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千年窯火燒出陶瓷「科技範兒」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詹奕嘉 毛鑫)「光纖陶瓷插芯」「氧化鋁陶瓷基板」「電阻器用陶瓷基體」「手機鋯材料陶瓷後蓋」……走進潮州三環集團展廳,樣式繁多、功能多樣的電子陶瓷元件讓不少參觀者感到驚奇,「陶瓷還能這樣用?」

  在展廳裡,公司董事長張萬鎮熟練地介紹著外人聽起來相當拗口陌生的陶瓷技術和陶瓷產品,每當有人問「手機陶瓷後蓋會不會容易摔碎時」,這位70多歲的老人總會笑著拿起樣品丟到地上,結果連刮痕都沒有。

  三環集團位於廣東省潮州市,上千年來,這裡因出產大量瓷器聞名於世。潮州北關古窯址、南關古窯址和筆架山宋代窯址等考古發掘顯示,早在唐代,當地已有較大規模的陶瓷生產,宋代,這裡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瓷器產地之一。

  目前,潮州仍是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千年窯火綿延至今,從傳統瓷瓶到現代生活用瓷,再到電子陶瓷,陶瓷業已成為潮州第一支柱產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創新是潮州陶瓷業發展繞不開的關鍵詞。1998年,三環集團建立了廣東省電子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年,又成立了三環集團研究院。集團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聚焦陶瓷行業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利用,連續31年入選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在光纖陶瓷插芯、氧化鋁陶瓷基板、電阻器用陶瓷基體等領域成為行業翹楚。

  「50年來,我們堅持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產品,沒有改變過。」張萬鎮告訴記者。

  為讓更多陶瓷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潮州加快智能製造步伐,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陶瓷製造業深度融合,通過推廣3D列印、機器人、數位化車間等先進技術,不斷提升陶瓷產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在潮州市源潤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室內,一排3D印表機正按照系統設置的樣式列印著各式各樣的瓷器,「通過3D列印,原本需要10多道工序的花瓶可以簡化成3道工序,時間也從原來的幾十至上百小時縮短到3至5小時,且不產生汙染。」公司總經理鄭曉衛在手機App中向記者演示如何通過設置直徑、斜度、坡度等參數來列印出個性化的瓷器。

  在潮州市健誠高科玻璃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滴1500攝氏度的石英砂溶液滴進不鏽鋼模具,一次衝壓成型後的盤子被送入傳送帶,工人拿到手中時剛好冷卻。這樣的玻璃陶瓷,健誠高科一天能生產約30萬件。

  「這種玻璃陶瓷硬度高、耐用抗摔、可完全回收,比傳統陶瓷更白更透更輕。」健誠高科研發中心經理張存浩告訴記者,這種新產品正好解決了人們日常使用瓷器的痛點。

  「未來,陶瓷生產將更大程度邁向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潮州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柳茂春說。

