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守江必守淮」?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無奈、或王業不偏安

2020-12-25 像素說

自孫吳後多認「守江必守淮」,是因為江淮間擁有層層水網可以就北方政權對南方的吞噬進行層層阻擊,當然了,所謂的「守江必守淮」歸根結底就是國力不行,真正國力雄厚者,亦不在意這些。

但,我們今天不討論國力的問題,就「守江必守淮」這一話題來進行探討。「守江必守淮」真正的原因在於長江不可守,若想守長江、保南方則「必守淮」,因為長江缺乏縱深,並無法形成有效的防禦

長江流域中下遊流速較緩,有許多地方可以直接橫渡,也就是說長江中下遊易攻難守。攻方可以輕易繞過守方的陣地,從渡口繞到防守方的側面,給予致命一擊。所以長江作為南方地區的最後一道防線作用十分有限,形成縱深防禦,必須江淮一體,形成縱深防禦

如1949年我黨百萬大軍下江南,以3野8個軍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在粟裕、張震指揮下於揚中至靖江段渡江;以3野7個軍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在譚震林指揮下於安徽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以2野9個軍35萬人組成西突擊集團,在劉伯承指揮下於樅陽鎮至望江段渡江。這便可看出長江並無縱深可言,也能從側面印證必須江淮一體。

其次,就古代戰爭言,守衛長江其實就是守衛南京這一重要經濟城市。南京的經濟依靠主要是湖平原,其中主要是蘇錫常鎮地區,而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是長江沿岸地區。也就是說只要敵方渡江成功,基本上便能威脅到南京的經濟根基。哪怕不能馬上攻下南京,只要將這些地區佔領下來,迎接南京的唯一命運便是「坐困」,破城之時時間上的問題。

所以必須在江北尋找縱深,這便引出了長江以北的重要河流--淮河。而我們「守江必守淮」中的淮,指的其實便是泗陽、蚌埠、合肥等地。如果能將這些地區進行有效控制,那麼就可以在江北形成戰略支點,如此一來敵軍便無法繞過這些重點城市直撲長江,起到保障南京和南方地區的安全

再者,古代的淮河、泗水等水系校現代更加發達,發達的水網系統對北方的軍隊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發達且複雜的水系可讓守方避免直接遭受北方騎兵的衝擊,同時還可可以從後方源源不斷的向支點要塞輸送糧草輜重和援兵。如此一來,來自北方的敵軍的推進將會收到巨大的阻力,從而保證南京的安全。

就算讓北軍渡過了淮河,對於渡淮北軍而言,補給線瞬間增長,水土氣候瞬間改變,勢必機動力下降。守軍完全可以將主力收縮至長江北岸,以逸待勞,同時敵軍的側翼也將暴露在守軍威脅之下。只要充分利用淮南之地利,靜待時機,騷擾敵軍補給線,消耗並殲滅其有生力量。

哪怕這些都不行,主力也可暫過長江,暫避敵軍鋒芒。彼時的敵軍雖飲馬長江,但仍需安撫淮南地區各軍鎮、打造戰船等。以空間換時間,重整兵馬,或者遣使與之求和也未嘗不可。東晉、南朝對北朝、南宋對女直,大都如此

說到底「守江必守淮」,其實說的是「江淮一體」,淮南、江北之地利不可失。當然了這樣的縱深防禦之策於淮南的百姓來說是一個災難。江淮防線說到底是淮南、江北的百姓們用他們的生命財產鑄成的。

