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哥亮去世了?"
一大早,硝化菌就被這條微信炸醒了!
直喊:再發謠言就寄刀片給你!!
豬哥亮劇照
但是,這一回是真的了!
臺灣搞笑藝人豬哥亮因癌末、肝衰竭,
於2017年5月15日凌晨5時左右離世,享年70歲!
豬哥亮的家人也證實了這一個消息,集體發出了聲明稿
因演「豬哥亮」一炮而紅
馬桶蓋髮型因理髮師稱「保證紅」
豬哥亮生於1946年12月5日,14歲時加入劇團,從拉幕開始學起。17歲那年,劇團裡一位藝人因被釘子扎到腳,無法演出,彼時的謝新達主動請纓替代,受到好評,因此走上了演員之路。
退伍後,謝新達經營服裝公司,因獲邀參演《廖添丁》裡丑角「豬哥亮」,不料卻一炮而紅,於是他索性把「豬哥亮」當做藝名,開始闖蕩娛樂圈。80年代,由他主持的綜藝節目《豬哥亮歌廳秀》紅遍臺灣,也讓他成為日進鬥金的一線男星。
至於馬桶蓋髮型,則是有一次他去髮廊理髮,理髮師幫他出的主意,認為這個髮型「保證紅」,沒想到一語成讖。
一生風流三段婚姻
曾被女兒控訴家暴
豬哥亮一生風流,有過四個女人、三段婚姻,為他生下二子三女。他18歲時,迎娶髮廊工作人員,生下老大謝順福;第二任妻子林見如,生下謝青燕、謝金燕兩姐妹;和小女兒謝金晶的媽媽郭憶蘭則未辦理結婚手續;因此陪伴他度過餘生的葉瑞美是他第三任老婆。
謝金燕曾在演唱會上控訴父親豬哥亮
在5個子女中,最有名的當屬謝金燕。然而父女倆的關係卻是起起伏伏。
2016年,謝金燕在臺北小巨蛋開唱時,以VCR的方式控訴父親外遇、家暴等醜事,並稱兩人18年都沒見面。豬哥亮事後召開記者會,回應說:「好毒喔,女兒,你爸爸的心都沒有那麼壞。」因此父女倆正式決裂。
不過,終究血濃於水,今年3月,豬哥亮病情急轉直下,謝金燕第一時間帶著19歲的兒子前去探望,兩人冰釋前嫌。
而豬哥亮與首任妻子所生的大兒子謝順福為唱片製作人,曾幫同父異母的妹妹謝金燕寫過詞,與豬哥亮父子情深的他,在父親躲債時一路接濟,後來豬哥亮復出後,又擔任保鏢守護在父親身邊。
三女兒謝金晶過去在餐廳駐唱,2013年她痛哭稱有20年未見過父親,卻被父親否認,隔年她在父親站臺下出道,近幾年出過3張專輯,並拍攝電視劇。
因濫賭背負天價債務
靠妻子擺地攤為生
在豬哥亮的人生中,濫賭是他無法避諱的往事。
與他認識超過40年的李亞萍,受訪時回憶說:「總之就是天上飛的(賽鴿)、水裡遊的(賭釣幾斤的魚)、地上跑的(麻將、六合彩、賭狗、賭馬等),他都可以賭。」高凌風生前也透露,「每到星期二、四開盤日,大家都要看他臉色,贏了,他在臺上特別起勁,輸了,他明顯意興闌珊」。
80年代末,豬哥亮欠下5、6億新臺幣的債務,因此隱身近10年。1988年,他曾遭黑道槍擊,演員賀一航曾在節目裡透露,當時親眼看到黑道大哥帶小弟來討債,小弟拿槍抵著豬哥亮的背,在掙扎過程中,對方的手槍走火,導致豬哥亮中彈。
豬哥亮
2009年豬哥亮被媒體拍到吃黑輪(臺灣的一種小吃)照片,成為他復出的契機,再主持《豬哥會社》還拿下第45屆金鐘獎。
值得一提的是,豬哥亮隱身的10年時間,都靠第三任妻子葉瑞美在黃昏市場擺攤為生,葉瑞美也操勞累壞身體。因此豬哥亮復出後每年賺進3、4千萬新臺幣,除了還債,剩下都交給葉瑞美管,自己每月只花零用錢1萬新臺幣。
遺作《大釣哥》賠本
晚年拼命工作為保障兒子生活
2月7日,是豬哥亮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自3月初住進臺大醫院,他未再現身。
事實上,豬哥亮對自己的身體早已有預感。他生前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大釣哥》,從故事創意,到身兼主演、監製,豬哥亮都親力親為。
1月15日他動員片中主要演員在街頭髮紅包向民眾拜年,他當時臉頰凹陷、略顯蒼白,看起來有點憔悴。宣傳電影期間,問到身體狀況,豬哥亮灑脫稱去年就已寫好遺囑,並透露若有機會再到電視臺開節目,「就是最後一次了」。
豬哥亮生前宣傳《大釣哥》
據悉,《大釣哥》成本1億新臺幣,但票房只有6750萬新臺幣,導致豬哥亮、吳克群在內的5位股東賠本。
臺媒指出,豬哥亮其實早前有治療機會,但他本人一拖再拖。
2014年,豬哥亮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二期,當時醫生預告只剩2、3年可活,但因開刀後必須裝人工造口,豬哥亮正在拍攝電影,他覺得會影響工作,不願就醫。
知多D
大腸癌是種「現代癌」、「富貴癌」
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5年報顯示,癌症已成為我國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數佔全球因癌症死亡人數四分之一。其中結直腸癌等發病上升迅速且出現年輕化趨勢。
