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歷史上的原型戰鬥,又是怎樣的慘烈?

2020-12-25 騰訊網

深度

摘要:《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是李雲龍接替因楊村戰鬥失利的孔捷出任獨立團團長之後,打的第一仗,也是獨立團的翻身仗,那麼這一戰歷史上原型是哪一場戰鬥,和劇中表現的戰鬥又有什麼不同?

《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是李雲龍接替因楊村戰鬥失利的孔捷出任獨立團團長之後,打的第一仗,也是獨立團的翻身仗,那麼這一戰歷史上原型是哪一場戰鬥,和劇中表現的戰鬥又有什麼不同?

按照電視劇裡的說法,日軍山崎大隊孤軍深入根據地,八路軍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在李家坡圍殲山崎大隊。程瞎子的772團多次進攻,都沒有得手,於是旅長便改讓獨立團上。李雲龍在觀察了地形後,決定採取土工作業,將壕溝一直挖到距離日軍陣地只有20米的地方,然後由1營擔任主攻,首先一下子投出全部3600顆手榴彈,然後全團上刺刀,發起白刃衝鋒,一舉全殲山崎大隊。這一戰打得暢快淋漓,一下就把獨立團因為楊村失利而低落的士氣給重新振作起來,並從此在整個晉西北都名聲大噪。

先來說說這樣的劇情設定有什麼BUG,最大的破綻就是李家坡,顧名思義坡就是個山地,日軍守在山頭上,可不是雙方在同一平面的平地,那怎麼進行土工作業?而且日軍陣地肯定是會有縱深的,不會就只守一條戰壕,手榴彈確實可以扔二三十米,但在縱深五十米甚至更遠的日軍,手榴彈怎麼夠得著?等這一輪手榴彈投完,這些日軍馬上進入陣地,火力全開,獨立團要想衝過20米的開闊地,要付出多少傷亡?

按照劇中的情況,3600顆手榴彈就將日軍炸死了一大半,然後衝上去將剩餘的日軍三下五除二,乾淨利落解決了,根本就是神劇的路數。

李家坡戰鬥在歷史上確實是有原型的,那就是1940年10月百團大戰第三階段中的關家堖之戰,這一戰圍殲的日軍是獨立混成第4旅團的岡崎支隊。

李家坡-關家堖,山崎大隊-岡崎支隊,名字很相近,基本戰鬥背景也超不多。

接著,就來說說歷史上的關家堖之戰。

日軍在百團大戰的第一、第二階段遭到了很大打擊,隨即調集重兵對根據地進行報復性掃蕩,這樣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就轉為掃蕩與反掃蕩作戰。

10月17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很耳熟,在《亮劍》裡第4旅團這個番號就多次出現過,第一集蒼雲嶺突圍的對手坂田聯隊就是第4旅團的——派出三個支隊深入晉東南根據進行掃蕩,常規每個支隊都是以4個步兵中隊為基幹,加強1個山炮中隊、1個大隊炮小隊、1個機槍小隊,以及若干後勤單位,總兵力約700人,相當於一個加強大隊的規模。不過岡崎支隊在兵力調配上出了點問題,原先計劃來自其他旅團的2個步兵中隊沒有按時到達集結地點,只好臨時從坂井支隊中抽調1個步兵中隊來替補,而且岡崎支隊也沒有大隊炮小隊。

岡崎支隊最後的組成是3個步兵中隊(基本部隊是第226聯隊第12中隊,外加第41師團1個中隊和獨立步兵第12大隊1個中隊)、1個山炮分隊(來自獨立混成第9旅團)、1個工兵小隊(來自獨立混成第4旅團)、1個輜重兵小隊、1個無線電分隊和1個戰鬥救護班,總兵力535人,其中軍官19人。重武器有27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36具擲彈筒和2門山炮。支隊長岡崎謙受中佐是第37師團226聯隊副聯隊長。他在陸軍士官學校27期的同學中,很多人都已經是大佐聯隊長了,所以岡崎在同期同學中算是混得較差的,儘管他幾乎沒有獨立指揮部隊的實戰經驗,但日本士官學校的正牌科班畢業生,軍事戰術素養還是很過硬的,這點將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有很好體現。這也是岡崎第一次獨立帶隊指揮,而第4旅團之所以會派他來帶隊,主要是因為第4旅團當時作戰重點還是在中條山方向的國民黨軍,各部隊正牌主官都在留守,負責對付正面的國民黨軍。掃蕩八路軍根據地的各支隊大都是副職,這才讓岡崎有了第一次獨立帶隊作戰的機會。

