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e xx的訪談配圖中,你總能為「含情脈脈」一詞找到位置,有時是Oliver Sim和Jamie xx深情地注視著彼此,Romy Madley Croft則在一旁一臉嬌羞地圍觀,有時3個人又互相調侃或者糾正著對方。
在獨立樂隊中,沒有哪支樂隊像The xx這樣,令人感到親密無間同時又琢磨不透。Oliver和Romy上小學的時候就相識並慢慢黏在一起,後來在玩樂隊的時候認識了Jamie。按理說,他們對彼此應該很熟悉,但奇怪的是即便過了這麼些年,他們有時仍對對方心存疑惑,難以敞開心扉。幸運的是,音樂總能變成他們相互溝通的語言。
The xx的故事聽起來是俗套的。
The Strokes的Julian Casablancas和Nikolai Fraiture讀的是同一所學校,Casablancas後來去瑞士讀寄宿學校時認識了Albert Hammond Jr.;Radiohead的5位成員高中時讀同一所學校,畢業後卻讀了不同的大學;Phantogram的Sarah Barthel和Josh Carter上的是同一所初中,2007年倆人搬回家鄉時友情重燃;The Black Keys的Dan Auerbach和Patrick Carney在同一個小區一起長大,但直到高中才成為朋友;Larry Mullen Jr. 14歲的時候找人組樂隊,然後其他三個人看到了這則告示,便有了後來的U2。
與此同時,他們3個人之間的友情又是異於俗套的。
2016年12月,在接受The Fader採訪時,Oliver Sim坦承自己在成年後對友情的概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他說,自己以為「維繫」這個詞語只會被用於成年生活後的婚姻中,卻沒想到朋友之間也需要不斷妥協和忍讓。不過,始於孩童時期的那段友情,造就了今日的The xx。The xx的誕生,也讓3個人之間的友情再度升華。
2017年1月,The xx帶著他們最新的作品《I See You》宣告了沉寂的結束。一改往日的親密關係基調,他們開始在這張專輯中談起了成長的煩惱,談到了規勸,當然也談到了微妙的朋友關係。在《Say Something Loving》中,Romy和Oliver唱到「在這個時刻溜走之前,說點親暱的話吧」。擅長運用採樣的Jamie xx將70年代的經典搬了出來,讓我們開始惋惜時光易逝,所以在「一切太遲之前」多和Ta說點知心話,不管對方是你的愛人還是朋友。
令人吃驚的是,The xx和他們剛出道時似乎沒什麼兩樣,依然隨時會立刻羞澀起來。
Oliver曾說自己和Romy自上託兒所時就黏在一起,有一天閒到發荒的兩個人突發奇想想唱唱歌打發時間,但內向的倆人都不願意單獨唱,最終達成一致決定合唱。因而在《I See You》中,聽眾聽到的大概不是Oliver在和Romy對唱,而是你來我往的對話。Jamie的加入則完整了這對組合,讓他們在對話時還能夠伴隨著音樂節拍舞動,也讓兩個人無止境的爭吵有了一個可以終止的機會。
2016年,隨著美國大選的結束,整個世界都被沮喪的情緒掃蕩。這一年對於很多人是難熬的一年,對The xx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在總共3個成員的一支樂隊裡,The xx有兩位成員都是酷兒。Romy說自己在噩夢成真時都拒絕承認這是真的,以為這是大家在開玩笑。
於是,在「A Violent Noise」中,The xx開始談逃避自我,談到在時代或者人生的黑暗時期我們該做什麼,最終談到了自我重塑。而在之前,作為The xx裡最內向成員的Jamie xx,在2015年因為個人專輯《In Colour》的發行迎來了自己的重塑。知名獨立樂評雜誌Pitchfork稱讚《In Colour》是「Jamie xx六年精心耕耘的精品,不僅讓我們感同身受」。Consequence of Sound則說,《In Colour》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
《In Colour》不但讓聽眾顛覆了對Jamie xx的印象,還成為了The xx改變他們音樂方向的導火索。在此之前,他們的第二張專輯《Coexist》雖然依然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但在口碑上卻不盡人意。與很多首專成功的藝術家一樣,The xx在製作《Coexist》時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Oliver Sim曾說,製作第二張專輯時的壓力特別大,因為他們擔心聽眾會怎麼想。
△Oliver Sim
相比之下,首專《xx》不管是在商業上和口碑上都大獲成功。《xx》不僅讓他們在20出頭的時候就拿到了英國獨立音樂界的最高榮譽 —— 水星獎,而且還幫助The xx開啟了高速商業化模式,讓他們初出茅廬就登上了頂級音樂節的舞臺,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躥紅。
在《xx》中,他們探索著愛和欲望,親密與心碎。在《Shelter》中,Romy唱道:「也許我曾經說過一些不該說的,但把燈打開的話,我是否能做得更好?」
他們歌唱的那些甜蜜與心碎,不正是我們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經歷過的嗎?還有那些情竇初開時洶湧而來的胡思亂想,和初戀以心碎結尾時的碎碎念。與我們年齡相仿的Romy、Oliver還有Jamie,不正是我們自己嗎?
