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雪後初晴,陽光明媚。2020年12月30日,在宿遷市沭陽縣塘溝鎮的「日間照料幸福小院」,院子中隨處可見綠植,庭梁上掛著臘肉、香腸,老人三五成群曬著太陽、聽著淮海戲,處處散發著幸福的味道。
「早飯已經吃過了,現在準備中午飯,有菜有肉,湯湯水水吃著暖和。」今年59歲的院長姚小平正和工作人員一起忙碌著。今年是姚小平創建「日間照料幸福小院」的第三年,三年來,從院內的環境營造到老人的生活照料、餐食搭配、生日陪伴、病號照顧等服務,他都親力親為,讓老人們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以前我一個人住,每天將就吃點,還是住在這裡好,熱菜熱湯,跟大夥一起還能拉拉呱。」今年90歲的劉桂英有4個孩子,都在外務工,之前獨居在家,起居多有不便。今年,她住進了幸福小院,覺得日子滋潤了許多。
近年來,為讓農村老人同樣享受到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沭陽縣按需施策,精準服務,創新做法,建設農村「日間照料幸福小院」,開展特困人員供養護理,通過智慧養老上門服務等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真正讓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繪就最美「夕陽紅」。
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無人照顧、部分留守婦女因照顧老人和孩子無法務工的現狀,沭陽縣出臺《沭陽縣農村「日間照料幸福小院」實施方案》,鼓勵農村留守婦女利用自家院落創建農村「日間照料幸福小院」,並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5萬元和每年運營補貼3萬元,全力為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娛樂、助餐、日間照料、精神關愛等服務,讓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不離鄉、不出村便能得到關愛和照護。據了解,截至目前,沭陽縣已有「日間照料幸福小院」17家。
沭陽縣還創新特困人員供養護理方式,打破特困供養壁壘,依託鄉鎮敬老院不斷拓展區域性服務功能。同時,依靠鄉鎮敬老院閒置資產在章集街道和北丁集鄉設立了兩個失能老人護理部,對全縣失能特困供養老人實行集中護理、供養,讓老人們過上有尊嚴、有質量的幸福晚年生活。目前已收住83名失能特困老人,失能集中供養率達100%。「我來這裡已經快3年了,每天飯菜都有服務人員端到面前,夜裡還有值班人員巡查,住的特別舒心。」在章集街道失能老人護理部,失能特困老人喬乃明笑著說。
人在家中坐,服務上門來。為更高質量做好養老服務工作,沭陽縣還積極開展智慧養老上門服務工作,依託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務平臺支撐,建立全縣老人信息資料庫,開通24小時智慧養老服務熱線,為老人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助行助浴、精神關懷等基本服務。400餘名服務人員分布全縣各地,線上服務約26萬名老人,線下為經濟困難失能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為5萬多名空巢留守、高齡老人提供上門走訪關愛服務,並設有質控專員,通過電話回訪、入戶走訪等方式管控線下服務質量。
如今,通過親情化、精細化、智慧化的多元養老服務,沭陽縣有效打通了農村養老服務的「最後一公裡」,真正讓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一幅幅情暖夕陽霞滿天的溫馨畫卷正在花鄉大地漸次展開。(倪亞瓊 袁夢嬌 韓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