10月20日清晨,岡崎支隊從武鄉縣東村出發,除了535名日軍外,還有300多名中國民夫負責運送補給物資,攜行彈藥量是每支步槍120發子彈,每挺輕機槍870發子彈,每挺重機槍7200發子彈,每具擲彈筒16發榴彈,每門山炮100發炮彈。山炮分隊的2門山炮和足夠支隊使用7天的輜重糧秣則由243匹騾馬馱運。

岡崎支隊進入根據地後完全是瞎打誤撞,但卻恰恰接連撲向了八路軍的要害之處。22日岡崎支隊在溫莊以北遭到八路軍386旅772團和決死一縱25團、38團的頑強阻擊,因為當時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就在溫莊東北約5千米的拴馬村!經過兩天激戰,八路軍在完成掩護總部機關撤離後主動撤出戰鬥。

這一戰史稱溫莊阻擊,與岡崎支隊正面硬抗的決死一縱25團傷亡很大,25團政委凌則之、2營教導員孫鹼犧牲,八路軍參戰3個團總共傷亡300餘人,日軍陣亡4人傷1人(日軍的傷亡數據來自日軍《晉南第八中隊史》)。岡崎支隊在八路軍撤退後,發現繼續向前山勢更加險峻,騾馬難以通行,才沒有繼續深入追擊。

25日岡崎支隊從東崖底出發,掃蕩七樹溝一帶,他並不知道這樣一路走去,已經摸到了被譽為八路軍「掌上明珠」的黃煙洞(也叫黃崖洞)兵工廠!黃煙洞絕對是易守難攻的地形,不然也不會被八路軍選為兵工廠的地址。但是由於守衛外圍天險一線天的2個連,一說是連長見日軍殺到嚇得臨陣脫逃,一說是部隊太過疲勞,疏於戒備而被日軍突破,反正岡崎支隊輕鬆通過了一線天。儘管隨後八路軍385旅和新10旅先後急調部隊趕來阻擊,但另外幾路日軍鈴木支隊、池邊支隊也正陸續趕來,所以八路軍在掩護兵工廠撤退後也主動撤出戰鬥。

這樣岡崎支隊於27日下午佔領黃煙洞兵工廠,繳獲手榴彈2000枚,子彈1萬發,其他各種物資幾十箱。雖然八路軍已經對兵工廠的重要設備和物資進行了轉移,損失的物資也不算太多,但這些物資對於3發子彈就要打場阻擊戰的八路軍來說,絕對是相當痛心的。

這樣一來,岡崎支隊便自然成為八路軍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肉中刺了。正在晉東南指揮百團大戰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早就有心一舉全殲日軍1個大隊,從而終結日軍以大隊為單位就敢入根據地掃蕩的作戰模式,迫使日軍改以更大兵力為單位才敢進入根據地,這樣對於機動兵力本來就單薄的日軍來說,將會大大限制其對根據地掃蕩的密度和強度,極大減輕根據地的壓力。這一思路可以說貫穿了彭德懷整個關家堖作戰的指揮。

28日彭德懷決心調集正在蟠龍鎮一帶休整的129師主力,堅決圍殲岡崎支隊。

在佔領黃煙洞兵工廠之後,岡崎支隊又和鈴木支隊、池邊支隊分開,於29日開始返回出發地武鄉縣東村,當天上午岡崎支隊一上路,就遭到了八路軍的攻擊,岡崎很快就感覺到了不妙,因為八路軍在攻擊中居然使用了迫擊炮,而八路軍只有頭等主力部隊才會有迫擊炮!他不敢戀戰,只是且戰且走,而且行軍速度很快,簡直是一路狂奔。到晚上8點30分左右,岡崎支隊到達關家堖,關家堖位於武鄉縣蟠龍鎮壁村以北約6500米,正是當時八路軍太行根據地的腹心地區。而所謂「堖」,就是指山頂是平地的山頭。這時岡崎發現,前面山地也已經出現八路軍,而身後的八路軍依舊緊追不捨。根據一天的交手,岡崎已經發現周圍八路軍部隊有好幾個團,還不是一般的八路軍,是八路軍的頭等主力,繼續行軍很有可能在半路上被絕對優勢的八路軍消滅,所以當機立斷下令搶佔關家堖,堅守待援。