《衛報》的Alexis Petridis說,《I See You》讓他覺得自己既了解The xx又看不懂他們。的確,《I See You》看似直觀的改變卻讓整張專輯的音樂性更加多元,看似是在思考成年後的變化,實則是害怕親密關係的逝去。
△Romy Madley Croft
2009年,當Baria Qureshi離開The xx後,Romy Madley Croft曾說,Baria的離開讓她意識到大家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好,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好像漸漸變成了不同的人,隨後便漸行漸遠。
在《Replica》中,The xx讓我們思考,我們到底是不是在變成我們的父母一輩?因為「別人都說,我會成為一件複製品」。在《On Hold》中,當Oliver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我還以為你一直在等待我」的時候,他們又開始為一段默默逝去的感情而啜泣。
2009年,在《xx》發行不久後,Romy經歷了自己生活中又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11歲時,Romy失去了自己的母親,而在《xx》發行後,她的父親又因酗酒而離世。之後,Romy的一位堂兄因為腦腫瘤而去世。2014年,在接受《紐約客》採訪時,Romy說自己有一套處理這些情緒的不同方式,且否認了The xx音樂裡那些旋律和這部分生活有關。「即便有的話,那也只是我太愛悲傷的歌曲了。」
但在《I See You》中,我們不僅欣喜地看到了樂隊的轉變,還看到了Romy開始勇敢正視自己過去一直忽視的成長的一部分 —— 死亡。在《Brave for You》中,「你」雖然離世了,但「我」依然會勇敢,因為「害怕的時候,我會想像你就在我身邊」。和Romy一樣,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曾不願直面的時刻,但最終呢?我們都得學會放手和面對。於是,The xx唱到:「有時我寧願無知,我也盡力放手」。
在《I See You》中,The xx的3個朋友開始真正地向彼此靠攏。他們不僅開始嘗試向對方的領域探索,而且還開始學習對彼此敞開心扉。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多樣的曲風延續到了《I See You》,而Jamie xx傑出的採樣也令這張專輯增色不少。
如果說《xx》讓聽眾感同身受了愛的甜蜜與心碎,那麼《I See You》不僅讓聽眾對此有了更真實的了解,也對患得患失的生活有了更加刻骨銘心的認識。
他們又唱道:「如果一切以淚水為終結,我也不會說再見。」
2014年3月,The xx在完成一個試驗後分道揚鑣了一段時間。Romy Madley Croft去了洛杉磯嘗試創作流行音樂,同時探索自己的不足;Jamie xx忙著去巡演並趕著完成《In Colour》,而Oliver Sim則在倫敦的家中躲清閒。通常來說,倘若某支樂隊開始分開各自旅行,這便意味著樂隊或許得真的分手了。但《In Colour》和《I See You》的雙雙成功證明,The xx也許真的是個意外。《In Colour》重塑了《I See You》的創作,而Jamie xx在《In Colour》大獲成功後又選擇了回歸樂隊。
△Jamie xx
「即便我們分開一段時間,我們依然要比其他人更了解彼此。」Jamie xx後來說道。
如今,The xx已然是獨立音樂界一顆耀眼的明星。在總共發行的傘張專輯中,有兩張的綜評都在85/100分以上,且首專的銷量超過百萬,這在今天的音樂行業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演出方面,The xx自2016年起就幾乎是全世界所有音樂節(作為壓軸樂隊出演了今年夏天美國Lollapalooza、Coachella、西班牙Primavera Sound、英國Glastonbury、日本Fuji Rock等諸多大型知名音樂節)最大牌的名字之一。在前兩年裡,這支全世界最火的樂隊幾乎所有國家的巡演都場場爆滿。
聯繫方式:hezi.li@chinambn.com
商業 | 從「媒體」、「研究報告」到切入「企業服務」,音樂財經如何突破變現天花板?
商業 | 華語演出在美呈幾何式增長,虧得多賺的少,年輕演出商如何突圍?| 演出觀察
商業 | 對話Live Nation CEO:「唱片公司是音樂分銷的守門人,演出主辦商則是他們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