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陳壽亭為何發飆:這是我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頓飯?

2020-11-19 歷史縱橫帝

導讀:《大染坊》是一部反映民國時期民族染織業發展的商戰題材的影視劇。主人公陳壽亭小名陳六子,從要飯出身憑藉自己的努力也好心人的幫忙逐漸成長為工業家。題目中描述的是陳壽亭離開青島來到濟南開辦元亨染廠後,為謀求發展去上海林氏學習印花技術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林祥榮百般刁難,擺架子、要分子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依然不講商業信譽的戲耍陳壽亭。甚至在孫秘書的三番兩次的勸導下林祥榮依然沒有改變態度,只是安排了一個普通文員在街頭的小館子安排陳六子一行。可他忘記了陳六子社會底層出身,什麼樣的手段沒有見過。所以雖然陳六子生氣但是不動聲色,利用對方普通文員小何口中套出對方核心技工的待遇後才說出這句話的。結果很簡單,陳壽亭以十倍的薪水幾乎挖空了對方技師。

劇中事發故事背景

陳六子無父無母是個要飯的出身,平時除了要飯就是去聽評書。在臘八最冷的這一天鎖子叔好心給他的半塊餅也被野狗叼了去。好在被周村幹染坊的乾爹給救了改名陳壽亭。陳六子天分很高非常聰明,沒幾年就把自己家的通合染坊經營得紅紅火火。正是由於陳壽亭有大局觀且技術很好,所以才與家駒合夥在青島開了大華染廠。

由於日本佔領了東三省,商業上的競爭對手藤井在貨源上(坯布)刁難陳壽亭。陳壽亭不但在坯布上坑了藤井,還高價把大華染廠賣給了藤井然後回濟南開染廠。由於染布的門檻越來越低,所以新染廠開業後陳壽亭打算介入相對高端的花布市場。在自己購買印花機學習印花布技術未果後被迫打算與上海林氏合資開廠。

苛刻的林祥榮提出的條件是40%股份連續收五年,條件是教授花布的印製技術。形勢比人強,沒有辦法的陳六子帶著錢來到上海。但是林祥榮看不起要飯出身的陳六子百般刁難,不但不見陳壽亭反而一拖再拖。林祥榮僅僅派了個文員小何陪陳壽亭等人吃飯,這就是打臉。這明顯是違背商業信譽的,也不怪陳六子下狠手對付他了。

從挖人開始陳壽亭與上海林祥榮持久的商戰

這一段顯然是劇情的小高潮,陳壽亭不但以最小的代價帶走了印花技工而且弄走了六合常的幾千件布。當時林祥榮也並不重視印花技術,所以印布技術最好的五個技工的月工資也不太高。從四塊五到六塊不等,沒有豐厚的薪水壁壘還敢如此刁難人?

在商海臣服這麼多年的陳六子立刻在上海多家報紙刊登招聘花布技師廣告,月工資50大洋直接翻十倍。這下不但林祥榮的六合廠還有其他花布廠家的技工幾乎被挖空,都去濟南試工。不但如此,六合廠的門店夥計也是狗眼看人低。在陳壽亭喬裝乞丐去了解價格的時候被門店夥計歧視,當夥計喊出一塊錢一件的時候陳壽亭甩出8000渣打銀行的本票買走了8000件布。陳壽亭這麼做的目的不是為了騙布,就是為了贏得和林祥榮正面交流的機會。結果林祥榮雖然惱羞成怒,但是寧可舍了這幾十萬大洋也不向陳壽亭道歉。兩人的梁子就此結下,這為以後宏巨飛虎牌花布與上海林氏的虞美人牌之間的商業廝殺。

其實陳壽亭跟小何說出「這是我這輩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頓飯」的目的有:1、林祥榮確實驕橫言而無信,這在講究信譽的商場上確實少見。陳壽亭也是企業家廠長什麼飯沒吃過,說這話就是暗指對方的驕橫。2、因為陳六子已經得到了對付對方方法,所以這話還是宣戰書。就是讓對方等著自己接下來的手段。

