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遊記「師徒四人」又一次同框重聚,是在近期上線的影片《財迷》中。但即便是打出了「情懷牌」,這部影片依舊不被觀眾買帳,豆瓣一星、二星差評率超過9成,最終評分僅有2.6。
而《財迷》之所以不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影片本身質量不佳,以及網友對六小齡童消費「西遊情懷」的不滿。
我們常調侃「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但暴富果真能解憂嗎? 《財迷》所講述的故事就是主角「郝鯤鵬」一夜暴富後的際遇。
六小齡童扮演的「郝鯤鵬」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菜農,因買的股票暴漲,一夜之間成為千萬富翁受到各種追捧。
同時,算計也隨之而來。
「郝鯤鵬」從狂喜到憂慮再到大悟,終於明白金錢並不能換來幸福與愛,於是做出了種種改變。
概括來說,《財迷》所講述的,就是藉由金錢對人性的考驗和鞭笞,傳達什麼是真正財富的意義。
影片的這個立意雖然並不新穎,但是故事講好了未必不精彩。但身兼《財迷》導演、編劇職責於一身的董董,顯然不具備這個功力。
《財迷》的敘事,就像一個做事毫無章法的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將原本連貫性就不強的段落串接在一起,強行組成一個故事。
這樣的質量,自然得不到認可。
導演董董曾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受86版《西遊記》影響很深,出於讓「師徒四人」重聚的目的,才準備拍攝這部與《西遊記》毫無關係的電影。
而她想通過這部影片傳播的,則是「笑對八十一難」的西遊精神。
或許導演的初衷的確是如此,但可惜,《財迷》對「西遊」元素的植入生硬到了「碰瓷」級別,不成致敬反成消費。
首先,唐老闆、朱首富、沙大海幾個角色的名字,明顯是借用唐僧、豬八戒、沙僧的角色人緣。
而片中六小齡童扮演的「郝鯤鵬」蹲著偷聽人說話、數錢時滴溜亂轉的眼、躺在錢堆裡狂喜打滾、喬裝時的動作舉止等,也依舊是「孫悟空」模式。
連他「老郝」的稱呼,用的也是「老猴」的諧音。
宣傳時,片方還講述了這樣一個小花絮,說是拍攝時「郝鯤鵬」昏倒了,扮演「朱首富」的馬德華脫口喊了聲「老猴」,發現口誤後又改回了「老郝」。
除了角色名外,影片開篇時,「郝鯤鵬」給一群孩子表演「猴戲」,之後還將道具金箍棒送給了一個孩子。
而這段劇情,跟整個故事並無聯繫,完全就像一個獨立存在的段落。它唯一的意義或許就是想表達「老一輩的時代即將過去,定海神針將傳遞到下一代的手裡,靠著他們來發揚光大」。
此外,還有片中以戲曲模式出現的「取經四人組」。
「情懷」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它能喚起觀眾內心記憶,贏得觀眾好感。用不好便成了強行消費,反而更容易觸發觀眾反感。
近些年,六小齡童對「西遊記」的消費,一直被很多網友牴觸。
有的是 「明」借,比如同樣是「師徒四人」重聚的《吳承恩與西遊記》。有的是「暗」借,比如這部《財迷》,還有在《大鬧天竺》中客串出演「美猴王」。
儘管這些影視劇作品的口碑都不甚理想,六小齡童的「消費」行為也屢被指摘,但網友的吐槽,都影響不到他繼續參與到「西遊」相關作品中。
《財迷》之後,還有3部「西遊記」作品,即「敢問路在何方」系列,包括真假美猴王、背叛篇、殉難篇。
「敢問路在何方」系列於2019年12月開始招募演員,六小齡童和馬德華將以動作捕捉的形式,再次出演孫悟空和豬八戒。
只不過,連無特效、純劇情的《財迷》從拍攝到上線都要歷經4年,將以3D模式製作的奇幻「敢問路在何方」系列,何時能拍攝完成並上映,就不確定要到什麼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