相關焦點

  • 千年窯火高陂瓷
    高陂鎮聚集了國營、鄉鎮集體和私營陶瓷企業,還有省級陶瓷研究所,擁有規模生產、科技研究和貿易的多重優勢,成為大埔「陶瓷之鄉」的「龍頭」。光德鎮的漳溪、澄坑、富嶺等片區以生產青花類仿古瓷、工藝瓷見長。桃源、平原的日用、工藝瓷也不甘示弱,更有湖寮、洲瑞、三河、銀江、大麻等區域,也在陶瓷出口貿易的帶動下,新瓷廠不斷湧現、老瓷廠煥發生機。
  • 館長對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再現瓷都「千年窯火」
    大概全世界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像景德鎮一樣,依靠陶瓷,從唐宋到現在,一千多年間一直窯火不斷。有著六十餘年歷史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用「集中國古瓷之精華,匯天下名瓷之大成」評價這裡的收藏與展示並不為過。
  • 窯火千秋——景德鎮的光輝歲月
    聶作平攝因為,他的身份是陶瓷藝術家。在這條翠樹掩映的山谷和這座窯火千年不熄的城市,範平是眾多懷揣夢想的陶瓷藝術家之一。範平們風塵僕僕的身影之後,是一座城市光陰流轉的往昔風華。景德鎮的誕生儘管早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平凡日用品,但有關陶瓷的起源,至今仍然難以稽考。
  • 窯火千秋-新華每日電訊
    那東西就是陶瓷。  儘管對景德鎮的大街小巷還很陌生,但是,對景德鎮的歷史,對這座曾經名列中國四大名鎮的城市藉以揚威立萬的陶瓷,範平了如指掌。  因為,他的身份是陶瓷藝術家。在這條翠樹掩映的山谷和這座窯火千年不熄的城市,範平是眾多懷揣夢想的陶瓷藝術家之一。  範平們風塵僕僕的身影之後,是一座城市光陰流轉的往昔風華。
  • 江建新談陶瓷考古:發現千年窯火,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內涵
    從以景德鎮唐代蘭田窯為代表的散落在鄉村四野就礦而置的唐代早期歷史遺址,到以湖田窯為首呈片狀集中分布在南河流域的宋代古窯址群,再到以御窯廠為中心向周邊延展開來的明清陶瓷作坊……千年窯火延續至今的景德鎮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制瓷遺存。
  • 一位90後女孩與廣東古陶瓷故事
    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館,一位90後少女在講臺上,向100多名古陶瓷愛好者講述廣東古陶瓷的故事,廣州的西村窯;增城的西瓜嶺窯;惠州的銀崗窯、梅花墩窯、顯崗水庫窯---,她如數家珍,從古陶瓷窯址的起源、特徵,發展,保護等等,2個多小時下來,一氣呵成。之後,對於愛好者提出的問題,她一一進行回答 。
  • 【出彩市縣】電影《千年窯火》15日在這裡開機!
    傳承千年窯火,弘揚非遺匠心。1月5日,吉安市首部以吉州窯為主題的電影《千年窯火》新聞發布會在吉安縣舉行。該片主創人員現場接受了媒體記者採訪。電影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題材電影,承載了吉州窯的文化與精神,講述了地方傳統非遺項目的傳承和發展。該電影將於本月15日在永和鎮吉州窯景區舉行開機儀式。
  • 中國瓷都潮州,全長62米清明上河圖陶瓷浮雕獨一無二
    說起中國的陶瓷來,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會是景德鎮,可是說起中國的瓷都,除了景德鎮外,中國又評出了六個「瓷都」,潮州就是其中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潮州先民便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冶陶,潮州在唐朝時期就開始大量生產陶瓷,到了宋代,成為了廣東瓷都。
  • 名揚天下霍州窯
    >陳村霍窯遺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主要是白瓷片,說明霍窯是以燒白瓷為主的。陳村窯的燒制方法有疊燒和支架燒兩種。疊燒者,為器內底部有一圈無釉的支撐圈,可讓疊著的瓷坯直接放到這支撐圈上,多件瓷坯相疊,裝進燒窯裡燒制。支架燒者,為此坯內有細小的支釘,支撐別的瓷坯,數件瓷坯相堆積,放入燒窯內燒制。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山西是我國北方地區燒窯的中心地區之一,而霍州又是山西最重要的燒瓷基地。
  • 蔡炳盛:千年窯火前,30餘年的堅守,只為奉獻一隻人間良器
    在傳承了宋盞經典之外蔡炳盛也有釉色的創新,在建盞基礎上開發出了類似耀斑形狀鐵紅色斑紋釉色的作品「火鳳凰」以及銀藍兔毫盞、柴燒窯變兔毫盞等創新作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可愛」的大師,聽聽他那在千年窯火前不變的匠心—— 斷代文化應該被認知和傳承
