啊,R&B之類完全一竅不通,站起來也是窘迫地說自己沒有特別喜歡的,反正好聽的就行了,這個答案顯然老師覺得很失望,同學們也鬨笑著亂作一團,班長真是個土包子。當然到了現在我也還是對音樂不甚了解,以至於認識一些新的妹子,說起她們喜歡民謠,country之類的總是無法順利地承接話題而沉沙折戟。不過我對小說比較有自己的看法,那個時候,不管什麼題材我都來者不拒,從而積累了不少有意思的內容,有一天我回過頭無意中想起這些小說,感覺頗有樂趣,並且似乎它們隱隱都相互,甚至和當下發生的一些事情有一些聯繫。

 

這要從當時有個科幻小說連載在一本叫做「科幻世界」的雜誌說起。這部小說就是劉慈欣最出名的小說,三體,這部小說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受到壓迫的葉文潔產生了反人類情節,利用太陽的凸鏡效應作為天線,向宇宙深處的三體星球發出了地球的坐標,從而引來了比地球文明等級高很多的三體人的覬覦,人類的末日也悄然降臨。於是就圍繞人類如何保衛地球,從而展開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故事。

 

人類制定了一個面壁計劃,作為面壁者之一的羅輯教授從一開始的逃避和享樂主義漸漸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利用新的宇宙社會學理論推演出來的黑暗森林法則,和三體人達成了脆弱的戰略平衡,暫時解除了地球的末日危機。可是最後人類還是輸給了人性,整個太陽系也遭受毀滅的命運。甚至整個宇宙也被至高的力量要求毀滅重啟。倖存者穿越悠長的時空,從而進入大宇宙重新生活。

 

當時每周最期待的就是雜誌發新刊的時候,那種等待連載的心情現在想起來都是非常甜蜜和幸福的時刻。不過看小說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思考,但是種種情節卻深深印在腦海之中。

機緣巧合之下,我有次看到一部懸疑推理小說「必須犯規的遊戲」,這個小說講了有14個懸疑小說作家被邀請進一個神秘的場所,主辦的人也在14個人中間,他們要玩一個遊戲,每個人按照抽籤順序分別創作一篇恐怖故事,然後剩下的人進行打分,如果主辦的人獲得最高分,那麼所有人都得死。如果是別的人獲得最高分,那麼那個人可以獲得離開這個地方的鑰匙和把這14天的事情寫成小說發表的權力。其中要求創作的恐怖故事不可以和之前發生的故事有構思上的雷同,否則將會受到死亡的懲罰。

 

抽到第一個創作故事的人,雖然準備的時間最短,但是他創作的自由度最高,不用擔心和別人的題材和構思相同。而第一個講故事的人叫尉遲成,他講了一個怪病的故事,一幫警察和醫生誤以為有個人得了未知的傳染病,並進入了一個超市,所以他們封鎖了超市,在這個封閉的超市裡人們互相猜疑,互相殘殺,最後精神錯亂,只有一個老太太活了下來。

 

看到這個情節,我腦海裡馬上浮現了一個概念「暴風雪山莊模式」。暴風雪山莊,是常用在推理類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的一種模式,又稱「孤島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比如一個因為暴風雪而與世隔絕的山莊,或是密室、孤島等等,由於特殊情況而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絡,所有人都暫時無法離開這個環境,而與此同時,眾人中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幾個成員先後離奇死亡,那麼兇手就在這些人中間,偵探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進行有限度的搜查和推理。

 

根據遊戲規則,最後遊戲結束時,勝利者會把這14天的經歷寫成小說,那麼他們14人關進山莊的經歷,就已經是暴風雪山莊模式了,所以尉遲成已經無意間犯規了。

 

廣泛意義上來說,有無數小說,電影,劇集都或多或少的採用了這種暴風雪山莊模式,利用有限的空間造成的壓迫感營造戲劇衝突和張力。我們從超市,封閉這兩個關鍵字,就很容易聯想到一個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這部電影裡,小鎮上泛起了奇怪的濃霧,濃霧中有未知的恐怖的怪物,人們蜷縮在超市裡。隨著時間推移,超市裡的人面對未知的恐懼,漸漸像人類社會一樣分化成不同的派別,一部分人堅持相信科學,用科學的求生方法去盡力探索生存的方法,比如尋找藥物,水,食物,並構建防禦,等待救援的到來。另外一部分人以宗教為精神依託,在精神絕望的情況下,皈依了神棍,祈禱神的力量來解救自己,甚至愚昧的想要獻祭那些弱勢的人或者異教徒,通過內耗來轉移外部恐懼。還有一部分茫然,甚至失去生活勇氣從而自暴自棄的人。我們盡可以嘲笑故事中神棍的裝神弄鬼和人群的道德崩塌,但是當人真的處於那種絕境的情況下,理性還存在嗎?

