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說它是垃圾,日軍說他是神器!淺談上世紀日軍的有坂子彈

2020-12-19 天俊之劍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華使用的最多制式步槍,即三八式步槍,由於具備防塵蓋設計,所以也被我們戲稱為三八大蓋,但被繳獲的三八式步槍並不受我軍歡迎,主要反映都是這款步槍的威力太低了。

從左到右依次是.303、有坂6.5和.30

和德軍從1905年使用到二戰的7.92×57毫米標準毛瑟彈不同,日軍的制式子彈口徑和體積都小了不少,使用的是6.5×50毫米的有坂子彈,主要配備給有坂30、38式步槍和大正11年式機槍等槍械使用。作為日本在戰爭期間消耗量最大的子彈,可以說熟知有坂子彈的人特別多,但這其實是一款充斥著矛盾的子彈,日本多認為這款子彈威力強大,而一些繳獲這款武器的人使用時,更多的則是抱怨6.5毫米有坂子彈垃圾,那麼為何會存在這種分歧呢?

6.5×50毫米有坂子彈

說6.5×50毫米有坂子彈強的原因很簡單,由於口徑僅6.5毫米但卻配備了50毫米的彈殼長度,所以這就決定了有坂子彈的體型十分細長,比毛瑟彈更加誇張的口徑和長徑比使得有坂子彈飛行時彈道極其平穩。更低的槍口初速(有坂子彈是760m/s,毛瑟彈是820m/s)讓這種子彈從一般大氣環境中進入高密度的環境中時(比如人體),就會因為密度的變化改變物理性的運動特性,如在人體內部產生翻滾和破裂,這種情況的發生概率比大口徑子彈出現的概率更高。

三八式步槍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弱

所以如果三八式步槍被用作近戰,配上這款槍的高精度和低後坐力,往往是一打一個準,並給子彈的命中者帶來嚴重的傷害。所以日軍在上世紀的戰爭中更願意在中近距離交戰,而非遠距離作戰。

但迫於軍隊素質的差異,我軍如果和日軍展開近距離交戰,顯然會吃虧,所以我軍士兵在拿到三八式步槍之後,多採取打冷槍的方式遠距離襲擊日軍士兵,這顯然沒能發揮6.5×50毫米有坂子彈的真正效果。

6.5毫米有坂子彈的構造圖

由於膛線設計存在缺陷,這種細長的彈頭即使在發射出去很遠仍然擁有很高的轉速,但隨著槍口初速在遠距離衰減嚴重,遠距離有坂子彈所能夠造成的傷害特別小,威力不足的問題讓這種子彈除非直接命中要害,否則基本上都是輕微傷。

另外,抗日戰爭前中期,日軍士兵的有坂子彈多為圓頭彈,在尖頭彈大規模服役之前,有坂子彈的遠距離殺傷能力簡直慘不忍睹,所以很多人因此認為三八式步槍等日軍槍械是二戰最垃圾武器也是有道理的,但如果綜合考慮後期的尖頭彈和中近距離交戰的優勢,你可能會對三八式這些武器會有新的認識,不能單純認為這種6.5毫米有坂子彈的傷害和某些現代分析中所稱的那般弱小。

6.5毫米有坂子彈近距離傷害極高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其實吃了有坂子彈不小的虧,由於日軍多採用守島戰術,經常和美軍肉搏拼刺刀,除了子彈動能大的7.7×58毫米有坂子彈(使用於有坂99式步槍),6.5毫米的小口徑有坂子彈也讓美軍士兵痛不欲生,經常出現軀幹中彈記過發生嚴重穿出傷的情況。戰後美國的槍械愛好者曾經掀起過玩6.5毫米有坂子彈的熱潮,經過測試200米的距離這種子彈可以直接射殺皮糙肉厚的棕熊。

