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和平 我們堅守

2020-11-19 人民網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行進中的維和部隊方隊。
  新華社發

  2019年8月8日,中國第七批赴馬裡維和部隊工兵分隊官兵正在加固加奧超級營地北門安防設施。
  中國第七批赴馬裡維和部隊 高 嵩攝

  2020年3月7日,中國第六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醫護人員在駐地附近皇后村開設臨時巡診點。圖為醫護人員為當地受傷兒童處理傷口。
  人民視覺

  2020年1月17日,中國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掃雷作業手正在排雷。
  中國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 孫 帥攝

  出兵規模從小到大,部隊類型從單一到多樣,任務領域從簡單到複雜,30年間,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維和人員憑藉過硬的專業素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傳遞和平的信心,豎起安全的屏障,贏得當地民眾和國際同行讚譽,被聯合國視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

  

  馬裡維和任務區——

  生死考驗 刻骨銘心

  卞 龍

  今年2月17日,在西非國家馬裡東北部的梅納卡地區,恐怖分子向聯合國維和部隊梅納卡超級營地(簡稱超營)發起火箭彈襲擊。當時,我正帶領一支由35名中國維和軍人組成的分遣隊,執行超營施工任務。第一枚火箭彈落地後,超營警報系統發出預警。我第一時間通過對講機指揮大家進入掩體,收攏清點人員,營區外3組人員30秒內全部進入附近掩體。3枚火箭彈落入超營內,其中一枚距離分遣隊施工分隊只有200米。近一年來,超營共遭遇5次火箭彈襲擊,梅納卡分遣隊克服嚴峻的安全形勢,目前已基本完成營地施工任務。

  這是我第三次到馬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2013年12月,應聯合國請求,中國向馬裡派遣首批由工兵分隊、警衛分隊和醫療分隊組成的維和部隊,到現在已經是第七批。記得第一次到馬裡時,加奧機場航站樓的牆壁和窗戶上布滿彈孔,通往營區的公路上,設置了一道道關卡,荷槍實彈的政府軍正在執勤,我真切地感受到,戰爭離我們如此之近。

  中國維和部隊所在的聯合國馬裡維和任務區位於馬裡東部重鎮加奧,這裡是西非的交通要地,也是恐怖分子滲入馬裡首都巴馬科的必經之路。中國赴馬裡維和部隊三支分隊各司其職:警衛分隊負責為東戰區加奧超營提供安全警戒;醫療分隊作為東戰區二級醫院負責醫療救治;我所在的工兵分隊主要負責構築加奧超營和梅納卡超營防禦設施,修建和維護機場、道路、排水設施,搭建板房等聯合國馬裡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簡稱聯馬團)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其他臨時性搶建搶修任務。

  營區建設從零起步,我們用10天左右時間即完成架設能夠容納155人居住的板房和配套生活設施。東戰區司令部和各分隊指揮長到營區參觀後,表示「工程進度不可思議」。隨著一個個施工項目圓滿完成,「中國速度」「中國標準」「中國質量」在聯馬團贏得很高聲譽,「中國工兵」也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

  2016年,我參加了中國赴馬裡第四批維和部隊,並擔任立體中隊的中隊長。那次維和經歷,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傷痛。5月31日20時50分許,在二號哨位執勤的中隊戰士申亮亮和司崇昶即將輪換下崗。突然,我的對講機裡傳來申亮亮清晰而急促的報告聲:「值班室,有不明車輛衝向營區!」我迅速命令快速反應班(簡稱快反班)取槍,起身向哨位衝去。距離哨位還有約30米時,巨大的爆炸聲、衝擊波和橫飛的沙粒將我掀飛。營區頓時一片漆黑、漫天煙塵。我爬到運輸車之間的空隙處,簡單檢查了一下身體,就帶著趕到的快反班向哨位衝去。最先找到的是司崇昶,他左耳血肉模糊,胸前鮮血浸透。把司崇昶交給軍醫包紮後,我們繼續尋找申亮亮。這時,哨位已經燃起大火,我們加緊滅火,同時祈望亮亮不在哨位裡。

