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標準了!

2020-12-25 網易

  

  說起運動,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健康、自律、活力,以及……臣妾做不到啊。

  但生命在於運動,為了讓久坐懶得動的當代年輕人能多運動一點點,科學家們可謂是煞費苦心:

  既然大家動不起來,那我們就……「降低」運動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中,對於常年久坐的成年人,提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運動建議:

  用任何強度的運動代替久坐,都有好處。

  翻譯過來就是:求求了,站起來走兩步吧,有好處的!

  要知道,這份指南距離上一次更新已經過去了 10 年,而 10 年前關於運動持續時長的建議,是至少運動 10 分鐘才有用!

  

  圖片來源:來自柳葉刀文獻

  是什麼讓世衛組織的運動建議,下調到了「站起來運動就行」這麼妥協的地步?

  這得從大家真的越坐越久說起。

  (拉到最後還有健康划水攻略別錯過啦)

  ■ DEPTH

  你比想像的「坐」得久

  每次說起久坐,都會有讀者提問:到底坐多久才算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久坐」到底指什麼?

  科學上對於久坐的定義,是指在清醒狀態下長時間坐著、斜躺著或者躺著的低能量消耗行為。

  

  2020 年《世衛組織體育鍛鍊和久坐行為準則》中關於久坐行為的定義

  對了!你沒看錯,不只是指你坐著看電腦,當你躺在沙發或者床上刷手機也算是久坐行為。

  算一算一天到底哪些時候都坐著,可能是這樣的:

  通勤

  工作

  休閒

  睡前

  大部分人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陷入久坐的狀態。

  那在位置上,一邊坐著,一邊扭一扭、伸個懶腰、轉一轉脖子,還算久坐嗎?

  別想鑽空子,世界衛生組織對於久坐還特別定義:

  活動強度低於 1.5 MET (梅脫)的肢體活動都算久坐(梅脫是用來代表各種活動的運動強度指標)。

  給大家大概參考下低於 1.5 MET 是啥概念:

  睡眠 0.9 MET

  躺著看電視 1 MET

  坐著打遊戲 1 MET

  坐著看電視/看電影 1.3 MET

  寫作、打字、閱讀 1.3 MET

  坐公共汽車、私家車 1.3 MET

  站著給人打電話 1.5 MET

  你大部分在做的事情,都屬於「久坐行為」,要想打破久坐,最低標準是站起來動一動。

  ■ DEPTH

  久坐真的傷全身

  坐久了,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感受:屁股疼。

  但實際上,久坐傷害的可不止有屁股。越來越多的新證據表明,久坐與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有關,甚至癌症和全因死亡率也與它脫不開關係。·

  那麼坐多久就會帶來危害呢?可能只需要每天幾小時。

  久坐會升高患癌風險

  2014 年一項 META 分析了包括 68396 個癌症病例的 43 個觀察性研究數據,結果發現,久坐時間越長,患結腸癌、肺癌等癌症的風險就越高。

  久坐時間每天每增加 2 小時,結腸癌風險增加 8%,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 10%。

  久坐時間長增加慢性疾病風險

  2018 年發表在歐洲流行病學雜誌上的一個薈萃研究顯示,無論身體活動多少,久坐(包括看電視時間)和幾種主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較高風險有關。每天久坐時長超過 6~8 小時,電視時間超過 3~4 小時,會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久坐會增加死亡風險

  權威學術雜誌 BMJ 一篇文獻指出,和每天坐 7.5 小時相比,久坐時長超過 9.5 小時死亡風險開始明顯增加。每天 10 小時死亡風險增加 48%, 12 小時增加 192%!

  對於久坐研究的歷史並不長,畢竟人類從重體力勞動轉為輕體力勞動也就幾十年的功夫,但萬萬沒想到,舒服的坐著竟然傷害那麼大。

  ■ DEPTH

  時不時起來動一動就有好處

  雖然大家都知道久坐不好,堅持運動更健康,但對於日常 996,偶爾 007 的打工人來說,工作時一直要坐著,下了班後累到只想癱著。

  怎麼辦呢?

  世界衛生組織只能這樣建議了:

  

  大意翻譯:做一點就比不做好;就算運動量不達標,只要做了一點那也是好的;鍛鍊應該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鍛鍊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

  簡單來說,既然多數人做不到最低活動量,那就降低標準:有運動就行。

  只要能讓你們動起來,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鍛鍊時沒有負擔,鍛鍊後心情也愉悅,最好再養成個鍛鍊習慣,那就皆大歡喜了。

  當然,這話可不是 WHO 為了哄人隨口說的:

  小於 10 分鐘的運動也可以降低疾病風險

  2019 年發表的一篇身體活動持續時間與健康關聯的系統評價中指出,單次運動哪怕小於 10 分鐘也是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等疾病風險的,甚至同樣能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

  短時間運動是可以積累的

  另有研究發現,每天短時間的運動是可以累積的(比如一天運動 3 次每次 10 分鐘),和連續跑步 30 分鐘相比,同樣可以產生有益的效果。

  任何強度的活動積累都會降低死亡風險

  2020 最新發表在 BMJ 上的研究則進一步點出,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積累和較少的久坐時間與早逝風險大大降低有關。

  這些研究其實都是在說:

  動起來吧!不管咋樣!動起來就有好處啊!

