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遠景目標」,火了!
「2035年,我就XX歲了!」許多民眾、特別是中青年,一邊計算著屆時自己的年齡,一邊分享對15年後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一位00後大學生說,「2035年我就33歲了。希望15年後我們不再被國外卡脖子』。」一位90後媒體工作者說,「2035年我就41歲了,我也關注創新。」一位80後通信企業員工則表示,「到2035年我已經48歲了。我對國家未來是比較有信心的,中國GDP超越美國是大概率事件。而對於我自己,未來想同時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收入可觀的副業。」
人們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憧憬和期待,多彩紛呈,無比美好,還有如「希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一員」、「希望健康中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希望文化強國人人文明有禮」等等,希望滿滿,有對自我工作生活的希望,也有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希望,希望中彰顯著擔當,也啟示我們:夢想在於行動,奮鬥創造輝煌,對「2035年遠景目標」,不僅僅是憧憬和期待,更重要的還在於奮鬥。
奮鬥需明確目標。人無目標,何以前進。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個人夢,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是全黨全民族的目標,也就是全體人民共同的目標。當然,人各有志,社會分工也不盡相同,但崇高理想總是相通的,誠如上述人們所希望,讓國家強大不被「卡脖子」,讓中國GDP超越美國,這些看似宏大,卻與每個平凡之「我」的貢獻密不可分,對每個人來說,關鍵在於以國家強大為最高理想,變個人美好憧憬與期待為奮鬥目標,並融入國家大理想、大目標。這樣,有目標,也才能有奮鬥前進的動力。
奮鬥需腳踏實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還是那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不來,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最後還需用奮鬥的行動去實現。遠且不說,只言黨的十八大、特別「十三五」規劃實施五年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九千多萬貧困人口脫貧,這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蹟就是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拼搏奮鬥出來的,很多扶貧工作者並為此付出了生命。所以,即將實現的全面小康社會,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實現2035年願景目標亦然,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我們必須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勇往直前,奮鬥不止。
奮鬥需高度自覺。歸根結底,實現目標不能等、不能靠,唯有隻爭朝夕,擼起袖子加油幹。當知,2035年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在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時代,在世界充滿激烈競爭的今天,無論於國家和個人,一切都是瞬息萬變,機遇把握不好很容易失去。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任何慢待時間者,無異於將機遇拱手讓人。更何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沒有積極奮鬥的高度自覺,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也等不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再從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是一個循序奮鬥的過程,向著2035年的美好遠景目標出發,馬不停蹄,奮鬥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一刻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