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不斷三毒,不守六根門,都在修邪定邪慧,必墮落於天魔外道

2020-12-23 覺行自在人生

1、《瑜伽師地論》:「云何增相,謂輕安定,倍增廣大所思惟相。」

身心不得輕安是不能入定的, 一個人根骨輕靈,是清淨相,有道之相,很快就能成道。 這種人身行如行雲流水,如風飄過。身心輕靈得輕安,或因修止而身心轉化了,就有這種現象。 不像一般人一身都是粗重,走路笨笨的,水泥地都會響,這是粗重,所以修行輕安很重要。

2、《瑜伽師地論》:「云何減相,謂輕安定退減狹小所思惟相。」

輕安並不是究竟,修定得的輕安,如果不繼續用功,隨時就會減退。或者飲食調節不好, 或者四大不調適,或者是心散亂,或者心起煩惱妄想來了,如此輕安立刻退失。所以這個輕安是靠不住的,不是究竟定的住相。

3、《瑜伽師地論》:「云何方便相,謂二道相,或趣倍增廣大,或趣退減狹小故。」

知道或增、 或減這兩個方便, 就是「 二道相」。

香粉

4、《瑜伽師地論》:「云何引發相,謂能引發略諸廣博文句義道,若無諍無礙妙願智等, 若依三摩地諸餘力無畏等最勝功德,及能通達甚深句義微妙智慧, 如是等相。」

在得定之後, 一切學問智慧都通達了, 以前看不看不懂的佛經, 統統都懂了, 就是「 引發相」。可以進入無諍三昧,一切無障礙的智慧,一切願力,一切智慧都發起了。然後依這個定境界其他的力量, 像十力、 四無畏等功德, 都是一學就到了,隨心所欲, 以及一切無畏等法之最勝功德也都到了。 這些都是從定所發的, 也能通達最深的道理及微妙的智慧,「 如是等相」全到達了。

5、從以上瑜伽師地論所述,沒有定,智慧不能通達,輕安才能開始增長我們的智慧觀照,輕安定一減退,我們的智慧觀照馬上退轉,《瑜伽師地論》:「安者,謂離粗重,身心調適性。」 打坐功夫到了,身體輕盈了,離了粗重,心裡安詳,也沒有什麼雜念,調適得非常舒服,這樣叫做「 安」,是輕安境界,還不是定。一般人得了輕安,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常常以為自己得了定,不是的,這只是輕安而已。不過,由此可以入定,得正三昧,所以行者修行先要把教理搞通才來修行。不然打起坐來在睡覺,以為自己得定了,那樣他生來世的果報,可能是畜生道的豬。

6、《瑜伽師地論》:「因緣相者,謂定資糧。應遠離相,復有四種,謂沉相,掉相,亂相,著相。」得定,修一切止觀,應遠離四種相,就是不應該有的。「 沉相」,是一打坐就昏沉、睡眠。「 掉相」,是掉舉、跳動,好像很清淨,突然跳出一個念頭來,發覺後又丟掉它。「 亂相」,是散亂根本坐不下去。「 著相」,是像看到《楞嚴經》所說的:「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那都是五十陰魔,「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即使得到空、得到靜,也是「著相」。

觀音菩薩

人的三寶是精氣神,要遠離以上四種相,就要有定資糧,就要有充足的精氣神,哪來的呢?《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云何攝心?就要先做到四種清淨明誨:斷淫、斷殺、斷盜、斷妄。

7、《瑜伽師地論》:「云何正方便相,謂所思惟白淨品因緣相相。」以又白又淨的善相修行,就是「 正方便相」。白是形容善, 黑是形容惡。「云何邪方便相,謂所思惟染汙品因緣相相,即是思惟如是如是不守根門住故,乃至不正知住故,如是如是心被染相。」 邪方法、 邪教都是「 邪方便」,他們也有他們這樣那樣的理論,但是「 不守根門」,不回過來反省自己,六根都向外走,不迴光返照,不反聞聞自性,不背塵合覺,所以叫做外道。沒有正知正見,只是這樣那樣很多道理,心都被染汙了。定是共法,外道也有定, 魔道也有定,你不要看不起魔,大魔王如不得定是沒有神通的,神通都從定來,所以定是共法。但是學佛法的定叫做「 賢善定」,不是世間定、外道定的修法。《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無他物」。所以,要修好定慧,先要守六根門,保護好人的三寶精氣神!請問各位?如果沒有「攝心為戒」的方法傳授,您如何做得到「三無漏學」。