南方政權重兵此地,可加強防禦、震懾外邦,若天下有變,即可揮師北伐,北定中原。守江必守淮同時又可以解釋為王業不偏安。

文/像素說,歡迎關注,了解更多精彩歷史。

相關焦點

  • 劉備曾說: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何他還要稱帝?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惑——諸葛亮在《後出師表》開篇寫道:「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意思是說,劉備曾立誓與漢賊誓不兩立,並表示漢室絕對不會偏安一隅。那麼,他為什麼一邊聲稱自己繼承的是漢室的皇位,一邊在成都稱帝,從此偏安一隅了呢?這是自己打臉嗎?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種猜測。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其實後面還有一句,一直被世人忽略
    對曹操說,「聞雷尚且如此,何以英雄?」劉備數句掩飾過去!這便是歷史上有句的聞言失箸的典故!劉備意識到自己終為曹操所忌,於是抓住平定袁術的機會,向曹操請命抗袁!一時不察的曹操竟然同意了劉備的請命,於是劉備就抓住機會,逃離曹操!公元201年,劉備無奈之下只得投奔劉表,後來被曹操打敗於新野,不過此時劉備身邊多了一個神機軍師諸葛亮,後來諸葛亮聯合東吳抗曹實現當日《隆中對》所講之戰略布局!
  • 漢賊不兩立與王業不偏安,曹丕劉備和孫權的稱帝理由
    但是從劉備一方的角度說,就不是這樣了,這就是赤裸裸的篡位。為什麼呢?漢為君,魏為臣,曹操挾持漢獻帝多年,壓根不把天子放在眼裡,早就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君臣名分大義所在,是不能亂的。而且,一開始還有傳言說,曹丕篡位後鳩殺了漢獻帝,問題就更加嚴重了。因此,在曹丕篡漢的消息傳到益州之後,在劉備一方的角度看,曹丕是篡位逆賊,是肯定不能承認其合法性的。而漢獻帝又沒有進一步的準確消息,所以,就成了諸葛亮等人勸進時所說的「無君」的狀態。進而言之,就是所謂的「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漢室的法統不能斷絕,必須繼承。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話出自《三國志 諸葛亮傳》,這話是諸葛亮借劉備之口說出來的,這話的意思是說:漢朝與賊不能並存,有我無你,帝王的事業不能偏安一隅。劉備認為曹操是賊,認為曹魏篡奪了漢朝江山,扣押了漢朝皇帝,原因很簡單,因為曹魏不姓劉,而姓曹,自劉邦白馬盟誓以來,漢朝皇帝都是姓劉的,哪怕中間出了一個王莽,也很快被劉秀取代,所以劉備認為曹操是賊。
  • 賈玲為什麼不敢減肥?得知背後原因,無奈的讓人心疼
    賈玲為什麼不敢減肥?得知背後原因,無奈的讓人心疼但是在眾多的女明星當中,真的有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她就是賈玲,與其說她是位明星,說賈玲是個演員,不如說他是個喜劇人或者是諧星。所以都非常好奇,為什麼賈玲從來都不減肥呢?其實得知背後原因之後,會讓大家感覺到無奈的有些心疼。
  • 襄陽城在元軍攻擊下,為何能堅守六年不破?
    長江作為古代北方和南方之間天險,素來就有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荊之說。而漢江又是長江最大支流,可沿漢江順流而下直達長江(武漢),而襄陽就是扼守漢江的要塞。由南陽盆地南下的大軍,襄陽是必經之路。1267年開始的襄陽之戰,可以說是南宋命運轉折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戰役。南宋守將呂文德去世後,由其弟呂文煥接替堅守襄陽城。在襄陽城苦苦支撐了6年之後,最終因孤立無援,為避免屠城而被迫降元。
  • 為什麼信陽屬於河南,而不劃給湖北省?
    河南省信陽市的人們在語言、風俗等方面和湖北比較相似,信陽人更是不會說河南話的河南人。信陽卻為何屬於河南省,而不劃給湖北省呢? 圖-河南省地形政區圖 信陽雖然屬於河南省,但是信陽人可以是最不像河南人的河南人,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
    ID:shuosanguo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吳主孫權選擇偏安一隅,貌似並沒有逐鹿中原的遠大志向,因此吳國在我們看來也是三國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國了。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覺,主要還是受小說演義影響。可以肯定的說,孫權從始至終都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他為此所作出的努力,恐怕連劉備都是不及的!
  • 漢賊不兩立?漢獻帝說:漢早就沒有了,只剩下三個漢賊在掐架呢