  那能怎麼做呢?下面這些輕體力的運動,真的推薦你可以試試:

  在家的時間,建議你多多:

  燒個飯、刷個碗

  澆個花、拖個地

  換個床單、洗個衣服

  陪小孩或者寵物玩

  不僅動了起來,還促進了親密關係

  (非常建議轉給你的另一半 )

  如果是上班族的話,還可以試試:

  每 1 小時或半小時

  站起來走 2 分鐘

  選擇小容量水杯

  還可以多接幾次水多上幾趟廁所

  上下班乘坐公共運輸的人

  可以提前一站下車走一走

  如果距離近的話

  那就騎自行車上班吧

  樓層低的爬個樓梯

  樓層高的可以提前 2 層下

  
實在不行,抖抖腿也行呀。總之,打破自己一直安靜坐著的狀態才是關鍵。

  當然,最重要的是終於找到了划水健康上班的新理由了!

  合作專家王慧洋

  南京體育學院學士 初級康復治療師

  科學審核 kellyWeaver

  德國慕尼黑大學流行病學碩士

  科學審核 楊一卓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專業博士

  內容策劃 Murphy

  工作請聯繫 laijj@dxy.cn

  監製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Edwardson CL, Yates T, Biddle SJH, Davies MJ, Dunstan DW, Esliger DW,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e Stand More AT (SMArT) Work intervention: 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18;363:k3870.

  [2] Ekelund U, Tarp J, Steene-Johannessen J, Hansen BH, Jefferis B, Fagerland MW, et al.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Bmj. 2019;366:l4570.

  [3] JAKICIC JM, KRAUS WE, POWELL KE, CAMPBELL WW, JANZ KF, TROIANO R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out Dur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Systematic Review.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9;51(6):1213-9.

  [4] Gray CM. Reducing sedentary behaviour in the workplace. Bmj. 2018;363:k4061.

  [5] Ainsworth B E, Haskell W L, Herrmann S D, et al. 2011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 second update of codes and MET values[J].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1, 43(8): 1575-1581.

