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模範青年團」:拔刀亮劍強軍路)
新疆軍區某步兵團誕生於「黃麻」、「商南」起義,抗日戰爭時期組建的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電視連續劇《亮劍》中的部隊原型即為該團前身,曾被八路軍總部授予「模範青年團」榮譽稱號。
歲月流逝,部隊雖幾易番號,但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一直沒變。新時期,團隊秉承紅軍部隊光榮傳統,出色完成多項重大活動,連續9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團隊兩次榮立集體二等功,湧現出「獻身使命的模範團長」胡筱龍等一大批英雄模範。
觸摸亮劍精神的血脈根源
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讓觀眾感受到了我軍官兵的亮劍精神。作為部隊原型,團隊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培育出「命令面前沒二話,任務面前沒困難」的亮劍精神,成為獨具特色的團隊名片。
「亮劍精神來自於黨的締造和培育。」紅三連指導員李江微告訴記者,1934年底,該團紅三連的前身紅五軍團第13師39團五連在長徵途中為掩護全軍過湘江,一天內打退敵人多次反撲,最後全連只剩下20多人。戰後,連隊被紅一方面軍總部授予「紅五連」榮譽稱號。
80多年來,一代代官兵傳承和發揚著亮劍精神。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使命的模範團長」胡筱龍,是該團新時期湧現出來的發揚亮劍精神的典型代表。十年前,胡筱龍帶領部隊勇闖「死亡之海」,創下全軍第一次整團全裝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戈壁沙漠日行軍532公裡的全軍最高紀錄。
今年8月初,在紀念該團老團長胡筱龍犧牲十周年活動中,官兵代表一一上臺談體會,遞交矢志投身改革強軍承諾書。
「當兵生來為打贏,假如明天就要打仗,你準備好了嗎?」多次在上級軍事比武中奪冠、被譽為「全能武教頭」的機要股長蔡輝代表機關幹部發言時激動地說,「筱龍團長身上的亮劍精神我們永遠不會丟,他的充滿使命感的話語一直讓我熱血沸騰。」
鍛造敢於亮劍的血性底氣
1939年2月10日,在香城固伏擊戰中,部隊前身八路軍386旅新1團和友鄰部隊共擊斃日軍大隊長川上正光及以下官兵250餘人,俘敵8人,繳獲大量槍炮彈藥,而我軍僅傷亡50餘人。
戰鬥結束當天,陳賡將軍在日記中寫道:「這次戰鬥是我進入平原的第一次得意之作。」由於在戰鬥中打得勇、衝得猛,新1團被朱德總司令讚譽為「模範青年團」,後被八路軍總部授予「模範青年團」榮譽稱號。
「沒有過硬殺敵本領,哪有不畏強敵的勇氣?」團政委王寧說,只有平時從難從嚴在沙場鍛造鐵血品性,部隊戰時才能決戰決勝。
為解決信息化條件下戰鬥力建設的「瓶頸」問題,他們研究提出了「以訓帶教、課題研究、難點攻關」三種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逐項破解訓練難題,先後完成5類18種信息系統裝備與一體化指揮平臺的綜合集成,形成了戰鬥力建設新的「增長點」。
前年,部隊參加高原使命課題演訓,駐紮在兄弟部隊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一些初上高原的官兵一時不適應,睡不著、吃不下飯,團領導就挨個連隊轉,與戰友們促膝談心。各連隊開展吃飯比賽、吃苦精神評比等活動,互相激勵鼓勁。四個月的高原生活,官兵們刻苦訓練,創造了高原訓練演練多項紀錄。
領導帶頭亮劍傳人奮勇爭先
在1949年7月的扶眉戰役中,該團二連官兵用自創的「膏藥」戰術逼近敵人,前進一尺鞏固一尺,像一把鋼刀插進敵人心臟,瓦解了守敵防禦體系,戰後被六軍十七師授予「戰地鋼刀連」榮譽稱號。
「只有帶頭敢打硬拼的官,才有置生死度外的兵,敢於亮劍的血性是練出來的,更是帶出來的。」王寧告訴記者,強軍路上,靠著一級帶著一級幹,官兵一起摸爬滾打,部隊訓練熱情被空前點燃。
副團長高宏恩去年底被上級評為優秀幹部,今年由於年齡限制被確定轉業。離開部隊前,他依然保持衝鋒姿態,連續在戈壁灘上奮戰三個多月,與戰士們一起頂烈日戰酷暑,帶領偵察兵集訓隊加班苦練,直到每名官兵成績都達到優秀。
今年駐訓中,團領導主動與友鄰陸航、電子對抗等部隊聯繫開展聯合訓練,增加指揮員訓練難度,鍛鍊部隊複雜環境下的應急作戰能力。
近日,該團20名軍政幹部參加師參謀尖子比武競賽,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單人總分排名佔據全師第一、二、四、五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電視劇《亮劍》的劇照。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