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北方,冬至吃餃子是風俗習慣,娘說:冬至的餃子能治百病,小時候,我信以為真。
後來,我百度了一下方知:娘說的不對,原來這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舍藥救人的恩情。
娘已經80多歲了,還是惦記著我們吃餃子的事兒,今年娘為了這冬至餃子給自己闖了禍。
我跑到急診室門口,大嫂和二嫂正在吵架,大嫂說:娘是去給你送餃子跌倒的,這一切費用應你們承擔。
二嫂說:娘是你家負責照顧的,你們沒有照顧好娘,憑什麼讓我承擔?
我一聽火冒三丈,厲聲吼道:這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吵吵個不停,就不怕別人笑話?你們別在這兒丟人現眼了,娘的一切住院費,治療費我一個人出。
三個多小時,母親才從急診室進了病房,母親含著淚說:老了,不中用了,這平展展走路還能跌骨折?
父親過世後,年邁的老母親就開始在我們三兄弟家輪著住,一家四個月,不多不少正好一年。天涼了,我想讓母親跟我到市裡住,母親說:不行,說好了,三家輪著住,咋能壞規矩?等輪到你家了,你不讓我去,我也要去。
大哥,二哥也不讓娘走,大哥說:現在農村的條件不比城市差多少,娘用的也是衛生間,住的也是地暖家,娘又不受罪,還是等輪到去你家了,你再接吧。
二哥說:三兒,其實娘願意在村上住,沒事了串個門兒,找鄰居們拉拉家常多好?去了你那兒,天天關在樓上,是不是有點悶得慌?
過冬至了,二嫂去了娘家,二哥一個人在家幹活兒(二哥是鐵匠),娘煮好餃子,讓二哥到大哥家吃,二哥一時沒趕上過去,娘就端著餃子去給二哥送,沒想到,鄰居家洗衣服的水流在了路上結了冰,娘一個沒注意摔倒了……
大嫂覺得娘在她家出了事兒,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堵二嫂的嘴,大嫂就想把責任往二嫂身上推,這二嫂呢,是出了名的」小諸葛",那能看不透大嫂的心思,說什麼也不往自己身上攬,二人就打開了嘴仗。
我知道大嫂二嫂都是孝順媳婦,從嫁到我家,從來沒有和父母紅過臉,當然,這也和娘的大度有關係。今天,我也是第一次見她們妯娌倆伴嘴。
一會兒,我愛人也匆匆匆忙忙趕到了醫院,我悄悄把大嫂和二嫂伴嘴的事兒告訴了她。
我愛人把大嫂,二嫂叫到了外邊兒,一會功夫三人笑著回到了病房,愛人把我叫到走廊上說:解決了,我們三人得成協議,從今往後,無論娘在誰家長病長災,誰也不能怪誰,娘看病的費用三一三剩一分攤。
我埋怨她道:咱三家數咱們的收入高,那能平攤?大哥,二哥為我長大學沒少支助過,咱還是多出點吧。
愛人一臉無奈地說:我說了,可大嫂,二嫂不依我,她們說:娘是大夥的娘,必須得平攤。
話說到這分上,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我正準備進病房,愛人一下子拽住我說:大嫂,二嫂讓我給你求個情,不讓你說出她倆伴嘴的事兒,這事兒要讓大哥二哥知道了,沒她倆人好果子吃。
我笑了笑說:我知道了,壓根兒我就沒想說!
結束語:
百善孝為先,我被文中這三個兒子、三個兒媳感動了,可以說: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當朋友把這個故事講給我後,我遲遲沒有打開電腦,我一直在想,到底從哪兒下手寫,才能更好地把這幾個人對母親的"孝"寫好,幾經思考還是覺得原汁原味端出來為好。
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要你讀完此文覺得我寫的對,又能對「正能量"宣傳起點兒作用,我就心滿意足了!
(朋友供稿!圖片來自網絡!)
#酸辣人生# #人生感悟# #情感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