一到關家堖,岡崎立即命令挖掘工事,日軍不顧一天行軍作戰的勞累,沒有休息就立馬動手,經過數小時作業,到深夜就已經完成了防禦工事,依託關家堖山頭的臺地挖掘了八卦形的核心陣地,可以由交通壕連接到臺地邊沿的陣地。所有戰壕都挖得很深,戰壕壁上還有很多能藏人的貓耳洞。所有機槍、火炮都至少有兩個掩體。山腰的窯洞全部打通,每個窯洞都構築有射擊孔,窯洞前挖了防彈壕,在通往山上的唯一道路兩旁,各有四個窯洞被改造成配置機槍的暗堡。在關家堖山腳還挖了300多個散兵坑,圍繞山頭形成外圍陣地。形成山腳外圍、山腰窯洞、山頂核心的三線陣地配置體系。日軍的這番辛苦確實沒有白費,這些防禦工事給後來八路軍的進攻帶來了巨大困難。

岡崎支隊在關家堖還有500多人,可見之前的溫莊和黃煙洞戰鬥損失很輕微。

就在岡崎支隊抓緊時間修築工事的同時,八路軍9個主力團(129師386旅772團、16團,385旅769團、13團,新10旅28團、29團,決死一縱25團、38團,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外加總部炮兵團,總兵力近2萬人也已陸續趕到,彭德懷也趕到了距離關家堖只有2000米的石門村,親自坐鎮指揮,並於當晚9時下達作戰命令:30日晨4時開始總攻擊,以386旅、決死一縱及總部特務團為左翼,385旅、新10旅為右翼,不惜一切犧牲傷亡,徹底將關家堖之敵消滅淨盡。這份命令的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凜凜殺意!

日軍挖完工事仍沒有閒著,岡崎發現在關家堖南坡對面的峰堖(又叫柳樹堖)比關家堖還要高,一旦被八路軍佔據,威脅極大,所以立即派出1個中隊趁夜偷襲峰堖。

此時守備峰堖的是決死一縱25團2營,當晚10點多日軍從峰堖西側一條偏僻小道摸上山,2營還以為是來防防的友軍,連口令都沒問就起身走人。日軍卻突然發難,也不開槍,挺著刺刀就衝。2營毫無防備,被打個措手不及,將這樣重要的山頭稀裡糊塗地送給了日軍。接到報告,氣得386旅旅長陳賡破口大罵,「娘賣逼!這樣蠢豬式的營長該殺頭!」更要命的是,2營並沒有第一時間乘日軍立足未穩發起反擊,而是直到次日凌晨4時才發起反擊,日軍利用這幾個小時已經挖好了工事,站穩了腳跟。結果2營遭到日軍猛烈火力射擊,付出很大代價才衝到山腳下,又遭到日軍密集手榴彈殺傷,一直打到天亮都沒能奪回峰堖。這就使日軍在關家堖和峰堖形成犄角之勢,能夠相互以機槍火力支援,給八路軍的攻堅造成了很大影響。

由於峰堖丟失,打亂了八路軍的原定計劃,30日4時的總攻只得臨時改為由總部特務團進行夜襲。特務團2營6連利用夜色悄悄接近日軍在山腳的外圍陣地,一舉打開突破口,乘勢向山上衝擊,但在山腰的窯洞遭到日軍頑強抵抗,八路軍即使攻下一個窯洞,不但遭到其他窯洞的側射火力,還遭到日軍從緊鄰窯洞的反擊,只能是逐窯爭奪,眼看傷亡越來越多,卻無法肅清這片窯洞,團長歐致富只得叫停了進攻。

30日天亮後,決死一縱25團、38團全力猛攻戰場制高點峰堖,38團數次強攻,傷亡慘重,一線戰鬥兵幾乎都拼光了,團長蔡愛卿組織幹部突擊隊,結果傷亡數十名營連幹部依然毫無進展。25團連續組織7次衝鋒,直到黃昏時分,才衝上峰堖山頂陣地,但又被日軍以白刃戰趕下山頂,損失慘重。

關家堖打得更為慘烈,772團、16團在東南,769團在西北,總部特務團在東北,新10旅在西面發起總攻。首先是新10旅28團投入進攻,幾次進攻均未奏效。這時日軍飛機飛臨戰場,28團沒見過這陣仗,在日軍飛機掃射轟炸下幾乎全線崩潰。接著上場的是386旅的頭號主力772團,總部炮兵團這回也是下了大血本,投入6門山炮和多門迫擊炮進行炮火支援,但是772團沒有步炮協同經驗,不等火力延伸就衝了上去,結果最先衝鋒的1營被自己炮火砸個正著,轉眼間就傷亡上百人。接著3營也投入進攻,直打到下午2點,1營基本打光,1連原有70多人只剩3人;3連50多人連傷員在內只剩3人;4連68人只剩下4人。戰前全營近200人,最後沒帶傷的還不到10人。

