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以反映無限時間空間的流變,對照出人在之中存在的事實卻也是稍縱即逝的事實,終於是人的世界和大化自然的世界這個事實。」
——朱天文《悲情城市十三問》
開幕影片
《詩人》
導演: 劉浩
編劇: 劉浩
主演: 宋佳 / 朱亞文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19分鐘
第四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開幕片《詩人》中的「詩」,不僅是一種文學形式,更是在理想紛揚中對於一方精神沃土的執念。《詩人》中的男主角礦工李五,原本是要挖礦的手被他用來寫下了一首首詩歌。妻子陳蕙溫柔賢惠,對丈夫的才情充滿仰慕,在西北小城礦場壓抑的環境裡,這對小夫妻將日子過成了一首詩,成為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為了丈夫的才華不被埋沒,陳蕙用盡心力將他的詩集整理成冊,成全了「詩人」李五的同時,卻錯失了夫妻緣分。
《詩人》劇照
一首首有生命力的詩,是兩人如水百般包容變換的羈絆與情感,也是二人人生歷程的寫照。多年之後,再次擦肩的舊日愛人已成陌路。但那些未盡的情愫,連同味道和氣息,仿佛未完的詩句,將永遠牽引著陳蕙找到她的愛人李五,而最後,是妻子陳蕙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首詩。
導演:劉浩
導演劉浩曾在採訪中說,女主人公陳蕙所散發的溫柔,是源於他小時候對於女性感知的縮影:「我媽媽好交朋友,有許多紡織廠朋友。至今記得,這些阿姨從紡織廠下班出來時身上散發出的洗髮素、護髮素的香味,即使她們走出很遠,空氣中的那股香氣還在飛揚。對我們這些小孩來講,這樣的香氣像糖一樣,會令人幸福指數瞬間上升。你始終能感受到這些最溫暖的情感裹挾著你,令人無法忘懷。這樣的暖意在我日後創作中多少將之注入角色中,《詩人》裡陳蕙身上就有著這絲溫暖。」也正是這樣的溫暖與溫柔,我們選擇了這部影片作為今年的開幕片。即使人間寒冷,愛人已至彼岸,女人的柔軟仍像一方溫床,等待我們靠岸。
閉幕影片
《掬水月在手》
導演: 陳傳興
主演: 葉嘉瑩
類型: 紀錄片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20分鐘
已年近九十六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身上,「詩意」體現得或許更加婉轉平和——帶著才情縱橫的恣意、對人生無常的坦然。閉幕片《掬水月在手》,是導演陳傳興以北京四合院為敘事結構的靈感展現了葉嘉瑩先生傳奇坎坷的一生。
導演:陳傳興
紀錄片共採訪四十三位受訪者:包含著名作家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逐字稿多達九十八萬字:收錄眾人眼中的葉先生以及她樸實的生活樣貌、豐富的創作內涵和崇高的人生態度。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真是要身經憂患,你才會對這個詞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葉嘉瑩《掬水月在手》
葉嘉瑩先生命運多舛,她也用「艱難困苦」來形容自己的人生。既便如此,葉先生仍懷著對中國詩詞極大的熱愛,從未停歇教授和傳播中國詩歌,並且推廣幾近失傳的詩歌吟誦傳統。她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泰鬥,是友人眼中的君子,葉先生的生命之重,卻把自己活成了一片樹葉、一縷青煙。
《掬水月在手》劇照 葉嘉瑩先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葉先生曾每年暑假來到成都,參與《杜甫學會》,後著有《葉嘉瑩說杜甫詩》。落戶成都的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在此緣分之下,我們也有幸在這座對杜甫乃至中國詩史產生巨大影響的城市走進葉先生的人生,跨越時空,與詩邂逅。
陳蕙用愛與生命鑄成的滾燙詩句,何嘗不是對自我的執著和篤定?
葉嘉瑩先生傾盡所有熱愛和情感傳承的詩歌吟誦是聲音的文學,而電影又何嘗不是用光影為筆墨書寫的詩歌?
審稿 doraemengm | 撰文 luna、yezhou
排版 恆玲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發,轉發時請標明出處。用於商業用途時,請務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