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成語與周瑜諸葛亮有關

2021-02-13 一天一首古詩詞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拼音】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成語解釋】賠:折(zhé )本;折(zhé):損失,減損。比喻想佔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

【近義詞】損兵折將

【反義詞】大獲全勝、毫髮未損

【成語出處】

1.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誇妙計高天下,只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典故】

(出自《三國演義》,並非正史)

三國時,荊州地處西川與東吳之間,是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窘迫時,向東吳「借」荊州以棲身,休養勢力。後稍有恢復,東吳便再三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會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棄掉,也便以各種理由再三推拖。

 

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氣惱,便想用計取回荊州。

 

一天,聽得劉備夫人新喪,周瑜頓時心生一計,對東吳大將魯肅說:「我有計策了!必使劉備老老實實地把荊州交回來!」魯肅問:「什麼計?」「劉備喪妻,必將續娶。我知主公有一妹妹,剛武英豪。可假意以招婿為名,賺劉備來東吳成婚。一旦他來,則囚入牢室。再派人去討荊州以換劉備。他們必然交還荊州。之後,放與不放、殺與不殺,不全憑我們隨便處置了嗎?!」

 

魯肅覺得這個計策甚好,表示贊同,便對東吳之主孫權說了此計,孫權也同意。於是派大臣呂範到荊州去做媒,對呂範說:「近日劉備夫人病逝。我有一妹,想招劉備為婿。永結姻緣,同心破曹,以扶漢室。這做媒的事,我看你去說最好。請你走一趟吧!」呂範領命,以媒人身份來到荊州。

 

再說劉備,中年喪妻,他很煩惱悲哀。這天正和諸葛孔明閒談解悶,忽報東吳派呂範來了。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為要荊州,又有什麼計謀了。我在帳後躲起來,無論呂範說什麼,您都答應下來。然後我們再商量對策。」劉備於是接見呂範。呂範先對劉備表示慰問,然後就講清來意:「人若無妻,就像房屋沒了梁一樣。所以我不避嫌疑,特來做媒。」接著就把東吳要招劉備為婿的事及此事對劉、孫兩家政治軍事上的意義都認真誠摯地說出來。最後道:「因為吳太夫人特別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願意遠嫁,所以請皇叔去東吳舉行婚禮。」

 

「這事,你們主公知道嗎?」劉備問。呂範笑道:「這種事,不先徵得吳侯同意,怎敢隨便來說呢?」劉備以年齡相差太大等理由婉拒。但呂範是個非常稱職又熱心撮合的媒人,一再勸說。最後劉備沒理由推辭了,就說:「請您先住下來,我明天告訴您最後的決定。」

 

到晚上,劉備與孔明細商此事。孔明十分高興,勸劉備答應這門親事,並馬上要派孫乾和呂範回見孫權,商定娶親事宜,擇日就婚東吳。

 

劉備絕非平庸之輩,因此,不解地望著孔明道:「這肯定是周瑜的計謀,我怎麼能草率地身入虎穴呢?!」孔明笑道:「周瑜雖能用計,但怎能出乎我所料?!主公放心,我略施小計,保管使周瑜一籌莫展、孫權之妹成為主公之妻,而荊州又萬無一失!」

 

劉備雖相信孔明的神機妙算,但對隻身入虎穴的危險仍存疑俱,很是猶豫。孔明道:「我已定下三條妙計,再讓趙子龍保主公過江,絕不會有差錯的!」隨即把趙雲找來,安排了任務,又交給他三個錦囊:「你保主公入吳,可依次按這三個錦囊內之計行事。」

 

於是,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公元209年),劉備由趙雲、孫乾陪同,進入吳國境地。剛到吳境的第一個城市南徐,趙雲就按孔明吩咐打開了第一個錦囊。看罷,就命令隨行的五百名士兵,一個個披紅掛綠到市上購買各種婚禮所需要的物件,同時大肆宣揚劉皇叔要與孫公主即將成親的消息。東吳士官百姓聞聽,更代為傳播,立時,這喜慶消息就傳向吳國所屬各地。趙雲又代劉備準備了豐厚禮品,教劉備主動拜訪喬國老。

 

喬國老在吳國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一個嫁給了周瑜;兩個女婿,一個是吳國開國之主,一個是正掌大權的都督,由此可知喬國老的「一斑」了!劉備登門拜訪,使喬國老大為開心,卻又為如此大事自己這個「國老」卻沒有被告知而大為惱火。送走劉備後,便從南徐州趕到都城去見孫權的母親吳國太。一進門就氣哼哼地衝吳國太道喜。國太一怔:「有什麼喜事呀?」國老道:「國內都已傳遍,您的貴婿也到我門上來過了,為什麼還要瞞我?!」國太大驚:「竟有此事?!」忙派人把孫權叫來質問,並派人到城中探聽。派到城中探聽的人先回來了,報告:「確有此事。女婿已在驛館安歇,五百隨行軍士正在城中購買豬羊果品,準備成親。做媒的女家是呂範,男方是孫乾。」國太一聽,頓足捶胸大哭。此時,孫權進見母親。國太怒氣衝衝責問:「你心裡還有我嗎?!女兒是我生我養,你招劉備為婿,這麼大的事為什麼瞞著我?!」