8、《大乘妙法蓮華經》:「眾生常苦惱,盲瞑無導師,不識苦盡道,不知求解脫,長夜增惡趣。(未遇掌握解脫道的善知識、智者或明師,未能圓解圓行圓證我們的真如自性,正如《地藏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通過反聞聞自性、楞嚴大定、耳根圓通頓悟法門可以明心自性,見性後才起修,見道才是修行的第一天。如《大佛頂首楞嚴經》言:一見道。二修道。三證果。四結經。五助道。謂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果。)

9、《楞嚴經》云:「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禪那就是定慧等持圓融,即圓證,也就是說,世間的行者不去圓解、圓行、圓證,是不能入佛的智慧的!《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依法修行是大乘,依圓通法證悟定慧圓融。

《楞嚴經》云:「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要出欲界進入色界初禪,必須執身不行淫慾,因有淫慾就有漏,有漏就有昏沉,有昏沉就會墮落。無論走路和坐著,乃至於睡覺,行、住、坐、臥隨時隨地俱無愛染,他沒有一種愛染心,就是見著再美麗的色塵,也不生愛染的心。他不留在六欲天界。

10、《楞嚴經》云:「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花。元無所有,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七趣虛妄相。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道,皆是昏沉虛妄的生滅相,由無明發業所感,從妄想受生,隨妄業受報。於妙圓明無作本心中,七趣皆如空中花,並無實體,更無根結。

藏香

11、《楞嚴經》云:「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迴,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迴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云何更隨殺盜淫事?」

此示迷悟因依。因不識本心而妄想受生,隨順貪嗔痴而造殺盜淫之妄業,墮落三惡道,若無三毒則上生天道,業因苦果有無相傾而產生七趣輪迴流轉。所謂迷時三界妄有。若能妙悟心性,悟後起修耳根圓通法門,以妙理髮妙智,妙妙中修,證無上道,獲楞嚴大定,妙常寂性現前,則有無俱亡,善惡亦滅,人法皆空,心境一如,尚無不殺不盜不淫之因心,云何更隨殺盜淫事?此則妄因既絕,妄業頓空,永絕七趣輪迴」。

12、《楞嚴經》云:「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此結誡勉真修。若不斷殺盜淫三業,則業力各各不同,受報也各各有私,合各人別業而為共業。既有共業,就有眾同分地,則天堂地獄並非沒有定處,都是自妄發生,因妄無體,無可尋究。勉勵真實修行人,欲得菩提聖道,必須斷除殺盜淫三毒,因此三毒能迷惑真性,是生死輪迴根本,從而根除見思無明三惑,才能漸證無漏菩提聖果。如果不能斷盡三惑,縱然得到神通,亦不過是世間的有為功用,習氣不滅,遇境復生,縱能超升,終必墮落於天魔外道。雖然本想除妄,反而失卻正念,以妄逐妄,倍加虛偽,因此如來說為可哀憐者。妄想造業,非菩提過失。作是說者,才是佛的正確說法,若作其他說法,即是魔王說。

13、《法華經》曰:「今佛覺悟我,言非實滅度,得佛無上慧,爾乃為真滅」。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扣門」一樣,我們想要得聞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由於時代的進步,我們唾手可得,反而不懂得珍惜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對佛法產生足夠的恭敬。謹記印光大師法語:「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想要學有所獲,修行出現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的情況,首先就要低下自己的頭,足夠虔誠與恭敬,這是首要遵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條。離開了它,一切將無從談起。

