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我們報導了哈爾濱市阿城區一家廢品收購站內,加工廢舊塑料桶的事。
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排汙口,這個排汙口到底通向哪裡呢?今天我們的記者再次趕往阿城。
王麗(化名)是哈爾濱市阿城區的居民,她發現,她家附近的一個廢品收購站,大量收購廢機油桶,並後期加工。
哈爾濱市阿城區 居民 王麗(化名)
收塑料、收機油桶各種廢塑料,然後它排放汙水,我在對面樓住,排出來的汙水、廢水,那裡頭有什麼,把那個料需要清洗,料裡有廢機油各種垃圾。
王麗還給記者提供了幾段廢品收購站負責人發布在網上的視頻。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大量疑似廢舊機油桶的塑料桶,被卸了下來,並扔進機器中粉碎。按照相關規定,機油屬於危險化學品,處理廢舊機油桶的企業,需要具有相關資質,並在生態環境部門登記備案。
10月20日記者來到這家廢品收購站,並沒有發現像視頻中一樣的廢機油桶。但在距離這個收購站50米左右的地方,記者發現了一個排汙口。雖然排汙口沒有水排出來,但是周圍明顯有被水衝過的痕跡,和大量塑料碎片,這些塑料碎片和廢品收購站加工出來的塑料碎片相同。
隨後,哈爾濱市阿城生態環境局,環境監察大隊的執法人員趕到了現場,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在記者採訪的前一天,要求廢品收購站搬離。而當記者提出收購站收購廢機油桶的時候,這位負責人提出了異議。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
去年的事了,你給查查是這兩天的事嗎?那是去年的事,整那點玩意,再人家告訴我不讓收這玩意,我就不收了,你給我查查,你看是多長時間的,要是這幾天的,你隨便罰我。
記者從執法人員那裡了解到,這家廢品收購站回收到塑料製品後,將其粉碎,在這個加工過程中,會使用水衝洗,記者懷疑這些廢水排到了之前那個排汙口裡,可是負責人卻說他們的水是循環使用,絕不外排。
10月21日上午,在哈爾濱市阿城區牌路大街26號院內的這家廢品收購站,記者看到原來用來投料的缺口,正在有工人用紅磚封堵,還有工人把塑料顆粒往車上裝。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對這種「散亂汙企業」下達關停通知,要求這個廢品收購站「兩斷三清」,先斷水斷電,然後清現場、清原料、清設備,徹底搬離,不允許他在這裡繼續經營。與此同時,廢品收購站負責人正在接受執法人員調查,做筆錄。
在調查過程中,這位負責人一直不承認自己收購過廢機油桶,但是他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裡發布的視頻卻讓他百口莫辯。
記者:你昨天(20日)不說去年拍的嗎?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我說倆多月,啥時候說去年拍過呢。
記者:我都錄下來了,昨天(20日)你說去年拍的。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那不能。我說倆多月前拍的,自己出去拉的貨,全是機油壺子,就乾粉那點兒。
記者:這是不是你拍的?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是我拍的。
記者:話是你說的嗎?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對。
記者:那你說的機油壺子指的是什麼?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就收那點機油壺子,我沒粉呢,就那點兒玩意。
記者:那這是你收的機油壺子是吧,然後你回來粉了是吧?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我就乾粉的,完了沒有人要就扔了。
記者:像他這種承認了是收了機油桶,允許嗎?
執法人員:你那個記錄上是不是都記了。
執法人員:嗯。
而在之前的幾個月時間裡,這名負責人還多次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收購塑料製品的視頻,其中就包括廢機油桶。
哈爾濱市阿城生態環境局 環境監察大隊 副大隊長 郭鳳雙
一個半個的,這幾個都是。
而當記者再次來到廢品收購站加工車間的時候發現,前一天地面上的排水溝被人用摻有塑料顆粒的泥沙填埋了,不能流水了。
廢品收購站 負責人
(記者:為啥要填上它呢?)人家不要了,廢棄溝,省著我往出拉了,廢棄溝我正好方便。
廢品收購站負責人這樣的做法,讓執法人員無法用向溝內注水的方法,來驗證城南溝邊的那處排汙口,是不是從這裡排出去的水。隨後執法人員將負責人帶到排汙口,問詢他是否往這裡排過廢水,這名負責人仍然否認。
哈爾濱市阿城生態環境局 環境監察大隊 副大隊長 郭鳳雙
他承認在之前收過機油桶,我們把這事調查清楚,調查來源,我們再依法處理。下一步我們繼續向當事人詢問,再了解老造紙廠管線的走向問題,看看水如何排放。
除了通過電視、微信微博之外,很多網友也在極光新聞客戶端收看了我們的節目,看到哈爾濱市阿城區廢品收購站內加工塑料桶的報導後,網友們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