  [6] Richard P,Eoin M, et al.Sedentary behaviour and risk of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 response meta-analysis.2018,33(9):811-8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
    【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標準了!熱文原標題:《【健康小貼士】每天運動 10 分鐘才健康?最新消息,世衛組織降低標準了!》
  • 有圖有真相,世衛組織親自教你運動防病
    原創 妮娜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新的一年,運動量也有KPI了……前段時間,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世衛組織體育鍛鍊和久坐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提出針對任何人群都應儘可能地以有氧運動
  • 世衛組織WHO最新指導!
    別急,世衛組織的最新《指南》來了!2020年11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最新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指南強調,每個人,不論年齡和能力,都可以且應該進行身體活動。任何活動方式都有用。新指南建議所有成年人,包括有慢性病或殘疾的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到劇烈的有氧活動。
  • 世衛組織最新指南:運動多久才能抵消久坐風險?不同人群怎麼運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當地時間11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指南。
  • 世衛組織:日本人不運動,卻最健康長壽!原因都藏在了飲食上
    —— 知乎網友 施凡 一、關於年齡,國內外劃分標準不一 古往今來,世界各地對「青年」的劃定都不盡相同,甚至聯合國以往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 世衛組織更新運動指南: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體育鍛鍊和久坐行為指南》重點為了減少久坐時間,加強體育鍛鍊,改善身體狀況。並提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至150分鐘的劇烈運動,並著重進行力量訓練。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十年來首次更新了體育鍛鍊指南。
  • 世衛組織發布《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動起來有益健康
    資料圖日前,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每個人,不論年齡和能力,都可以進行身體活動,而且每種活動方式都有用」,再次重申了包括運動鍛鍊在內的身體活動對於健康的促進和改善作用
  • 世衛組織:疫情之下,2021年需關注這十大全球健康問題
    改善加強衛生系統、應對其他健康負擔也不容忽視。近日,世衛組織發布了疫情背景下2021年值得繼續關注的十大全球健康問題。 1. 全球團結,促進全球衛生安全 世衛組織將與各國合作,以提高對流行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能力。但這離不開全球共同努力。
  • 每天中高強度運動不少於60分鐘
    方案從五個方面給出了具體的行動指南: ●實施優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 學生每節體育課的運動密度要達到75%以上,運動強度達到心率140-160次/分鐘,每節課的運動技能練習時間為20分鐘左右,體能練習時間為10分鐘左右,徹底改變體育課不出汗、不對抗的頑疾。
  • 風險評定,國際奧委會採納的世衛組織工具是個啥?
    據世衛組織說明,該工具旨在為體育賽事權威部門和組委會提供指導,以便評定疫情防控風險。4點: 1.要準確回答風險評估和疫情防控的問題,組委會必須掌握最新疫情,包括世衛組織和本國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
  • 世衛組織公布標準,超過此數,算作是老年人了
    有人說到了60就是老年人,有人說七十古來稀,70歲才是老人。那麼中年人指多少歲?老年人又指多少歲?在過去人們的人均壽命比較短,所以對於長壽的界限也不夠明確。但是在今天,人們的人均壽命不斷增加,關於老人的定義世衛組織也給出了明確的劃分。超過這個數,就算是老年人了。
  • 每天保證校內中高強度運動60分鐘+校外運動60分鐘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行動方案(2020-2030)》發布
    季瀏教授介紹說,方案的研製背景是基於世衛組織的最新調研結果:在世界範圍內,約80%的青少年未達到每天60分鐘的中等到大強度的身體活動建議標準,各國普遍存在青少年身體活動不足的弊病。在9至17歲的青少年中,約九成的人每天久坐時間超過兩小時;5至19歲人群,1975年時的肥胖者約1100萬人,到了2016年則多達1.24億人;目前,7歲以上學齡兒童的肥胖率達7.3%,超重率達12.2%。
  • 世衛組織公布的「最佳運動」竟然是它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一個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既適合老人又適合年輕人,同時對於身體的增益效果也最大。 終於,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當下最流行的所有運動方式進行了全面分析以及數據研究發現,最佳的運動方式就是——跳舞。
  • 【中國疫情最新消息】中國國家衛健委:經雙方協商,世衛組織新冠...
    文 / editor2021-01-11 12:46:59來源:FX168 【中國疫情最新消息】中國國家衛健委:經雙方協商,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國際專家組將於1月14日來華考察,同中方科學家就新冠病毒溯源進行聯合科研合作。
  • 世衛組織公布的「最佳運動」居然是它​!
    終於,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當下最流行的所有運動方式進行了全面分析以及數據研究發現,最佳的運動方式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跳舞會對生活、健康、壽命產生巨大的影響。今天就請您仔細看看。 最好的運動,作用太驚人了! 世界衛生組織將跳舞稱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研究發現,跳舞有助長壽。
  • 世衛組織開展新行動計劃 改善血液安全與可獲得性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聯合國網站27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啟動了一項新的行動計劃,以改善全球血液安全與可獲得性。這一為期四年的計劃旨在改善所有國家的輸血治療方案。世衛組織表示,輸血能拯救生命並增進健康,但是許多需要輸血的病人不能及時獲得安全血液。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應當是每個國家全國醫療保健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1.174億次獻血總量中,有42%來自總人口佔世界人口16%的高收入國家。
  • 世衛組織給「健康溼度」劃了標準
    此外,巖崎明子團隊還在實驗中發現,與處於相對溼度50%環境中的小鼠相比,相對溼度10%~20%環境中的小鼠更易患上流感。小鼠對病毒的免疫反應效率降低,肺上皮細胞修復功能受損,身體排毒能力減弱。巖崎明子表示,空氣溼度過大或通風條件較差也不利於疫情防控。目前來看,將相對溼度控制在40%~60%是最佳選擇。
  • 世衛組織總幹事回應來自臺灣的人身攻擊:我不在乎!但……
    「中時電子報」稱,譚德塞公開點名臺灣,連講3次就是臺灣,並連罵3分鐘。他說,「夠了!真的夠了!」。被臺灣媒體形容成「狂罵」可能稍顯誇張,但譚德塞8日的回應確實動情。據美國CNBC報導,譚德塞當時被記者問及,來自川普等國家領導人的指責是否令世衛組織的行動變得更加困難,但譚德塞的回應聚焦於臺灣。
  • 世衛組織發出最新警告!新冠還不是最嚴重的,「終極形態」在接近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全球疫情傳來消息,據環球時報報導,世衛組織向全球發出最新警告,稱新冠病毒在2020年一年內,累計致使超8100萬人確診,近180萬人死亡。對此,世衛組織指出新冠疫情並不是醫衛專家們長期擔憂的"大流行病",世界各國都應該積極做好應對措施。因為新冠還不是最嚴重的,經過其一年時間變異,新冠病毒"終極形態"在接近。其實世衛組織這番話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在新冠病毒爆發一年以來,世界各國都遭受了嚴重打擊。特別是在病毒出現變異之後,其變異的毒株感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了起碼70%。
  • 劍橋大學:運動強度才是關鍵,每天健走7分鐘降低早死風險30%
    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每天慢走12分鐘不如健走7分鐘,如此提高運動強度可以減少大約30%的早死風險。劍橋大學醫學專家根據健身追蹤器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認為健身保持長壽的關鍵,不是運動量的多和少,而是運動強度的高低。專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佩戴健身追蹤器的運動者調整運動方式,提升健康狀況。這篇論文寫到,研究發現單位時間內運動消耗能量越多,死亡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