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負債人的心理也變了。過去,一旦欠錢了,很多人內心都會很惶恐,為了躲債也是四處藏身,而現在呢,有些人不再害怕欠債,即使欠債了,也不著急還,反而,成為了出借人的「大爺」。
社會上抱有這種心理的人變多了,也導致人們敢於負債,同時,欠債不還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有一類欠債人更加令人可恨,他們明明有能力還錢,但是,卻「耍賴皮」,不還錢,最終成為了失信人,也就是所謂的「老賴」。
根據相關官網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處於失信狀態中的失信主體個數為599萬人。由此可見,失信人群體很龐大,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據在2014年僅為8.7萬人,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增長了68倍。
當「老賴」翻倍增長的同時,所產生的後果,也令人警醒。一旦成為了失信人,也就是「老賴」,也需要付出相應「代價」的,可謂是害己害人,不僅自己有「汙點」,還會連累家人。
一旦成為老賴之後,自己名下帳戶財產會被查封、凍結,另外,網購也會受限,還不能擔任老闆、高管。另外,出行也會受限,水陸空出行均受阻,難以處境,還有高消費也會被駁回,更令人「難受」的是,關於失信人的信息,也會面向大眾曝光。
想必沒有人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出名」吧?成為老賴的後果,不止於此,還會讓子女不能上私立學校,老賴子女考大學(含考研)可能被拒絕錄取,報考一些比較吃香的職業的時候,也會無法通過。
除此之外,老賴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產、夫妻共同房產也可被執行。不得不說,成為失信人的後果還是比較嚴重的。有些後果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所以,也是為了讓大家不要成為失信人。
然而,即便是後果嚴重,我們卻發現,失信人越來越多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何要成失信人呢?
在失信人的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曾經是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可能是企業的老闆,但是,由於經營困難,導致資金鍊斷裂,成為老賴。而這部分人並不是不願意還錢,可能是想要再賭一把,同時,他們欠下的債不是小數目,一旦東山再起了,可能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是由於不良的消費習慣,造成自己入不敷出,從而導致欠的債越來越多了。比如現在有很多人都會使用信用卡,可能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逾期了,而當無力還款的時候,就會被銀行起訴。
那麼,持卡人的不良消費記錄就會被接入徵信系統,被拉入黑名單,也成為了失信人。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成為失信人,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缺錢」,如果不是缺錢,不可能去借錢,也是因為缺錢,導致借了錢,還不起錢,不就成了老賴了嗎?
據悉,目前大概有5.6億人可以用「身無分文」來形容,因為他們的存款金額為零。由於我們手中的「餘錢」不多,但是又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在消費的時候,大手大腳,通過各種「貸」來滿足自己,長期以往,資金鍊也就出現問題了,所以,也導致失信人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