  • 木葉天目押窯 | 一片葉子燒出天價瓷器,失傳700年的手藝,燦爛回歸!
    ,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落葉居然沒有被窯內之火燒毀,相反,將它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完美地融合在釉面裡,世間的第一隻木葉天目盞就這樣奇蹟般地誕生了。,創燒出可完全媲美古盞品相的木葉天目盞。這種造假技術為拓葉工藝,用樹葉在瓷坯上壓印個印子,然後入窯燒制。而用這種技術燒出的成品木葉實則有形無魂,葉筋下凹,面光而無層次。
  • 500年窯火不滅的柴燒龍窯,帶你不同領略嶺南文化
    500年窯火不絕,是世界上現存一條還在使用、最古老的柴燒龍窯,是中國嶺南陶瓷的主要代表。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潮州最牛陶瓷廠200個智慧機器人手臂,從「製造」邁向「智造」
    潮州沙溪一陶瓷廠出動200個機器人製造陶瓷,從泥土到成型僅需幾個小時一個精美的潮州陶瓷,一隻機器人24小時不停運行,相當於幾個工人的工作效率,高科技節省人工成本效率也高。 從泥土到成型,按照傳統的做法需要兩到三天。現在,這些工序僅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 你對陶瓷了解多少,安口因何成為西北「隴上窯」的中心
    安口鎮是在甘肅省華亭市東部隴山深處的一座千年古鎮,舊稱安口窯,今名安口鎮,是甘肅四大古鎮之一,素有「隴東重鎮」之稱。歷史上,安口鎮的陶土、坩坭、煤炭資源豐富,累朝累代廣開窯口,全國各地逃荒避亂的陶瓷藝人常常來此安家立口,養家餬口,他們燒造的日用陶瓷聞名西北,「安口窯」之名即由此而來。
  • 窯火千年 青瓷不老-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初冬時節,我們和陶瓷專家一道踏訪古窯遺址,打撈那些流布在歷史長河中的「碎片」,感悟歷久彌新的青瓷之美。我們跟隨著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鄭建明教授的腳步,聽他娓娓道來——  自商周到戰國,浙江先民就在以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燒制原始瓷,其中不少已經達到成熟青瓷的水平。漢代以降,在以上虞為中心的曹娥江中遊地區,成熟青瓷興盛,產量極大提升。完成原始瓷器和成熟青瓷這兩次技術上的飛躍後,到唐代,青瓷開始在上林湖越窯迎來她的巔峰時刻。
  • 行走平涼:你對陶瓷了解多少,安口因何成為西北「隴上窯」的中心
    安口鎮是在甘肅省華亭市東部隴山深處的一座千年古鎮,舊稱安口窯,今名安口鎮,是甘肅四大古鎮之一,素有「隴東重鎮」之稱。歷史上,安口鎮的陶土、坩坭、煤炭資源豐富,累朝累代廣開窯口,全國各地逃荒避亂的陶瓷藝人常常來此安家立口,養家餬口,他們燒造的日用陶瓷聞名西北,「安口窯」之名即由此而來。
  • 廣東一陶瓷廠發生大火
    近日,廣東潮州一陶瓷廠發生火災,火勢一度十分猛烈,並有兩名人員被困。據了解,發生火災的陶瓷廠由一棟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及一佔地面積約70平方米的鐵棚組成,著火區域為陶瓷廠首層加工車間,過火面積約300平方米,經全力撲救,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這是10月13日拍攝的廣東潮州牌坊街。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新華社廣州10月14日電(記者詹奕嘉、毛鑫)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千年古城潮州迎來了近200萬名遊客。近年來,潮州以打造特色精品城市為目標,著力推進文化業態創新,文旅融合不斷加速,釋放出的新活力讓這座千年古城越來越「潮」。10月13日,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在雕刻中。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韓江,穿潮州城而過。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點綴在江水之中。
  • 陝西澄城縣堯頭窯遺址:泥火淬「精靈」一窯知千年
    原標題:泥火淬「精靈」一窯知千年——走進古老而神秘的澄城縣堯頭窯遺址與我國上百處知名瓷窯相比,堯頭窯只是一處地地道道的北方民窯。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名氣不大且在中國陶瓷史上少有記載的民窯,其陶瓷燒制技藝於2006年和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等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