相關焦點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當時,日軍騎兵使用了6.5毫米的有坂子彈,穿透力是非常強的,一旦雙方展開了混戰,不排除的日軍傷了自己人的可能性。而且栓動式步槍有著彈匣容量小,換彈方式複雜,速度也慢,加上又是在馬上,換起來也麻煩,或許這子彈還沒上膛,對方的馬刀就已經捅入你的肚子了。加上日軍還有「武士道」精神,主動接受白刃戰在他們看來才是公平的。我們應該明白,在近現代戰爭中,殺傷力極大的火器對騎兵到底有怎麼樣的影響?
  • 白刃戰時,日軍為什麼要將子彈退掉,難不成還為了公平?
    那麼在這些電視劇當中,日軍在開始白刃戰之前,會將自己手中武器裡的子彈給退出來,這樣讓不少人紛紛的質疑,難道日軍在真正的戰爭之中還跟你「講武德」?不用子彈去欺負人?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白刃戰對於日軍以及我軍的意義。在抗日戰爭之中,由於裝備上的差距,日本在踏上我國的領土之後,以巨大的優勢一點點地蠶食著我國的領土。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其實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隊的武裝力量早就被日軍甩了幾條大街。而我軍如果俘虜一個日軍士兵,可以繳獲多少子彈?
  • 我軍發明一件冷兵器,抗日戰爭中9分鐘砍倒300日軍,如今卻已失傳
    抗日戰爭時期,不少日軍隨身佩戴的日本軍刀便是最好的佐證,此外還有氣在三八大蓋前端裝配的刺刀,將冷兵器和熱兵器做到了完美結合。 當時我軍在和日軍交手時,老是因為我軍的大刀不及武士刀鋒利,吃了很多虧。尤其在騎兵作戰時,日本軍刀更是給我方騎兵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
  • 日軍的師團長相當於我軍的什麼職位?
    二戰時期日軍的師團長從軍銜上來說相當於我軍的軍長,但其戰鬥力相當於我們的2-3個軍。二戰時期日軍的編制從高到低是這樣排序的: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如果單從名稱和級別來看,正好和我們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相對應。
  • 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八路軍為什麼遲遲不開槍?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老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就是,日軍上刺刀發起衝鋒時,八路咋遲遲不開槍呢?對此老兵含淚道出了實情!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的發展很落後,特別是軍事上,我國的武器裝備沒有敵人的先進,在戰場上甚至得憑藉肉體進行搏擊,可即便如此我國的戰士們也憑藉著頑強的意志,以及愛國的精神把敵人從我們國家趕了出去,而我國取得戰鬥勝利也是極為艱難的。
  • 薛嶽一雪前恥,第三次長沙會戰大敗日軍,日軍光軍官就死了108人
    這就是抗戰歷史上的「第三次長沙會戰」,而這一次薛嶽用他的天爐戰法讓日軍狠狠地吃了一次苦頭。01 阿南惟幾的小心思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爆發,有一個重要的國際形勢背景:1941年下半年,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推進迅猛。這樣的推進速度,讓身處中國戰場的阿南惟幾擔心「中國戰場成為次要戰場」。阿南惟幾一直試圖尋找新的作戰機會,希望以積極的作戰避免淪為「次要戰場」。
  • 把日軍膝蓋震碎的「小鋼炮」如何在日軍中代替迫擊炮?
    日軍的擲彈筒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它的出鏡率要遠比迫擊炮高? 在抗日戰場中,擲彈筒是一種常見性的殺傷性武器。主要是日軍使用,大家了解它的方式,大概率是通過各大抗日劇。那為什麼日軍最常裝備的就是擲彈筒呢?其實根據記載,日軍共有火炮將近一萬門,不過這個數字很大都是唬人的,並且這所謂一萬門火炮裡,擲彈筒幾乎佔了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擲彈筒成為日軍的標誌性武器。擲彈筒打出來的炮彈,殺傷力和手榴彈接近。它相比手榴彈的優勢,可能是不用人扔,而且扔的比人遠,它的射程可達到二百米左右。不過在歐洲戰場上,擲彈筒為什麼不多見呢?
  • 二十一、電石火花一樣快的中央村突圍戰,和狡猾的日軍的再次合圍
    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借著夜色掩護接近中央村以後,他連例行偵察和炮火準備都沒有,直接就圍了上來。當時的情況,如果稍有猶豫,可以說就是萬劫不復的結果了。閒話少說,至此警備旅一團二營的四個連,已經全部會合了。當時八連在當地已經堅持了十來天,有一定的活動經驗。他們趕緊給遠道而來,疲憊不堪,又餓著肚子的戰友們做好了飯,準備了床鋪讓他們休息。
  • 日軍的一個大隊有多難打?連李雲龍這樣的硬茬都夠喝一壺了
