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6日
一群壯士困守孤島,
四天四夜奮力抵抗,用生命守護民族尊嚴!
這樣子的一群人
我們稱之為「八百壯士」,但其實駐守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只有400多人。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人」,是「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終於,備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定檔在8月21日。
對於很多因為疫情而離開電影院太久的觀眾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
釋放出的預告片早已經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所有人都在等著它上映,14號已經開啟超前點映。
事實上,中國的抗戰史上從來不缺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但是我們的戰爭片精品卻很少。
甚至更多的時候,觀眾們得到的是無數的抗日神劇。
戰爭片被拍成了偶像劇、科幻劇甚至玄幻劇。
所以《八佰》才顯得更加可貴。那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來自淞滬會戰時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
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
說是八百,實際只有四百多人,敵我力量過於懸殊。
日軍有坦克、機槍、輕型火炮,飛機盤旋在蘇州河上空隨時準備投彈。
我們的裝備是頭盔加步槍,全營還有少數機槍、迫擊炮和幾百箱手榴彈。
結局似乎早已註定,但壯士們誓死不退。
他們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看似平平無奇的戰爭電影,但其實是真實的反映當年抗戰士兵為民族尊嚴而努力抗爭的產物。
這部電影是亞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影像上自然更有表現力。
為了還原歷史,劇組在蘇州搭建了68棟建築實景、挖了200米長的蘇州河,
還對當時蘇州河北岸戰場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燒了300多公斤的煙油和近5噸重的報紙。
設置了多達5萬個地面子彈炸點,打造了一個硝煙瀰漫、炮火四起的真實戰場。
為了在體貌神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抗日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了7個月的軍訓。
此外,《八佰》的用心還體現在一個細節之中——影片中幾乎全是各種方言,上海、東北、湖北、河南、廣東等,卻幾乎聽不到標準普通話。
這個細節很真實!
說實話,方言這種表現形式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少,很多影視劇中,歷史人物全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這樣真實的場景以及表現,怎能不讓人身歷其境感同身受呢?
比起留名史冊的大英雄,它更多地看到了一個個小人物。時勢沒有造就他們,這些人也不是生來就要當英雄的。
這些算不得英雄的人,讓戰爭從歷史中走近了,感人之處也就在他們身上。
管虎導演選擇以「平凡小人物」的視角作為故事的切入點,
不但能刻畫出鮮活有力的戰場群像,還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去透視家國危難之際的選擇與覺醒。
而且演員們對角色的演繹也增強了人物的力度,同時也展現了戰爭背景下各類人的不同面貌 。
不得不說《八佰》的演員把平凡小人物刻畫的很好!
歐豪飾演的端午,原本是一個懵懵懂懂嚷著要回家的小青年。
在經歷過戰爭與生死的考驗之後,整個人物有一個明顯的成長,不但有了去對抗敵人的勇氣,更有了不畏犧牲的英雄氣節;
李晨飾演的「山東兵」,將一個「兵」的善良、熱心、正直、勇敢等大多數優秀品質都演繹了出來,那種「一身正氣」的質感,也讓「山東兵」這個角色深入人心;
鄭愷飾演的戰士陳樹生(歷史真實人物)自發請命前去阻擋敵人的進攻,
他採取的是「自殺式」的方法——往自己身上綁了炸藥,直接跳下樓去,將正在砸牆鑿洞的敵人炸個粉身碎骨 。
還有姜武、張譯、杜淳、王千源、魏晨等等,包括很多人沒看出來的劉曉慶,基本上都呈現了不錯的表演,使得每一個人物看起來都很立體。
在當下的背景下使得這些小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更增加影片的真實性。
關注他們如何克服自己的懦弱,學會成為英雄。而這背後的精神與熱血,才是影片最精彩且最真實的地方。
從去年定檔、撤檔到今年重新確認上映,《八佰》一直面對諸多爭議。
豆瓣以8.1高分開分,評論卻褒貶不一:有人說《八佰》的抗戰政治不正確,
又有人說八佰這愛國情催的也太感人了。
沒看過的觀眾都要繞糊塗了。
一定要下個定義的話,我覺得《八佰》是一部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
它沒有吶喊中華民族萬歲,甚至以慘敗結尾,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融入到了每個鏡頭之中。
歷史的滾滾洪流中,民族大義和個體命運狹路相逢,這時候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心的答案。
這時候你要討論某個細節不真實不準確,不僅無聊,也浪費了導演的一番心意。
值得一提的是,壯士們的犧牲並非徒勞。在他們潑灑鮮血的同時,更多人被喚醒。
「八百壯士」血戰之初,他們隔岸觀火,似天下太平。
但漸漸地,他們意識到彼岸的拼死奮戰是在保護此岸的歲月靜好,「守衛的不僅僅一座倉庫,而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於是,無數普通老百姓站起來,成為「八百壯士」的後盾,鍛造了勝利的希望。
每到至暗時刻,總有一個個最平凡的英雄現身,帶領眾人聚作一團火,點燃新的希望。
這不是偶然,而是刻在中華民族骨子裡的血性。
「八百壯士」如此,這幾個月以來衝在前線的抗疫英雄們亦是如此。
疫情嚴重的時候,網上都會發布抗疫英雄們的相關報導,總感覺能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
外賣小哥成為「城市跑男」,在一座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的時候,他們卻奔走在空曠的大街小巷。
大連小夥誤打誤撞到了武漢,結果在武漢市的醫院當起了保潔志願者。
還有抗疫護士與男友隔著玻璃親吻,那一瞬間心酸的浪漫……
他們的逆行,和當年「八百壯士」的死守一樣,都是在苦難面前,用血肉之軀激發整個民族的鬥志。
所有平民英雄,都不該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
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平凡中綻放偉大,令人發自肺腑地尊敬。
或許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同的感想,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不管是在情節還是在畫面的呈現上面,都能看得出製作班底的功力。
《八佰》的上映或許能給大眾帶來鼓舞力量,讓大家不忘歷史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只要民族的韌性不滅,就一定有希望。
今天這座繁華的大都市,今天我們的歲月靜好,不是從天而降,並非唾手可得...
而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80多年的硝煙早已經散去,但是80多年前的平民英雄們,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
最後,向所有為保家衛國貢獻過力量甚至生命的戰士們致敬!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
聲明:本文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所屬作者與私信與本頭條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