385旅769團是從關家堖北面進攻,這個方向山勢陡峭,攻擊路線狹窄,只能採取波浪式攻擊,一波失敗,再上一波,數度猛攻,還是毫無進展。最後是1營從側面土坎上隱蔽挖出一條小路,乘日軍被正面進攻吸引之時,衝上去3個連,但日軍立即在北坡墳包上架起機槍進行火力壓制,1營攻擊的路線毫無遮掩,就是趴在地上都會被打中,進攻部隊又非常密集,傷亡很大。幾次攻擊都沒得手,只佔領了墳包北面一小部分陣地。

見到自己部隊傷亡如此慘重,386旅旅長陳賡和129師師長劉伯承都向彭德懷提出,放棄強攻,把岡崎放下山來,另選有利地形再打伏擊。但彭德懷堅決反對,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彭德懷拍著桌子撂下狠話:「拿不下關家堖,撤銷番號,殺頭不論大小!」話說到這個地步,再沒什麼好說,經過短暫調整,16時八路軍發起最後的總攻,772團、16團、38團、25團各拼湊出1個營,協同769團2個營對關家堖發動猛攻,八路軍接連發起18次衝鋒,各部傷亡極其慘重,直到入夜,才衝上了關家堖主陣地,與日軍在山頭上展開了慘烈衝殺。根據日軍戰報,當天子夜1點多是最危急的時候。岡崎謙受就在這輪總攻中被擊斃,但日軍本身就來自幾個部隊,即便主將陣亡也沒受多大影響,在各自中隊長的指揮下,依然在頑強抵抗,甚至連傷兵都上陣,多次用白刃肉搏逼退八路軍的進攻,這樣撐到了天亮。

31日,日軍的援軍已經逐漸趕來,其中田中支隊已到達洪水鎮以北4千米。八路軍深知只要再努把力就能衝上山頂將日軍完全殲滅,但部隊傷亡太大,像25團、38團甚至全團連機關勤雜人員在內,剩下都不到300人。這最後一把力實在已經沒有了。到下午4點,日軍援軍已經逼近,心有不甘的彭德懷也只好含恨下令撤退。

11月1日,岡崎支隊殘部約400人在鈴木支隊接應下,回到洪水鎮。關家堖之戰至此落幕。

此戰,官方戰史記錄斃傷日軍400多,自身傷亡600多。日軍的戰報確認岡崎支隊在關家堖戰鬥中陣亡52人,受傷97人,失蹤2人,合計151人,約佔關家堖之戰參戰總人數(約520人)的30%。日軍的傷亡數字出入還不算太大,但八路軍600人的傷亡數字卻是一直飽受質疑。由於篇幅所限,對八路軍確切的傷亡數字,以後本號會專門寫篇文章來分析。

