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出品的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上映之後就一直被廣大觀眾朋友們喜愛。該劇也被公認為國內的經典抗戰電視劇。該劇之所以成為經典,除了演員們通過精彩的演技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抗戰的偉大民族精神之外,更在於《亮劍》中對我們曾經的敵手日軍的描述也尊重歷史、貼近歷史,讓觀眾朋友們能夠真實地了解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
《亮劍》劇照
相較於國內抗日影視劇中的褲襠藏雷、手撕鬼子、子彈拐彎、一人秒殺一群日軍等雷人場景,《亮劍》顯得非常可貴。
電視劇《神槍》中的劇情
《亮劍》中真實展現了日軍善於拼刺刀和射擊精準的特點。在明治維新後,日本的中學生都要接受拼刺訓練,其拼刺訓練學習西方步兵操典,而在訓練中又加入武士道思想。戰時,日軍還經常使用俘虜進行活人刺殺。日本軍械專家還在學習西方步槍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本國人身體特點先後研製出村田式步槍和三八式步槍,這些槍槍身槍,並配備長刺刀,非常適合近距離搏殺。
實際抗戰中,中國軍隊大部分訓練不夠,營養不足導致身體素質較差,日軍普遍身強體壯、並且能夠幾人協同進行拼刺,中國軍隊和日軍拼刺刀經常處於下風,甚至7、8個士兵拼不過3個協同作戰的日軍士兵,甚至一些練過武術的也在和日軍拼刺時吃力。除了擅長使用大刀的29軍外,戰爭前期其它部隊很難在拼刺中佔到便宜。戰爭後期,隨著我軍訓練的提升,加之日軍戰力下降,我軍才可以在批刺刀中和日軍匹敵。《亮劍》中沒有看到一個中國士兵在拼刺中秒殺大片日軍的場面。
日本作為一個工業國家,在武器生產方面絕對領先中國,士兵的射擊訓練遠強於中國。二戰中前期參戰的日本兵,都要進行為期最少十一個月的軍訓,訓練科目包括基礎訓練和實戰科目。士兵最為基本的基礎技能訓練,步槍射擊訓練。300米的靶要求5發全中,其中三發要接近於現在的胸環靶的10環。除了射擊的精準,還要求射擊的速度,他們對於射擊嚴格要求,士兵們在必須在4秒的時間內,精準命中300米出現的隨機目標。抗戰前期的日軍普遍射擊精準,而且善於交叉掩護射擊。亮劍中李雲龍高度評價日軍的射擊精準,而不像抗戰神劇中,我軍動輒射殺日軍大堆。
電視劇《亮劍》劇照
《亮劍》真實再現了抗戰前期日軍的戰鬥力強的事實。抗戰前期,日軍的裝備遠遠超過中國軍隊。日軍一個聯隊的火力超過中國普通的兩個師,戰場中常出現日軍一個聯隊打垮國民黨2個以上師的情況。《亮劍》中對忻口會戰的描述符合這一點。日軍的恐怖戰力也讓八路軍吃過不少苦頭,在《亮劍》的李家坡之戰中,八路軍動用一個旅旅主力部隊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全殲日軍一個大隊。該戰例的原型是發生在1940年10月百團大戰時期的關家腦之戰。關家腦的戰況比《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更加慘烈。八路軍動用129師主力圍攻岡崎大隊長率600多人,最終沒能完成全殲,日軍100多人逃竄。八路軍遭受慘重損失,至今沒有準確數字。
抗日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們用數百萬生命、民眾付出3000多萬傷亡的代價換來的,我們的對手是那麼的強大,但是不屈的中國人民通過英勇戰鬥打敗了他們。今天,我們需要把真實的抗戰歷史講給下一代,一味把日軍刻畫得又醜又傻和低能實際上也是對先烈們的不尊重。願中國文藝界能夠多出抗戰題材經典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