  大約10分鐘後,哨位大火被撲滅,給水中隊戰士張浩然報告:「大隊長,找到了,犧牲了……」那一夜,很長很長,我感到深深的悲痛。

  據司崇昶回憶,當晚主哨申亮亮發現一不明車輛向營門高速衝來,他立即向作戰值班室報告,果斷指揮司崇昶向目標開槍射擊,並在爆炸瞬間將司崇昶推離崗樓。從發現情況到最後爆炸,只有短短的37秒。在這寶貴的37秒中,申亮亮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始終堅守哨位履行職責,為營區做好防護準備爭取了時間,避免了更多戰友的傷亡。

  我因雙側鼓膜穿孔撤回國內。我去了申亮亮的故鄉河南焦作市溫縣,管他的爸媽也叫爸媽,我向他們說,「如果有維和,我還要去。」當時亮亮的爸爸說:「孩子,這是軍人的使命和責任,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如今,作為第七批中國赴馬裡維和部隊的一員,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因為這不僅是我自己的願望,也帶著亮亮的遺志和司崇昶的心願。

  三度來馬裡維和,這裡也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此次前往馬裡的行囊中,我帶著70雙拖鞋和200多件衣服,送給當地的孩子們。馬裡孩子的純真笑臉和戰亂導致的破敗景象形成的強烈對比,總是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我想,對於一名維和軍人來說,能為當地人民帶來更多和平的希望,付出就是值得的。

  (作者為中國第七批赴馬裡維和工兵分隊副分隊長)

  

  黎巴嫩維和任務區——

  巾幗藍盔 無懼雷區

  楊怡鑫

  應聯合國邀請,中國赴黎巴嫩維和部隊於2006年4月部署到任務區。2019年5月,作為中國第十八批赴黎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一員,我有幸成為首次走進「藍線」雷場的中國維和女兵之一。

  黎巴嫩素有「中東火藥桶」之稱,地中海東岸120餘公裡的黎巴嫩與以色列臨時邊境——「藍線」地域地勢複雜,地雷密布。我們所擔負的任務是排雷和戰場區域清除,主要包括勘察、標定和隔離雷區;在雷區開闢通道;開展區域排雷;處置未爆彈藥;雷區緊急救援;開展地雷威脅安全宣傳教育;配合聯合國地雷行動協調中心工作等。

  2006年至2020年,中國維和掃雷官兵累計發現、排除各類地雷1萬餘枚,創造了掃雷「數量最多、速度最快」和「零傷亡、零事故」的優異成績。如今,「中國式掃雷」已成為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簡稱聯黎部隊)安全高效作業的代名詞。

  去年6月11日,分隊71名掃雷官兵全部一次性通過聯合國地雷行動協調中心的考核,同時獲得掃雷、排爆兩項資質,我和另外兩名女掃雷作業手在列,成功拿到了進入「藍線」雷場的「通行證」。

  第一次走進真實雷場,只見山高坡陡的雷區荊棘叢生,鏽蝕的隔離鐵絲網、紅底白骷髏頭警示牌、偶爾可見裸露地表的地雷,時刻提醒著人們這是一片「死亡地帶」。

  「掃雷作業,邁出的每一步都事關生死。」開始作業前,掃雷組長的叮囑讓我繃緊了神經。炎炎夏日,雷場地表溫度超過50攝氏度。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著沉悶的防護頭盔,單手持探雷器探測信號源,不到10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嘀嘀嘀,嘀嘀嘀……」發現信號源後,我小心翼翼地完成標定作業,而後興奮地向組長報告。在組長的許可和全程監督下,我雙膝跪地,拿著小鏟子、刷子和剪刀等工具一寸一寸土地展開挖掘。身後不時傳來組長的提醒:「掃雷要遵循聯合國的標準作業程序,割除植被要從上到下、從後向前,一根一根地剪。挖掘要一點點推進,每次前進不得超過5釐米。」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挖掘,我發現了一枚埋在地下15釐米左右的地雷。為了成功將它引爆銷毀,我需要緊貼著地雷,在旁邊挖出能夠放置引爆炸藥的截面。小鏟子在地雷周圍揮動的每一下,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也正是這個過程,讓我真實體驗到了掃雷排爆為什麼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