 

想想新冠病毒肆虐的過去一年,年初的時候,武漢不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孤島麼?封閉起來,面對未知病毒肆虐的恐懼。然後我們整個社會不也是一個巨大的孤島麼?甚至地球上各個陷入困境的國家,不也是某種意義上一座座的孤島麼?而如果病毒愈演愈烈,甚至走向徹底失控的時候,整個地球又何嘗不是一座更大的孤島呢?

 

在SARS肆虐的時候,家家戶戶搶購板藍根,大蒜,醋。到新冠的時候,大家搶購雙黃連口服液,連雞用的獸藥雙黃連都不放過,甚至有美國人聽信川普說的消毒水治療新冠而去喝消毒水。這種行為和電影裡那些情節又何其相似呢?

未完待續~

讀書協會公眾號:書的一角

微信號 : Conerofthebook

新浪微博:書的一角1113

相關焦點

  • 從阿加莎到東野圭吾:淺談「暴風雪山莊模式」 | 孤燈夜讀
    初出茅廬的東野在此時反而更能放得開手腳,創作出了很多本格味十足的推理小說,其中還不乏幾部「暴風雪山莊模式」的作品,比如《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和《假面山莊殺人事件》。但若論及口碑,顯然還是這本直接點題的「雪地山莊殺人事件」更勝一籌。
  • 《屍人莊謎案》初試跨界版「暴風雪山莊」模式
    推理小說和棋類運動類似,也是有「套路」的,而且「套路」基本已經被歷代推理小說家寫完了:一般以謎案為核心,以兇手、動機、手段為三個要素。三個要素都不是無限的,無論怎麼排列組合,總有窮盡的時候。但是,我認為,比起榜單和銷量,《屍人莊謎案》的最大意義,是以一種簡單的「跨界」方式,為推理小說指出了一條新路。在《屍人莊謎案》中,今村昌宏成功地把「殭屍文學」和推理小說結合到一起,讓推理小說煥發了新的活力。本來,推理小說是嚴禁出現超自然現象的。但自從喬治·A·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以來,殭屍形象反覆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大眾已經完全接受了這一藝術形式。
  • 《極地暗殺 第一季》「暴風雪山莊」模式下的標準作品,但缺少了驚喜
    在「暴風雪山莊」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完善的現在,想在這個模式下做出創新是很難的。本劇勝在敘述,剪輯都是標準的美劇模式,因此觀看的節奏感很好,前期的伏筆沒有浪費,對人物的刻畫也比較完整,但如果深究詭計模式,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精巧標準的作品,在創新性和更深層級的人性挖掘上,反而稍遜一籌。
  • 真「暴風雪山莊」懸疑大作
    6月在國內的好劇輪番轟炸的同時,國外也推出了一些質量上乘的懸疑劇,今天小楚就帶大家放眼國外,給大家推薦一部在6月推出,由日本國民級老公山下智久出演的懸疑劇《極地暗殺》有名《頭顱》。分別是極晝和極夜,都會持續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而研究室在極夜的六個月中也是處於半休眠狀態。實驗室中只會留下十名工作人員對研究室進行維護。
  • 豆瓣8.5分暴雪山莊密室片:一間小屋,八個惡人,誰能活命
    在推理類文學、影視作品中有一種讓人慾罷不能的模式類型,叫做「暴風雪山莊模式」(The Snowstorm Villa Model)。暴風雪山莊模式,又被稱作「孤島模式」(Island Model)。英國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和日本推理大師西村京太郎,都是把玩這類密室模式的頂尖高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他們的著作——《無人生還》和《雙曲線的殺人案》,兩部都是暴風雪山莊模式的經典之作。
  • 硬核本格暴風雪山莊推理遊戲《雨格子之館》
    其實看這個暴風雪山莊連續殺人事件的劇本,並不算很複雜,人物也就那麼七八個,確定兇手所需要的線索和推理也相對簡單,不在場證明時刻表的製作也不難。遊戲難度不在語言,或者案件的複雜性或者意外性,而主要在於:1、和人說話,要有一定好感度才會獲得關鍵性證詞,不然npc就會敷衍你。問題你不知道選擇那個對話會提升好感度,只能從對話裡去猜測。
  • 《屍人莊殺人事件》喪屍侵襲「暴風雪山莊」,活祭品是誰?