 

孫權嚇了一跳,沒想到母親已知此事。不得已,才向國太說出真情:不過是條計策,只為了把劉備騙到東吳,好以此要挾、討還荊州。並不是真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國太一聽更火了,大罵周瑜道:「你這個堂堂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怎麼這樣沒出息?!沒本事取荊州,卻用我女兒為名,使美人計!殺了劉備,我女兒就是望門寡,以後還怎麼再嫁人?!」接著又怒斥孫權:「你們這幫沒本事的傢伙,做的好事!」孫權平日孝敬母親,此刻只能默默無聲。喬國老也不大平:「就算用這條計取了荊州,也會被天下人恥笑。這怎麼行?!」孫權羞慚不已。

喬國老又說下去:「事已至此,也只能招劉備為婿了,免得出醜。」孫權忙反對:「兩個年齡恐怕不相當吧!」喬國老已對劉備有好感,就爭辯:「劉備是大漢皇叔,當今英雄,有何不可?」國太道:「明天我先見見劉備。他若不中我意,此事聽你們去做。若中我的意,就把女兒真嫁給他!」

 

孫權無奈,只得答應。但預先在會見地點埋伏下刀斧手,一旦國太不滿意劉備,馬上拿下他。

不料,第二天在甘露寺,吳國太一見相貌堂堂、打扮齊整的劉備就喜歡得很,對喬國老讚嘆:「這真是配做我女婿的人!」喬國老在其間更大讚劉備人品才能。於是國太一錘定音:擇日定親。孫權悻悻地,只有聽任國太。

劉備回館驛後,孫乾又要他馬上再見喬國老:請求早日完婚——因為東吳多有欲害劉備的人。喬國老又面見吳國太,國太十分氣憤:「我的女婿,誰敢殺害?!」便命劉備搬入宮中,住在自己身邊,並同意趙雲所率五百士兵也陪住進來。緊接著,國太就為劉備與自己的女兒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周瑜聞聽此事,懊惱不已。他又心生一計,要孫權軟禁劉備於宮中,提供錦衣美食、音樂歌女,企圖軟化劉備志向,讓他貪戀享樂,不思回荊州。然後,再伺機挑撥他與關張二人的關係,疏遠他與諸葛亮的情感。最後,再用計奪回荊州。總之,絕不可讓劉備再跑回去!

 

於是孫權依計而行:修建豪華宮室與劉備夫婦居住;花木玩物,無所不盡其美豔珍奇;歌女樂師,昌均是色藝絕佳的人選;至於金玉錦繡、車馬服飾,更是應有盡有、極盡豐厚。

 

劉備於長年戰場奔勞間,猛入溫柔富貴之境,果然樂而忘返,沉迷酒色之中。趙雲見狀,甚憂慮。按孔明所說,於年終又拆開第二個錦囊。他看過之後,急匆匆來到正聽看歌舞的劉備面前:「今早接孔明來報,曹操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而來!軍情十分緊急,請主公馬上回荊州!」劉備雖戀享樂,但還不沉迷。一聽荊州危險,也吃驚。但又捨不得離開孫夫人。趙雲於是有意地幾次三番催促劉備。劉備更加為難,常面容悲戚。

 

孫夫人已探知內情,便果斷地說:「大丈夫立世,不可只顧兒女私情,妾已是夫君的人,你無論到何處,我都跟你去!」劉備很高興,夫妻二人於是商定:以到江邊祭祖為名,離開吳境,潛回荊州。

 

到了元旦,夫妻二人給國太拜年。之後,孫夫人代劉備說:「祖宗父母之墳在涿郡,想到江邊,望北遙祭,以表人子之情。」「這是孝道。當然可以!」國太以愛戴的眼光望著劉備,立刻答應。於是,當天下午,劉備、孫夫人及趙雲所帶五百士兵,瞞著孫權,悄悄向長江岸邊進發。

 

第二天,孫權得知劉備走脫,忙派將領率兵去追。周瑜惟恐劉備逃跑,也一直派兵在必經之路防守。結果,劉備前後受敵,被追兵團團圍住,情勢萬分危險。

 