不打不相識,和解後攜手前行

陳壽亭在花布技工的幫助下印製出了利潤豐厚的花布,飛虎牌也成為了流行品牌。上海林祥榮既與陳壽亭有私怨又有商業利益上的競爭,於是林祥榮利用上海林氏的雄厚的財力和一些下三濫的手段處處打壓陳六子。結果被陳壽亭利用手中的八千件虞美人花布大做文章,讓傳承百年的虞美人差點砸了牌子。

林祥榮雖然不懂事,但是他父親林伯清還是不錯的商人。在林伯清和陳六子恩人苗瀚東的調解下兩人和解。上海林氏不但在印製花布有工廠,在坯布生產等上下遊產業都有布局。兩家和解不但可以讓市場更融洽,還為將來聯手設局打擊漢奸工廠奠定了基礎。

小結:

陳六子在《大染坊》劇中就是一個傳奇,按照陳壽亭的想法如果趕在太平盛世他能把工廠幹成青島城那麼大。但是即使在聰明能幹在黑暗的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也是一種掙扎。陳壽亭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後來才沒有利潤的情況下晝夜為八路軍武裝染布。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大染坊》陳壽亭:三個商業對手,三種不同人生
    如果讓我選一部優秀的商業電視劇,我選《大染坊》。理由有三:一是劇情緊湊,話語平實,看得懂,悟得透;二是陳六子從要飯的到商業巨子,這本身便是一段傳奇;三是書中的商業競爭,精彩,有料,讓人看著過癮,又有所收穫。一部好劇,影響人生。
  • 看大染坊,說陳壽亭的成功要素
    《大染坊》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電視劇之一,其中陳壽亭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講義氣;陳壽亭最敬重的就是關二爺,在老家被隔壁鄰居僱兇綁架後,他在關二爺面前靠著一股子狠勁,最後徵服土匪,後來被土匪釋放。 第二、靈活;陳壽亭的每一次調整,無論到到青島、到濟南,每次隨著調整都會因為時局的變化,而帶來新的威脅、挑戰,每次他都能逢兇化吉靠的就是一股靈活勁。
  • 《大染坊》高掌柜借沈遠宜20大洋,掛陳壽亭名義,他不買帳咋辦?
    《大染坊》是一部人情學問,這部劇中情商最高的人,有人說是盧老頭子,也有人說是陳六子,哪個更勝一招先不說,裡面當真箇個是人精!比如高掌柜,他出場並不多,但是每次出場總能做滴水不漏,真是個圓潤至極之人。有一次,他被陳壽亭「刁難」了一下,他也能過個兩招,看著點吧。
  • 《大染坊》:普通人可以從「商業奇才」陳壽亭身上學到什麼?
    若問這部劇我看了多少遍,不多,也就20幾遍吧。如今,大劇泛濫,動輒70多集,但劇情拖拉,難脫湊集數多拉投資之嫌。反觀17年前的《大染坊》,短小精悍,劇集中商戰、文化、人情各方面知識點強輸出,真是難得的好東西了。再說演技,真的都是敬業的老演員好演員。
  • 《大染坊》中的陳壽亭告訴你該怎麼樣對待秘密
    這不最近又看了一遍《大染坊》嗎。你們知道嗎這個片子是大學裡面一個專業必看的嗎? 這個專業叫輕化工程,想當年我有幸就上了這麼一個專業,結果畢業出來找不到工作,但是想當年教我們的老師那可都是奔馳,皇冠之類的豪車開著。 不是這個專業不行,是我們沒有趕上好時候。
  • 從乞丐到商界奇才,《大染坊》陳壽亭身上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知恩圖報,手腳勤快陳六子身上有一個最為人稱道的優點,那就是知恩圖報,不會忘恩負義。當年他在街上討飯的時候,經常去挑門帘的鎖子叔那裡找吃的。後來他發達了,就把鎖子叔當成親爹一樣給供起來,不但逢年過節送吃的喝的,還僱了房東媳婦給鎖子叔夫妻倆做飯洗衣。
  • 看了三遍《大染坊》,發現真正的高人是這三位