八路軍參戰9個團,實際參加關家堖一線作戰的有7個團,總兵力約1.5萬人,還有總部炮兵團,山炮一天就打了200發炮彈,這在八路軍來說,都是非常奢侈的土豪仗了,最終都吃不掉區區500日軍的岡崎支隊。可見,《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和歷史上的原型戰鬥關家堖之戰相比,確實差得太大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亮劍》就是部神劇。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李家坡之戰難打:李雲龍的手榴彈不行,王雲山的榴彈炮能打贏嗎?
    李雲龍一生最值得回憶的兩次大戰,除了被戲稱為「平安格勒戰役」的殲滅山本一木特工隊之戰,那就是圍殲山崎大隊的李家坡之戰了——殲滅常乃超的暫七師是摟草打兔子,奇襲楚雲飛師部,結果是兩敗俱傷,至於在突圍戰中一炮幹掉坂田聯隊長,那是一種冒險,如果柱子第二炮打不中,李雲龍也就沒咒兒念了。
  • 電視劇《亮劍》中對日軍的真實描述
    2005年出品的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上映之後就一直被廣大觀眾朋友們喜愛。該劇也被公認為國內的經典抗戰電視劇。該劇之所以成為經典,除了演員們通過精彩的演技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抗戰的偉大民族精神之外,更在於《亮劍》中對我們曾經的敵手日軍的描述也尊重歷史、貼近歷史,讓觀眾朋友們能夠真實地了解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
  •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並不是靠3600顆手榴彈
    許多人說《亮劍》實在也是抗日神劇,由於內部的少許戰鬥細節處分,並不合乎現實。好比李家坡一戰,李雲龍帶領自力團,行使3600顆手雷全殲日軍的戰績,被覺得是浮誇的處分。單單就這個後果而言,確鑿李家坡之戰中李雲龍的土工作業加手榴彈戰術,確鑿有些潦草,在經歷上更找不到詳細的戰術實例。尤為是李家坡之戰這場戰鬥的經歷原型,乃是經歷上聞名的關家堖戰鬥。
  • 《亮劍》中山崎大隊的原型:慘烈的關家堖戰鬥,敢打硬仗的八路軍
    熟悉《亮劍》的朋友都知道,身為團長的李雲龍,曾經與政委趙剛、副團長孔捷有過一次經典對罵。因為主攻任務沒搶下來,李雲龍破口大罵,「  你咋不敢和旅長吵一架  」。
  • 《亮劍》中的772團跑龍套?其實比起獨立團,人家才是精銳
    我們都知道《亮劍》這部電視劇,其雖然是虛構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劇中人物都有歷史原型,很多戰例也都是有原型戰例的。因此電視劇中的一些場景在歷史上是能找到真實的歷史源頭的,不過由於藝術創作的緣故,倒不一定符合事實。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肯定會對裡面八路軍幾種不同團有點印象。
  •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是誰?
    相對於各種各樣的抗日神劇,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等一系列抗日好作品,慢慢回歸到了觀眾視野中,尤其《亮劍》被翻盤了n遍後,大眾更是認可了李幼斌版的《亮劍》,劇中李雲龍的形象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獨立團內賞罰分明,在戰場上一往無前的氣魄,令人折服,但是這個李雲龍在歷史中,真正的原形是誰?又有哪些驚天動地的故事?李雲龍原形名叫王近山。
  • 《亮劍》也是抗日神劇?因為他用普通步槍500米爆頭日軍?
    就像56式衝鋒鎗是ak47的仿製品一樣,漢陽造步槍也屬於仿製品,其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清政府於從1896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直至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漢陽造在中國軍械歷史上有五十多年的存在歷史,是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輕武器。
  • 亮劍中的楚雲飛一共有五個原型,分別是歷史上的何人
    那麼,在歷史上,楚雲飛是否真有其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楚雲飛的人物形象、人生軌跡,我們實際上是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的。 筆者歸納了一下,楚雲飛這個人物,取材於五位歷史人物的事跡,他們究竟是哪些人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亮劍》中的六大真實歷史事件
    眾所周知,這部電視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其中李雲龍主要原型為王近山將軍,劇中情節還大量選材於真實歷史事件是該劇的一大特色,下面我們來聊一下這些真實的歷史事件。    1.第1集:時任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李雲龍與坂田聯隊交戰,從正面突圍並用一發迫擊炮擊斃坂田在內的日軍軍官。
  • 從孔捷至兩位原型肖全夫、傅崇碧,暴露出志願軍戰場上的短板
    孔捷堪稱是《亮劍》之中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遇到山本一木的特工隊被打了個200比0,在朝鮮戰場上一個師吃不下美軍一個營。孔捷與他的兩位原型,肖全夫、傅崇碧將軍極為相似,都在抗美援朝戰爭之中,因為部隊的裝備落後而傷亡慘重。
  • 亮劍中,李雲龍、趙剛、楚雲飛、孔捷、丁偉的歷史原型分別是誰