趙雲忙按孔明所囑,「在危急時刻翻看第三個錦囊」。看過後,把孔明的計策告與劉備。劉備急忙趕到孫夫人車前,流淚道:「備有幾句心腹話,要告訴夫人。」接著,便把與孫夫人結婚的前後經歷及周瑜、孫權以她為釣餌要謀殺劉備的全部陰謀告訴了妻子。之後,又十分真誠地表現出對夫人的愛戀之情。最後表示:若夫人不能幫自己脫離危險,則寧願自殺在夫人面前。

 

孫夫人一聽事情全部經過,大怒。由於夫妻情感很深,當然不會讓劉備有絲毫危險,就把孫權、周瑜派來的人大罵一頓,連帶著也痛罵了自己的哥哥和「不可一世」的東吳大都督。然後她立目揚眉,喝令這些人讓路!否則殺無赦!!這些人見公主發怒,哪敢下手?覺得人家畢竟是王族親貴,自己只是下人、走卒,何必摻入主子家事之間受窩囊氣?又見趙雲橫槍立馬,怒氣衝天地準備廝殺。自知費力不討好,甚至被趙雲殺傷丟命,最終還會讓主子譴責,就讓開一條路,放劉備走了。

 

劉備死中逃生,打馬趕路,來到長江邊上。後面追殺兵又起:吳軍將領新接孫權之令——寧可殺死親妹妹,也不可讓劉備逃走!正驚慌失措,江岸蘆葦叢中,搖出二十多隻船來。原來竟是諸葛亮專候在此,接劉備回荊州的!劉備大喜,上船與孔明相慶。

 

這時,上遊又鋪天蓋地地衝來無數戰船。中間帥字旗下,周瑜親統水軍截殺而來。劉備在孔明指引下,棄船上岸,乘馬疾行。周瑜只好也棄船上岸。但水軍少馬,只好帶少數兵力追殺劉備。不料,追至半途,一彪人馬橫向殺出,大將關羽,威風凜凜攔在面前。周瑜膽戰心驚,慌忙敗退。吳兵死傷無數。

 

周瑜逃得性命,回到船上。還沒喘息平靜,就聽岸上劉備士兵大聲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譏刺的叫喊刺耳地在周瑜周圍長久不停歇。周瑜惱羞成怒,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了出來,立時昏倒在地。

