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顧不暇,何暇治事?
有一個人在邊遠的村莊買了滿滿一車西瓜,用馬車拉著往集市上趕,希望能賺個好價錢。
從村裡出來的路坑坑窪窪,滿是石塊,而且他也不熟悉。於是他便向路邊的一位老農打聽,這裡離大陸還有多遠。
「慢慢走,你再過十分鐘就能到大路了,」老農答道,「但如果快速趕路,將會耗費你很多時間,甚至白趕路了。」
「這是什麼道理?瘋子!」這個人不加理會地說道。
問完路,他使勁鞭打著馬向前走。不料還沒走多遠,車輪就撞到了石頭,車翻了,西瓜滾落了一地
他忙不迭地把把馬車收拾好,又手忙腳亂地把一地的西瓜撿到車上去,不但累得氣喘籲籲,而且損失了很多的西瓜。
此時,農夫的話在他耳邊響起。他恍然大悟,如夢初醒,在剩餘的路途上,他小心翼翼地趕車慢行,很快就到達了大路。只不過那個時候,天已經黑了。
在人生路途中,我們有時候又何嘗不像這個人一樣,希望早點達到目的,不停地趕路,結果卻事與願違?看看我們的一生,總是在匆匆忙忙中度過。
佛經上說,「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這實實在在是講修養。「徐」就是要從容、不急躁,就是日常生活當中,一舉一動不要急躁,要學著穩重,要學著從容。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裡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釋圓禪師,沮喪地對老僧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老僧釋圓如入定般坐著,靜靜聽著這位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什麼也不說,只是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然後用水湖了,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些茶。」
年輕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見杯子裡微微地裊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端起杯子,輕輕呷了兩口。
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荼可香?」
年輕人呷了兩口,細細品了又品,搖搖頭說:「一點茶香也沒有呀。」
釋圓笑笑,沒有說話,把年輕人的茶倒掉,又重新沏了一次年輕人俯首去看杯子裡的茶,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裡上上下下地沉浮,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裡嫋嫋地溢出來。
聞著那清清的荼香,年輕人禁不住要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裡又注了一縷沸水。
年輕人再俯首去看杯子,見那些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地升騰出來,在禪房裡輕輕地瀰漫著。
釋圓就這樣注了三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沁得滿屋津津生香。
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說:「是衝的次數不同吧?」
釋圓笑笑說:「只衝一次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茶葉怎麼會散佚它的清香呢?而用水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葉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心中急躁的人,就像一次就要衝好的茶水,體會不出茶葉的清香,而那些有耐心等到茶葉釋放出清香的人,才能夠享變到茶的清香呀。」
年輕人點了點頭,似有所悟。
如果心地不從容,連一杯清香的茶都沒有辦法喝到,何論成功呢?所以,人生的道路上不能夠急躁,急躁就會手忙腳亂,事倍功半。只有從容,才能夠謹慎細心,取得最後的成功。
世事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前方的路不知道哪塊石頭會那麼硌腳這些無一不消沉心智,打擊雄圖,動搖壯志。唯有內心的從容淡定,才能讓你我不聞猿聲,輕舟自過萬重山。只有此種心態者,方能完成從百戰百敗到百敗百戰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