  「轟隆!」一聲巨響,幾縷濃煙,當天挖掘出的地雷被排爆作業手統一銷毀,雷區的一角終於排除了安全隱患。

  日復一日的掃雷工作讓我遇到了許多困難,也讓我變得更加堅毅果敢和富有經驗。越往雷場深處清排,情況愈複雜。人跡罕至的環境,蛇蠍出沒,在挖掘的過程中突然竄出一條毒蛇是常有的事;多年的雨水衝刷,地表覆土增加了挖掘的工作量;許多地雷布設年代久遠,被周圍生長的植被纏繞,大大增加了清排時觸雷的危險。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總是這樣自我鼓勵,不斷向多次執行維和掃雷任務的組長學習,最終,我在一年多的任務期裡共清排出了42枚地雷,交出了不亞於男掃雷手的成績。

  今年6月16日,聯黎部隊司令德爾科爾出席了中國第十八批赴黎維和部隊的授勳儀式,稱讚中國女掃雷作業手表現出色。7月6日,聯黎部隊性別官、荷蘭海軍中校埃拉專程訪問中國維和營區,稱讚「中國女軍人是維護南黎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

  女性在維和行動中有著獨特優勢。2016年,時任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德蘇呼籲讓更多女性參與到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來。對於我軍首次派出女子掃雷作業手亮相國際維和戰場,第十八批赴黎維和部隊指揮長高朝寧說:「這既是讓女軍人走上一線戰鬥崗位的實際舉措,也是對聯合國呼籲的積極響應。」

  截至目前,在中國軍隊維和人員派赴的任務區中,有7個任務區活躍著中國女軍人的身影,累計已有近千名中國女軍人參與維和。她們在巡邏站崗、救治病患、掃雷排爆、建築施工、參謀軍官、軍事觀察員等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作者為中國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掃雷作業手)

  (本版文章由本報記者陳尚文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7日 18 版)

(責編:馬昌、楊牧)

