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生慣養的孩子,光憑懲罰是沒用的

2021-02-06 範津Andy青少年心態素質訓練

如果你是一個很愛孩子的人,或者你比較勤快,又或者家有老人、保姆幫著料理生活,家庭看起來安逸溫馨,你會發現,孩子會變得有一些嬌生慣養。

尤其是當你很累的時候,還要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就會變得很沮喪,想大喊大叫,甚至要懲罰他們。但這種做法根本不會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能幹,還會讓你心生內疚感。作者Katie Hurley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她也遇到了差不多的問題,來看看她是怎麼訂製改造計劃的吧。

一、勤快的媽媽會引發孩子的惰性

我是一個很喜歡鋪床的媽媽。每天早上我都進入自動操作模式,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把每個房間的床都鋪得平平整整,讓每間臥室都看上去舒舒服服。

這個做法聽起來很無害吧?可是直到有一天,我快要遲到了,於是我衝著孩子們大喊,快把自己的床鋪好,穿上鞋子,坐到門口的車上去!他們卻一臉茫然地盯著我。雖然他們平常很感謝我總是把床鋪得「乾淨又整潔」,但我卻完全忘記了退後一步,教教他們如何鋪自己的床。所以當那天早上我衝著他們大喊大叫,讓他們代替我完成當天的任務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不用說,那天我們改變了原本出行的計劃,我們待在家裡,我花了些時間教他們如何自己鋪床。現在他們已經學會鋪床了,他們都感到很驕傲。

我的孩子是否因為他們之前都不用自己鋪床而獲得了不鋪床的特權?確實,對於這些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剝奪了他們的權利,只因為我自己喜歡做這件事,我奪走了他們學會新的生活技巧、承擔更多生活責任的機會。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習慣為孩子完成所有的事,並且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感到他們有權利享受特權。天長日久,這種「特權意識」可能會變得很嚴重。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向後退一步,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擔責任,而不總是為他們擦屁股,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事,對他們的要求有求必應。

二、關於管教孩子的真誠建議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特權」的問題。嬌生慣養的孩子很容易讓他們的父母感到挫敗,因為這些家長平常為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已經精疲力盡。而情緒沮喪的父母更容易對孩子大喊大叫,並對孩子採取過度的懲罰,這些策略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幫助,只會導致孩子害怕懲罰,而不會促使他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們不只是為了向你要一根棒棒糖,或者讓你批准他們去參加一個派對,」McCready說,「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其實他們是為了得到內心渴望的歸屬感和彰顯自己在家裡的重要性。」

在這裡不建議家長只是單純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懲罰,或是持續地對孩子的正面行為進行獎勵,下面列出了幾項具體的策略,督促家長們用正面的育兒方式來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擺脫享受特權、嬌生慣養的壞習慣。

「真相就是,每個階段的孩子,不管是剛學會走路的幼兒還是青少年,都喜歡使用自己的『特權』,而且你不跟他們幹一場『硬仗』,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權力的。」McCready說。但還是有一些方法能通過一家人的努力來幫助孩子擺脫這種對特權的依賴性。

讓我們來看看這位育兒專家的工具箱裡都有哪些好辦法吧。

三、六大改造方法

1.「身心靈」時間

現在的家長們都忙得不可開交。總有些事情要做,有些地方要去。在這種忙忙碌碌的狀態下,父母很難有機會與孩子建立有意義的連接。

也許在你看來,你的孩子一直在不恰當的時機持續不斷地騷擾你,但在孩子的心目中,他們是在嘗試與你建立更深層的聯繫。

McCready建議家長們每一天都為每一個孩子抽出10分鐘時間,一天至少一次,如果能有兩次當然最好。把所有會分散注意力的設備都關掉,以孩子喜歡的方式跟他相處。如果他喜歡摺紙飛機,那就一起來摺紙飛機。如果她想在雨中跳舞,你就陪她一起跳舞。通過陪在孩子身邊,專注地與他共度一段時光來給親子之間建立起有意義的連接。

2.避開爭端

你是否經常覺得育兒的過程就是權力之間的鬥爭?你不是一個人。孩子們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會不斷測試你的底線,看看到底能讓你做出多少妥協。這很正常。但你該如何回應?反過來測試他們的底線?這不是正確答案。

當你和孩子為了一個冰淇淋蛋筒而展開權力的鬥爭的時候,你們兩人的交流在一來一往之間很可能演變成一場尖叫大賽。McCready建議你避開這種權力的較量。做出一個決定,並且堅持這個決定。不要把自己捲入爭論中去。