    第一次看,我好像將自己置身於陳壽亭身邊,看他如何經營,如何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來跟其他人鬥智鬥勇。而這次走進《大染坊》,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這部劇中的三位傳奇老爺子:林伯清,盧老爺子和周掌柜。他們的智慧幫助他們走向了成功,他們的眼界和他們寬廣的胸襟都讓我感到有一種醍醐灌頂般的清醒。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重新回顧一遍這三位傳奇高人的成功人生,一起再回到劇中那精神的世界。
  • 《大染坊》陳壽亭發家不改乞丐做派,怪招疊出上海老闆招架不住
    大染坊主人公陳壽亭從鄉下染布作坊到青島大華染廠,一直幹的是染布的營生,本來與上海老闆林氏沒有直接交集。陳壽亭進坯布、染好布、再賣布的搞法,屬於林家已經玩剩的。雖然林家也供應坯布,但陳壽亭因地利和價格原因,他的染布廠一直用的是日本坯布。
  • 《大染坊》百看不厭的經典之作 把感動留在人間
    每當生活過不下去的時候,他就會去茶館聽人說書,一是為了分散注意力,讓自己能抗過飢餓,二是通過說書先生所講的故事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下著鵝毛大雪, 陳六子一點吃食都沒有討著。在某個飯館的火夫鎖子叔見陳六子實在可憐,給了他一口吃的。陳六子一生銘記於心。寒冷的冬天,無處可躲的陳六子在大雪紛飛的夜裡自我戰鬥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倒在了通和染坊的門前。
  • 時隔16年,揭秘《大染坊》成功背後的故事
    2003年10月9日,24集《大染坊》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風靡全國。《大染坊》的成功,來自於整個製作團隊的團結合作、精益求精、奮進拼搏......拼演技侯勇 飾演 陳壽亭《大染坊》由王文杰執導、陳杰編劇、侯勇主演,講述了清末民初,在山東周村一個叫陳壽亭的人,從不識字的叫花子成長為「印染奇才」的傳奇歷程。
  • 重溫《大染坊》
    很高興通過了企鵝號的審核,感謝騰訊提供了這麼好的分享平臺,企鵝號的第一天,和大家分享下《大染坊》這部電視劇。 大染坊 最初看這部電視劇應該是十幾年前了,最近偶然在手機上看到這部電視劇的短視頻,忍不住又重新刷了一遍
  • 火車上偶遇劇本、張豐毅拒演、孫儷被凍僵,成就侯勇的《大染坊》
    張宏森開始看這個劇本,沒想到這一看,就停不下來了。下班的時候,張宏森直接把劇本帶回了家,一口氣把這個劇本看完了。當時這個劇本的名字叫《亂世奇商》。看完以後,他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劇本。陳六子選定張豐毅在《大染坊》中最為出彩的主角是一個不認字的叫花子成長為一代商業奇才的陳六子。陳六子(陳壽亭)這個角色,最開始導演王文杰選定的是張豐毅。
  • 《大染坊》17年,侯勇退步明顯,劉奕君走紅,本是龍套的她卻大火
    2002年,一個小夥闖進了山影藝術總監張宏森的辦公室,並對他說:這是我朋友陳杰的《亂世奇商》,給你三個小時看完,告訴我,用還是不用。張宏森感到非常可笑,對於當時的他來說,為了節省時間,一般是不看初稿,就這樣小夥子被趕了出去。
  • 《大染坊》:從大學生到青樓女,孫儷演好了沈遠宜
