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目前是陝西省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中國中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目前西安市的總面積約為1.07萬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為102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61萬人。西安位於秦嶺以北的渭河平原地區,也稱為關中平原,沃野千裡,自古以來都是人口稠密的農業耕作區,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有著悠久的歷史。
西安城的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在當時就有了城垣的雛形,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古都(另外三個是羅馬、雅典和開羅)之一。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把都城定在西安,包括西周、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遷都西安的東漢和西晉等朝代,所以西安被稱為「十三朝古都」。
西安古城牆
在冷兵器時代,人類的城市在防禦敵人進攻方面,一方面會依託天然的屏障,比如高山、峽谷、河流等自然障礙,另一方面也會修建堅固的城牆來抵禦敵人的攻擊,而這些高大的城牆也會保留下來,成為歷史的印記,比如我國的古都北京、西安和南京等城市都保留有部分古城牆。由於日月風霜以及人類的破壞,很多城市的古城牆都不復存在了,目前,西安保留的古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
西安古城牆地圖
其中,保存比較完整的是西安明城牆,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城牆高度達12米,頂部寬12至14米,底部寬15米至18米,整個城牆呈長方形形態,總長度近14千米。在西安明城牆中有四座主城門,分別是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和安遠門(北門),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城門,目前共有城門18座。西安古城牆顯然並不適應現代城市的擴展和建設,所以在半個世紀前,就發生了西安城牆存廢之爭,最終西安古城牆保留了下來,稱為了如今西安這座古城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