相關焦點

  • 為了和平,我們一起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為了和平,我們一起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2020-10-20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東風軍車,為和平堅守四方
    91年歷史滄桑,91年不屈不撓,銘記歷史,我們才更有力量走向光明未來。需要銘記的,是用鮮血生命鑄就現在的英雄先烈;需要銘記的,是用堅定信仰堅守祖國四方換來我們和平時代的人民子弟兵。而在保家衛國的道路上,東風始終與國家風雨同舟。40多年來,已有近40萬輛東風軍車為國防服務,東風為我軍提供了數量最多、質量最優的軍車。
  • 電影《藍色防線》終極預告發布,破曉之前的和平堅守
    同時,在戰爭發生時,他們更是堅守在最危險的一線執行維和任務,並根據交戰規則,快速靈活處置,防範和應對暴力衝突,如對擅闖聯合國營地的武裝人員進行警告及驅離,轉移救助民眾,並迅速組織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面對愈演愈烈的衝突,「只要我們沒有接到任何的撤退命令,沒有一個人說離開這個地方」,中國維和戰士們即便是面臨生死考驗,依舊不忘堅守職責,成為當地民眾心中最堅強最可靠的和平守護者。
  •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6篇(100字-500字)
    如今的和平,是這群「最可愛的人」拼來的,我們將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為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了和平紀錄片觀後感300字  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時代,有多少人還記得70年前的那份壯烈、那份執著、那份無畏一切的勇氣、以及那一群最可愛的人?70年前,抗美援朝戰役在鴨綠江邊打響。
  • 電影《藍色防線》終極預告發布 破曉之前的和平堅守
    同時,在戰爭發生時,他們更是堅守在最危險的一線執行維和任務,並根據交戰規則,快速靈活處置,防範和應對暴力衝突,如對擅闖聯合國營地的武裝人員進行警告及驅離,轉移救助民眾,並迅速組織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面對愈演愈烈的衝突,「只要我們沒有接到任何的撤退命令,沒有一個人說離開這個地方」,中國維和戰士們即便是面臨生死考驗,依舊不忘堅守職責,成為當地民眾心中最堅強最可靠的和平守護者。
  • 廣西鐵路部門組織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
    當晚,蓋明玉在段部科室參加觀看《為了和平》,當片中出現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模範保家衛國、捨生忘死的情景,回想起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他激動地說道,「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 《為了和平》觀後感
    (內容摘自:公文優選)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播出了。分別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和《偉大勝利》六個篇章,每集約50分鐘。
  • 「哪怕敵人火力再猛烈,我們也不怕犧牲!」《為了和平》第...
    「哪怕敵人火力再猛烈,我們也不怕犧牲!」《為了和平》第一集、第二集來了! 今晚央視綜合頻道八點檔黃金時段, 播出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袁麗萍 等責任編輯:李晶2020-10-22 09:10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
  • 「讓我們團結起來,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
    中央黨校教授徐浩然說,「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表達了中國同各國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真誠意願,在這樣的艱難時刻,中國正是為了團結和共識而來!」    外交學院副院長高飛認為,習近平主席的四點倡議不僅站位高,而且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至善之策,更是治本之方。「在個別國家借疫情大搞政治操弄的當下,世界期待中國發出團結合作的聲音。」
  • 我們為了和平而來——《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反戰組織聞風而動,齊刷刷地申請舉行和平抗議集會,表達自己的反戰訴求。倫尼·戴維斯和湯姆·海登領導的「學生爭取民眾社會」組織(SDS),艾比·霍夫曼和傑瑞·魯賓領導的青年國際黨(異皮士Yippies)不約而同地向芝加哥政府申請遊行,遭到拒絕。
  • 榆次老軍人張乃洲走進央視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通訊員 張健)連日來,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的6集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引發了社會極大的關注。10月20日晚8點,《為了和平》第5集《萬眾一心》在央視一套播出,晉中市榆次區老軍人、山西省女子監獄離休幹部、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張乃洲老人作為當年赴朝作戰的16軍32師95團1營政治教導員在這集紀錄片中出鏡。片中,他回憶了當年美軍的作戰手法,以一個基層指戰員的視角描述了戰爭的殘酷。鏡頭裡的張乃洲老人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展現了一個歷經戰火淬鍊的革命軍人的氣質和風度。
  • 視頻:《為了和平》第五、六集
    今天,人民海軍為您呈現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第五集《萬眾一心》、第六集《偉大勝利》。 第六集《偉大勝利》 主要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時錘鍊了經過嚴酷戰爭洗禮的人民軍隊,鮮明昭示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 《為了和平》再現抗美援朝偉大歷史 振奮精神 凝聚民心 守望和平
    《為了和平》再現抗美援朝偉大歷史 振奮精神 凝聚民心 守望和平 時間:2020.10.2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一部生動闡釋戰爭與和平的英雄交響
    戰爭與和平的英雄交響 ——評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程文勝紀錄片《為了和平》海報。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
  • 堅守,為了心中那顆最美的「星」
    年輕時,他就把楊靖宇當作「明星」榜樣,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炮火洗禮,和平年代他深藏榮耀、甘受清苦。  60多年來,陵園內的蒼松翠柏,見證了一位老英雄的執著與忠誠。志願軍浴血奮戰3天3夜,彈盡糧絕,按戰略部署還需要堅守陣地2天。我軍一個團面對敵軍兩個師,任務是把敵引進伏擊圈。擔任通訊連排長的徐振明,帶領30名通訊員傳遞信息。  戰況激烈,徐振明眼看著剛出發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他不禁淚流滿面。此役,志願軍共斃傷俘敵1800餘人。槍林彈雨中,徐振明留下一身傷疤。
  • 我們為和平而來
    再遠的遠方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有人不理解我們國內繁榮安定,為什麼要去那些動亂地區流血犧牲。」曾赴剛果(金)、馬裡維和並參與此次白皮書編纂工作的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蔡輝說,「『再多的人們、再遠的遠方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表明,中國軍隊是為和平而來。」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繼承弘揚抗美...
    原標題: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繼承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爭做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近日,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經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在全軍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官兵表示:該片反映的志願軍英雄事跡撼人心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人心。
  • 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研討會召開
    抗美援朝大型紀錄片《為了和平》研討會10月22日在北京召開。主創團隊代表、志願軍親歷者家屬、專家學者以及青年觀眾代表圍繞紀錄片進行了深入研討。  《為了和平》共6集,分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
  • 《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
    《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  央視網消息: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拍攝了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第四集《英雄讚歌》主要展現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出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他們以勇敢、堅毅、頑強、無畏成為全國人民崇敬、學習的楷模,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