    上世紀的日軍侵華事件是讓所有國人都無法釋懷的一段歷史,儘管如今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為了讓人們不至於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在國家的號召下
  • 抗日戰爭,我軍最不願看到的動物,寧願不殺日軍,也得先把它滅了!
    抗日戰爭,我軍最不願看到的動物,寧願不殺日軍,也得先把它滅了! 在抗日戰爭中,我軍在這一時期與日本人作戰,過程充滿了起起落落,雖然是最後的勝利,但我們應該理解它的苦澀。你知道,抗日戰爭期間,我們的士兵最害怕的是一種動物,它比日本人危險得多。所以,就算你不殺日本人,也要殺了這些可怕的動物!!
  • 14年抗戰有多艱難?看看日軍甲種師團戰鬥力,每個士兵都是神槍手
    可以說,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卓絕、破釜沉舟的民族戰爭,從我國的東北地區一直延伸到內陸華南地區,我族軍民在每一場的戰鬥中都要付出數倍於小日本的慘重代價。至於歷史上的抗戰到底有多麼艱難,大家千萬不要被某些的影視劇所「迷惑」,什麼手榴彈炸飛機等完全都是誇張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的戰鬥力,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成功截獲我軍情報,日軍大喜:每個字都認識,連起來卻「傻眼了」
    在抗戰爭時期,我國與日本在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日軍在當時擁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充足的後勤保障,而我軍許多武器裝備都是與日軍發生戰鬥後,我軍擊敗日軍後所繳納的武器。也因此,日軍迅速佔領我國東三省,並不斷朝華北等地區進發。
  • 日軍「牛刀專家」偷襲我120師後方,賀龍怒火中燒全殲這股日軍
    水原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他對「牛刀子」奇襲戰術非常感興趣。有過多次以閃電戰偷襲中國軍隊後方指揮機關的記錄,被稱為「牛刀專家」。這次他親率主力1100餘人抄小路秘密向抗日根據地的後方機關陳莊輕裝急進,目的摧毀這裡。27日晨,日軍偷襲陳莊。在陳莊的抗大二分校師生與日軍展開了戰鬥。
  • 電視劇《亮劍》中對日軍的真實描述
    《亮劍》劇照相較於國內抗日影視劇中的褲襠藏雷、手撕鬼子、子彈拐彎戰時,日軍還經常使用俘虜進行活人刺殺。日本軍械專家還在學習西方步槍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本國人身體特點先後研製出村田式步槍和三八式步槍,這些槍槍身槍,並配備長刺刀,非常適合近距離搏殺。
  • 他是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他們開始了奴化中國少年的計劃,強迫十多歲的少年兒童學習日語。有個10歲的兒童叫陳敏學,他被抓進「日語學習班」學習,3年之後,這個兒童成為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時,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日軍為何要在鋼盔上加層漁網?並非畫蛇添足,曾挽救數萬日軍性命
    記者為了增強效果,還給他扣了一頂鋼盔。由於鋼盔歷經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所以在陽光底下閃閃發光。拍攝效果倒是不錯,但鋼盔同時也晃了我軍將士的眼。為了給日軍一個教訓,我軍將士便給了飯冢這老小子一槍。結果大家也能猜到,飯冢國五郎就這樣掛了。
  • 我軍低估日軍行軍速度,凌晨6點遭偷襲,多虧拉炮的馬叫了一聲
    1941年元旦剛過,附近的日偽軍偵知我軍的駐地,立即由行唐出發,以日軍1個加強中隊約200人,偽軍1個中隊100多人的兵力向我17團撲來。在獲知了敵人的情況後,我軍決心殲滅這支敵人。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日軍的平射炮陷入了路邊的泥潭裡,不能自拔,情急之下,日軍的馭手連續抽打騾馬,企圖將炮拉出來,騾馬吃痛大叫了幾聲。這叫聲引起了我軍的警覺,他見日軍已經接近,來不及報告,立即向敵人開槍射擊。17團3營在聽到槍聲後立即投入戰鬥,以9、10連正面迎擊日軍,以11、12連向日軍右翼進行迂迴,同時立即報告團部。
  • 老6團主力營「破關殺鬼」,全殲日軍守備隊
    時任3連連長的王萱春率1個排加入攻擊,由於我軍火力處於劣勢,故而採用了將日軍油料引燃火攻的方式。 有日軍衝出來後,我軍則以火力或白刃戰將其消滅,就這樣殲滅了日軍40餘人。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二戰期間,要說最日軍造成傷害最大的武器莫過於原子彈了,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軍放棄了抵抗。在戰場上另一種武器讓日軍也尤為恐懼——火焰噴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