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讓小盆友們體會到了秦朝的威嚴,昨天又給小盆友們講了漢朝的強盛,今天康康團就給小盆友們說說唐朝的繁榮。
首先咱來說說唐代服裝的色彩,唐代的官服色彩有嚴格的規定。唐代以前,黃色可以上下通服。唐代認為,赤黃色近似日頭的顏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所以赤黃(赭黃)除皇帝外,臣民不得使用。故把赭黃規定為皇帝常服專用的顏色。唐高宗初時,流外官員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黃(如色彩偏冷的檸檬黃等),至唐高宗中期,避免黃與赭黃相混,規定官民禁止穿黃,從此黃色就一直成為帝皇的象徵。唐高祖曾規定大臣們的朝服,親王至三品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六品服黃色(檸檬黃);七品服綠色;九品服青色。唐太宗對百官朝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細的規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緋;五品袍淺緋;六品袍深綠;七品袍淺綠;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唐高宗為避免八品袍服深青色與紫色相混(古代用藍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紅色光,所以害怕與紫色相混),從而改為碧綠,自春秋時,齊桓公穿紫袍時,才確定了以紫為上品的服裝格局,至宋元一直未變,到明清才被大紅色取代。
接下來咱在看看唐朝的建築。唐朝時期國家繁榮昌盛,使得這一時期的建築風格雍容大度,簡潔雄渾,處處洋溢著天朝大都的自信與輝煌。唐代建築的主要成就在皇宮建築方面。唐代增建的大明宮,特別是其中的「含元殿」,氣勢恢宏而高大雄壯,充分體現了大唐盛世的時代精神。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我們看到了唐代的宮殿建築以渲染皇家的氣派為主題,規模浩大,色彩高貴華麗。在唐代宮殿寺廟較普遍使用琉璃瓦,杜甫詩句:「碧瓦朱甍照城郭」即是對流光溢彩的琉璃瓦建築形象的讚美。另外,銅材作為建築裝飾在宗教建築中常加以運用,也豐富了建築的色彩體系。武則天曾在洛陽鑄造八角形「天樞」,五臺山金閣寺則是「鏤銅為瓦」。
總體來講,唐代建築色彩大都仍保有漢代以來的傳統,「朱柱素壁」、「白壁丹楹」。土朱或赭紅的木面和白牆對比,很好地顯露了結構,加上素灰的臺基和屋面,襯託著藍天和綠樹顯得淳雅莊敬。只是局部點綴在鬥口、柱枋、門窗、藻井木面的彩畫圖案豐富,用色講究,彩畫在手法上也在以前刷色、彩繪的基礎上,出現了「退暈」「疊暈」等技法使建築彩畫色彩更加豐富。甘肅敦煌窟團花藻井圖案,以連續圖案為主要特徵,由十多種圖形組成,每種圖形以藻井為中心,由圓形層從裡往外方形層漸變,呈擴散狀態。所使用顏色並不多,但通過參差結合,給人以色彩繁複,豔麗感覺。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開創了「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的輝煌歷史。唐都長安,為世界古代史上城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文化最繁榮的都城,堪稱世界古都之典範。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盛世榮耀,唯唐都「釀造」。
當然咱白水杜康十三朝國都系列的唐都產品,也同樣以唐朝的這些特點為設計靈感。
這款包裝古樸典雅的酒乃十三朝國都系列之「唐都」。「唐都」取盛唐之帝王黃,輔助以紅色,酒盒上以唐朝時期著名的建築大明宮為配圖,酒盒下面採用城牆來點綴,底座和頂部用紅色,使酒盒整體看起來更尊貴。唐都酒瓶也是以帝王黃為主色,採用秦磚漢瓦之元素,配以篆體變形設計的「唐都」二字,在規整中蘊涵變化,在嚴謹中充滿著鋒芒。
五千年華夏文明,創盛世佳釀之傳奇。「唐都」品質上沿襲了「秦都」「漢都」之清雅香精髓,採杜康古窖池的原酒,其酒質芳香純正,幽雅細膩,醇甜淨爽,回味悠長。
看到這款酒是不是有一種土豪的趕腳呢!有沒有閃到小盆友的雙眼了!哈哈!快快點讚吧!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