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氤氳。西溪溼地老樹茶館公園裡,散發著清新的書香氣息。5月30日,央視駐浙江記者站站長何盈的新書《微光》分享暨首發儀式在這裡舉行。這是不僅是一本採訪手記,更是一本從業20年的一線記者,在職業生涯過程中對於社會正義和價值,對於人、人生的領悟與思考隨筆錄。
「何姐,我們想你了,你什麼時候來看我們?」忽然,電子屏幕上出現了這樣一群聲音。何盈難掩淚水。
2011年,何盈曾在新疆塔縣皮裡村做蹲點報導。《走基層——塔縣皮裡村蹲點日記》在央視新聞頻道連續七天播出,反響很大。作品也獲得了當年的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央視浙江記者站團隊偷偷找到當年報導裡孩子們,錄製了小視頻,還將他們做了今昔對比。曾經的孩子們如今已在工作,有的還當上了母親。
皮裡村的點點滴滴在書中佔了大篇幅。這段記憶也深深地留在了何盈的心裡。《微光》的封面照片,正是帶領團隊的何盈,在皮裡村翻峭壁的場景。
提及那段經歷,途中遇到的人最讓何盈難以忘懷。這也暗合新書取名《微光》的原因。「其實這裡的『微光』是人,是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回想曾經的採訪經歷,發現最打動我的還是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他們像一縷縷微光,執著地照耀著身邊有限的範圍,他們或善良或堅韌,每個人都在閃閃發光。」她說。
為了走近普通人,何盈把自己沉了下去。她冬季進入墨脫,徒步翻越四千多米高的雪山;她深入四千多米高的「生命禁區」可可西裡,關注藏羚羊的遷徙路;她帶隊參與G20杭州峰會、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歷屆全國兩會、黨的十九大報導……
帶著泥土氣息的真實故事,最能打動人心。《微光》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目前上市僅四個月,實銷超一萬冊。
「媒體是一個需要依靠心中的道德感和高尚感驅動的行業,從始至終都需要個人興趣和志向來驅動並且堅持下來,到最後才會有微光。」作為前同事,前央視浙江記者站站長戴曉微拄著拐杖趕到現場。雖是前輩,也留下「致敬」的話語。
何盈,正是最值得尊敬的媒體人的樣子——
正如,她在寫給白巖松的信中寫道:「我從電腦的角角落落翻騰出來近10年的採訪手記,一篇篇看,看到的是一個小火球一樣通體發燙的自己。是的,我的心裡始終有一團火,我問十年後的自己,這團火還在嗎?」
白巖松回信:「這本書,是何盈邁向20年後的全新起跑線,也是很多年輕的記者同行,想想怎樣做好記者的一面好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