    而且這種窮可不是諸葛亮危言聳聽或者自謙之詞,到了蜀漢後期,連吳國的使臣薛珝也說益州已經是「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而且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都是興師動眾主動出擊,或者說主動挑起戰端——這似乎也不能完全歸咎於諸葛亮姜維窮兵黷武。諸葛亮《後出師表》裡面的十個字道出了諸葛亮姜維的終極目標,也道出了益州人民苦難的根源:「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說白了,就是誰都想當皇帝。而要當上皇帝,就必須「一將功成萬骨枯」,於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這才是真正的魯迅先生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背後故事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很多中小學生的噩夢,因為他的文章總是能抒發出很多不一樣的情懷,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網絡中各種各樣的魯迅先生說也讓人難斷真假,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魯迅先生可不僅僅是一位只會寫東西的人,他不僅果斷的棄醫從文,寫出了很多抨擊當時社會的東西,更引導了當時很多項運動,其中「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宋金戰爭中三大水戰,粉碎金滅南宋的企圖,保持偏安的局面
    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擒倪詢等上於朝。獲其統軍符印與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餘物不能舉者,悉焚之,火四晝夜不滅。」 其主要原因是: 首先,宋軍士氣高昂,面對強敵,敢打敢拼,同時又得到金軍中漢族水兵的幫助; 其次,李寶水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幹部隊,不畏風浪,不怕疲勞,遠程奔襲白刃格鬥,打出了威風; 第三,隱蔽接近敵人,出其不意,使金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只好束手就殲。
  •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其實乍一看,這位網友說得似乎沒毛病啊,帶著一系列的疑問,筆者重新翻閱史書和諸葛亮文集,其實他寫給劉禪的《後出師表》中,早就給出了答案,也正好可以解釋這位網友的疑問。諸葛亮曾經因為北伐寫過兩篇《出師表》,後世為了區分,將其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 《出師表》在古代能讓文人志士淚下沾襟,為何今人卻哭不出來?
    宋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說的,「讀諸葛孔明《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也;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也 ;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而這些基本都總結出來,古代文人墨客面對《出師表》的一個普遍態度,基本都是為之涕泗。為何古代一讀《出師表》就能淚下沾襟,而如今大家讀之,卻無甚感覺?
  • 中國人的「漢賊不兩立」
    在「評法批儒」時一度被踢進法家陣容、又因和另一個「偽法家」曹操「不兼容」被踢回來的「諸葛孔明老先生」,在版權可能存疑的《後出師表》中劈頭大喝「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兩句恐怕是中國傳統「黑白邏輯」最形象、最貼切的概括。
  • 淮陰中學錄取開明,淮外,新城淮中過程介紹;讀懂淮中錄取規則
    選擇這三家是因為他們具有代表性,老開明的招生種類最全,新城淮中全部學區生,淮外全部自主招生,這樣可以更好地讓讀者了解淮中的錄取規則;開明中學老開明是錄取過程最全的一個學校,他涉及了淮中錄取的全程;第一步錄取30%統招,不分學校性質,從高到底錄取342人
  • 劉備讓魏延守漢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張飛趙雲永遠不懂,太高明了
    劉備為什麼突然讓資歷遠不如張飛、馬超的魏延去守漢川呢?其實主要有4個重要原因,其中最重要一個乃是有人暗中給魏延投了最關鍵的一票!第一個原因,劉備準備提拔魏延,並且希望他進入蜀漢領導層。魏延早在襄陽之時便向劉備透露了自己的心聲,:「皇叔快快進城,以避曹軍!」
  • 為什麼歷史課本只提苟且偏安的南宋,不提威震中亞的西遼?
    為什麼歷史課本只提苟且偏安的南宋,不提威震中亞的西遼?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西遼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實呢,對於契丹人來說,西遼就是他們的「南宋」;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就是他們的趙構!
  • 非人哉:可愛擔當的九月也會變醜女 長相奇葩不忍直視,背後原因很無奈
    非人哉:可愛擔當的九月也會變醜女 長相奇葩不忍直視,背後原因很無奈時間:2020-08-05 15:39   來源:陌蟻動漫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非人哉:可愛擔當的九月也會變醜女 長相奇葩不忍直視,背後原因很無奈 《非人哉》這部動畫特別有意思,劇情總是搞笑又充滿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