    2003年的大染坊真是經典中的經典。上期內容我們回顧了《大染坊》陳壽亭一角,侯勇把陳壽亭這個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他是一名愛國商人,身上有正氣,也有商人的狡黠,因此讓他來演陳壽亭非常合適。今天要說的是陳壽亭的紅顏知己沈遠宜一角,當初作為剛出道不久的新人演員,孫儷演的沈遠宜和諸多老戲骨搭戲也沒有拖後腿,可以說是比較成功的。沈遠宜這個角色,在《大染坊》中戲份不多,但是很重要,她是為數不多的情感線之一,和陳壽亭之間是紅顏知己,「兄妹」般的關係。沈遠宜是一個智慧過人的女性,她聰明、美麗,但是又弱小,令人憐惜,她是陳壽亭心中的一個夢。
  • 《大染坊》續集橫店殺青 時隔12年經典再現
    近日,時隔十多年的《大染坊續》在橫店殺青,意味著這部觀眾們期盼已久的續集即將登上螢屏,再掀商戰電視劇高潮。橫店殺青發布會上,《大染坊續》導演王文盛、編劇李書聖、主演侯勇、高姝瑤、姚安濂、海天等一眾主創亮相。在殺青發布會上,《大染坊續》導演王文盛、編劇李書聖、主演侯勇、高姝瑤、姚安濂、海天等一眾主創亮相。
  • 普通人可以從「商業奇才」陳壽亭身上學到什麼?
    作為一位名聲好為人仗義、商戰中自知進退的民間職業經理人,陳壽亭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完人」。看《大染坊》過癮,在於演員們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的演技。「爹,咱這不是卸磨殺驢,是提前除害。慈不帶兵,義不養財。這善和狠,您得看對誰呀。」這是他要飯的時候聽書聽來的」商業寶典「,來源於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當了皇帝料理了跟著他打江山的一批名將,徐達、常遇春等。而在朱元璋要飯時,自己都快餓死了,要來的飯不吃省下來給兄弟們吃。
  • 重溫《大染坊》:嘮一嘮劇中高能的盧老爺子
    作為一部經典商戰劇,《大染坊》一直在明爭暗鬥,你來我往,爭鬥連連,好不熱鬧。大男主陳壽亭自不必說,一路主角光環,升級打怪,終成大boss。單從劇中的幾位高能的老傢伙身上,就夠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受用無窮了。
  • 《大染坊》中智商排第一的盧老爺,是怎麼教出家駒這個好兒子的
    聽兒子這麼貶低陳壽亭,剛才還面色溫和的盧老爺,立刻拍案而起,指著家駒的心口罵道:「沒見過電燈怎麼了,我這個沒見過電燈的人,讓你留了洋。」罵完,盧老爺還拿出劉邦開創漢朝的事做比喻。三國時還有一個大將叫潘璋,差點一刀把奸臣曹操給劈了。趕車人這才意識到是自己眼界有問題,立馬扭轉車頭,送盧老爺子去目的地。若非熟讀四書五經,遍閱經史古籍,盧老爺也不可能僅憑三言兩語,就讓一個陌生人放下偏見,以後規規矩矩地做趕車的生意。曾在書上看到過一句話,青檸至今印象深刻。
  • 富母領大學兒子看《大染坊》說:看懂了給錢創業,看不懂去打工
    你還在看9.0以下的爛片嗎,我只看9.3的勵志片《大染坊》。有些父母領大學兒子看《大染坊》說:看懂了給錢創業,看不懂就去打工,年輕人一般不看,當你成熟了再看時,發覺看遲了,這還是孫儷的青蘋果作品。這是《大染坊》唯一的垢病,令人大叫過癮、大聲稱道的故事太多,以至很多細節不能交待清楚,讓觀眾有點失望,但令我感悟最多的了不少。「幹買賣的沒有賣不了的東西,就怕你不會吆喝。」我最記得陳壽亭的一句話當年我住的宿舍旁新開了家賣鴨脖子店,鴨脖子送啤酒是絕配。
  • 《大染坊》中盧家駒面為何可以對陳六子的責罵不還口?
    導讀:在《大染坊》劇中的盧家駒是陳六子的合作夥伴,是一個留學生為人不壞。但是那個年代的留學生自然有比較驕傲的地方,指著他艱苦奮鬥是不可能了所以在青島辦廠的時候就免不了下館子泡妞這樣無傷大雅的毛病。雖然小疵難免,但是家駒這人大德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