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和恩格斯(德)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529字,閱讀約4分鐘
印度曾經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叫《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片中主人公不屈不撓,勵志奮鬥的人生感動了不少觀眾。但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在印度這個神奇國度的貧民窟裡,不僅會有百萬富翁,還會有公主。一起來看看吧。
本期我要給大家介紹的人就是上面提到的貧民窟公主,印度末代公主,蘇丹貝古姆。看了這個姓氏,相信大家也不難猜到,這位公主出身於貴族婆羅門家庭,而她嫁給印度王室時,也被認為是下嫁,足見其高貴地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人自危。誰能想到,不久的將來,印度王室將面臨滅亡?如今蘇爾丹·貝古姆已經年屆不惑之年,但她仍然和幾個孫子擠在加爾各答郊外的貧民窟裡。環境的差異可想而知。她的女兒還在閨房裡等著出嫁,幾個孫子還在襁褓中挨餓。面對這種窘境,蘇爾丹·貝古姆只好繼續打工掙錢養家。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得從印度末代皇帝說起。他叫阿巴克·沙阿二世,蘇爾丹·貝古姆是他曾孫米爾扎的妻子。按照印度皇室的血緣劃分,蘇爾丹·貝古姆是有著貴族血統的印度皇室貴妃,地位自然極為尊貴。
當阿巴克沙阿二世接管印度時,印度國內的矛盾已經空前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國內老百姓生活艱難困苦,國外的英國殖民者虎視眈眈。一時之間,阿巴克沙二世陷入了無法應對的困境。
後來,在英國殖民者的暗中支持下,東印度公司開始接管全國的軍政大權,並逐步拔高了阿巴克沙二世。阿巴克沙二世表面上仍是印度的統治者,但實際上權力逐漸被剝奪,逐漸淪為傀儡皇帝。
之後,英國殖民者乾脆露出野心,向阿巴克亮出底牌,要求阿巴克沙二世的後裔全部遷出王宮。英國殖民者表示,為了表達歉意,他們每月會定期向王室成員發放1.5萬盧比的「賠償金」。
從此,阿巴克沙二世和他的後代都開始了悲慘的流浪生活。生活就像一場戲劇,把他們從地位高高在上,家境殷實的皇室貴族變成了流浪的貧民窟。
起初,蘇爾丹·貝古姆嫁給丈夫時,生活還算過得去。隨著丈夫的去世,蘇爾丹·貝古姆的悲慘生活真正開始了。因為家裡沒有經濟來源,蘇爾丹·貝古姆在瘦弱的肩膀上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任。在漫長的30年守寡生活中,蘇爾丹·貝古姆忍受了太多其他女性無法承受的事情。
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600元救助金。一家人吃一頓飯不吃一頓飯是家常便飯。前半生,她「十指未沾泉水」。她怎麼能理解底層人民的疾苦呢?沒有工作經驗的她,在後來的生活中付出了更多的艱辛。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她帶著孫子--曾經的御孫去撿垃圾。
撿垃圾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足以改善目前的貧困生活。如今的蘇爾丹·貝古姆早已被生活磨平。當年王妃的影子已經不見了。她曾經顯赫的地位再也看不出她的舉手投足。她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然而,居住在貧民窟的大多數人都是窮人,屬於社會底層。他們的生活環境也很髒。但令鄰居們驚訝的是,這位看似沉默寡言的老婦人竟是昔日的印度皇室公主。
看看印度王室後人的經歷,再看看我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就不難看出我國王室後人的幸運。溥儀退位後當起了園丁,每天奉花奉草。最後的公主有的從事會計工作,有的當了編輯。解決溫飽問題不是問題,他們生活得很好。
然而,印度王室就沒那麼幸運了。蘇爾丹·貝古姆晚年還要為家人承擔生活重擔。每月600元的救助金杯水車薪。它解決不了問題,只好帶著皇帝的孫子去收破爛。我國曾有句古話叫「王侯將相寧有種」,這句話很適合公主。不知道讀者能從蘇爾丹·貝古姆身上品味到怎樣的生活。
這裡是《徐落千花成雅》,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