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第一部中韓同步播出的韓國連續劇《太陽的後裔》於2016年2月24日起播出後立刻引起廣泛關注,播放單周就直衝各大社交網站話題榜榜首。隨著劇情的推進,由該劇帶出的相關問題也受到媒體的關注,其中關於中韓文化輸出逆差也一度成為熱議話題。
相比韓劇的「潛移默化」,韓國綜藝的崛起相信要更能讓中國觀眾有深切體會,《runningman》、《爸爸!我們去哪兒?》、等搖身一變,變成了中國的《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還沒來得及反應,韓國已經拿下中國綜藝的「半壁江山」。國內衛視爭相出「高價」購入韓國綜藝節目的版權,《奔跑吧兄弟》為例,有人士指出,SBS通過《runningman》獲利近3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1.8億),讓SBS一舉還清了債務,韓方基本不需投資就得到豐厚的收入。
韓國影視長期積澱的良好口碑影響了觀眾的喜好與忠臣度,進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以《太陽的後裔》為例,韓國連續劇憑何徵服國內觀眾,及其今後發展方向大致可見:
1、高顏值+高演技的標配
「撩妹狂魔」宋仲基搭配「萬年童顏」宋慧喬,《太陽的後裔》的「雙宋CP」無疑走到哪裡都自帶偶像光環。
2、背景與配樂的高水準
《太陽的後裔》除了在國內取景,還遠赴希臘沉船灣進行拍攝,湛藍的大海、白色的石頭、古老的沉船為劇情增色不少。
3、金牌編劇的傾力打造
愛奇藝在男女主還未確立以前就已經斥巨資買下《太陽的後裔》的網絡版權,面對外界「豪賭」的質疑,其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表示,將很大一部分賭注押在了韓國編劇金恩淑的身上。
4、借力打力,集中資源利用
2014年,華策影視全資孫公司華策香港投資有限公司購入NEW13.03%的股權,成為NEW第二大股東;8月,合資公司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成立,以方便給愛奇藝提供視頻內容;2015年,雙方合資成立華策合新文化傳播(天津)有限公司,共同進行電影、電視劇項目開發。
相較於琳琅滿目的文化輸入產品,2015年中國文化輸出的成功範例——《琅琊榜》,不能避免地被拿出來與《太陽的後裔》進行比較。相比輕率地去斷言二者的優劣之分。
1、「編劇為王」,講求「專業」
《琅琊榜》除了高價值的故事劇本,影視劇的拍攝、選景、內涵等都需要投資方更用心,劇中的禮儀規範等便是「挑剔」下的倖存者,也正因此被譽為「良心劇」。
2、既要「全球化」也要「本土化」
許多偏向於迎合西方觀眾的所謂「大片」最終都反響平平。而《琅琊榜》的成功輸出,歷史、民情、民俗的全面展示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重視本土文化或許打開國門的「鑰匙」。
3、多渠道試水國外市場
《琅琊榜》在韓國網絡視頻購買點擊量排行榜上排位第7名,價格為單集1200韓幣,全劇折合人民幣大約四百元左右。除了韓國,《琅琊榜》在美國播出也獲得了好評,美國網友贊其為中國版《基督山伯爵》;《琅琊榜》還「登陸」非洲最大電視展會——非洲電視節,在非洲各國進行播放。
4、不同營銷平臺的資源整合傳播
《琅琊榜》在市場宣傳中,除了常規的導演、演員與粉絲見面會外,更是全力藉助網絡進行營銷造勢,進行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除電視劇的播出,還推出同名網遊和手遊,在不同營銷平臺上進行資源的整合傳播,充分調動了受眾資源。
《太陽的後裔》與《琅琊榜》各有千秋,但都是製作非常精良並且是有非常優秀的演員與團隊參與的連續劇。相比驚嘆《太陽的後裔》每集約150萬人民幣或者《琅琊榜2》被傳版權費一集800萬等天價數字,群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是看到更多優秀的帶有誠意的作品。中國的文化輸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韓國模式可以借鑑但不能照搬,學會「揚長避短」,走「中國特色」,無論是產品製作還是傳播方式,學習和創新,缺一不可。
來源微信公眾號(MBA智庫百科,ID:mbalibwiki)
製作小編:顧騰榮
編輯與整理:校團委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