3.利用家庭環境

我想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家裡有一個田螺姑娘,或者至少能多幾個幫手在準備晚餐、打掃房子和在做各種雜事的時候幫幫忙。好消息是,孩子們是很好的幫手,只要你知道如何授權給他們,同時我們應當把家庭環境營造得更適宜孩子的成長。

在家裡,我把盤子和碗都放在孩子能夠得著的地方,這樣他們就能在吃點心的時候自己準備碗筷。所有的玩具收納箱也都放在孩子夠得著的高度,讓他們自己承擔起收拾玩具的重任。

試著從孩子的角度來打量一下家中的環境。對家裡的環境做一些必要的調整,讓孩子能參與到家務中來。

4.少說「不要」

孩子每天都會聽大人們念叨什麼事情他們不該做。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而有些時候我們只是為了節省時間、避免麻煩,儘快把事情做好。不管理由是什麼,家長們每天都要說很多個「不要」。

不如改變一下你的思維模式,把「不要」換成「要」。教會孩子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以此鼓勵孩子去承擔更多責任,完成更多任務。

5.花一些時間「培訓」孩子

在鋪床這件事上的失敗提醒我去反省,有哪些事是孩子可以做,但我還沒有教過他們的?他們很喜歡在我折衣服的時候在旁邊一起折,這說明他們在我洗衣服的時候能幫上大忙。而我發現教會他們如何操作洗碗機,如何炒蛋以及如何製作烤奶酪更能讓他們獲得信心,並加強他們在家中的責任感。

6.多讓孩子做決定

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己決定的事情不多,這有時候會讓他們感到沮喪。避免對孩子過於溺愛的方式之一就是儘量允許你的孩子作出自己的決定。

先從一些小事情開始,比如他們想要什麼樣的髮型,想穿什麼衣服,再到大一些的事情,比如讓他們選擇在家裡承擔哪些家務。我女兒頭一天跟我說她想學會如何使用拖把,我聽進去了,第二天我就讓她用拖把把臥室拖了一遍。

如果可以的話,請各位家長多花一些時間來教孩子,並且鼓勵他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而我們家長就退後一步,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就好。

由此你會發現,不僅自己可以對於孩子省心了,孩子好像也長大了,懂得關心家人了。家裡的家務事或者其他事也變得不是那麼煩人了,大家可以一起行動起來。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親愛的家長們:

樂道力行繼第一本書《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熱賣後;在眾多家長的期待下,再次推出了家庭教育系列第二本書《家庭教育·化解危機》。

近些年來,許多家庭教育中出現了許多「危機」:表現在對於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缺乏清晰的認識,看不到問題背後的原因。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可以受益,範津導師把近十年來在家庭教育領域的心得集聚在一起,再加以理論闡釋,由此形成本書— —《家庭教育·化解危機》。

1.本次眾籌的發起,期待有更多的人支持家庭教育事業,推廣家庭教育意識,為中國人的幸福做貢獻,為提升全民素養做貢獻。

2.買書贈送微信沙龍免費聽課及讀書會交流群,群內有專業家庭顧問老師悉心指導家庭教育難題。

3.父母專項測試:你是合格的父母嗎?上百道的章節測試題,隨時測試,了解自己,發現自己並有針對性提升,加強相關教育的學習。

4.簡單實用的學習方式:不只是案例+理論的形式,同事是一本可實時評測的工具書,指引家長找到正確的方向去教育孩子。

樂道力行傳播善智慧需要您的支持!《家庭教育·化解危機》正在眾籌中,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馬上購買或支持!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打開連結即可馬上支持眾籌《家庭教育·化解危機》