據央視2016年報導,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確診8550人,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有5人死於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
廣東省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州市中醫院腫瘤科主任張華曾對南都記者表示,腸癌作為一種「現代癌」、「富貴癌」,與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類型直接相關。
肥胖,高脂飲食、肉類飲食都是腸癌的高危因素。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多年前曾對廣州市越秀區腫瘤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增加,萬德森教授表示,「這與人們『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有關。」「三高一低」指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高能量,低纖維素。同時,他指出,肥胖也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臨床上50%的大腸癌患者體重超標,顯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問題。」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萬德森提醒,預防大腸癌要從飲食入手,控制熱量攝入,減少脂肪食品,加強鍛鍊。同時,定期篩查也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重要手段,40歲以上有家庭史的人群是需要重點篩查的高危人群,檢查手段則包括指檢、大便檢驗和腸癌。
大腸癌早期五大症狀
中國抗癌協會針對大腸癌的科普宣傳認為,大腸癌的症狀是較明顯的,人們之所以晚期才確診,主要還是因為大意。在中國30歲以上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血便、黏液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就必須去醫院進行檢查。總結起來,大腸癌前期有以下五大症狀,發現以下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或出現便秘,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便血:大便帶血,一般為鮮紅色或果醬色,是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
腸梗阻:一般伴發腹痛,是因為腫瘤生長很大,堵塞腸管導致的;
腹部腫塊:常見於右半結腸,即升結腸癌較常出現腹部腫塊;
全身衰弱、貧血、消瘦、乏力、發熱,甚至出現惡病質(多見於晚期)。
如何防治大腸癌?
對於如何預防大腸癌,萬德森教授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避免長期進食高脂高熱量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大蒜、茶葉等天然抑癌食品,適當補充維生素A、B12、C、D、E和葉酸;
對有腸息肉,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須及早予以切除;
對有癌瘤遺傳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行腸鏡檢查;
近期有進行性消瘦及大便習慣改變者,也應及早進行有關檢查,以期儘早發現;
對早期腸癌手術後或放療後的患者,應定期複查,早期發現復發及時治療。
但最後還是住院豬哥亮一路好走,
感謝您送了我們一個歡聲笑語的童年!!!
願天堂沒有病痛!!
來源:綜合網絡
即日起,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向永春網爆料。爆料內容不限,可以是你身邊發生的新聞、新鮮事、有趣事、不平事等你認為可以共同與大家分享的。一經採用,將會得到永春網為你特別準備的紅包5-200元。回復「爆料」即可進入爆料。
猛這裡點擊進入免費申請永春網五折卡虛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