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公房拆遷,引發姑侄之間4場訴訟,案件歷時兩年半,糾紛依舊未能化解。在訴訟結果於己方非常不利的情況下,侄子的母親趙曼珍決定委託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辦理案件。冠領律師陳允良、曹婷婷接辦案件不到一個月,就以一紙調解協議解決了姑侄之間的糾紛。為表示感謝,趙曼珍女士親自為兩位律師送來一面錦旗。
公房拆遷,引發姑侄矛盾
北京某區房管中心進行棚改拆遷,將李曉軍祖母承租的公房劃入拆遷範圍。此時,李曉軍的祖父、祖母和父親早已相繼去世,其獨自一人居住在該公房。更特殊的情況是,因其患有精神分裂,早年被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其母親趙曼珍作為法定代理人和兒子一起同房管中心籤訂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
不久後,姑姑李蓉將侄子李曉軍與房管中心訴至法院,稱自己才是房屋的實際共居人,是母親的法定繼承人,認為房管中心在其出國期間,與侄子李曉軍惡意串通,私下簽訂拆遷補償協議,侵害其合法利益,要求法院確認拆遷補償協議無效。
4場訴訟,未能化解糾紛
法庭上,房管中心表示,拆遷按房屋面積安置補償,對房不對人,無論房管中心與房屋實際居住人李曉軍籤訂協議,還是與李曉軍、李蓉二人共同籤訂協議,補償方案相同。如果李蓉對補償有異議,應要求李曉軍對其補償。而且李曉軍在籤訂拆遷補償協議時,也籤訂了《承諾書》,對此作出了承諾。
自2018年5月,母子二人籤訂拆遷補償協議,距今兩年半的時間,案件經過4場訴訟,姑侄之間互有勝負,雙方展開了拉鋸戰,4場訴訟的最終結果是《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被法院判決無效。這一判決結果,對趙曼珍、李曉軍母子非常不利。母親趙曼珍決定放棄原先委託的律所,選擇了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為兒子代理本案。
革故鼎新,委託冠領再審
冠領律所的陳允良律師、曹婷婷律師接辦案件,隨後了解到,姑姑李蓉為達到勝訴目的,在法庭上使用了虛假證言,以證明自己一家居住在被拆遷房屋。兩位律師以此為突破點,指導趙曼珍女士尋找證人,證明李曉軍一人居住在被拆遷房屋。
在律師的幫助下,趙曼珍女士順利找到程某等三位鄰居願意出庭作證。兩位律師製作了相關調查詢問筆錄後,幫助趙曼珍、李曉軍母子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了再審,提出兩點再審意見:
第一,李曉軍為被拆遷房屋的實際居住人,李曉軍雖系無行為能力人,但其法定代理人亦在《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中簽字確認,該協議合法有效。
第二,被申請人的證人賈某的證言與實際不符,李蓉一家實際並不在被拆遷房屋中居住,證人提供了虛假證據,不應採信。
進行調解,圓滿化解糾紛
案件雖然提起了再審,但陳、曹兩位律師還了解到,因為早年父母離婚,李曉軍與父親一方的關係並不和睦,祖母和父親都曾表示要將該房留給姑姑李蓉。姑姑李蓉手中甚至持有李曉軍祖母的視頻遺囑、李曉軍父親的親筆遺囑,並有鄰居見證。這些對母子二人來說都極為不利。
也可以說,即便拆遷補償協議案件勝訴,母子二人後續還可能面臨存在極大風險的財產分割訴訟,而且情況不容樂觀。兩位律師從全盤考慮,開始另闢蹊徑,嘗試通過調節化解糾紛。
功夫不負苦心人。2020年12月18日,姑侄雙方達成協議:兩居室安置房歸侄子李曉軍所有,李曉軍一次性向其姑姑李蓉支付拆遷補償款95萬元,李蓉認可已籤訂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關於此房屋的遺囑、分家協議等一切其他文書均作廢。
姑侄雙方在調解協議上籤下名字,該案最終獲得圓滿解決。此時,距離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接辦案件不足一個月。兩天後,趙曼珍女士為陳允良律師、曹婷婷律師送來一面錦旗,稱讚他們:「專業誠信 盡職盡責」。
(除辦案律師外,案涉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