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染坊》是一部反映民國時期民族染織業發展的商戰題材的影視劇。主人公陳壽亭小名陳六子,從要飯出身憑藉自己的努力也好心人的幫忙逐漸成長為工業家。題目中描述的是陳壽亭離開青島來到濟南開辦元亨染廠後,為謀求發展去上海林氏學習印花技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林祥榮百般刁難,擺架子、要分子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依然不講商業信譽的戲耍陳壽亭。甚至在孫秘書的三番兩次的勸導下林祥榮依然沒有改變態度,只是安排了一個普通文員在街頭的小館子安排陳六子一行。可他忘記了陳六子社會底層出身,什麼樣的手段沒有見過。所以雖然陳六子生氣但是不動聲色,利用對方普通文員小何口中套出對方核心技工的待遇後才說出這句話的。結果很簡單,陳壽亭以十倍的薪水幾乎挖空了對方技師。
劇中事發故事背景
陳六子無父無母是個要飯的出身,平時除了要飯就是去聽評書。在臘八最冷的這一天鎖子叔好心給他的半塊餅也被野狗叼了去。好在被周村幹染坊的乾爹給救了改名陳壽亭。陳六子天分很高非常聰明,沒幾年就把自己家的通合染坊經營得紅紅火火。正是由於陳壽亭有大局觀且技術很好,所以才與家駒合夥在青島開了大華染廠。
由於日本佔領了東三省,商業上的競爭對手藤井在貨源上(坯布)刁難陳壽亭。陳壽亭不但在坯布上坑了藤井,還高價把大華染廠賣給了藤井然後回濟南開染廠。由於染布的門檻越來越低,所以新染廠開業後陳壽亭打算介入相對高端的花布市場。在自己購買印花機學習印花布技術未果後被迫打算與上海林氏合資開廠。
苛刻的林祥榮提出的條件是40%股份連續收五年,條件是教授花布的印製技術。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的陳六子帶著錢來到上海。但是林祥榮看不起要飯出身的陳六子百般刁難,不但不見陳壽亭反而一拖再拖。林祥榮僅僅派了個文員小何陪陳壽亭等人吃飯,這就是打臉。這明顯是違背商業信譽的,也不怪陳六子下狠手對付他了。
從挖人開始陳壽亭與上海林祥榮持久的商戰
這一段顯然是劇情的小高潮,陳壽亭不但以最小的代價帶走了印花技工而且弄走了六合常的幾千件布。當時林祥榮也並不重視印花技術,所以印布技術最好的五個技工的月工資也不太高。從四塊五到六塊不等,沒有豐厚的薪水壁壘還敢如此刁難人?
在商海臣服這麼多年的陳六子立刻在上海多家報紙刊登招聘花布技師廣告,月工資50大洋直接翻十倍。這下不但林祥榮的六合廠還有其他花布廠家的技工幾乎被挖空,都去濟南試工。不但如此,六合廠的門店夥計也是狗眼看人低。在陳壽亭喬裝乞丐去了解價格的時候被門店夥計歧視,當夥計喊出一塊錢一件的時候陳壽亭甩出8000渣打銀行的本票買走了8000件布。陳壽亭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騙布,就是為了贏得和林祥榮正面交流的機會。結果林祥榮雖然惱羞成怒,但是寧可舍了這幾十萬大洋也不向陳壽亭道歉。兩人的梁子就此結下,這為以後宏巨飛虎牌花布與上海林氏的虞美人牌之間的商業廝殺。
其實陳壽亭跟小何說出「這是我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頓飯」的目的有:1、林祥榮確實驕橫言而無信,這在講究信譽的商場上確實少見。陳壽亭也是企業家廠長什麼飯沒吃過,說這話就是暗指對方的驕橫。2、因為陳六子已經得到了對付對方方法,所以這話還是宣戰書。就是讓對方等著自己接下來的手段。
不打不相識,和解後攜手前行
陳壽亭在花布技工的幫助下印製出了利潤豐厚的花布,飛虎牌也成為了流行品牌。上海林祥榮既與陳壽亭有私怨又有商業利益上的競爭,於是林祥榮利用上海林氏的雄厚的財力和一些下三濫的手段處處打壓陳六子。結果被陳壽亭利用手中的八千件虞美人花布大做文章,讓傳承百年的虞美人差點砸了牌子。
林祥榮雖然不懂事,但是他父親林伯清還是不錯的商人。在林伯清和陳六子恩人苗瀚東的調解下兩人和解。上海林氏不但在印製花布有工廠,在坯布生產等上下遊產業都有布局。兩家和解不但可以讓市場更融洽,還為將來聯手設局打擊漢奸工廠奠定了基礎。
小結:
陳六子在《大染坊》劇中就是一個傳奇,按照陳壽亭的想法如果趕在太平盛世他能把工廠幹成青島城那麼大。但是即使在聰明能幹在黑暗的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也是一種掙扎。陳壽亭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後來才沒有利潤的情況下晝夜為八路軍武裝染布。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