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鞏
在一些關於二戰的戰爭片中,我們經常看到日軍拿著一桿很長的步槍在幹壞事。這種很長的步槍就是三八式步槍,日軍的最標誌性的武器,我們的戰士通常叫它「三八大蓋兒」。當年,無數的抗日戰士死在這樣的槍下,但因為我們同樣繳獲了大量三八大蓋兒,無數的日軍也死在了這樣的槍下,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支槍呢?
一款經典的槍械的誕生,大多蘊含著設計者無數的心血,三八式步槍的前身是三十年式和三十五年式步槍,但是他們在裝備部隊後問題多多,因此三八式步槍也可以稱為改良版。
三八式步槍在戰鬥中非常實用,就連我們的戰士用得都非常順手,日本陸軍也一直把三八式步槍作為主要武器,甚至到1945年日軍投降,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日本陸軍都基本上沒有改變過步兵的武器。
三八式步槍重量達3.9kg,槍首加上三零式刺刀,整槍長度超過1.5m,甚至超過了有些日軍的身高。性能上,6.5mm三八式步的槍彈經日本人改進後,新一代子彈的背甲,射入人體後容易造成翻滾,從而形成巨大的傷害。也就是說,在近距離內三八式步槍容易造成貫穿傷,根據當時日軍的作戰部署,他們會在距敵800米的時候,先使用重機槍開火,距離600米時在使用輕機槍開火,300米時使用步槍開火。
綜上所述,在50米到300米之內,三八式步槍威力是很大的,大多數在這段距離被擊中的人不死也是重傷。因此也能理解,此槍為什麼在戰場上能有出色的表現。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還有一個疑惑?我們的戰士為什麼稱三八式步槍為三八大蓋兒呢?它的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在戰場上炮火連天,經常揚起很多塵土。這些塵土很容易在槍栓前推後拉的過程中被帶入槍膛,對槍膛造成損害,同時降低射擊的精度。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蓋來阻止塵土進入槍膛,所以說三八大蓋的蓋兒實際上就是一個防塵蓋。防塵蓋這個設計應該算是三八式步槍的一個獨創,也是極其精妙的設計。
雖然三八式步槍有以上等等優點,但是畢竟是手動步槍,各方面和自動步槍還是有一些差距的,那麼日軍為什麼一直堅持使用三八式步槍呢?
除了它的確有一些優點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日本的工業水平落後於西方,當年的日本工業能力連美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日軍的戰場卻拉的非常大。在國家經濟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再加上軍隊由於戰爭需要不能裁員,所以只能減少陸軍的資源供給,而大力發展空軍海軍。
日軍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彈藥,不僅滿足不了正常的供需,而且精度也達不到要求,彈藥卡殼的情況特別多。
在這種情況下三八式步槍顯然成了最好的選擇,首先它的槍機只有5個部件,非常容易製造,組裝,生產起來能夠節約大量資源,士兵們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其次防塵蓋的設計讓它在戰場上非常可靠,而且出彈也相對穩定,命中率也有提高。當然重要的一點還是需要配備的子彈比較少,根據相關資料,一名普通日軍配備的子彈從幾十顆到一百多顆不等,而裝備了大量自動武器的美軍,單兵配備的子彈是日軍的幾倍到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