相關焦點

  • 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聽專家和你分析分析
    經常打罵孩子與嬌生慣養的養育方式在中國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是很極端的,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問題。有些父母說:「看見孩子在我跟前搗亂,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搞破壞的時候控制不住,就想打一頓,但是打完又後悔。」孩子闖禍不聽話的時候父母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想打孩子?
  • 被打罵的孩子和被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鄰居有個奶奶,只要孩子一哭,馬上就會變著花樣哄孩子,時間一長,孩子竟然能夠以哭來威脅大人了。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呈現出這兩種的方式,一種是打罵,另一種則是嬌生慣養。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這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實質上這兩種教育都會對孩子產生危害。那麼,這兩種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是什麼的呢?
  • 嬌生慣養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
    名人和富裕家庭容易出現子女嬌生慣養問題,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又怎麼樣呢?過去我們常說:富家出嬌子,窮家出驕子!窮人家裡經濟條件差,培養的孩子從小就能夠吃苦做事有韌勁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往往這樣的孩子最後都能成為人中驕子。 富人家裡條件好,從小就高消費 ,生活就奢靡, 嬌生慣養, 不知道人生的艱難 ,不能吃苦,所以這樣的孩子很難成大器。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身為寒門的父母一輩子窮怕了,越是經濟上貧瘠,就越是擔心自己孩子受委屈,總覺得自己對他們有所虧欠。
  • 嬌生慣養,不是逆子就是兇器—孩子悲劇的人生或是你一手造成
    我國現已實行二胎政策,但部分家庭仍是一個孩子,或也有兩個或三個孩子的,但對最小的孩子,也如同一胎家庭一樣溺愛,從小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學無術,父母一味慣養,最終親手毀掉孩子。或許你會覺得你沒有嬌生慣養,你對孩子教育嚴格,但這裡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人,這裡說的是社會現象之一。案例1:以前計劃生育嚴格,許多父母想盡辦法,要多生幾個孩子,在我看來,不是不能,而是要對孩子將來負責,曾有這麼一個家庭,已先後有了四個孩子,兩個女孩,兩個男孩,但這對夫妻還是想再生一個。
  • 父母養育孩子的路上,不要讓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
    可這樣的缺課之下,容易讓孩子滋生嬌生慣養的行為,一有點不舒服就開始請假,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業,還不能很好的學會克服困難,養成堅持上學的習慣。當然,也並不是說孩子生病了,就一定非得讓孩子上學不可,只是有一些輕微不適,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還是有必要讓孩子繼續堅持。
  • 《紅樓夢》: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
    圖:電視劇《紅樓夢》看了《紅樓夢》,小編覺得,「中國式客套」似乎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什麼是「中國式刻套」呢?而賈母聽了王熙鳳的這個說法,反而說「快帶了那孩子來,別唬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那裡見的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見的,他老子娘豈不疼的慌?」接著賈母又叫賈珍去把那個可憐的小道士帶到賈母面前來。而那個小道士「還一手拿著蠟剪,跪在地下亂戰。」顯然是被嚇得不輕。賈母因此叫賈珍把小道士拉起來,又想問一問小道士幾歲了,可憐小孩子被嚇得說不出話來。
  • 孩子嬌生慣養不是富養,爸爸媽媽認識本質,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有位媽媽吐槽,婆婆溺愛孩子,她這個當媽的不敢說,一說就成惡人了。婆婆說,女孩子就是要嬌養,再說了「女孩要富養」,又不是男孩子,還可以敲打敲打。這位媽媽苦惱啊,女孩要富養,她認同,但是婆婆的這種嬌養法,真的很不認同。沒錯女孩天生是被呵護被寵愛的,對女孩是要嬌養的。我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是富養與嬌生慣養是兩個概念。
  • 當今社會,嬌生慣養只會讓孩子變得更糟糕
    讓人恐懼的是,孩子的父母親還一直這樣縱容他們亂花錢,其實這種嬌生慣養長久下去,最終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雖然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但是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去養孩子,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糟糕。就我個人而言,我身邊有窮人與富人這兩種典型的嬌生慣養的例子:富人家的嬌生慣養我有個同學的親戚,家裡面特別有錢,要什么爸媽都會給他買什麼,不會因為貴而放棄自己想要的。到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一個月要花幾千塊,而且是無節制的,襪子不洗,穿一次就扔了,內褲也是。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幾招「邪惡」懲罰
