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天麻入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藥物作用有:鎮痛、鎮靜、抗驚厥、降低血壓、明目、增智等作用。
天麻,原名赤箭,始載《本經》,宋代《開寶本草》始收載天麻之名。
明代《本草綱目》中將二者合併稱「天麻赤箭」
天麻別名明天麻,還有神草(吳普本草)、獨搖芝(抱撲子)、定風草(藥性論)、合離草、離母(圖經本草)之稱。
日本人稱之為鬼箭杆、盜人腳等
我國天麻屬植物已發現有6個品種,即天麻(G.elata)、原天麻 (G.sn8usta)、細天麻(G.gracili s)、南天麻(C.javanica)、疣天麻 (G.tuberculata),此外據文獻記載臺灣省還分布一種G flabilabella。 其中細天麻、南天麻主要分布在臺灣省,疣天麻在雲南省中部地區發現,原天麻分布於雲南省麗江、石屏及四川省峨媚的高山區。
目前天麻(G.elata)在我國普遍栽培,分布較廣,在種內產生了許多變異,經常可以看到花的顏色、花莖的顏色、塊莖的形狀、塊莖含水量不同的天麻。周鉉等曾根據以上特點,將天麻劃分為4個類型,即原變型——紅天麻(Gelata B1.F.elata)、綠天麻(G.elata B1.F.Viridls MalKino)入烏天麻(G.elata B1f.G1auca S Chow)、黃天麻(Gelata B1f f1avida S Chow)。
天麻在我國一些古代醫藥文獻中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把天麻列為上品。
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歷代書籍中關於天麻功效的論述作了總結歸納:天麻「辛,溫,無毒。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消臃腫,下肢滿,寒疝下血。
天麻主治風溼,四肢拘攣,癱瘓不遂;小兒風痛,驚氣,助陽氣,補五壤七傷;風虛眩暈頭痛,通血脈,開竅。服食無忌等」。
天麻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藥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療老年痴呆症,有效率達81%。
將天麻用於高空飛行人員,作為腦保健藥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
近年來,對天麻的醫療保健作用不斷有新發現
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患面風,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風活絡藥,研末酒調,熱熨患部;光緒頭痛眩暈,也常用天麻配伍相關藥物煎水洗頭。
在現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中國藥典》記載,天麻有「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天麻「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
一些名醫把天麻的作用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溼,鎮靜、鎮痙、鎮痛,補虛。
天麻著名食譜:
天麻的吃法極為豐富,是傳統藥膳的極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斷創新,本站只是收集了一部分極為有名的吃法,以供參考:
天麻燉雞
材料:母雞1隻(重約1500g),天麻15g,水發凍菇 50g,雞湯 500g,調料適量。
烹製方法:將天麻洗淨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min取出。雞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一下,撈出。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min,加入天麻片,再燜5min,勾芡,淋上雞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單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風,養血安神。
適應範圍:用於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溼痺之肢體麻木、酸痛,中風癱瘓,神經性偏頭痛,神經衰弱之頭昏、頭痛、失眠等症。
天麻核桃魚
天麻鴨子
功效:滋陰潛陽,平肝息風。適用於陰虛陽亢,目眩頭暈,耳鳴頭痛,口苦咽乾等症。
配方製作:鮮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鴨1隻(約500克)。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與洗淨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燉至鴨料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
用法:食肉飲湯。
天麻的營養成分
天麻營養豐富,100克幹品中含海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總量75.9%,纖維素5.8%,灰分7.5%,能量1606.6千焦。
天麻食療菜譜
1、天麻燉雞
〔原料〕雞1隻(500)克,天麻10克,調料適量。
〔製法〕
(1)雞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淨。
(2)天麻洗淨、切片。
(3)天麻置雞腹內,雞入鍋加水清燉至熟爛,加調料入味後食用。
〔功效〕熄風、行氣、活血。
〔應用〕治療身體虛弱、產後血虛頭昏。
天麻豬排骨
2、天麻燉豬腦一
〔原料〕天麻15克,豬腦1具。
〔製法〕
(1)天麻洗淨、切片。
(2)豬腦洗淨。
(3)豬腦、天麻片放搪瓷盆內隔水燉熟。
〔功效〕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補。
〔應用〕肝虛 型高血壓、動脈 硬化、美尼爾氏綜合症、神衰、頭暈眼花及腦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
天麻冬菜扣肉
天麻燉豬腦二
天麻燉豬腦,是民間常用的滋補食品。
[功效] 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養。
[適應症] 高血壓,眩暈,神經衰弱,腦血管意外後遺半身不遂及語言障礙等。
[分量和用法] 每次用天麻10克,豬腦一個(洗淨),水適量,放入瓦盅內隔水燉熟服食。
[注意事項] 本方四季可用。豬腦必須新鮮,用時可每天或隔天一次,3-4次顯效。
天麻豬腦粥
天麻蒸豬腦三
配方:天麻10克 豬腦2隻 姜5克 大蒜10克 蔥5克 鹽5克 紹酒5克 雞湯200毫升
製作:
1.把天麻打成細粉9豬腦去紅腺及膜洗淨,姜、蒜洗淨,切片,蔥切花。
2.把豬腦放在蒸盆內,加入天麻粉、鹽、姜、蔥、蒜和雞湯。
3.把盛有豬腦的蒸盆置蒸籠內,用武火大氣蒸35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豬腦1隻。
功效:平肝熄風,降低血壓。高血壓風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天麻魚頭湯
3、天麻鯉魚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千克),醬油、料酒、食鹽、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適量。
〔製法〕