相關焦點

  • 三毒
    一切煩惱本通稱為毒,然此三種煩惱通攝三界,系毒害眾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長劫受苦而不得出離,故特稱三毒。此三毒又為身、口、意等三惡行之根源,故亦稱三不善根,為根本煩惱之首。  《大智度論·卷三十四》分三毒為正三毒(貪慾、嗔恚、愚痴)與邪三毒(邪貪慾、邪嗔恚、邪見愚痴),以邪三毒者難度,正三毒者易度,故諸佛淨土有正三毒,而無邪三毒。
  • 天魔外道害怕什麼?
    那它戒什麼呢?我們說:"皈依佛,終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終不皈依外道邪說;皈依僧,終不皈依外道徒眾。"這就是三皈依戒所要界限的內容。我們說:"皈依佛,終不皈依天魔外道"是說 佛陀的智慧就是解脫,祂有解脫的智慧。
  • 佛曰:人生三毒
    要除三毒,需要用戒、定、慧。精進持戒,時常得定,不因事物大起大落,要沉著穩定,能忍耐,修禪定,生起大智慧。一緣:世間萬物皆有相緣,緣是機遇,緣是達觀;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寬恕,虛懷若谷,海納百川;三悟:悟為慧根,啟發心智,世事洞明皆學問;四善:心懷悲憫,心存感恩,積善行,幫助別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應天下之變;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定其心,愛天下之善。
  • 佛首帝如來與魔王子論禪:惡知邪慧,最是難纏
    回頭想想,霹靂的編劇不僅膽大而且心細,連臺詞以及每一個小動作都充滿著玄機,才造就了魔王子這個角色,讓人不得不佩服。編劇三弦最開始塑造魔王子的人設時,有兩種思路:一種是至善至美的聖者,一種是離經叛道不可琢磨的異數。魔王子的離經叛道在劇中體現得很直白。
  • 和泉守兼定與土方歲三
    只因為佐久間力主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就被定為「賣國賊」而遭到殺害,所為維新志士的所作所為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就這樣土方歲三度過了風光無限而又充滿了腥風血雨的四年,雖然新選組的勢力不斷壯大,然而幕府則是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終於,在慶應三年(公元1867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付於維新政府,幕府政權實質上已經崩潰。
  • 《使徒行者2》中的樂少鋒和徐天堂都是一類人,各自安守本份!
    《使徒行者》系列警匪臥底劇是否讓你入戲了?在《使徒行者2》中,你更喜歡樂少鋒還是徐天堂?樂少鋒是假臥底隱藏之深,徐天堂是真臥底卻被懷疑,他們都喜歡鄭淑梅。其實,樂少鋒和徐天堂本應該是一類人,時而有著共同特徵,但是身份的特殊,只能各自安守本份。
  • 慢心 為害禪者及修定者甚鉅
    欲得一心不亂,極為困難。間或有人持念佛名,待至妄想不起,彼時心中欲定,不慾念佛名號;而以不聞定法,知見不具故,心中掙扎,為佛號之持念或舍除而煩惱,以致不得一心不亂。若具知見善根,此時即知放舍佛號,安住無相念佛之境界。
  • 負評不斷!《使徒行者3》播出近一周,被嘲:連林峰都救不了
    這部備受期待的大製作重頭警匪劇,不出意外在播出近一周的時間裡,負評不斷。甚至還花重金請到了第一部的林峰回歸,然而似乎觀眾並不買帳,甚至該劇還被嘲:連林峰都救不了3》一共有五大感情線,其中包括大家都非常喜歡,從第二部繼續延伸的黃翠如和袁偉豪。
  • 為什麼說「守江必守淮」?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無奈、或王業不偏安
    自孫吳後多認「守江必守淮」,是因為江淮間擁有層層水網可以就北方政權對南方的吞噬進行層層阻擊,當然了,所謂的「守江必守淮」歸根結底就是國力不行,真正國力雄厚者,亦不在意這些。但,我們今天不討論國力的問題,就「守江必守淮」這一話題來進行探討。
  • 一念這兩句咒,妖魔鬼怪、天魔外道都寸步難行,沒有路可走(宣化上人)
    一念這兩句咒,妖魔鬼怪、天魔外道,都寸步難行,沒有路可走。橫遍豎高,在〈大悲咒〉的廣大,意思是一樣的,但是沒有那兩句咒功能那樣厲害。這是把天地間都設上守衛了,妖魔鬼怪無法逃跑;再高也跑不出這咒的力量,再橫遍也跑不出此咒的範圍。故此咒有此大威神力!豎窮三際妙高天: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妙高天就是形容詞,形容妙高天。哪個天叫做妙高天?沒有。妙高天也是表示高的意思,沒有再比它高了。