    輕了,不但沒用反而讓孩子鑽了空子、蹬鼻子上臉;重了,自己心疼不說,還會使他們那「幼小而脆弱的心靈」受到嚴重的打擊。這不由得讓家長們吐槽:「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難帶?!!」懲罰的藝術要我說,懲罰,是一門藝術!在跟大家深入探討這門藝術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懲罰的原則:1千萬別手欠打孩子都是沒辦法的表現,打皮實了,看你還怎麼教育!
  • 不要把孩子嬌生慣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公子!
    講述這個案例就是想告訴各位媽媽,不要把孩子嬌生慣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公子。一方面咱家沒有背景,咱自己不是李剛,以後孩子不能直立肯定會在社會吃更多的苦頭。另一方面慣子如殺子,你真的只會害了孩子!我去採訪小王時,小王哭得泣不成聲。
  • 嬌生慣養的孩子 更有可能遭遇不幸
    當一位母親不是不關心孩子,而是過度關心孩子時,她就會從另一條相反的道路偏離自然。
  • 走進胡可和沙溢的豪宅,孩子從來不嬌生慣養,兩個兒子都睡雙層床
    走進胡可和沙溢的豪宅,孩子從來不嬌生慣養胡可和沙溢的孩子非常可愛整體上看,大家不難發現,其實胡可和沙溢家的面積並不是很大,所以兩個兒子是睡在一起的,利用雙層床裝修,空餘多來的空間設計成書桌,給孩子提供學習寫字的地方
  • 慣子如殺子,別讓你的嬌生慣養害了孩子!
    嚴師出高徒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懂,那麼作為一個家長,孩子最親密的人,最大的依靠。更應該是嚴格的!小編作為一個90後,在十八九歲就明白了下一代人的競爭該是多麼激烈。有些孩子在八九十,就精通舞蹈/鋼琴/英語等等,非常的優秀。再回想我們八九歲在做什麼?可能還在玩過家家。
  • 女人嬌生慣養點怎麼了?
    後來我問他,你媳婦一直都這麼嬌生慣養嗎?他點了一支煙吸了一口接著說,現在我對她的好都是在為她的青春買單,我特別喜歡她現在的樣子,現在有些男人很自豪地會和我說,我家的媳婦以前嬌生慣養的,後來跟了我,啥家務都會做了,會洗衣做飯,會帶小孩,在家也知道怎麼和我媽講話,然後特別驕傲,不見,你覺得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嗎?把一個在娘家嬌生慣養的姑娘變成了洗衣做飯帶孩子看你臉色做事的保姆,算成功嗎?
  • 孩子「該打就要打」?李玫瑾關於懲罰的解釋,是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而是當今的環境,故意誇大了打孩子的種種負面作用,從而形成了一種風氣;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關於懲罰的問題,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過。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言下之意,正是在強調要讓孩子知道怕,知道規矩不能違背。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能讓孩子清醒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姑息。
  • 講個故事給你聽,看看嬌生慣養的孩子是如何製造悲劇的……
    #作妖的孩子#在一個足浴店,聽到足療技師講述了她自己的故事,聽後頗有感觸。特別是對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以及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定有深刻的警示性。技師姓名不詳,但是卻有碩士肄業學歷,學的是電子商務。被父母溺愛的孩子,以後肯定會吃虧。家長捨不得管教孩子,那就只能靠社會和災難來敲打孩子了。每當看到有被父母寵溺的孩子在生活中作妖,我就會想到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這個孩子會有怎樣的未來,是否會有殘酷的現實來降伏此等妖魔。
  • 「嬌生慣養的孩子沒有愛!」從一句話談當前社會孩子教育
    我們不僅要啟發孩子智慧,學習知識技能,更要讓孩子樹立人性善良,孝敬長輩,仁義禮智等正確觀念,為孩子以後讀書做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縱觀當前社會孩子教育,有喜有憂,喜憂參半。他根據自己教育經驗體會,感慨地說:「嬌生慣養的孩子沒有愛!」他還說雖然不能以一概全,但是現在很多孩子確實被寵慣壞了。該培養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長大包大攬,從小不讓孩子做家務,不參與任何體力勞動,以至於有些孩子老大不小,連自己的髒鞋、臭襪子、內衣褲都不會洗涮,更不知道世道的艱難,生活的甘苦,更不用說為人處世之道了。
  • 兩年前那四個拒服兵役的年輕人,對他們的懲罰是什麼?咎由自取!
    許多沉溺在祖國和平安樂的年輕人,好吃懶做,嬌生慣養;許多父母為了改變孩子的這種精神面貌,就把他們送進部隊,往往絕大多數這樣被送入部隊的年輕人,經過了部隊大的教育和鍛鍊,成功蛻變。不僅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退伍歸家後更是痛改前非,勤奮向上,刻苦學習,成功地被改造成為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棟梁之才。然而,在2018年,有四個年輕人,讓人民軍隊和全國人民大跌眼鏡,大失所望。
  • 「我的兒媳真沒用」——是你兒子太廢物
    房子車子是我們買的,生個孩子月月還得我們老倆口倒貼錢,我們這是上輩子欠他們的嗎?我們老倆口要是不在了,她們娘仨兒早晚得餓死!」拜託,阿姨,你能不能搞搞清楚,你兒媳婦才剛剖腹產生下兩個孩子,她也是別人家嬌生慣養的女兒,又沒有三頭六臂,帶著倆個孩子怎麼上班?不過是你生的兒子沒用好不好?但凡你兒子有用,怎麼可能讓你對兒媳婦有這麼大意見?
  • 樂福啊樂福,光發脾氣可沒用啊!
    樂福啊樂福,光發脾氣可沒用啊!耍小性子的話只能增加操作難度 沒辦法 光發脾氣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