(1)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裝入盆內,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置盆內,然後放入蔥、姜,加入適量清水後,上籠蒸約30分鐘。
(3)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
〔應用〕適用於虛火頭痛、眼黑肢麻、神經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症。
天麻燒牛尾
4、天麻燒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條,母雞、肘子、乾貝、調料各適量。
〔製法〕
(1)將母雞、肘子下鍋煮湯,天麻洗淨,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後切片,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清水、蔥、姜、白酒煮開,去其異味。
(2)鍋內放入 煮好的 母雞、肘子及湯,再放入牛尾、火腿、乾貝,調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時左右,待熟後將牛尾撈出去,骨留肉 整齊地碼入盤中,再將 天麻片鑲上,把原汁內的母雞、肘子等料挑出,用澱粉勾芡,淋香油,澆入盤中即可。
〔功效〕祛風溼,止痛,行氣活血。
〔應用〕治頭暈、頭痛、風溼痛
天麻山雞
5、天麻燉乳鴿
藥材:天麻(10克)、桂圓肉(5克)、無花果(2個)
材料:老母鴿肉(100克)、瘦豬肉片(50克)、老薑片(少許)
製作:1、將老母鴿肉、瘦肉片煮熟; 2、將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文火燉製2-3小時。
天麻具有止頭痛的功效,且效果極佳。
滋補程度:中等
【菜名】天麻魚頭
【特點】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用於虛火頭痛、眼黑肢 麻、神經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症。
【原料】天麻25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鮮鯉魚1尾(1500克) 醬油料酒 食鹽 味精 白糖 胡椒粉 香油 蔥 生薑 水豆粉各適量
【製作過程】
1. 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裝入盆內;將川芎、茯 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 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 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將魚仍置盆內,然後加入蔥、生薑和 適量清水,上籠蒸約30分鐘。
3. 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生薑。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料 酒、醬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每日2次。
【菜名】半夏白朮天麻湯
【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朮9克,茯苓9克,橘紅6克,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3枚。
【功用】健脾燥溼,化痰熄風。
【主治】痰飲上逆,痰多心悸,眩暈頭痛等證。
【古籍論】本方是治療內生風痰之劑。若痰因溼生,主要用白朮燥溼化痰。暈由於風,輔以天麻平熄內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紅、甘草補脾益氣,化溼和中。並引用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點評】
1、本方是為風痰眩暈而設。以眩暈,嘔惡,舌苔白膩為證治要點。對於肝腎陰虛,氣血不足導致眩暈,不宜服用。
2、若溼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澤瀉、桂枝利溼化飲;若肝陽偏亢的患者,加鉤藤、代赭石潛陽熄風。
3、耳源性眩暈、神經性眩暈屬風痰而有上述證候的患者,均可隨證加減服用本方。
總之,本方主要治療由於水飲痰溼所致的頭目眩暈證,並且收效較好,可謂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溼化痰的基礎上,加入健脾燥溼的白朮,平肝熄風的天麻,而組成化痰熄風方劑。
【菜名】飛龍天麻
配方:
天麻30克,草魚1尾(1000克左右),料酒30克,鹽4克,味精3克,姜10克,蔥15克,芹菜葉20克,蘿蔔雕花或玫瑰鮮花3朵。
功效:
息風,定驚。適用於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製作:
1、將天麻用二泔水(第二次淘米水)、川巨著10克、茯苓20克共同浸泡24小時,然後放到米飯上蒸熟,切片,除去川芎、茯苓不用。
2、將草魚去腸肝、鱗、骨;魚肉向外,切成花刀,用鰭做龍頭,用魚尾做龍尾,用胡蘿蔔做龍舌,用魚肉做龍魚、龍爪。將魚肉用鹽、味精、料酒、鹽碼味醃1小時,再放入姜、蔥、天麻,用武火蒸9分鐘,取出後,除去姜、蔥,裝盤即成。
【菜名】天麻鳳翅
原料:
雞翅 5隻,天麻50克,胡蘿蔔,青椒、醬油、糖、紹酒、鹽、味精、花椒蔥、姜、蒜適量。
製法:
天麻用米泔水浸泡 4小時;將天麻放入米飯中蒸熟,切片;雞翅洗切塊,與天麻片一起紅燒(紅燒做法同普通烹調法一樣)。
功效:
天麻有鎮靜、抗驚厥、抗癲癇和促進膽汁分泌等作用,可平肝息風、祛風定驚,用於頭目眩、肢體麻木、小孩驚風、癲癇、高血病、耳源性眩暈等症。雞翅甘溫,入脾胃經,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
天麻治頭痛配方摘抄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9克,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頭痛,眩暈欲倒。
——摘自《元·御藥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葉適量。
②用法: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風止痛功效。主治偏正頭痛及首風眩暈。
——摘自《本草綱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將上四味藥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併煎汁,睡前以茶飲之。
③主治:滿頭作痛。
——摘自《元·御藥醫方》
4、天麻洗藥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風4.5克,葛根4.5克,金銀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額頭痛。
——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
5、天麻祛風清上洗藥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風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葉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頭痛,頭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