推薦公眾號一天一個成語,這是一天一首古詩詞的姊妹號,每天定期推送一條成語,講解它的來源,敘述它背後的故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天成長一點點,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解釋】:比喻想佔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瑜急急下得船時,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決一死戰!」黃蓋、韓當力阻。瑜自思曰:「吾計不成,有何面目去見吳侯!」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 每日典故|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         賠了夫人又折兵【拼音】
  • 每日成語故事丨《賠了夫人又折兵》
    ,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自思曰:「吾計不成,有何面目去見吳侯!」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反義詞】大獲全勝  毫髮未損【造句】他自作聰明,想通過行賄的方式拿下這塊寶地,哪知被人舉報,不僅公司被巨額罰款,而且自己已行賄罪被判入獄,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倒黴的孫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劉備的這段感情故事,甚至還衍生了一個沿用至今的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時,東吳第一大美男兼智多星周瑜就給孫權出了一個主意——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戳人戳軟肋」,此時劉備正好喪偶,周瑜打算給劉備組了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相親局,相親對象正是孫權二八年華青春靚麗的小妹,孫尚香。
  • 一天一個成語——顧曲周郎.周瑜其實是完美男友.帥氣聰明有計謀,還多才多藝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文:xiaobai
  • 一天一個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輩子就被諸葛亮氣死
    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為要荊州,又有什麼計謀了。我在帳後躲起來,無論呂範說什麼,您都答應下來。然後我們再商量對策。」劉備於是接見呂範。呂範先對劉備表示慰問,然後就講清來意:「人若無妻,就像房屋沒了梁一樣。所以我不避嫌疑,特來做媒。」接著就把東吳要招劉備為婿的事及此事對劉、孫兩家政治軍事上的意義都認真誠摯地說出來。最後道:「因為吳太夫人特別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願意遠嫁,所以請皇叔去東吳舉行婚禮。」
  • 「賠了夫人又折兵」前邊一句話是啥?為何周瑜聽了吐血暈厥?
    「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一直廣為流傳,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還有前半句,正是這句話,令周瑜氣到吐血暈厥,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在赤壁大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這個風水寶地,而孫權只佔領了兩個貧窮且偏僻的郡,相對來說,劉備的荊州要富裕的多,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為此孫權也想要荊州,周瑜就給他出謀劃策,劉備年紀也到了,但是沒有妻子,就以把孫尚香嫁給劉備為由,然後拿他為人質,向諸葛孔明等人索要荊州。孫權思考再三,實在抵不住荊州的誘惑,就同意了。
  • 在美人計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竟是這樣來的
    周瑜給他出謀:劉備沒有妻子,可以假裝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讓劉備來東吳成婚,藉機扣押,然後以劉備為人質,向諸葛亮等人索要荊州。孫權覺得周瑜說的這方法可行,於是就同意了。  諸葛亮讓劉備到東吳後,大肆宣傳自己是來娶親的,主動拜訪東吳德高望重的名門望族。孫權本打算偷偷引劉備前來,直接關起來了事,不過,現在整個東吳上下人都以為孫權是實心實意嫁妹妹,搞得孫權騎虎難下。  更嚴重的是,劉備直接跑去孫權母親那裡去報喜,孫權母親一開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覺得劉備人很好,而且還是大漢皇叔,就同意了。
  • 鬥破蒼穹:丹王古河妙計奪異火,賠了夫人又折兵
    鬥破蒼穹動漫之中,加瑪帝國雲嵐宗,一個足以和皇室匹敵的龐然大物,無數人的夢想之地,雲嵐宗乃是加瑪帝國內最強橫的勢力,現任宗主雲韻貨真價實的鬥皇高手,而雲嵐宗多位長老踏足鬥王境界,可以說,雲嵐宗在加瑪帝國內足以稱王稱霸。
  • 周瑜與諸葛亮的恩怨,這個時期才開始,還搭上一位猛將的性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演義品讀——三國曾經被演義「三氣周瑜」的故事情節,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篇章,在小說中所佔篇幅也較長,從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的基本都是這個內容。這個系列故事是從諸葛亮和周瑜約定奪取南郡開始。
  • 一天一個成語——飲醇自醉.周瑜,是一個多麼優秀又帥氣的陽光青年啊
    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成語出處】《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經不與校。普後自敬服面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 30分鐘搞定三國演義裡的那些成語和歇後語!趕緊收藏!
    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關雲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雲長放屁--不知臉紅 劉備編草鞋--內行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 一個願挨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 周喻打黃蓋--裝樣子 張飛討債--聲勢兇周瑜打黃蓋--兩相情願 諸葛亮草船借箭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總有人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不是什麼英雄。其實沒有《三國演義》,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真正的英雄。諸葛亮在後世的「粉絲」有很多都是重量級的,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帝,乾隆帝則稱諸葛亮為三代(商夏周)以下第一流的人物。
  • 《三國演義》裡的成語、歇後語你知道多少?
    下面這些來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歇後語和典故,你知道多少呢?快來講給孩子聽聽吧。 1.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2.58.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59.董卓進京——來者不善    60.董卓進京——不懷好意   61.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62.周瑜打黃蓋——裝樣子    63.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    64.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65.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真事嗎?周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曹仁據守的南郡失敗,劉備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時失利受傷,於是便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諸葛亮二氣周瑜。周瑜想讓劉備長期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隔開,並且用聲色迷惑劉備,使之喪失爭奪天下的雄心,但是又失敗了。
  • 一天一個成語——初出茅廬.諸葛亮的亮相之作.
    2.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大名鼎鼎,智慧錦囊的作用不可限量,他讓困境中的劉備驚喜若狂。3.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國家而言,這些畫作就如同史書一般重要。4.在這人浮於事的年代,初出茅廬者切忌好高騖遠,以免高不成低不就。5.我雖然初出茅廬,缺少經驗,卻有一股學習的熱誠。
  • 成語背後的故事:三國篇——你也可以成為「作文大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瑰寶,很多來源於古代的歷史故事或典故。如果能熟悉一個成語,就能了解一段歷史,知曉一個故事。《三國演義》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傳播,對於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大家也耳熟能詳,如數家珍,其中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典故擼一擼至少有兩百來個,要是你能把這些成語故事的前因後果都瞭然於心的話,隨手寫篇百家號小文章還不是信手拈來,看來我還是需要努力的了。
  • 《三國演義》中的「三」——諸葛亮三氣周瑜
    對孫權來說,荊州和襄陽是東吳的門戶;對劉備來說,諸葛亮曾告訴劉備要進駐西川,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荊州和襄陽也是進駐西川的要道。兩個人都想要這個地方,所以,周瑜和諸葛亮就約定,先讓周瑜打,如果周瑜打不下南郡,那劉備就再去打。南郡是曹仁鎮守。周瑜先與曹仁大戰,曹仁用曹操給的妙計詐敗引周瑜入城,隨後放箭,周瑜中了毒箭敗退。埋下了後來兩次金瘡迸裂的病根。
  •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
    「如魚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環境。例如:李教授請到張明作助手,簡直「如魚得水」,研究項目的進度加快了,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初出茅廬    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
  • 氣死周瑜?諸葛亮算老幾?
    常年高居中小學生「家長讓我讀我非不愛讀直到成年了也沒讀完」的圖書排行榜前三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