  • 沈衛榮談歡喜佛與雙修法:密教是佛教的墮落?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密教當作佛教墮落和世俗化的結果,是佛教走向消亡的開始,這無異於承認密教是一種變態、腐朽的宗教形式。今天看來,這樣的說法無疑失之簡單、粗暴,無法解釋聽起來已經墮落了千餘年的密教為何腐而不朽,於今日反而愈演愈烈了。
  • 【人類的墮落】
    如果始祖選擇分別善惡樹的果子,那麼這個實驗能叫他經歷道德上的惡去反對善,他們就成為一對墮落的罪人。有人說其他果子樹都很好,為什麼神造分別善惡的樹呢?我們知道分別善惡樹的存在,這是顯出神的公義,和慈愛的提醒,因為人類被造是中性生命選擇的自由意志,所以人想得到永生,必須經過神公義的試驗。這個試驗在兩棵樹上給予人自由意志的選擇決定,那就是生命樹與分別善惡樹。吃了善惡果就是不順服神的吩咐,而且導致必會死。
  • 使徒行者2第15集插曲叫什麼誰唱的 《安守本分》歌詞
    ­  卓凱因為暫時回不了會所,不得不通知鄭淑梅,把他放在VIP室裡的竊聽器拿走,可沒想到鄭淑梅拿到竊聽器之時,就被戴德輝給撞見了。­  電視劇《使徒行者2》將於9月18日起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每周一至周五20點免費更新1集,會員提前看下周!­  周柏豪首度參與重頭劇演出,並獻唱劇集主題曲《天網》,由張家誠作曲、張美賢填詞,以慢板節奏營造出與劇集呼應的黑暗與沉重感。­  柏豪更特別為《天網》拍攝同名音樂微電影及MV,將身陷黑白之間的愛恨交纏完美呈現。
  • 佛教為什麼稱貪嗔痴為三毒?
    這三毒是世間一切痛苦、煩惱、迷惑的根源,所以叫貪嗔痴三毒煩惱。學佛修行,就是要斷掉這三毒煩惱,才能在菩提大道上一帆風順。就是貪愛,貪戀,貪著。這一個貪字包含的意義很深很廣,凡是因對事物喜歡而產生的無止境的佔有、追求的欲望都叫貪,貪著名聞利養是貪,貪著五欲六塵也是貪,貪著親情、友情、愛情還是貪。貪是產生一切痛苦和煩惱的根本,所以佛教將貪列為根本煩惱之一。
  • Steam特惠:《生化3重製版》《墮落之王》等促銷
    Steam特惠:《生化3重製版》《墮落之王》等促銷 時間:2020-12-22 10:51:48 來源:Steam
  • dnf次元行者值得練嗎2021
    DNF中次元行者是男法師的5個轉職職業中的一位,對於刷圖玩家來說次元行者可以說是一個下水道職業了,技能並不是很適合刷圖,如果是主玩刷圖的玩家並不是很推薦練這個職業。如果是喜歡玩PK的玩家話,次元行者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擁有非常多的位移,自身的控場和爆發也是不錯的。
  • 魔獸世界:8.2必刷神器都在這裡,底棲披風,五珍一件,童叟無欺
    ,因為有這些神器8.2版本簡直事半功倍,話不多說開始我們今天的BB!不過刷新機率卻非常低,一般開佔卜石開出來的都是粗糙物品,所以想要玩佔卜石,你最好囤好幾個,這樣可以一直刷,直到刷到自己滿意為止!神器:一件底棲披風(納沙塔爾必刷神器)納沙塔爾有一個名字叫做穆勒爾的魚人,你每天都可以來找他兌換一個稀奇古怪的物品,但是如果你有一件可以購買隱藏物品的披風,你就可以每天找這個叫穆勒爾的魚人兌換兩個稀奇古怪的物品
  • 法王如意寶:免受天魔外道和地水火風危害的方法
    我們應知道,自己一定會死亡,但何時死亡卻不知道,並且死後自己也肯定會跟隨著業力而去。
  • 守幽州必守古北口?看地圖就一目了然
    幽州的建都史不是始於遼朝的南京,興於金之中都,光大於元之大都,極盛於明清之京師,而是始於春秋時的燕國。燕國的國都薊就在幽州,很自然,古北口之於薊都的意義怎麼形容都不為過。圖-俯瞰密雲水庫不過北齊的重心始終在中心,遼東都不在他們的控制之下。到了唐朝,情勢大為不同。唐朝雖然定都長安(陝西西安),但唐朝要徵服東北地區的高句麗,幽州是極重要的戰略中轉站。
  • 「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墮落到哪裡?
    《俱舍論》就說「從此命終 ,定墮地獄中 ,無間隔故 ,名無間」沒有間斷的「無間地獄」,從經上我們可以看出,犯了「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他不但往生不了西方世界,連人身都難得。 可以說「誹謗正法」和犯了「五逆重罪」的人,他直接墮落的是「無間地獄」,那麼這個「無間地獄」是什麼情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