    但喪屍的出現除了增加恐怖氣氛外,事實上還是如同設定「暴風雪山莊模式」,設置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 這本來就是推理作品中常見的舞臺設定,也是在既定框架下一個大膽的新奇想法。想起一部類似的作品,金田一的《魔犬森林殺人事件》,只是設定不是喪屍,而是患有狂犬症的犬只們包圍了旅館。在這種向外界求救無門,內部不斷發生殺人事件,在有限度進行搜查的情況下尋找兇手,這的確是推理作品一大吸引的地方。
  • 《呼嘯山莊》:愛是荒原上呼嘯而過的一場狂風暴雨
    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小說《呼嘯山莊》以希斯克利夫和凱薩琳之間的愛情糾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復仇故事為主要線索,描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兩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是一部「奧秘莫測」的「怪書」,也被認為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中「唯一的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作品。
  • 紐約遭遇暴風雪
    當天,美國紐約遭遇暴風雪天氣。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餐廳的戶外就餐區被暴風雪毀壞。  當天,美國紐約遭遇暴風雪天氣。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行人冒雪前行。12月16日,在美國紐約,行人走在積雪的道路上。
  • 艾米莉詩歌中狂野失控的世界與《呼嘯山莊》互為鏡像
    相比姐姐夏洛蒂和妹妹安妮的作品在聲譽和銷路上的不俗表現,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因極端的人物情感和殘酷的故事氛圍超出時代的理解,在當時遭受了不少批評,一位名叫馬克·肖勒的評論家將這部小說看作是「道德上的出牙」,它也一度被認為是夏洛蒂粗糙的試筆之作
  • 【碟中碟】「音樂插圖」:暴風雪
    他最為人稱道的作品,往往取材於俄羅斯的文學傑作,例如《熱情清唱劇》和《春天康塔塔》就分別改編自馬雅可夫斯基與涅克拉索夫的詩篇。他還別出心裁地把自己的一些作品命名為「音樂插圖」,首部示範之作正是1974年根據普希金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管弦樂組曲《暴風雪》,成為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 豆瓣7.9的冷門懸疑劇,僅有6集,「孤島模式」狼人殺來了
    在黑暗中看到牆壁上出現子彈射擊的痕跡與乾涸的血手印。值守的領隊更是倒在實驗室中,倉庫裡也有一具被燒焦的女屍。正當大家震驚與擔心其他隊員之時,終於在反鎖的廚房中,找到了精神崩潰的醫生瑪姬。原來第一個被殺害的就是負責與外界溝通聯繫的邁爾斯,這也導致所有訊息無法外傳,"北極星六號"基地直接成為了一個孤島。當大家通過雪地中的血跡找到失蹤的邁爾斯,發現他跪在雪地中,頭顱被割斷了。從此,恐懼的氣氛開始在其他隊員中蔓延,大家互相猜忌。
  • 迴蕩在山莊裡的童謠,是死者的鎮魂歌 東野圭吾《白馬山莊殺人事件》
    東野圭吾的這篇《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同樣沿用了童謠殺人的模式。雖然並不能算是傑作——因為推理過程太過複雜,不免有牽強附會、過度詮釋之嫌——但對於童謠的使用可以說達到了一種極致。它的極致不僅體現在對童謠文字謎語的建立和使用,而且體現在對於童謠意境和故事的緊密結合。因此,對童謠的解釋也就成為這篇小說最大的樂趣。
  • 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呼嘯山莊》
    周曉明本人從認字開始,就迷上了閱讀,是個地地道道的小書蟲,小學還沒畢業就閱讀了大量的連環畫和課外書,特別喜歡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裡面的每一則故事都能吸引我,讀了都會反覆的回味故事的情節。但是最難讀懂的就是一本叫《呼嘯山莊》的書。雖然是硬著頭皮讀完,讀了後卻不知所然,無法理解書中所蘊含著人性的叛逆和一些糾結的情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