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IPO的「行規」,公司手頭沒個幾千萬淨利潤是不敢貿然嘗試的,畢竟一旦失利在記錄上留那麼一筆,並不是好事。但總會有些出人意料的故事……
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航唯實)於2018年11月16日預先披露了招股說明書,保薦機構華西證券,保薦代表人張惠明、艾可仁,該公司欲登陸創業板。根據說明書顯示,華航唯實成立於2013年6月17日,整體變更日期在2017年10月25日,沒想到2018年就衝擊IPO,可謂兵貴神速,其註冊資本為8000萬元,法定代表人夏智武,夏智武持股5598.4萬股(佔比69.98%),另外,夏智武通過持有中航唯實52.38%的股權間接控制公司19.67%的股份,夏智武合計控制公司的股份比例為89.65%,為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來源:招股書華航唯實則是一家以離線編程仿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突破口,主要從事工業機器人離線編程軟體及其系統集成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職業教育與工業應用兩大領域,已與國內400餘所職業院校以及創維電子、藍思科技等知名工業客戶建立了合作關係。華航唯實的競爭對手為機器人(300024.SZ)、拓斯達(300607.SZ)、克來機電(603960.SH)、智雲股份(300097.SH)、賽騰股份(603283.SH)、快克股份(603203.SH)。
值得注意的是,華航唯實的財務數據卻有些「雷人」。數據顯示,2015年,也就是華航唯實成立後的第二個完整年裡,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97.3萬元,2016年的淨利潤成長為584.94萬元,2017年時公司淨利潤突然「發力」達到了3476.26萬元,但是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似乎又陷入了「疲軟」狀態,僅實現了275.28萬元。相對應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頗為尷尬,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分別為-593.5萬元、-336.31萬元、107.12萬元、-6717.73萬元。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據華航唯實描述,自身收入有季節性的特徵,即下半年主營業務收入佔公司全年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接近9成,原因是公司在職業教育領域的系統集成產品面向的終端客戶為全國的職業院校。故受政府採購招投標制度以及學校學期制等因素影響,公司客戶對產品的採購和驗收在下半年較多。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有諸多問題有待商榷。
其中一個就是供應商頗為集中。據了解,華航唯實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機器人本體,ABB、KUKA、FANUC、安川電機等國外機器人本體廠商憑藉其技術優勢佔據著全球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華航唯實對第一大供應商ABB的採購金額分別為317.52萬元、1133.33萬元、6295.49萬元及3274.98萬元,佔公司各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0.17%、28.84%、52.14%及47.9%,存在供應商較為集中的風險。
來源:招股書另外,華航唯實的毛利率似乎也有點拐頭的意思。2017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為54.7%,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則為51.79%。掰細了看,似乎公司每一項業務的毛利率都有所下降,對此華航唯實表示主要是因為產品結構變動影響。
來源:招股書此番華航唯實IPO,計劃募資約2.3億元,投入到「機器人系統集成設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擬使用1.36億元,建設期2年)、「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使用5285.96萬元,建設期2年)、「營銷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擬使用4075.33萬元,建設期2年),共計2.3億元。不過要想實現募資,首先得過證監會這關,結果如何,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