    亮劍中的各個人物形象十分鮮活飽滿,看得出編劇和導演是十分用心的,而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也為這些角色注入了生命力,使得這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經久不衰,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亮劍中的人物,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有些人物是存在的,比如說師長,就是劉伯承元帥,副總指揮,就是彭老總,旅長,就是陳賡大將。
  • 《亮劍》獨立團的武器裝備在抗日軍隊中處於什麼水平?只排第三檔
    但是很多人也是疑問,獨立團的武器裝備在抗日軍隊中處於什麼水平?其實只能排在第三檔。,而李雲龍的獨立團經過從剛剛經歷敗仗,士氣低落的階段,到之後李家坡之戰,獨立團反掃蕩突圍,最後平安縣城戰役發展到巔峰,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談一談這三個階段。
  • 《亮劍》中山本一木的特種部隊,其歷史原型更是陰險狠毒
    大家好,我是滄海君,很多粉絲問我:《亮劍》之中山本一木的特種部隊有原型嗎?滄海君去查了一下,還真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支特種部隊的故事。《亮劍》之中山本一木的特種小分隊,全部是德國軍校留學歸來的高材生,他們不但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而且配備了最先進的美式武器。甚至他們用戰俘來進行殺人訓練,尤其精通山地作戰。孔捷的獨立團和它第一次交手就損失慘重,一個小分隊幹趴下一個團,足以說明這支特種部隊的厲害。在真實的歷史上,這支特種部隊的原型叫做「益子挺進隊」。
  • 《雷霆戰將》因為和歷史相差太大而被停播,那些火爆劇就好了嗎?
    先來說《亮劍》,老周一直認為《亮劍》堪稱「神劇」的鼻祖,當然《亮劍》沒有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手雷這些一眼就看穿的雷人橋段,但在深層次,內容上和歷史真實的差距,也同樣懸殊。 李雲龍當上獨立團團長後的第一仗,李家坡圍殲日軍山崎大隊,這一戰的原型是1940年10月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關家堖之戰,真實的關家堖之戰,八路軍投入了7個主力團,還有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炮火掩護(山炮就打了三百發),圍攻日軍岡崎謙受中佐指揮的岡謙支隊五百人,激戰兩晝夜,日軍援軍趕來,關家堖上岡謙支隊還有一百餘人的殘部
  • 電視劇《亮劍》中的部隊原型如今怎麼樣了?
    (原標題:「模範青年團」:拔刀亮劍強軍路)新疆軍區某步兵團誕生於「黃麻」、「商南」起義,抗日戰爭時期組建的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電視連續劇《亮劍》中的部隊原型即為該團前身,曾被八路軍總部授予「模範青年團」榮譽稱號。歲月流逝,部隊雖幾易番號,但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一直沒變。
  • 亮劍中丁偉的原型是誰?以一個師兵力橫掃一個軍是否真實?
    ----李雲龍01說到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必然離不開《亮劍》。如果你是從頭到尾看下來的,你會發現有很多精彩的場面。當初軍事學院老戰友聚在一起閒聊,丁偉說到了一個師橫掃廖耀湘的一個軍。很多人有疑問,是不是真的這樣,有沒有吹牛的成分?
  • 《亮劍》中的山崎大隊,擁有500官兵,被輕鬆打贏,現實中又如何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每每想到戰爭,我總會想到張籍的這句詩——「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之所以想到這句詩,主要是直觀說出了戰士之難,戰場之險。只要是戰爭爆發,國家和人民的損失都是最大的。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就損失慘重。受到很多影視作品影響,很多人覺得日軍不堪一擊。事實上,兩軍交戰在一起,我軍4個人才能換掉敵軍一個人。
  • 《雷霆戰將》因為和歷史相差太大而停播,那些火爆劇就好了嗎
    先來說《亮劍》,老周一直認為《亮劍》堪稱「神劇」的鼻祖,當然《亮劍》沒有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手雷這些一眼就看穿的雷人橋段,但在深層次,內容上和歷史真實的差距,也同樣懸殊。 李雲龍當上獨立團團長後的第一仗,李家坡圍殲日軍山崎大隊,這一戰的原型是1940年10月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關家堖之戰,真實的關家堖之戰,八路軍投入了7個主力團,還有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炮火掩護(山炮就打了三百發),圍攻日軍岡崎謙受中佐指揮的岡謙支隊五百人,激戰兩晝夜,日軍援軍趕來,關家堖上岡謙支隊還有一百餘人的殘部,彭德懷只好飲恨下令撤退——這一戰被認為是彭德懷一生四大敗仗之一,而在《亮劍
  • 《亮劍3》的劇情,還真挺亮的
    我們知道,在真實的抗戰中,日軍雖然殘暴無比,但戰鬥力還是有的,否則抗戰也不會打了14年之久,我們更不會付出3500萬軍民傷亡的代價。這部名為《雷霆戰將》的電視劇,還有個別名是《亮劍3》,既然是延續了亮劍的創作思路,那我們也不妨先看看老版《亮劍》中對日軍的刻畫。
  • 《亮劍》後勤部長張萬和是什麼級別幹部?他在1955年會被授什麼銜?
    《亮劍》後勤部長張萬和是什麼級別幹部?他在1955年會授什麼銜?眾所周知,在《亮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角色,尤其是像那些只出現過幾個鏡頭的配角更多,其中在第三集中出現的後勤部長張萬和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出現,其實就是為李家坡之戰,李雲龍能全殲日軍山崎大隊而做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