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一條關於「廣州鴨仔飯店老闆 10 棟樓收租」的視頻在網絡爆紅,視頻背後的製作者「盜月社食遇記」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不同於許多美食視頻,「盜月社食遇記」更注重發覺美食背後的故事,探究人與美食的關係。知乎 2018 年度 TALK上,知乎視頻創作者、美食博主沐上、楊樹梢@盜月社食遇記 為我們分享了「為什麼我們總能通過吃飯交到朋友?」,講述了他們製作視頻的臺前幕後,品嘗美食背後的一個個故事。
楊樹梢兒(上圖右,以下簡稱楊):我本人是一個知乎的老用戶了,習慣性的看知乎在手機通知欄的推送。知乎很有趣的地方是幾乎所有的題目都是以疑問句的形式來推送的,包括我們今天的演講題目,有些問題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旁觀者,但有些就像是從自己內心提出的問題一樣。在這裡會有很多的共鳴,讓你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所以我覺得在知乎這樣拼三觀的地方,應該很容易找到對象吧。
沐上(以下簡稱沐):之前有人在知乎上發表過「如何評價盜月社系列視頻」,有人問有人答,我們發現真的有很多人理解並喜歡我們正在做的事,大家給予的這種認同感也給了我們很多力量,去繼續做我們喜歡的事情。
楊:我們也有把自己的視頻上傳到知乎裡,各種各樣的聲音也幫助了我們去不斷的完善和調整內容,把更多的精彩呈現給大家,還是要對知乎表達,謝邀,讓我們能從一名用戶變成題主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想說的話。感恩。
沐:簡單介紹一下盜月社的五個節目系列。
1、2018 年拍攝節目的感悟:對於美食和人之間關係的理解。
沐:2018 年,因為美食,吃飯,我們有幸結識了一群有趣可愛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食客,有大學生有北漂,一類是飯店老闆,有經營三家飯店的老闆,也有兢兢業業開著小吃店的掌柜。
這一年吃下來,我覺得,美食離不開人,人更離不開美食,在一個分享交流的環境裡美食才能彰顯最誘人的一面,同樣,通過美食,我們也才有機會和身邊的陌生人說話聊天,有了一個成為朋友的機會。
然後我發現,因為吃飯這件小事,身邊的陌生人也很有趣,就像陳曉卿說的「最好吃的是人 」。
楊:在我們一起做盜月社之前,都是屬於上班族,吃飯的環境通常就是食堂、路邊小店、美食城、外賣、還有沒錢的時候一般吃便利店。幾乎沒有時間來品嘗美食,吃飯越來越成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
吃飯一直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從小時候媽媽的一聲召喚,全家人都得動起來就知道,吃飯的儀式感。飯桌承載的絕對不僅是美食,還有很多交集和回憶,也是一種場所,把本沒有交集的事情變成交集,也是本質上的一種神奇。
2、2018 年我們如何通過吃飯認識飯店老闆,認識食客,我們的節目的改變和升級了什麼?
