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的師團長從軍銜上來說相當於我軍的軍長,但其戰鬥力相當於我們的2-3個軍。
二戰時期日軍的編制從高到低是這樣排序的: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如果單從名稱和級別來看,正好和我們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相對應。
而師團位於編制中的第二級,其名稱中又有一個「師」字,所以很多人認為日軍的師團和我軍的師是一樣的。
其實不然。日軍師團的編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
甲種師團的戰鬥力最高,一般情況下所轄兵力接近3萬人,最有名的當屬「板垣師團」。以這個標準衡量,日軍甲種師團的編制規模相當於我們的1個滿編軍。不過我們要想和甲種師團正面作戰,至少得投入5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勉強一戰。如果低於這個兵力投入,打都沒法打。
乙種師團次之,其所轄兵力一般情況下為2.4萬人左右。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是早期侵華日軍的「常設師團」,也是主要進攻力量,我軍正面戰場主要面對的敵人就是他們。
剩下的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行整合擴編後出現的。兩者的兵力大致維持在一萬人左右,有時僅為8000人左右,和我們的一個師差不多。由於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大量補充了新兵,戰鬥力和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不可同日而語。他們主要用於維持後方秩序,機動作戰,正面攻堅能力就差很多了。
現在的日本自衛隊仍然保留了師團這一編制。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人數近15萬人,設有10個師團以及許多師團以下的獨立單位。所以目前日軍的一個師團的編制大概不到1萬人,和我軍的一個師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