沐:大屏幕上播放的是「飯店老闆已瘋」系列,這些老闆是我們通過吃飯聊美食成為的朋友。
楊:通過和他們的熟識,激發了我們做節目的靈感。他們開店比較成功,又比較會吃的飯店老闆,比我們更貼近美食,也有自己的經營策略,讓他們帶我們去吃別人家的飯店,會告訴我們一些平時不太了解的事情。
沐:這就讓我想起了,當初我們做美食的初衷:就是與身邊陌生人的一件小事,激發了我的靈感。
回想起來是去年六月份,當時,中國版《深夜食堂》正在熱播,深夜的美食實在太誘人了,我就去找到了小區附近的一個路邊麻辣燙,圍著一個長板車,坐一圈,肩並肩。隔壁是三個男生,看樣子是剛剛工作,喝的已經有點醉,突然其中一個人手機掉地下,屏幕碎了,然後氣氛突然就很喪,抱怨不該這麼大意,又要花很多錢修屏。
看到這兒,我很能體會他的心情,本人的手機,換了四次屏了,有經驗了,我就告訴他,哥們,你可以去西單某個商場一樓,200 多就可以換一塊屏,去問問吧,說完之後,他覺得能這麼便宜,心情好了很多,請我喝了一杯。
就這樣的一個小事,突然給了一個感覺,電視劇的《深夜食堂》不就是在店裡和陌生人,因為吃飯,聊起了彼此之間事嘛,我們也可以嘗試,把吃飯,與人交流的過程,拍下來啊。由此,開始了盜月社,第一期,美食節目。在此,感謝碎屏三兄弟。
楊:之後我們就開始做「深夜食堂」系列節目,我們跑了大概 5 個城市去市井街坊裡尋找店,我們找的都是當地人愛吃的小店,信息來源大多為計程車司機,街邊的大爺大媽。
為了找到跟適合我們拍攝的,我們都是親身先去店裡感受,所以導致當時全員狀態都是晝夜的顛倒。我們拍攝節目的方式也是非常自然的狀態,因為我們是沒有前期的稿子和腳本的,所有東西都是現場的真實感受和真實反映,所以大家會跟著我們的情緒,逐漸進入到和我們的情緒裡。比如說我們當時在廣州拍的十棟樓老闆.還有 12 月 21 號更新的張大爺帶我們去吃別的店。
沐:其實最開始我們認識的時候就特別有趣。
楊:首先是他的自信打動我,我不吃麻辣豆腐他就說「今天必須吃」,我就覺得他這麼自信,還有涮羊肉也會教我怎麼吃,我們就發現原來羊肉每一個地方的口感都不一樣。
沐:他對食材有一個嚴格的標準,12 月 21 號那期有一個飯店要去菜市場買菜,他挑菜的過程我們都記錄下來了,他每天自己早上騎車去進菜,每天去挑菜。他說如果我今天找到一個覺得滿意,我覺得合格的一個肉和菜我能樂呵一天,他對自己的菜品要求就是這樣的嚴格,我覺得在江湖裡面像俠客一樣,也像騎士一直堅持自己做的對的東西。
楊:還有一個「深夜家鄉飯」系列,第一個是北京炸灌腸的一個大爺大媽,他們兩個特別有意思,兩個人說話誰也不聽誰的,白天他們的店是一個棋牌室打麻將,晚上 6 點之後就變成了小吃店,這老兩口到現在晚上還是睡在店裡,他們通過實際的行動告訴孩子什麼叫自力更生。
沐:第二個在上海的大排擋,那個老闆收養了一個小胖子,一直在幫助他尋找家人,一直在養著他幫他看病給他生活費。
楊:這是重慶的火鍋一家人,他們一家人也很有意思,他們是典型的中國家庭,不會說「我愛你」,「我想你了」這種的,但是他們的眼神和言語行動之間都流露了濃濃的愛意和家庭的溫暖,當時我們感覺到深入到人家的家庭。
沐:下面這個是我們在廣州的時候遇到三代人經營的一家粥店,老闆和員工關係就像姐妹一樣,員工也跟我們聊起最近吵架拌嘴什麼的,我們把它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楊:就是因為我們遇到了這些人這些事,帶給了我們一些感動,所以我們很想把它做到視頻讓大家看到。我們覺得這一年經歷了這麼多,帶著大家真實的感觸到了人和食物,我們會覺得製作美食的人和品嘗美食的人都應該值得尊重。
這一年盜月社食遇記記錄下來了很多努力製作美食的人和認真品嘗美食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很榮幸,因為美食我們都成為了朋友。
感謝大家!
以上圖文由知乎用戶 @盜月社食遇記 原創
版權歸 @盜月社食遇記 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知乎「年度 TALK — 新知青年說」已於 12 月 22 日演講完畢,「新知青年說」公眾號將陸續放送全部嘉賓所有演講內容,歡迎關注收看!
「新知青年說」
往期內容
2018 年,億萬個好奇靈魂在知乎相遇, 我們一起經歷的故事、迸發的好奇和懸而未決的問題……我們都想一一分享給你。
為此,我們策劃了「知乎 2018」年度盤點,裝進一整年的精彩。
「知乎 2018」年度盤點已於 12 月 17 日正式開啟,點擊「閱讀原文」 直達「年度 300 問」、「年度影單」、「年度大事記」、「年度 TALK」、「年度數據」等更多精彩盤點,用好奇心重走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